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进口煤还会像2023年那样冲击国内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煤炭和焦煤一样吗知乎文章 2024年进口煤还会像2023年那样冲击国内吗?

2024年进口煤还会像2023年那样冲击国内吗?

2024-06-29 07: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知常容小吴,(https://xueqiu.com/1790851088/275536211)

前言

进口煤规模虽然相对国内煤炭的整体产销量而言不是很大(国内煤炭产销量超40亿吨,而进口煤规模约2-4亿吨),但由于是国内煤炭供求边际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国内边际的煤炭供求关系和煤价影响还是比较显著(比较典型的就是2023年)。至于煤价,虽然进口煤在2023年对内贸煤价格有冲击,但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煤炭成本的抬升,就算后续煤价会震荡下跌,但预计煤价中枢相较历史还是会有逐步抬升。目前看,秦皇岛港5500K市场煤价若跌破700元,会有较大的支撑,首先是长协需求的转移(若市场价低于长协价,那么电厂需求会转移至市场煤),其次是疆煤外运成本的支持(港口价格若下跌太多,会影响疆煤外运释放供应量),最后就是中东部甚至晋陕蒙主产区等一些新建煤矿成本逐渐抬升。

2023年以来,国内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前11月国内煤及褐煤进口量为4.27亿吨,同比+62.8%。按照12月份目前大概能统计到的海运、陆运数据来看,12月份进口量应该是在3700-3900万吨之间,超过4000万吨可能比较难。所以2023年全年进口量可能约4.65亿吨,同比约+1.7亿吨。这使得今年成为目前为止中国煤炭进口的绝无仅有的一个大年。然而大量进口煤涌入沿海电厂,使得沿海电厂对内贸煤的需求持续减少,沿海电厂凭借长协+进口已基本能满足需求。这就导致国内市场煤价格较疲软,煤价中枢同比下滑明显。

由于目前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煤的价格影响已举足轻重,那么2024年能否维持这么高的进口煤量呢?我们参加了2024年进口煤展望的调研交流,试图更了解相关情况。

总结来看,预计2024年国内进口煤的量应该会维持高位,但是会低于今年的4.65亿吨,预计在4-4.5亿吨,下降将主要是印尼煤、俄罗斯煤进口量减少。理由如下。首先澳洲2024年的矿山增产量,大概就是1%甚至不到1%,不过到中国的煤炭数量可能会小幅增加(增500-1000万吨,2023年预计超5000万吨),因为欧洲的需求可能不会非常好,可能这部分煤就直接给到中国,给到印度。其次是印尼2024年增量可能不会很多,因为煤企增产意愿不强,到中国的数量跟今年差不了多少,应该还会维持在2亿吨左右,可能会略降,因可能会被印度抢去一些,同时增长的部分产量也不会到中国,而是基本上被印尼国内消化。然后是俄罗斯2024年到中国的量应该是减少的,因为关税问题,不会达到今年约1.1亿吨的情况,而是降到8500-9000万吨。最后是蒙古,2024年自蒙古进口量同比持平或者略增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大的(2023年超6000万吨)。

说回神华,中国神华因为是长协为主,其受到煤价波动的影响将不会像其他煤企那样大(也就是说当初煤价从500元涨到2000元时,神华的长协煤价没有涨那么猛;那么当煤价从1500跌到目前的900多,神华的长协煤价也将不会跌那么猛);就算2024年煤价中枢继续回落,对中国神华的影响也远不及竞争对手大。中国神华是国内最大乃至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不仅资源、产量、产能优势明显,其煤炭开采成本优势在整个行业里也是很低的,因此相较竞争对手优势明显。低廉的开采成本叠加波动更小的长协,中国神华的业绩波动虽有但大概率不会像其他煤企那样大幅波动。再加上神华还有煤电运等产业链协同,进一步熨平其周期波动性,叠加其极高的股息率、极低的估值,是不错的防守性标的。

不过神华港股目前股价距离我们的估值已经很接近,可能需要谨慎乐观一些。

正文

Q:怎么展望今年(2023年)全年和明年(2024年)进口煤情况?

