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讲座:东方“交响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潮汕大锣鼓音乐 (广州)讲座:东方“交响乐”

(广州)讲座:东方“交响乐”

2023-08-17 05: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时间: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15:00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1号报告厅(天河区珠江东路4号) 主讲人:施绍春 潮州大锣鼓第四代传人之一、市级非遗传承人 电话:020-83836666 主办单位:广州图书馆 讲座简介:

  本讲座通过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大锣鼓队,演奏潮州大锣鼓《欢聚》作为切入点,简要介绍潮州大锣鼓历史与发展概况、大锣鼓流派风格、司鼓要素、击乐配器、乐队编制、创作模式、锣鼓打击乐器运用以及作品欣赏等。通过讲演结合、参与互动的形式,让观众领略大锣鼓风采,走进潮州大锣鼓。

【拓展阅读】 【潮州大锣鼓】 (潮汕大锣鼓 图片来源:360图片)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民间吹打乐,移植于潮剧,形成于清中晚期,是“中国四大鼓乐”之一。潮州大锣鼓刚柔并济、气势磅礴,被誉为“东方交响乐”,是潮汕地区游神赛会和节日喜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民间艺术。潮州大锣鼓由打击乐和丝竹乐构成,根据演奏风格和师承的不同,潮州大锣鼓有文派、武派和文武派三个流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潮州大锣鼓逐渐形成了许裕兴、邱猴尚、陈松等三大流派:许裕兴为武派锣鼓,功法精湛,气势豪放,有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邱猴尚为文派锣鼓,鼓点密集均匀、文雅细腻、力度适中、清脆感人;陈松则文武相兼、节奏鲜明、姿势优美、动作挺拔利索、手势多变,被称之为文武派。潮州大锣鼓的演奏分为长行套和牌子套两种。长行套常见于喜庆和节日游行,演奏一些长行鼓点。乐队行列如长龙出海、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牌子套则由许多不同宫音系统的牌子曲联缀而成。成套曲目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结构紧凑、疏密相间、技法全面、风格独特、规范性强、极富地方特色。潮州大锣鼓源于古中原文化。在唐代,有一种以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汕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带来了这种气势恢宏的广场艺术,并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潮州大锣鼓。潮州大锣鼓作为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以及东南亚一带,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锣鼓的风采。每逢年节或地区风俗佳节,潮汕大锣鼓便声震百里。

【馆藏链接】 电子图书:(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民族打击乐演奏教程

责任者:李民雄著

出版者:出版者

出版时间:2006年

 

报纸:(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潮州大锣鼓荣获金奖

引题:第三届全国鼓艺大赛近日举行

作者:吕晓扬

潮州日报,2008年10月08日A01版

 

期刊论文:(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潮州大锣鼓传承人“口传心授”的传承叙事研究

作者:陈雅先

期刊:广州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粤东潮州大锣鼓声音景观分析与评价

作者:陈雅先

期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潮州大锣鼓生存空间探析

作者:何怡雯、马达

期刊:歌海,2016年02期

 

潮州大锣鼓的演奏手法及鼓点特色

作者:黄唯奇

期刊:中国音乐,2013年01期

 

潮州大锣鼓与民族管弦乐

作者:黄唯奇

期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论潮州大锣鼓的沿革和现状

作者:余少萤

期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潮州大锣鼓的乐器特色及应用

作者:黄唯奇

期刊:中国音乐,2013年02期

 

试论潮州大锣鼓的艺术特色

作者:林焕杰

期刊:大众文艺,2017年15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