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猪常见的细菌病毒症状有哪些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2024-06-29 0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2023-08-10 08:05

供稿:猪猪侠

点击:

A+A-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相关行业: 兽药

关键词:

我要投稿

猪腹泻会导致猪成活率降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是导致猪生长受到威胁、猪场经济效益降低的重要原因。2010年底,大规模的严重腹泻在我国爆发,哺乳仔猪,尤其是1周龄内的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80%-100%,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公猪及育肥猪表现一过性腹泻。2013年4月该病在北美爆发,造成800万头仔猪死亡。目前该病在北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均有报道。

 

 

 

腹泻是一种症状或症候群,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猪腹泻时因肠道感染、消化功能障碍引起的粪便呈稀薄或水样的临床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猪腹泻非传染性因素指并非病原感染而导致的粪便不成型的下痢现象,引起腹泻的非传染性因素包括饲料营养、断奶应激、寒冷、潮湿等因素。猪腹泻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细菌性、病毒、寄生虫和霉菌毒素等。细菌性病原: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等。病毒性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博卡病毒、猪捷申病毒、猪肠道病毒、猪嵴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腺病毒等。

 

 

 

通常说的病毒性腹泻从广义上讲是由所有病毒引起的腹泻,病原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猪流行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猪瘟、猪伪狂犬等。狭义上的病毒型腹泻主要以侵染消化道(局部感染)、导致猪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哺乳仔猪(7日龄以内)高死亡率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冠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腹泻。本文主要介绍狭义上的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基本特征

 

 

 

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

 

 

 

2010年以来的猪病毒性腹泻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为主,传染性胃肠炎(TGEV)、轮状病毒(PoRV)等腹泻相关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也存在于猪群中,两者的检出率在0%-32%和%0-35%,近年引起猪腹泻的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在猪群中被检出,检出率在6.5%-31%。严瑾等在2017年-2019年对广西各地养殖场采集的1463份腹泻病料进行多重RT-PCR,检测PDCoV、PEDV、TGEV、PoRV如下表,PDCoV、PEDV、TGEV、PoRV检出率分别为:5.67%、10.12%、1.30%、5.95%。

 

1237f220feced51e1cfa26c52d75d89b_d8e760f5b85c761f5fc7ad486aa7b682839a9849.png

 

PEDV在1971年被英国学者报道,我国在1980年报道该病,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流行。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7-30kb,主要结构为纤突糖蛋白(S蛋白)、小膜蛋白(E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蛋白)。PEDV只要一个血清型,对外界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或60℃加热30min以上可杀死。

 

 

 

PDCoV是2014年美国学者从腹泻病料中发现的一种肠道致病性病原,可导致各阶段的猪,尤其是仔猪呕吐、脱水、腹泻导致死亡,临床症状与PED相似。我国在2016年首次分离到该病原。

 

 

 

TGEV在1946年美国首次分离,可导致各阶段的猪急性胃肠炎,鳞状症状与PDCoV相似,仔猪死亡率可达100%。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90-22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28-30kb,结构蛋白有纤突糖蛋白(S蛋白)、小膜蛋白(E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蛋白)。TGEV不耐热,加热65℃10min或56℃45min可灭活,在光、紫外线照射下迅速灭活,对乙醚、氯仿敏感。

 

 

 

PoRV在1968年首次发现,临床症状与PEDV相似,各阶段猪易感。Po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呈圆形,无囊膜,车轮状外观,直径65-75nm,为双链RNA病毒,由11个不连续的基因片段组成,分别编码芯髓蛋白(VP1-VP3)、中间层衣壳蛋白(VP6)、外衣壳蛋白(VP4、VP7)组成,VP3、VP4、VP7基因与致病性有关,耐氯仿、乙醚和酸碱,不耐热,56℃加热60min可灭活。

 

 

 

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

 

 69ea6c56ae1a9da23f006010793a5a61_8c27520ecb7ffe5e3d796232b60a7ac70e1c27a3.png

 

PDCoV、PEDV、TGEV、PoRV的临床症状相似,很难区分。哺乳仔猪发病表现为不吃乳、精神沉郁、后期体温下降;有的仔猪发生呕吐、消瘦、严重脱水;排出黄白色、黄绿色、灰色水样稀便,有恶臭味;7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尤其是3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保育猪发病时,临床症状较重,与哺乳仔猪相似,死亡率在20%-30%。育肥猪和后备猪发病率100%,50%以上的猪排水样稀便,病程7-14d。母猪发病表现为厌食、呕吐,部分排水样稀便,一般7d左右恢复。耐过的仔猪皮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