A:今年是中国煤炭进口的绝无仅有的一个大年。所谓大年,既体现在全年总的进口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每个月的进口量上,包括不同煤种的进口情况,都属于一个大年。中国也是第首次突破了4亿吨的进口量。截止到11月份,中国进口煤炭的数量达到了4.27亿吨。按照12月份目前大概能统计到的海运、陆运数据来看,12月份进口量应该是在3700-3900万吨之间,超过4000万吨可能比较难。所以2023年全年进口量可能约4.65亿吨,同比约+1.7亿吨。各个煤种,尤其是主流煤种,进口的量都是大幅提升。首先澳洲明年的矿山增产量,大概就是1%甚至不到1%。

展望明年,根据与矿山、咨询机构、贸易商的交流,预计明年进口煤的量应该会维持高位,但是会低于今年的4.65亿吨,预计在4-4.5亿吨。理由如下。

首先澳洲明年的矿山增产量,大概就是1%甚至不到1%。澳洲和俄罗斯比较像,属于寡头垄断,真正能拿得出手比较大的矿山的企业大概也就6-8家。这些企业自己也有自己的码头。比如佳能可,明年的计划量大概是1.1亿吨,同比持平,没有增产计划。另外2家加在一起有微增,大概可能是1%。因此澳洲出口量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大概可能也就是100~300万吨增量。不过明年澳洲到中国的煤炭数量可能会小幅增加,因为欧洲的需求可能不会非常好。澳洲的煤出来也很多都是原煤,只不过出来的这些原煤卡值一般比较高。如果不洗,可能这部分煤就直接给到中国,给到印度。如果洗就可以变成5800、 6000卡的给到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今年看澳大利亚到中国的煤大概是4500万吨,估计12月份在约500万吨,全年可能超5000万吨,焦煤的数量比较少。明年澳洲焦煤到中国的增量可能跟今年差不了多少,大概也就是几百万吨。所以总体来说,明年澳洲煤的量应该会增加,产量大概约增1%,但是到中国的数量会增加大概500-1000万吨。其实澳洲在年底的时候已经签了很多和中国的长协了,但都是以指数定价的,因为现在老外不想给中国卖固定价了,全部是挂指数。说明年到中国的基础量应该不会低,就是因为有一些长期量都已经签出去了。

印尼方面。印尼目前的情况众说纷纭,因为印尼今年的计划产量大概是6.85亿吨, 但是最终产量现在听到了几个版本,从7.5-7.8亿吨不等。但是不管是哪个数据,大家都认为印尼明年的增量可能不会很多。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的意愿。政府实际上现在也在搞碳中和、搞环保。所以印尼政府现在也在控制煤炭产量,在考虑煤炭开采完了之后,国民经济会受什么影响,在做转型。第二, 印尼现在有一些煤矿, 所剩的生产年限时间不长。叠加明年他们都认为全球煤炭市场的价格可能不会很好,所以说他们不想在这个时间点上增加产量。不仅让自己的煤炭就这么消耗掉了,还没赚到钱。同时印尼大型矿山还受到今年印尼税率调整的影响,高的甚至有28-30%, 所以印尼煤矿矿山明年增产的意愿也不大。明年印尼煤炭产量可能在7.8-8吨,到中国的数量跟今年差不了多少,应该还会维持在2亿吨左右(今年前11月已1.99亿吨,按12月1500万吨算,全年2.15亿吨),可能会略降,因可能会被印度抢去一些,同时增长的部分产量也不会到中国,而是基本上被印尼国内消化。因为现在印尼也在搞自己的煤制油、煤制氢,其国内电厂的需求也是在逐年提高的。

