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烩菜的叫法 诵读|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诵读|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2024-07-08 1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对于北方人来说,在寒风萧索的冬日最能慰藉心和胃的,除了火锅,还有热气腾腾的大锅菜。

大锅菜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字:“大烩菜”是华北中原人们的熟悉叫法,“乱炖”则是东北的本体,河北和山东一些地方则称之为“熬菜”。烩、炖、熬,各地叫法不同,烹饪过程大同小异,核心都是那一大锅翻滚的汤汁浸透堆成小山的各式配菜。

若问哪里人最爱吃烩菜,河南、山西、陕西等一众中原人民,可能谁也不服谁,烩菜也正是起源于中原一带。相传“烩菜”原本叫“炸桧菜”,是南宋时期,百姓因愤恨秦桧残害忠良,做菜时将蔬菜、肉等油炸后烩在一起,把它当成秦桧,食其肉、饮其血,以泄其愤。

在河南和山西大部分地区,传统烩菜中的肉味儿来自五花肉。五花肉被切成薄片下油,锅中的油和肉里溢出的油“滋滋啦啦”混在一起,肥肉逐渐由白变剔透,不待香气飘散,立即用配菜盖住,肉汤的香味在烩煮的过程中慢慢渗入配菜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蔬菜中的这点儿油腥是对味蕾和胃的双重救赎。

炸肉丸子的身影在各地烩菜中都能看见,河南和晋南地区特色的酥肉也是当地烩菜里的常客。无论是在家中还是饭店,酥肉常常被“两吃”:新鲜出锅时蘸椒盐品其酥脆,其余的在烩菜出锅前焖入锅中、酥脆皮浸足汤汁品其软糯多汁的口感。

在陕西,肉类则从配角变成了主咖,无须再如过去五花肉般作谦卑状,最常见的排骨和羊肉,已经占据了烩菜菜名的一席之地。以陕北的羊肉烩菜为例,羊肉要提前炖好,羊肉汤留着作为烩菜的汤;烹制方法大体与炖羊肉类似,只是在羊肉初熟状态烩入配菜,将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一锅打尽。

在东北,“铁锅炖一切”这句话绝对不是白给的:在很多地方,炖啥完全取决于家里有啥,或者今天想吃啥——“乱炖”则传神地描述了菜盆里食材的状态和它们被烹饪的动态过程。

比起中原“烩”制的快速便捷,“炖”更是一个粗中有细的过程:加入汤汁或水后,要经历一个大火滚开到小火慢慢炖煮的过程——所以即便土豆、苞米、茄子块切得再大,滋味都会被炖得透透的。

东北的“炖”是一门艺术:有经典的搭配组合,如酸菜炖猪肉,土豆炖豆角,小鸡炖蘑菇,也有“什么都往锅里炖”的带有随机性之美的:红的绿的大块肉菜在热汤中翻滚着,被“马勺”搅出一片欢腾。

同样的肉菜原料、同样的大铁锅,在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会在最后焖熟的过程中加入比其他地区更大量的水,因此“熬菜”这种叫法也颇为传神。

随着人口的迁徙,各地饮食习惯一直在不断融合:而在河北,这种创新融合的尝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实践了,还是官府菜的身份,名曰:李鸿章烩菜。这一锅里,白菜粉条都退到了配角的位置,海参、花胶、蹄筋成了必需原料,猪肚、鸡肉和火腿都要以葱姜绍兴黄酒蒸透入味——这道传统民间家常菜,突然变得昂贵而隆重。

关于“李鸿章烩菜”如何得名,一个常见的说法是李鸿章出使欧美时想念家乡菜,回到直隶府后膳食主管为了讨好他而特意研制,还加入了李鸿章老家安徽的一些特色。

无论是熬菜还是烩菜,在很长时间都是民间在困难时期为了简化生活,改善生活 的菜品。在华北地区,猪肉和白菜是烩菜当仁不让的两大主角:少少的几片肉为整整一锅菜提供了油腥,而白菜则是旧时北方漫长冬季最长情的守护者。

当我们穿越严寒和疲劳回到家中,家人围坐桌边、一盆热气腾腾的烩菜霸气立于桌上,食物从胃暖到心,任何烦恼纷扰皆可抛。

炖的、烩的、熬的,你家的大锅菜是怎么做的呢?

• 本期文章素材来源于2021年1月20日“地道风物”微信公众号稿件《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本期部分声音素材来源于中央电视台《回家吃饭》节目原声

•期部分音乐内容来源于《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原声

• 本期朗读原声 王擎

• 本期音频制作 王擎

一个征集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录制您自己的声音,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

录制要求: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2、音频格式为mp3,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也可自己加垫乐。

3、音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择优发布。期待您的分享!

原标题:《诵读|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