 

 

 

猪病毒性腹泻的剖检变化

 

 

 

PDCoV、PEDV、TGEV、PoRV的剖检变化相似,病死猪外观脱水严重,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内有水样稀便,肠壁透明变薄,肠系淋巴结膜充血、肿胀。组织学变化主要是小肠绒毛变短、萎缩,小肠上皮变性明显,上皮细胞为扁平至方形的未成熟细胞,黏膜固有层可见细胞浸润,尤其是空肠和回肠。

 

 

 

猪病毒性腹泻的致病机制

 

 

 

病毒对肠道上皮细胞具有很高的亲和性,尤其是空肠,在肠道上皮绒毛细胞繁殖导致细胞溶解,绒毛变钝和萎缩,空肠、回肠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肠道内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使肠道吸收性细胞失去功能,引起吸收不良,内容物渗透压升高,导致渗透性腹泻。此外,空肠、回肠内的钠和电解质运输的改变及血管外蛋白质的丢失,引起电解质和水的积聚,脱水、代谢性酸中毒、高钾症导致心、肾功能衰减而死亡。

 

 

 

猪病毒性腹泻具有“三高”、无季节性、各阶段猪发病的特点

 

 

 

猪病毒性腹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的特点,发病率、感染率几乎为100%,7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几乎为100%,随着日龄增加,死亡率下降,育肥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基本无死亡。对症治疗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或抗生素治疗无效。

 

 

 

猪病毒性腹泻四季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多发。病原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一旦流行很难根除。严瑾等在2017年-2019年对广西腹泻病料分析,病毒性腹泻四季可发,以冬春季节为主。见下表。

 

 

 

样品

 

 

 

 

 

猪病毒性腹泻防控难点

 

 

 

新病原PDCoV流行

 

 

 

近年猪病毒性腹泻出现新的病原,2014年后PDCoV在我国猪场流行,造成仔猪腹泻、呕吐,病程严重的导致死亡。南京农业大学王石磊等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从部分省市采集645分腹泻病料,用RT-PCR分析,PDCoV检出率为9.3%。河南农业大学崔新格等在2017年-2018年对河南省腹泻病料检测,PDCoV检出率为18.43%。吉林农业大学张世亨等在2017年9月-2019年1月对山东、广西猪场腹泻病料检测,PoRV检出率为9.29%。PDCoV已经成为猪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PoRV感染加重并出现新毒株

 

 

 

PoRV也可导致仔猪呕吐、脱水、腹泻、死亡,临床症状与PED相似。PoRV在我国猪场感染率普遍,猪群感染率高,并且出现新的血清型,防控难度大。

 

 

 

西南民族大学周群等在2017年-2019年从四川省14个地区40个猪场采集303份仔猪腹泻样本,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PoRV阳性率32.34%,猪场检出率62.5%,A群为主且至少存在6种G型的流行毒株,即G2、G3、G4、G5、G9和G26,其中G9和G5型为我国的优势基因型。

 

 

 cb58a14e36c97984ff3e84098daa9382_91e0ce569088fdee6ee730c651210437be488a13.png

 

西南大学罗炼钊等在2014年10月-2015年5月对重庆发生腹泻的18个场的599份病料检测,PoRV在1-5日龄仔猪中的检出率为95.70%,在5-10日龄仔猪中的检出率为91.30%,在10日龄至断奶前仔猪的检出率为86.77%,在出现腹泻的怀孕母猪的检出率为73.12%。

 

 

 

龙岩学院董波等在2014年-2017年对闽西规模猪场的173份腹泻病料逐年检测,PoRV检出率分别为22.22%、30.90%、23.80%、2.70%。

 

 

 

PEDV出现变异

 

 

 

华南农业大学王飞等对2014年-2015年对分离的9株PEDV毒株S基因分析,证实PEDV发生变异。对PEDV毒株S蛋白中和表位和3个线性表位进行分析,发现在中和表位区域存在共同的10个氨基酸突变。

 

 

 

基因变异

 

 

 

 bf37d334150571b0a62f870c04b505e1_5128e53355c8543ae6fa21b028a5ac1bd3152048.png

 

混合感染严重

 

 

 

由PEDV所引起的仔猪腹泻给我国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猪场流行的病毒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严重,出现二重感染PEDV+PDCoV、PEDV+PoRV,三重感染PEDV+PDCoV+PoRV,并与CSFV、PRRSV、PCV2、PRV等混合感染造成防控难度增大。东北农业大学王颢然对我国2008年-2018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研究表明,在全国所采集的6951份病料,PEDV阳性率为48.12%,混合感染占19.06%,出现二重、三重混合感染。

