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屏》:钉金绣技艺独步天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潮州金银錾刻技艺研究所怎么样啊工资多少 《九龙屏》:钉金绣技艺独步天下

《九龙屏》:钉金绣技艺独步天下

2024-01-18 09: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潮绣作为粤绣中的一大流派,其独特的风格技艺和强烈的地方色彩,被誉为“针线上的艺术”,其中,以金碧、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尤为人所瞩目。

54351647563434881.jpg

1982年,《九龙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新中国成立后,潮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名师辈出,精品叠现。1982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和广东省工艺美术家杨坚平设计的《九龙屏》就是一件经典作品,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首届百花奖金杯奖。《九龙屏》既是钉金绣技艺达到巅峰的最佳作品,又是粤绣的代表作之一,先后被送到许多国家展出,在各种艺术展中大放异彩。

  祥龙腾舞 气势雄浑

90601647563434896.jpg

杨坚平向记者介绍《九龙屏》。

  在杨坚平非遗传统工艺博物馆里,展陈着一幅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潮绣钉金绣《九龙屏》。这是1982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的原作,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九龙屏》浮雕般表现出九龙闹海、腾空飞舞的形象,绣艺精美细致,构图均衡饱满,整个画面流光溢彩、富有生机。远看惊艳,近看精细,不禁让人感叹,完美的画稿,在潮绣艺人的再创造之下,千针万线的绝活,竟然可以绣出犹如天赐美物。

  今年90岁的杨坚平再次谈及《九龙屏》时心情仍然很激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981年,潮州市刺绣工业公司为完成全省粤绣精品评比,申报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工作,组织了以潮州刺绣研究所为主、潮绣厂为辅进行绣品创作。后经潮州市刺绣工业公司决定,由潮州市潮绣厂申报百花奖。”杨坚平说,《九龙屏》《吹箫引凤》等这些绣品都是潮州刺绣研究所初创时期在西门三轮车社(即西门古车站)竹篷下绣制出来的。1982年,这批绣品以粤绣名义参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金杯奖而家喻户晓,经潮州报刊推介,社会上渐渐流传出一句话“竹篷下飞出金凤凰”。

  《九龙屏》是由林智成和杨坚平共同设计的,他俩分工合作,林智成画主体的九龙动态,杨坚平画水补云作陪衬。两人经过反复探讨,经过两个月四次修改后才定稿,最后再由杨坚平设计装潢配套的木雕屏座。

23051647563434912.jpg

龙头栩栩如生。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腾飞的龙”有飞黄腾达的寓意,而九的谐音象征永久之意。九条呼之欲出的五爪金龙对称分布于三面屏风之上,张牙舞爪、气势雄浑。中间屏以一蛟龙雄踞中央,身躯盘屈飞舞,爪踏火宝尾上翘,似嬉逗着拥簇在周围的伙伴。在主龙上下左右,有四条姿态各异的游龙,或从天而降,或跃海而上,或翻转,或侧游。左右两屏,各两条蛟龙朝向中心跃舞着。祥云朵朵,围绕其间。九龙之下,深邃幽蓝、喧啸击荡的波涛卷起银白色的浪花,既烘托了九龙的运动感,又使画面完整统一。湛蓝银白的海浪,金碧辉煌的九龙,组成雄壮的节奏,热烈而响亮,体现了蓬勃刚劲的民族气概。

  《九龙屏》作品构图聚而多变,饱满中见空间,均衡中有变化。一主二副的屏风款式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式布局,而祥云、浪花既起到补空填满构图的作用,又达到丰富的装饰艺术效果。

  独特技法 精湛绣艺

44381647563434912.jpg

潮绣钉金绣老艺人李木兰在指导绣娘采用“二针企鳞”针法绣制《九龙屏》。(资料图片)

  “潮绣钉金绣独步天下,申报参评时就要抓住潮州刺绣特色,展示别人所无的技艺,才能使大家信服。”杨坚平说。《九龙屏》绣品采用了金银线垫绣的技法,归纳起来有“铺、垫、钉、贴、缀”等五法。九龙垫棉垫丁而绣,又用棕丝勾勒,突出了骨骼、鬃须线条;龙头、龙身下铺垫棉絮,高出绣面二、三公分,浮雕般地表现了蛟龙丰满的肌肉、善舞的躯体。

