鱼台村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王庙镇哪里有卖环工锁的 鱼台村落

鱼台村落

2024-07-17 0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岱家沟、义和村、自修堂连成一片,自明嘉靖年间始称周堂村。

2

周堂地道战

1947年12月初,中共鱼台武装配合华野刘邓大军发动了鲁西南战役,解放了鱼台县,处死了国民党县长吴品山。但随着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国民党顽固派重又占领了县城(今鱼城镇)。周堂战役处在淮海战役的前夜,国民党顽固派预感到末日的来临,对中共进行疯狂的反扑。中共湖西地委命令沛县县委和鱼台县委,以两县结合处为中心开展地道战。鱼台县的两位区长胡培荣、李庆林带领小部队配合湖西军分区八团在外围作掩护。当时在周堂坚持地道战的有沛县县委的朱信谟、张士彬、王廷芝,以张士彬为主领导武装斗争。主要力量有王广奎、胡德高、刑克彬、王福田、刘喜修等区队长领导的武工队,鱼台县县大队长高树德、区长杨传义、刘振远等领导的武工队。

中共鱼台县旧城区和东三区(谷亭、湖上、老砦)武工队和沛县武工队在周堂村开挖地道,积极应对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反扑。地道工程原准备在城庄寨村开挖,经实地开挖之后因水位高而不能实施。后来经研究认为周堂村的条件较好,一是周堂村和其它村庄一样群众基础好,信赖共产党;二是周堂地势高,不易透水;三是周堂有寨墙,有仇家九十九间楼,便于防御。

据本村杨继仁老人回忆,周堂村民和附近村民积极配合开挖地道,有人不但参与地道工程,而且还报名参军。从动土开挖到地道基本成形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地道由东西一条主干道、南北两条主干道和通向村头、院落口的几条支道组成,设有进出口。村四角和中心地带各筑一个明堡,与地道相通,村中心仇洪祥楼上设指挥所,楼下为地道总进出口。

周党村的地道仅仅具备了雏形,还未来得及与周围村庄挖通,还未来得及修建大型隐避所就透露了风声,国民党顽固派对周堂加紧围剿,一场壮烈而血腥的战斗在周堂村发生了。

1947年12月21日中午,驻鱼台、金乡的国民党地方自卫总队和整编七十师一部的400余人,首次进犯周堂村,其中就有吴品山部第二团,团长李旭东,副团长王玉运(鱼台小乡人)。经半日激战,武工队以地堡为据点,以地道作掩护向敌猛烈射击,敌死伤50余人,仓皇败回鱼城(鱼台县城)。

坚持地道战的武工队一面加固工事,一面组织转移群众。 顽固派不甘心失败,24日晨,敌聚集2000余人再次攻击周堂村,并火烧周堂村,连菜园里的小屋都烧掉了。一个红薯窖内,未转移的一个做小买卖的老妪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被活活烧死。经一日激战,敌死伤10O多人,被迫再次撤退。24日傍晚沛县某支队120余人受湖西地委指示增援到周堂村。

丧心病狂的顽固派把周堂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集结了重兵6500余人,于25日拂晓将周堂村团团围住,并致使我方援军受阻。敌以重炮将周堂炸成废墟,从于骨集方向打来千余发炮弹。经狂轰滥炸和纵火焚烧,周堂村已经惨不忍睹,到处弥漫着血腥和烧焦的动物和人尸的气味。据村中老人介绍,现村委会办公地址原来是一处被烧炸成残壁的老土屋,三面厚厚的土墙上都有一个炮弹眼,被村民们称作“一炮穿三山”。

26日晨,敌人严密封锁洞口,采取残酷的棉花浸煤油加辣椒的烟熏火燎手段,对武工队实行清剿。武工队领导决定突围,有的战士把机枪筒都打爆了。我方人员除少数突围外,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和被俘。

1947年冬天的12月底,一个暗无天日的日子,周堂地道战中被俘的中共解放军战士被押到各个刑场英勇就义。李旭东在鱼台为吴品山开追悼会,残杀解放军战士用于活祭。吴部某二营营长吴廷亮,以一只左臂(无右臂)一口气铡了十二人。吴部某二营营长吴广镰用刮烟的刀一口气砍了十三人。国民党沛县县长张开岳竟然将抓来的解军战士活剥扒心做下酒菜,可谓残忍至极。周堂人杨传义,时任鱼台武工队区长,被俘时身负重伤,不能像其他战士一样高呼“共产党万岁!”,照样临危不惧,慷慨就义。时在李旭东处任职的杨启仁与杨传义同宗,动了恻隐之心,脱下上衣,裹了杨传义的人头,又从杨传义的大脚趾上拔下趾甲,专等三日之后、刑场戒严已过再合身安葬。其他如魏承斌等就义的战士身首异处,实在难以区别身份了。

硝烟散尽,满目凄凉。周堂的村民陆续回村,双方参战人员的尸体横七竖八,好像沉睡的木乃伊。残壁、断树、炮坑在阳光下阴暗而又苍白。张福林、盛立德、于宪真等村民按军装的不同区分尸体,用水牛拖住尸体分别集中掩埋。据本村老人杨继仁回忆,当时他回到村里,在村西头的西地堡里拖出了伙伴高昌德的尸体。高昌德排行老二,周堂村民都叫他“高二”,十八九岁的年纪,从开始挖地道就跟着干,在24日火线参军,仅仅当了三天的解放军战士。杨继仁老人回忆,在被炸毁的地道里还找出了另外几人的尸体。能辨别个人娃名的尸体分别掩埋,不能辨别的分坑集中掩埋。解放军战士的尸体埋在自修堂西边(村东)的坑塘内,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埋在村西的坑塘内(也叫西海子)。

3

今日的周堂村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换来了今日的幸福生活。解放以后,周堂村民在废墟上重建了周堂村。村中的自修堂在解放后改造成了周堂小学,每到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在校园西侧祭奠先烈。丰县、沛县的烈士后裔也来到此处,捧土为坟,为亲人焚烧纸钱。

建国以来,周堂村几易其貌,生活越来越好,村民们安居乐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勤劳的村民们富裕了。富裕而祥和的生活环境当属来之不易,当年经历过地道战的村民尚有人健在,说起周堂地道战,老人们满脸的凝重,周堂地道战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

周堂村现任支书杨慎华介绍说,周堂地道战是周堂村不能忘却的记忆,以周堂地道战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一定要代代相传。杨支书为了收集整理地道战的有关资料,积极访问曾参加过战役的老英雄。他走丰县进沛县,甚至不辞辛劳的远去四川会见老英雄魏志刚(魏承斌之子,当时在八团,在增援周堂战役时受阻。)。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频、洒热血就没有新的中国,有句土语说得好——做人,不能忘本啊!

注:根据仇凤立(80岁)、杨继仁(87岁)、仇树海(74岁)、杨家军(66岁)、杨传恩(92岁)的口述,并参考党史资料整理成文。

向您推荐

编辑:国强

主编:五月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