这个数据应该是我们感觉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俄罗斯方面。目前来说俄罗斯明年到中国的量应该是减少的。几方面原因。第一,从价格上来说,中国恢复了关税,现在俄罗斯到中国的无烟煤、焦煤有3%的关税,动力煤对它来说也比较煎熬,再加上铁路运力现在也有一些调整,所以说大家都认为明年俄罗斯煤整体的量会有下滑。虽然刚才讲俄罗斯政府要求不允许降产量,但毕竟是传言,没有被证实,所以说明年俄罗斯矿山有可能在成本压力下减产。此外,俄罗斯海域有铁路运输的就这几个矿山,铁路运输到中国的量也确实不小(今年通过黑龙江和吉林通关的量在1200万吨,占总量9400万吨的比例增长还是挺多的,其中,黑龙江通关数量增长了接近一倍,吉林基本上持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年俄罗斯的量应该会减少,不会达到今年约1.1亿吨的情况,而是降到8500-9000万吨。有6%的关税,成本增加还是比较高。第二,俄罗斯在去年7月份出台了一个政策,说俄罗斯卢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如果超过1:85,就要增加7%的出口关税。而目前俄罗斯卢布和美元的比汇率比大概是1:91,已经超过1:85的限定值,因此出口成本其实也是增加的。目前俄罗斯的矿山已经在和中国买家协商,说中国关税恢复之后, 无论是3%还是6%,中国这边是否能承担一部分。比如说6%的话,各自承担3%;3%的话,各自承担1.5%。目前中国买家还没有定这个事,要看明年政策的调整。但是现在一个说法,说普京在要求俄罗斯明年要维持每年大概4.2 亿吨的产能,要求矿山不允许减产,同时不允许裁员。至于矿山的价格由矿山自己做调整,有需要的话,政府可能在铁路运费这方面做调整。但这是传言,并没有经过证实。实际上10月份、11月份国内自俄罗斯的进口量已经下滑,单月的进口量在700多万吨(之前为800、900甚至超过1000万吨)。因为中国煤价持续在跌,使得从黑海、波罗的海等出来的这些煤受影响的,如果焦煤、无烟煤价格较高还好,但动力煤下跌甚至已经破了成本,

蒙古方面。今年蒙煤进口确实太猛,截止到11月份的量,已经超过6000万吨了,而去年是3100万吨,正好翻了一番。明年只要两国政策不出现问题, 蒙煤的进口量是能够保证的,再加上目前国内的焦煤产能基本上已达到上限。如果焦煤想要增加的话,只能通过进口。因此蒙煤来说,明年持平或者略增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大的。

综合来看,以今年进口4.6亿吨为基础,考虑明年澳煤大概增加 500-1000吨,大概就是4.7亿吨。蒙古保持不变,俄罗斯大概下降2000万吨左右,就是4.5亿吨。印尼大概下降1500吨,大概就是4.35亿吨,基本上就是4-4.5亿吨。

这是从各国煤种考虑。其他方面也不支持明年进口煤增长。第一,目前国内社会煤炭库存太大,根据统计的前10月份,目前国内社会煤炭库存超2亿吨。按照11月份一般去库2000万吨、12月份一般去库1000万吨左右算,也有1.7亿吨的存煤。因此2024年年初,国内是不缺煤的,首先得消耗掉自己的库存,才能维持进口煤、国内市场煤的采购。虽然今年的长协煤签订稍微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目前社会库存摆在这里。不过预计明年国内的煤炭贸易商相对会比较理性,不会去赌迎峰度夏或者迎峰度冬等的情况了。今年其实很多国内贸易商在赌迎峰度冬的,10月份我听说一些厂家的澳煤已经被国内华南地区的贸易商扫光了。所以当时我判断11月份的进口量会非常高。但明年这种情况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出现。

Q:今年(2023年)进口量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A:第一点是下游电厂的需求。今年中国算是一个长协年,或者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个长协年。全年长协煤的签约量达到了29亿吨,造成市场煤的量急剧减少。这种情况就导致市场煤,尤其是优质高卡市场煤的价格变得摇摆不定。我们之前感觉这个价格,尤其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指数,最起码还能反映一下市场基本面的情况。但是今年发现好像整个价格,尤其是指数所反映的环渤海市场的价格,实际上与基本面在很多时候都是不相符的。比如说在2月14号情人节的一波上涨,8月22号开始的一波上涨,好像都与大家的预期不太相同。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煤的量太少了,贸易商的量也少,因此可能使得价格波动的人为因素会会多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电厂今年就采取了我认为比较稳妥的措施,长协+进口做补充。