  绣娘章雪枬回忆道,当年,为了完成《九龙屏》等的绣制任务,绣娘们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九龙屏》主要由林玩英、陈舜卿、周如琴等8位绣娘完成,如今大多人已过世,而她也曾协助过《九龙屏》的绣制。龙是由不同的绣娘分工而绣制的,龙头和龙身,都只能由各一位手艺精湛的绣娘独立完成。因为刺绣习惯就像字迹一样,有着个人的特点和风格。龙身、龙头等局部绣妥后剪出来在原缎上进行拼贴,再绣上点缀配物。

  潮绣与其他绣种不一样的地方,是用棉花将其垫高,再在垫高的部分上绣,垫凸技艺使潮绣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因为龙头、龙身下铺垫了厚实的棉絮,施绣时并不像在薄薄平面绣布上绣制的那样随心所欲,看不见针落脚,掌握不到针的走向,针不听使唤便会歪。还有垫多高也需要进行考量,龙身需要进行一次垫绵,而龙头需要两次垫绵,这样才会高高凸起,显得霸气。

  绣制龙身上的龙鳞采用了“二针企鳞”针法,这也是其他绣种没有的。“二针企鳞针法即是用金线作漩涡状钉绕成小于图钉盖圆片,片片相叠。龙鳞下端可翻动,非常逼真。”章雪枬介绍“二针企鳞针法复杂,每一处针距恰当与否,都决定了整体观感的好坏。龙身需要由技艺最精湛的绣娘绣制,这样所扣的龙鳞才能均匀整齐。据估计,一个绣工差不多要用二十天才能绣完一条龙的鳞片。

  刺绣是“慢艺术”,是最耗时间、最讲究细节的一道工序。绣娘们的一针一线,一起一落决定了作品是否细致精美。当时为了赶制《九龙屏》《吹箫引凤》等绣品,绣娘们都很辛苦。她们每天都要坐在刺绣架旁工作11至12小时,家庭几乎都顾不上,经常早出晚归,和孩子见面都难,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未起床,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熟睡。

  绣娘们日夜赶工,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九龙屏》。“绣制的过程虽然很漫长,但大家干劲十足,不管外面狂风暴雨,仍心静如水地坐在棚架前刺绣。指导老师不时还会用炭炉烧水煮茶给绣娘们喝,帮助提神。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绣品的过程,也让我懂得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章雪枬说。

57761647563434928.jpg

1981年初,潮州刺绣研究所参加绣制《九龙屏》的绣娘于西门三轮车社合影。(资料图片)

  金线绣制 熠熠生辉

  历经40年的光阴岁月,由金线绣成的《九龙屏》依然光彩夺目,龙鳞片片闪闪发光,富于质感。

  “当时绣制用的是纯金线,需牵引金线约46匝,有一斤多的重量。”杨坚平说,《九龙屏》精选材质较厚的名贵库缎,绣线是上乘的金线,如保管得当,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仍然是一件不褪色的艺术品。

  潮绣钉金绣《九龙屏》、金绒混合绣《吹箫引凤》等绣品,是潮绣里的“极品”,原藏广东省经委,后转入广东工艺珍品馆。“当时得知这批绣品要拍卖时,我立即赶了过去,出于情怀,我竞拍下来收藏,如今,这批绣品展陈在我的非遗传统工艺博物馆,是馆里的‘镇馆之宝’。”杨坚平说,《九龙屏》是自己参与的作品,如果流落到别处,会觉得很心疼。

  《九龙屏》的一针一线烙下了那个年代潮州人审美情趣的印记,也记录了潮绣艺人不断探索的艰辛和辉煌。潮州刺绣艺术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是潮州民间工艺的瑰宝,在时光长河之中熠熠生辉,杨坚平希望能够保留和展示老绣品,让更多的人在感受到老绣品精美的绣工外,真正了解潮州刺绣背后的传统文化魅力,领会到潮州绣娘的勤劳与智慧。

  □ 文/本报记者 李欢欢

  □ 图/本报记者 庄园 郑新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