 

 

25ecd72aec526fdb00bd156f26adbc5c_0af2085eb8fddbf0f5ecc35a4bd3d0cddc4b66d8.png07910c6d38447b49a369ee728121e9ef_6ce4142526c08a1c98d89cf4c1729b1763487605.png

 

分析

 

 

 

结果61bd48ee1ed45ce8be3aefbab97ce5ac_c992f3a92e80b199f803daf231f14d0c6730e9b9.png

 

 

 

王宏燕对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原分析,猪场腹泻病原混合感染严重。

 

 

 464cb3a5b054ff7c211b21722e46916d_a8d98d166b3e9320a6c5480479e6afe9738cd7f6.png

 

 

 

 

PEDV传播途径复杂多样

 

 

 

PEDV传播途径复杂多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带毒母乳传播。健康猪通过直接与接触或食入被PEDV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传染。发病母猪乳汁中含有PEDV,哺乳仔猪通过吃奶被感染。

 

 

 

PEDV还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南京农业大学杨倩老师研究表明,将PEDV鼻内接种60h仔猪出现呕吐、嗜睡、腹泻症状,肠壁呈中度透明变薄,肠腔内积聚大量液体,在鼻黏膜、气管、肺内可检测到病原。因此,如果一个猪场发生流行性腹泻,那么临近的猪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风险会搭赠你,传播的方向与风向相同,可长距离传播,甚至距离爆发场10km的猪场也可能发生。

 

 

 

PEDV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3678e00b8cb56edc85f0fda91600516e_f44cd1148f9c7f5b5034d4b09a6d12596f4f5dc4.png

 

 

明确病原

 

 

 

猪病毒性腹泻的几种病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很难鉴别,需要检测鉴别,只有检测出病原才能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采集发病18-24h的小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等样品检测,明确病原。

 

 

 

科学抗体检测

 

 

 

猪场后备母猪、育肥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做好抗体检测,及早采取措施;哺乳仔猪通过被动免疫获得保护,对母猪主动免疫非常重要,检测母猪抗体水平,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选择优质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针对当前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的情况,选择抗原全面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母猪产生水平最高的主动免疫、仔猪获得最好的被动免疫。

 

 

 

完善生物安全

 

 

 

场区入口管理:应该彻底清洗、消毒、空舍7-14天,真正做到全进全出;人员入场:洗澡、汗蒸、隔离;引进猪流:提前了解猪群病原检出背景、提前制定转猪路线、提前消毒烘干转猪车辆;物资入场:分类消毒。

 

 

 

重视疫苗的作用

 

 

 

猪病毒性腹泻可感染各阶段的猪群,哺乳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高,疫苗免疫对降低仔猪死亡率非常重要。

 

 

 

重视哺乳仔猪被动免疫

 

 

 

初乳中的大部分乳蛋白由仔猪吸收后进入血液提供体液免疫,而免疫球蛋白SIgA则在肠道黏膜上进行局部免疫;常乳乳蛋白主要为仔猪生长提供营养物质。PEDV是肠道黏膜病毒,具有肠组织嗜性,PEDV感染后介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产生的SIgA分布在黏膜表面起到保护作用,怀孕母猪机体产生的SIgA还可以通过淋巴归巢和血液循环聚集于乳汁,新生仔猪通过吸食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选择保护全面的疫苗

 

 

 

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PDCoV、PEDV、TGEV、PoRV,目前市场的疫苗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弱毒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弱毒苗,在一些地区我国猪场PoRV阳性率32.34%,猪场检出率62.5%,因此要选用含有PoRV的疫苗。

 

 

 

2010年以来PEDV发生变异,但只有一个血清型,通过CV777和变异毒株交叉免疫原性研究、CV777和变异毒株免疫产生抗体水平的研究,发现CV777对变异毒株能产生很好的交叉保护。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后非瘟时期,猪场猪群结构不合理,后备母猪,一胎、二胎母猪比例大。阴性猪场,经肌肉注射的灭活苗,只能产生单体IgA,发挥体液免疫的作用,不能产生SIgA。弱毒疫苗能产生SIgA,发挥黏膜免疫的作用。

 

 

 

正业生物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证明,对母猪后海穴采用“2活+1死”的免疫方案,母乳中SIgA水平最高,仔猪能够获得最好的被动免疫。

 52d2414bd691788ec2b8abf3383c1321_455d3823e53f856762f3952d1df992c5fed3fd6f.png

 

(审核编辑: 猪猪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