第二就是国家政策的助力。首先澳洲煤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大家都知道澳洲煤实际上在之前一直是中国煤炭的进口主力军,2020年前整个进口量基本上都是在8000万吨左右,动力煤和焦煤的比例大概是6:4。今年1月份传出了澳洲煤可以重归进口的消息,在2月份国有4大电厂就可以进口,3月份无论国企还是私营企业都可以正常进口澳洲煤了。本身澳洲煤的质量又比较好,大家在之前使用起来又比较顺手,所以说让我们多了一个进口渠道。同时在去年俄乌战争之后,中国政府也做了很多相应的关于能源政策方面的调整,包括签订长协、进口煤的补充协议、财政部推出的免关税细则等。这个细则实际上是从去年5月1号一直延续到今年的3月31号,但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宣布从3月31号一直是延续到今年年底。确实也对整个俄罗斯、蒙古煤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我们国家进口的几大煤种里面,澳洲因为有中澳自贸协定,所以说其实本身来说无论关税怎么调整,也都是零关税,印尼和

菲律宾煤,因为有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协定,所以说本身也是零关税。关税最主要的征收对象无外乎大头就是俄罗斯、蒙古,焦煤大概是3%的关税,动力煤大概6%的关税。像其他的一些当然也有,比如说像南非、哥伦比亚、美国、加拿大等等,包括今年我们可能进的一些坦桑尼亚的、哈萨克斯坦的煤炭,都有相关的关税。但是由于政策的助力,今年来说所有进口煤炭都是零关税,这样就让他们更有性价比的优势了。

第三是煤种结构的需要。对于动力煤来说,本身国内现在因为煤化工属于蓬勃兴起的一个产业,实际上像中国的产地里,比如鄂尔多斯地区、陕西神木府谷地区,都是高产煤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煤炭基本上都是煤化工采购的比较多,这部分的煤现在能到环渤海的实际上量相对比较少了。而之前印尼煤进来的比较多,所以说它的低卡3400、3000、2800的来到国内后,对电厂的煤源结构造成了一些影响。迎峰度夏存煤别看多,但是不经烧。这说明我们的能源结构仍然存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刚才说到环渤海的价格尤其是5500卡、低硫的煤炭价格很容易被需求给带起来。所以说澳洲煤的进口,包括俄罗斯高卡煤的进口,实际

上对我们沿海地区的能源结构是有补充的。另外今年印尼、俄罗斯4700、5000卡等中卡煤的价格实际上也都比较高,所以说我们国内一些企业也买了印尼的低卡、澳洲的高卡、俄罗斯的高卡来进行混配。混配之后,实际上拿出来的中卡要比直接购买中卡的价格要更便宜。

Q:除了上述几个国家之外,像其他的类似南非、哥伦比亚、美国、加拿大这些地方距离中国较远的煤炭,规模是否会下滑,或是否不会像今年(2023年)一样维持这么高的一个增长?

A:目前动力煤剩下的几个补充国家,无外乎就是菲律宾、哥伦比亚、南非。首先讲菲律宾。菲律宾算中国煤炭的第5大进口国,年度进口量之前基本上能达到800万吨左右,但进口的地方比较单一,在米拉拉岛。量上基本上每年维持在780-810万吨。但是去年开始气候开始由拉尼娜转成厄尔尼诺,开始影响菲律宾的降雨(包括印尼的降雨实际上都增长较多), 对菲律宾的生产造成了一些影响,使得去年到中国的数量就已经打折了,基本是腰斩了一半,降到400-450万吨。今年截止到目前,菲律宾煤的进口量大概是390万吨,估计全年进口量和去年差不了多少,大概400多万吨。从绝对数上来讲,这个量占国内煤炭进口量很小。因此菲律宾量的多与少,对于明年不构成太大的影响。预计菲律宾明年到中国的增量也就是几十万吨,基本没有影响。

