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源自“潇湘八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潇湘八景图诗并序 “西湖十景”源自“潇湘八景”

“西湖十景”源自“潇湘八景”

2023-08-14 1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湖十景,是杭州西湖最为出名的一个风景组合。正因为其大名鼎鼎,因此对其来龙去脉的研究也有不少,大家都指出“西湖十景”至迟在南宋已经出现,并且认为可能最早来自画家马远的创作。但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十景”这样的风景组合的渊源问题,谈的人似乎还不多。

  李一氓在《〈西湖十景〉后记》一文中这么说:“对风景区,中国流行一种传统性的做法,就是选择八至十个具体的风景点,作为这一风景区的突出的典型,命名为‘某某八景’或‘某某十景’。这个做法在全中国都非常普遍。对西湖,就有所谓‘西湖十景’。这个西湖十景,由来已久,不知是谁凑合的。”

  我们虽然也没法说出到底是谁凑合的,但这个“凑合”的渊源,我们现在能够做个大胆推论。我们认为,西湖十景的组合渊源,当来自北宋的流行文化样式——“潇湘八景”。

西湖十景出现的过程

  西湖十景的出现,北宋文献中没有看到。李一氓指出,西湖十景“当逐渐形成于南宋中晚期”。有三个方面的证据,一是南宋中期的祝穆所著《方舆胜览》中,记录了西湖十景之名,二是同时代的画家马远,据传画有西湖十景的画幅。三是有诗人张矩写过十首《应天长》的词,周密写过十首《木兰花慢》的词,陈允平写过十首《探春》等不同词调的词,来咏这十景。

  这个推断应该说很有道理。不过时间上面,我认为推得稍晚点。其实祝穆著《方舆胜览》是在他的晚年时期。祝穆死于理宗的宝祐三年(1255),《方舆胜览》当作于理宗时代。《方舆胜览》卷一《西湖》的注中提到:“(西湖)在州西,周回三十里,其涧(水?)出诸涧泉,山川秀发,四时画舫遨游,歌鼓之声不绝。好事者尝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这可能是地方文献中最早提到西湖十景的。

  不过这个记载是作者记载了前人的命名,命名时间应当更早。歌咏西湖十景的诗词出现可能会更早。目前所知,南宋时候歌咏西湖十景的诗词作品有四组:张矩、周密、王洧、陈允平。其中张矩的词作可能是最早的。

  据周密《苹洲渔笛谱》卷一《花木兰慢》的序说:“西湖十景尚矣,张成子尝赋《应天长》十阕,夸余曰:‘是古今词家未能道者。’余时年少气锐……”从中可知,张成子,及张矩所作《应天长》十阕歌咏西湖十景时,周密还是年轻人。周密的生卒年是1232-1298年,出生于理宗绍定年间(1288-1233)。所以,张矩所作既然是在周密年少时,当不超过二十岁,即在宝祐之前的淳祐年间(1241-1252),大概是较为合理的。

  不过,周密的文中又提到,“西湖十景尚矣”,那就说明在此之前,西湖十景名称早就存在了一段时间了。我们往上追溯,则可以追到画家身上。

  据说著名画家马远画过有关西湖的《十景图》,可惜不传。不过,据《西湖画寻》一书的辑录可知,南宋画家开始大量创作西湖有关的绘画作品。马远自己就有《西湖小景图》,他的儿子马麟著有《西湖十景册》,另外还有《西湖图》等。马远的生卒年为约1160-1225年,刚好死在理宗朝前,是光宗、宁宗朝的画院待诏。那么他的西湖十景图,可能就会是宁宗朝年间(1195-1224)所作,时间上就是最早的。

  不过,马远的西湖十景,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加明确的西湖十景图的画作作者,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择端,他曾绘过《西湖春晓图》,还有一幅干脆就是《南屏晚钟图》,这是直接以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命名的画作。张择端卒于1145年,早于马远十五年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西湖画作数量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以“西湖”命名的,也就是说比较笼统。而如《南屏晚钟图》这样直接以单个具体景致命名的画作,大概是见于记载的第一个。我们推测,有可能是十景组画这种方式首先出现,然后再出现单张景致画作。是否如此,有待深考。

  稍迟的有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供职画院的陈清波,有一系列相关画作,如《三潭印月图》、《苏堤春晓图》、《断桥残雪图》、《曲院风荷图》、《南屏晚钟图》、《雷峰夕照图》,无不与今天的西湖十景名称相合。

  而直接以总的西湖十景命名的画作,除了马远儿子马麟之外,还有叶肖岩的《西湖十景图册》,若芬的《西湖十景图》等等。他们当也是理宗年间的画家。

  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宁宗、理宗年间,西湖十景命名的诗作、画作都已经相当兴盛了。以至于地方文化记载者如祝穆等也开始加以瞩目,并予以记录。

  诗作和画作两者中,画作西湖十景的出现,当在诗作之前。祝穆书中,只提到西湖十景的命名者是“好事者”,而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中却十分明确指出:“近者画家称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岸闻莺、花港观鱼、雷峰落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可见,这西湖十景就是画家最早开始命名的。我们相信,吴自牧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也符合我们对史料记载的观察。

“西湖十景”渊源自“潇湘八景”

  前面我们已经说明,西湖十景最早来自画家的命名,甚至可能就是马远。但是这就是马远自己的个人创意吗?他是否有所借鉴呢?我们认为,马远借鉴了北宋开始流行的《潇湘八景图》的创意。

