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健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猝死病人最佳抢救时间为几秒 数说健康

数说健康

2023-08-10 0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5岁年轻男子连续加班几天后猝死”

  “一外卖小哥送餐时发生猝死”

  “某明星在录制节目过程中猝死”

  ……

  关于“猝死”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与之有关的社会新闻,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只不过唏嘘过后,他们更多的是继续熬着最深的夜,炫着最忘我的烟酒。

  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几乎无预兆、抢救时间极短,是“猝死”最可怕的地方。

  01 猝死人数,中国居全球第一

  简单来说,猝死是指平时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人意料的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死亡事件,有可能是几分钟内,也有可能是几个小时内;一般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资料来源:《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心源性猝死指的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也就是常说的心脏骤停,多在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死亡。

  非心源性猝死指的是除了心脏疾病之外,其它原因导致的猝死,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或毒物中毒、过敏等,还有一些不明原因。

  我们今天说的猝死主要是前者。

  《Heart, Lung and Circulation (2019)》发表的数据显示,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猝死发生率处于世界中间水平。

  

  (资料来源:《Heart, Lung and Circulation (2019)》)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如果换算成具体人数,估测我国每年发生猝死事件54.4万例,居全球首位。

  

(资料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人群当中,超过一半的人担心过猝死。

  02 平时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社会向前发展的车轮快速“卷”动着,担任车链子零部件角色的人们,为了可以跟上节奏,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卷”起来——加班次数越来越多,吃饭作息越来越乱,睡眠质量越来越差,个人时间越来越短……

  他们不敢停下,担心万一掉链子,很快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

  然而,在过度疲劳、熬夜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从而使得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

  不仅如此,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大,饮食不规律、抽烟酗酒、剧烈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存在猝死家族史,都是猝死的诱因。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都是发生猝死的主要病因。

  

(资料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几项小样本猝死患者尸检资料表明,冠心病导致猝死的占比最大,其次是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资料来源:《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

  随着我国人口进一步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猝死人数继续增加。

  03 面对猝死,学会这2种方法很关键

  前面提到,猝死最可怕的一个特点,是经常没有任何预兆,说来就来。但留心的话,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资料来源:《健康生活,和猝死说再见:浅谈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及预防》)

  据统计,超过一半的猝死患者在数周及数月前有警示症状,以胸痛最为常见,还有呼吸困难。这些患者当中,九成以上在猝死前24小时内,会遇到之前的警示症状反复发作的情况。

  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出汗、气短、心悸、短暂的癫痫发作、局部或全身性抽搐、瞳孔散大等症状。

  遗憾的是,90%左右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在院外,每延长1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约10%。

  而我国一线城市急救响应(接到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平均时间为12分钟。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很少能做到10分钟以内。

  等到救护人员赶来再抢救,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不足1%。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日本总务省消防厅2020年数据显示,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所提高的患者生存率,远远高于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和拨打救助电话。

  

  (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消防厅)

  AED,是一种可以被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是挽救猝死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因此,学会使用AED和实施CPR,非常重要。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千万不要觉得,猝死离你还很远。要知道,它的目标早已从中老年人,转向了年轻人。

  如果不想成为它的靶子,适当释放压力、减轻焦虑、缩短熬夜时长、戒烟戒酒、一日三餐按时吃、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运动、定期体检、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尽快就医,才是硬道理。

  毕竟,永远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制作 | 方舟健客新媒体中心

  方舟健客推出《数说健康》新栏目,让防治慢病的健康知识更直观、立体、可见,帮助读者提高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水平。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2,22(04):20-36+40.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R].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0.

  [3] 郭继鸿.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05):323-326.

  [4] 叶文涛,王热华.健康生活,和猝死说再见:浅谈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及预防[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28(06):414-416.DOI:10.13308/j.issn.2095-9354.2019.06.007.

  [5] 陈辉.了解一下猝死的原因[J].人人健康,2022(18):20-21.

  [6] 红岩.能救命的心肺复苏,你会吗?[J].工会博览,2022(21):56-58.

  [7] 人民日报.收藏!#救命神器AED简明使用攻略#[EB/OL].https://weibo.com/2803301701/L2jmh8GQE.

  [8] 陈皓伦,白延平,王晨霞.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09):1603-1607.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