另外是南非、 哥伦比亚。

南非煤在2015年之前到中国还算是比较好的一个煤种,因为南非煤的特点是船型大,17、18万吨的大船,热值较高,5800卡这种热值。所以说如果赶上时间点的话,会赚得盆满钵满。但2015年南非煤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南非煤的氟很容易超标。中国设定的是200,而南非的一般都是在205左右,所以南非煤的氟元素比较超标。不过由于我们在2020年底禁止进口澳洲煤,2021年中国就在找一些高卡煤来替代澳洲煤, 像南非、哥伦比亚、俄罗斯就被选中了。2021年中国大概进口了700万吨的南非煤、400多万吨的哥伦比亚煤。但2022年俄乌战争之后,欧洲开始买高卡的清洁煤, 导致哥伦比亚、南非、澳洲的煤都去欧洲了。大家可以看看数据, 去年1月份中国进口了大概100多万吨的南非煤,但从2月份一直到12月份就再没有任何南非煤进口了。今年南非煤的进口又重新回到了中国,但是量非常的小。根据海关数据,截止11月份中国进口了超150万吨。但整体影响不大,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影响。叠加南非煤本身的目标市场主要还是印度,中国还是担心氟元素超标,不是中国传统的采购煤种。

哥伦比亚煤。哥伦比亚煤的情况和南非差不了多少,但不存在微量元素超标、氟元素超标的情况。国内从哥伦比亚的进口实际上也是从2021年开始的,刚才讲了差不多400多万吨,可能是420万吨不到。去年也是因受俄乌战争的影响,中国前2个月一共进口了224 万吨,然后就没有进口了,到了去年12月份重启了进口,但也不过十几万吨。也就是说2022年我们从哥伦比亚进口了才到40万吨煤。今年哥伦比亚煤则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但是总的量不多。截止到11月份,中国进口了也就300万吨多一点,集中在七八月份进来的。当时哥伦比亚煤集中来中国,将迎峰度夏时的煤价就打了下来。整体量来说一年300多万吨对中国来说影响也不大。而且哥伦比亚主流市场也是欧洲,叠加哥伦比亚船型大、航程远(40天以上的航程),所以说只是作为临时性的窗口,比如价格合适、航运费也合适的时候,国内的买家会进口。但正常情况来说,哥伦比亚不是我们主流的考虑。

再就是美国和加拿大。加拿大和美国主要还是焦煤为主。今年中国从加拿大可能进口了大概800万吨多一点,从美国大概进口了600多万吨,加在一起就是1400多万吨。但主要是焦煤,动力煤这一块没有太多的量,他们出来的煤也不是动力煤为主。再加上美国的煤到中国的整体质量、品种不好,含硫比较高(基本都是2.0的硫),就需要用低硫煤搭配,比如说印尼的0.2 -0.3 的低硫煤,或者是鄂尔多斯地区的那些低硫煤。不过目前低硫低水煤的价格较高,配起来意义不大。所以像美国加拿大这些煤到中国,对动力煤没有什么影响。明年无论进口多少,对动力煤都不会有较大影响。

Q:国内存煤结构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进口煤这么大的量对解决存煤结构问题是否有帮助?国内存煤结构问题会在什么时候真正凸显出来?

A: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两年煤炭的结构性问题一直存在。比如今年截止到11月份自印尼进口煤1.99亿吨,其中低卡褐煤的进口量1.39亿吨,占比约71%。2021、2022年也都是71%。但这个数据在2021年以前只有56%。其实这两年中国进口的印尼褐煤不单是3800卡了,大家还在关注3000、3400卡,甚至2800卡的。以前说中国进口煤主流中卡是4600-4700,主流低卡是3800,偶尔会买5200、5500卡,但不是主流。但这两年,由于进口了很多的印尼褐煤,国内电厂的结构性问题实际上一直存在,只不过目前的需求端使得目前电厂的存煤结构足以应付。而且目前国内已经在增加澳洲、印尼、俄罗斯的高卡煤进口来弥补国内的存煤结构问题。今年以来这样正常地来一点点调结构,使得目前国内电厂的存煤结构肯定要比去年好。但由于国内本身长协煤质量一般,因此通过

澳洲、哥伦比亚、俄罗斯的高卡来把国内电厂的存煤结构完全调整过来,可能很难。

国内环渤海是另外一个情况。环渤海本身不会有进口煤,当然唐山会有一些焦煤,但动力煤是不会在环渤海上岸的。这就导致环渤海的低水低硫高卡存煤少,很容易会出现价格和基本面不匹配的情况。比如明明感觉库存较高,但价格还是在8月底一直涨到国庆节。当时很多人都看不懂, 包括环渤海自身的参与者也没看懂。当然这里面可能炒作的概念多一些, 但当时确实有催化,比如说8月底煤矿有减产,有一部分的煤化工需求出来,还有一些月底补库需求。但一般情况下这些因素导致的上涨幅度不应该有那么高,所以环渤海本身的存煤结构也有一些因素。不过这和沿海地区的存煤煤种结构是两个问题,一个涉及国内煤源结构,一个涉及国外进口煤源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不大。

Q:怎么展望明年(2024年)的煤价?