  提到潇湘八景,必讲宋迪。宋迪是北宋中期人物,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潇湘八景”原是宋迪创作的八幅山水画的名称《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宋迪确实是将这个题材真正发扬光大的人物,但是他也并不是这个题材的发明者。首先以潇湘题材入画者是晚唐时代的张志和,据《历代名画记》记载,他“每渔歌,便自画之”,开启了潇湘题材的先河。五代时的董源、黄筌等人也开始创作以“潇湘”为名的画作。晚明画家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提到,他有次看到一幅画作,凭其个人深厚的文化修养,确认此图就是《宣和画谱》所记已失传的董源《潇湘图》,并认为是根据南朝谢眺诗意而作。

  潇湘题材的画,从一开始就有诗画结合的趋势。确实,潇湘和潇湘八景,绘画本身是一种表达,但更有意味的,并不是景致本身,而是通过绘画表达的某种意象,某种情怀。

  美国学者姜斐德著有《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一书,就专门探讨了潇湘八景的问题,在书中姜斐德从“千年潇湘怨”开始说起,追述从舜帝、湘妃,到屈原、宋玉、贾谊,到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与潇湘的渊源,再说到宋神宗时的政治变局,诗画隐喻与相融的格局,潇湘八景的出现与发展,以及之后的历史事件、诗画作者之间的酬答。从她的书里,我们可以认识到,其实这个“潇湘”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十分久远的时代。实际上,这种文人意象的表达,一直是有着某种传承系统的,不过在不同的时代表达方式会有差别。从五代、北宋开始,才逐渐地以文人风景画作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宋迪的贡献,可能在于他把潇湘意象的表达做得非常出色,而八景为一组的模式,更是开了一个艺术表达的先河。所以,潇湘八景的流行也就可以理解了。宋迪之后,潇湘八景的模板正式成熟,这种表达方式逐步成为广泛的流行。

  潇湘八景绘画和诗,都是文人精神的一种特定表达。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特点的作者,都会投入各自的情感和趣味,但总体来说,却有着相对普遍的共通性。也就是说,提到潇湘八景,人们自然就会指向某些特定的情感和趣味的表达。那么,这些表达指向都有哪些呢?比如有远谪、避难、隐逸、神仙、政治牢骚等等。北宋时,文人画的发展,通过绘画来表达文人意象的这种方式,开始得到极大的发展。潇湘八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得到广泛流行的。所以,潇湘八景题材,很快就在诗歌创作领域也形成了一种题材模板。包括苏东坡等人都有同题材的诗作。

  总之,潇湘八景成了文人圈子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文艺表达模板。这方面的创作数量相当大,当然,首先在绘画方面,潇湘八景成了一个长盛不衰的题材。潇湘八景,当时人就有称其为“洞庭样”的。所谓“样”,就是模板,就是典范。这也意味着类似的创作大行其道,非常流行。

  作为南宋宫廷画院的待诏,马远他们作画自然是有自身的传统,但是,他们肯定也会积极汲取文人画的优点。他们会取材于文人圈子中流行的潇湘八景,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借鉴,反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趣的是,对于西湖十景来说,从画作影响到诗作,这样的过程,和潇湘八景的流行过程,也是相一致的。

潇湘八景和西湖十景的异同之处

  我们有理由认为,西湖十景是渊源自潇湘八景的,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继承吗?我们认为,两者还是有异同的。

  李一氓的文中还提到这么一段话:“这些景,老实说,其中有的是一般性的,不一定西湖才有。如平湖秋月,只要是湖,都能题上平湖秋月这样一景。如柳浪闻莺,只要有柳在水边,也就能题上柳浪闻莺这一景。至于双峰插云,只要有两个山峰大体一般高,位置相距不太远,也同样可以题这样一景。有个酒馆(曲院),面临一个小荷塘,未尝不可照样题做‘曲院风荷’。特殊为西湖所独有的,不过是雷峰、苏堤、南屏、三潭、断桥几处。”

  这个观察是很有意思的,也就是说,西湖十景的命名看起来很有普遍性,而较少特殊性。实际上,这个特色,在潇湘八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这八景中,只有洞庭秋月、潇湘夜雨这两个景致带有特殊地名,其他的烟寺、渔村之类,何处没有呢?

  其实,这正符合潇湘八景创作的本意。虽然潇湘八景的创作是受到潇湘意象的传统影响,但关键的在于其意象,而不在具体的风景到底落在何处。甚至可以说,潇湘八景,只需要潇湘这两个字足矣。而风景本身,则并非紧要。这种命名的风格,颇有点“得意忘言”的意思在其中。西湖十景的命名,如李一氓所说,有许多看似虚的,这恰恰是继承了潇湘八景命名的趣味。

  其实,从两者的名称中,就可以发现有不少相同之处。如雪、月、晚钟、夕照,这四个景致,是两者都具备的,重合程度较高。纵观中国许多大大小小的八景、十景,会发现,虽然貌似大家都相差不远,但真的重合度很高的,其实也并不是太多。一般而言,较早的八景、十景,重合度高,而较迟出现的八景、十景,重合度明显降低。

  但是,另一方面,西湖十景毕竟大多数还是有具体指向的,起码比潇湘八景的命名要实在得多了。这其实反映了西湖十景命名者为画家的特点。马远等人虽然着意借鉴潇湘八景,但他们毕竟是画家,画家就有自己的创作传统和偏好,不能过于漫无边际。另外,马远等人作画,是实实在在的有具体对象的,可供临摹。这比之宋迪作潇湘八景,可以取材万千,不落实处,要拘束很多。

  所以,我们认为,西湖十景和潇湘八景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湖十景是画家之画作,而潇湘八景是文人画。这两者,实际上因为作者旨趣有别,传统也有诸多不同。所以,表面上是借鉴,实际上却早已发生了变化。这之间的差异,既十分微妙,又格外有趣。(作者系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