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大学特聘教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特聘教授是什么职务 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大学特聘教授」

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大学特聘教授」

2023-03-10 10: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知识,包括广州大学特聘教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资队伍

纪德君教授 ,文学博士。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古代文学硕士点、古典文献学硕士点方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研究员。学术 *** 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会会员以及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学术部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出版论著、教材多部。主持国家级、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8项。历年来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文献》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等转载或摘录,部分专著、论文曾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工程(省级),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王首程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之一学科方向“舆情研究”负责人,新闻学二级硕士点负责人,影视艺术学一级硕士点电视风格方向负责人。兼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委宣传部研究员、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体研究员,中国高教学会新闻***委员会理事、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应急管理专家。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教育部精品教材多部,曾获广电部二等奖、中国广电学会三等奖。 戴剑平教授,长期在高校工作,先后任副主编、副社长、科研处长和系主任等职。现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影视艺术传播与影视文化的研究工作。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影视与新媒体传播”方向的负责人、戏剧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华语影视谱系研究”方向的负责人。学术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地方高校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社会应急专家等。 李辉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导演、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戏剧与影视艺术硕士点方向带头人。曾担任湖南教育台台长、澳门澳亚卫视台台长。兼任广东省电视台教育频道总编辑。 田秋生教授,新闻学博士,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生产、媒介与社会。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复旦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各1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各1部,在***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是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张静民教授,曾任辽宁辽河电视台记者、编导、主任编辑、文艺部副主任,撰稿、编导的新闻专题片《小站年轻人》和《灯谜解析》,分别荣获“华中杯全国电视短片大赛”和“CCTV杯首届全国电视节目展评”三等奖。1997年秋调入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任副教授兼广播电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几年来教学之余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参与广东电视台《看世界》、《同乐今宵》、《生存大挑战》等大型电视节目的策划、撰稿、编导工作,以及“广东电视文化”等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实务研究,侧重于节目策划编导、新形态节目及媒介生态学研究;同时从事电视节目策划、撰稿与编导工作。其著作《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获“华中杯”高校教材二等奖,著作《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获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50年百优奖。 杨世真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创作与影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影视创作教学及影视叙事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重点领域与鲜明的学术个性。

学术 ***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青年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其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是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大学的研究生院副院长大概是个什么级别的领导

公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行政级别一般是副处级,不过他们一般都是走职称的,通常情况下研究生院副院长应该是正教授

平常我们说的考研,考的是“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二者都是。

学术型和***型的都是全日制的。我们在报考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学术型的,如果是***型的,招生简章后面有备注。学术型的注重科研,***型的注重实践。培养方式基本相同,培养方向略有不同。二者都可以在毕业那一年报考博士学位,有***型和学术型的。其实差异不大的。

09年以前***学位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改革后,现在也有双证了,与学术型的是一样的。但是学术型的初试分数较高,毕竟是从事理论方面的。正如有人今年报考学术型的分数差一点,就也有机会调剂到相关***的***型硕士。

楼上的那位仁兄说***型的就业没有保证,有点偏了。既然国家推出***型硕士,这几年逐渐热了起来,而且是注重实践对口就业的,非搞科研的,明显是针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缺点,而且必然会有相关政策推出。

武汉的电子类的公司,点名需要***型的硕士,之一年底薪8000/月,依然没有人去,是为什么,就是大家不了解,导致没有生源。现在的考生,一般都会青睐于学术型的,多半是社会的影响。以为能进国家科研所啊、院啊之类的,就是很牛的,殊不知,重实践的***型硕士将会更吃香。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学院领导

叶浩生,男,江苏徐州人,1980年至1984年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984年至1987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1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在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多次出国学习。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系理论心理学研究中心从事高级访问研究。2006年6月至9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至如今已经指导了30余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学科带头人。2003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2006年,主持的《心理学史》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晋升高校二级教授。2010年调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工作。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长,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中国执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心理学和当代心理学新进展。理论心理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2007年之一期)。提出心理学理论的社会建构属性。理论不是经验数据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社会建构。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并非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在当代心理学进展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行为主义的断代研究,社会建构论、进化心理学、具身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的《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学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心理学通史》2007年成为国家精品教材。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学系开设《心理学史》课程使用的都是其主编或独立撰写的教材。已经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和《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

刘晖,男, *** 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教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教学会理事、广州市全脑研究会副会长。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和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培养对象和广东省宣传教育系统“十百千工程”学术培养对象。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政策、地方大学治理)和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政策)。

为本科生系统讲授《教育学》、《教学论》、《社会学》、《艺术教育导论》等课程,为研究生系统讲授《教育政策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校资源分配与管理》、《教育科研 *** 》等课程。

冯冬雯,女,广东东莞人,1964年12月生, *** 党员。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曹卫真,男, *** 党员,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会委员,第二届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指导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广东省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等科研与教学研究项目多项。科研与教学成果分别获教育部和新闻总署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三等奖、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五届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

陈宇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曾获“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标兵”、“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负责学院学生工作。

刘晓明简介

刘晓明简介

*** 党员,男,汉族,1955年生,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现任广州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广州市重点学科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古代戏曲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所 *** 研究员,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先后就读江西师大历史系、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刘晓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剧史与民间文化,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杂剧起源新论》、《“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此外,还在《文史》、《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文献》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独立撰写学术著作三部,合作及参编学术著作五部。个人学术成果《魏晋胡汉文化习尚比较研究》曾获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一等奖,《中国符咒文化大观》获广东省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广州“八五”规划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杂剧起源新论》获广州市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奖励、广州市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入末”新解与戏剧末脚的起源》获广州市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会奖一等奖(2004年)。 刘晓明教授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群理论与杂剧的生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杂剧形成史》;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江南野史〉的校注、辑佚与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广东清代孤本小说〈煲老鸭〉的发现与研究》。此外,还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的研究。

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广州大学特聘教授、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