A:说实话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其实今年的煤价波动就挺大,低值约750元,高点在1250元,跨度大概500元。但整体来看,750元的低点和1250元的高点基本上都是碰了一下。比如今年2月14日涨了大概半个月不到,涨到1250元,紧接着就跌下去了。后面750元也是基本上碰了一下,就迅速就回到800元以上了。停留的时间不是很长。今年更多的停留时间是在850-1000元之间。

明年的市场变数较多。第一点,明年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不确定。

第二点,国内的产能产量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也要画问号。另外一点,现在整个的新能源、水、风、光这些对煤电火电的挤压也是逐步提高的。目前风电的装机、发电情况,实际上跟水电已经几乎相等。

个人认为明年煤价高点应该不会超过今年1250元的高点。而明年煤价低点很有可能在 1月份到3月份出现。几个原因,刚才讲到,首先是目前社会存煤量太大了,其次明年过年的时间点比较尴尬。2月9号过年,实际上就意味着整个2月基本上就没啥事干了。月初停工放假,十五过完基本上就是2月底了。所以说整个2月份基本上就没有了。至于1月份,以中国人的习惯,估计1月份也就是简单干一干,因为2月份休这么长时间,所以说大家1月份,无论是国内煤的采购,还是国际煤的采购,可能都会相对比较谨慎。这样的话,需求少了,价格就很难有较大的支撑。因此明年的低点可能是1-3月份出现,可能最起码得碰一下今年的750元的低点。会不会再往下去走,就要看国家的想法,如果到时候国家不干预,跌破长协甚至跌破700元,也不是不可能(煤矿已经赚了三年钱了,明年国家是不是还想让煤矿继续赚钱,还要看)。至于高点,还是那句话,要看经济增长的情况。我个人也不是特别看好明年的价格,最起码我认为肯定超不过今年的高点。今年的高点1250元还碰了一下, 明年我感觉可能碰都很难碰。明年我个人认为1000元以上已经煤价较高的情况了。因此,明年价格范围大概是750-1000元。

另外我认为明年市场规律可能比今年会更好把握一些。今年2月份不该涨的时候涨上去了,4 月份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明年1-3月份比较惨淡的话,反倒4、5月份价格就越涨,到6、7月份迎峰度夏时,价格就跟之前一样再重新上去。可能明年的市场会恢复到两三年前的正常的煤炭市场的周期规律。

Q:怎么展望明年市场煤的流动性?

A:明年煤炭市场的流动性我认为可能比今年好,因为今年中间的贸易商环节,无论是做国际的还是做国内的,从流动性、收入上来说,都比较惨淡。国内贸易商赔钱的十之八九,不赔钱的已经是凤毛麟角。国际煤炭贸易商其实也一样。但是今年多了很多做印尼煤的新贸易商,我在电厂投标里看见了一些从来没看见的名字。这可能会对进口煤的规模形成一个规模效应。从这个时间点上,从事的贸易企业还比较多,那么明年基础的规模可能是能保证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明年进口超4亿吨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流动性来说,明年长协煤的量是减少的。这种情况下,明年市场煤的流动性可能会好一些。如果市场煤的流动性好一些了,那么环渤海价格等市场价格,对基本面的反应就不会这么失真。

推荐阅读

出台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煤炭风向要变?——煤炭调研交流

市场煤价持续疲软,怎么看?11月煤炭调研交流

如果觉得不错,请【点赞】+【关注】。本文首发于XX号

@今日话题 $中国神华(SH601088)$ $中国神华(01088)$ $陕西煤业(SH60122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