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文谷” 讲好黄冈故事(秦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北省作家协会官网 打造“中国文谷” 讲好黄冈故事(秦彬)

打造“中国文谷” 讲好黄冈故事(秦彬)

#打造“中国文谷” 讲好黄冈故事(秦彬)|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奋力实现文化强市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黄冈位于湖北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处鄂豫皖赣四省之界。黄冈是名人之市、将帅之乡、教育沃土、人才高地。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冯天瑜、刘玉堂、余秋雨和黄冈文化学者涂普生、谈祖应、马民权、韩进林等多次著书立说,称赞黄冈是“全楚文峰、千载文谷”,是底蕴深厚的人文重镇,亟待开发的一方热土。

领袖曾说: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是难以长久的。黄冈有“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有撰写《本草纲目》的明代医圣李时珍、有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北京中华世纪坛收录中华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40位名人,以上3位均名列其中,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联合国推选的全球20位影响世界历史人物中就有李时珍(论对人类健康和中华医药的贡献,古今中外,都无人可比)。黄冈名医还有浠水的庞安时、罗田的万密斋、武穴的杨际泰等。近代黄冈诞生的建党元勋,革命先驱、文坛巨星、哲学、经济学大师、新闻巨子、将帅名流等更是层出不穷。国家图书馆记载的“南陈北李中刘”之“中刘”(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中:刘子通;黄冈人刘子通是陈潭秋、郭沫若的老师),还有客籍黄冈的苏东坡、李贽、于成龙等历史名人。尽管我们黄冈诞生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总是在“讲东坡、论英雄、说禅宗、唱黄梅”,但似乎还是有点文化自信不足。6年前本人给时任黄冈市委书记的刘雪荣同志呈送了一篇《调整黄冈城市定位,倾力打造中国文俗》的文章,虽得到刘书记的重视与签批,市委宣传部、文旅局也专门召开了研讨会,最后说是现在要集中力量去打造遗爱湖。

黄冈素有“一部荆楚史,半部黄冈书”之说,“唯楚有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而后半句“鄂东为最”也受湖北人认同。仅凭毕昇、李时珍、苏轼三人的影响力,可说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无可比拟,还有孔子留迹于黄冈的“问津书院”(新洲原为我们老黄冈县的“冈西”,麻城、团风一带的“夫子河”、“夫子庙”、“孔子河”、“孔子庙”、“问津河”、“问津庙”至今尚存。遗留了很多孔子问津的胜迹,民间还有很多“孔子问津处,花果五云山”等传奇故事,印证了孔子在黄冈的历史活动。蕲州的荆王府据传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成书的创作源地。

黄冈地处吴头楚尾,苏东坡所写的周郎赤壁与对岸鄂州的吴国古都,团风的乌林与浠水散花洲,无不印证了火烧赤壁在以黄州为主的沿岸霞地貌壁上。但我们也没必要与咸宁的赤壁为正名而争个你死我活,“三国故事”你有、我有、大家有,我们可求同存异,一“战”各表,共同来把“三国故事”讲深、讲透、讲好。还有“黄州府”、“蕲州府”、“荆王府”、“禹王城”,黄冈有很多历史的记载与考证、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更是悠远久长。

这些都是我们黄冈独有的宝贵资源与财富。人文底蕴深厚与好客的黄冈人不仅成就了中华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更为客籍黄冈的东坡先生建造有美丽的遗爱湖公园与东坡纪念馆。而纵观全国很多城市,特别是一些医药市场、医药公司、大型药店,到处都有李时珍的雕像,但在黄冈城区我们却难得一见。要彰显黄冈独特的历史文化,首先就要大力铸造我们黄冈名人的形象。一湖一景,你有、我有、他有。但如果黄冈打造出“中国独有、世界奇观”,比遗爱湖公园更美丽壮观的黄冈名人堂、名人广场,将会让世界瞩目。

黄州遗爱湖秀美的时光水色,能陶冶人们的情操,给市民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但最能展现黄冈人文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名人堂、名人馆,却能增强人民的自信,丰富人民的生活。我们要在万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冲出一条血路,亮出我们的血性,大胆的在黄冈叫响“中国文谷”这一名号!

“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黄冈人,在缔造共和国的峥嵘岁月中用鲜血与生命,开辟有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黄冈的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医药文化、生态文化等均独具特色,黄冈不能再过于谦虚,不能抱着“金娃娃”,向外讨奶喝。要知道一个好的名号,可胜过投入数亿元的城市宣传广告。国内很多人知道黄冈,大多是因为有一个“黄高”与林彪,而对黄冈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不完全知晓。黄冈的经济发展在近期要想赶超襄阳、宜昌、黄石,肯定会有难度,如果叫响了“中国文谷”这一名号,可让黄冈吸引世界的目光,也许能一炮打响、一炮走红。我们要用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来制定长远的目标,要象国家打造“雄安新区”一样,制定百年规划,千年大计。这将会是一种功德无量、名留千史的大事、好事。

谋一方发展,环绕着百姓冷暖;改一种机制,焕发着城市的安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历史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延续。我们要大力传承东坡文化,但仅靠一个苏东坡还是不够,因为我们可能还是难以赶上或超过杭州、苏州和惠州、儋州等地在宣讲苏东坡方面的影响力。我们不能总走前人走过的老路,去喝第二口汤,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我们要做前人不想做、不敢做的事,要勇于创新,敢争天下先。为名人故里奏华章。黄冈人会因“遗爱湖”的打造而记住“刘雪荣”这个名字。如果唱响了“中国文谷”,讲好了黄冈故事,更能让黄冈人享有荣光与福祉,让后人永远铭记着我们这一代(届)敢于开劈新天地的人。

一、创建“中国文谷”的作用与意义

融入武汉都市圈,黄冈要有新亮点,打造“中国文谷”,是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动黄冈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叫响“中国文谷”,将使黄冈大步走出湖北,迈向世界。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经济可能要比他们落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独有的,也是他们羡慕和难以比拟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东方中国,如果打造一个响亮而富有内涵又多姿多彩的“中国文谷”:它将会特别引人注目。

黄冈要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使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文化发展必须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精神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充分发挥文化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文化发展必须超速于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尽快补齐短板。我们要打造“中国文谷”,必须努力让“中国文谷”——黄冈的故事,创造出比格林童话更美的声音,吸引与感染世界游客,让他们乐不思返。并动员所有海外华人华侨宣传黄冈、宣传“中国文谷”,黄冈的明天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创建“中国文谷”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文化实力雄厚——(1)人文资源丰富(已具备);(2)年富力强的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已具备);(3)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的专业专班人员和认真高效的办事能力(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方便,气候宜人,组织活动方便。

3、成本最低,效率最高)(1)早几年湖北省政府、武汉市两级政府和一些民间人士已经把这个概念炒热了,我们白拣了一个便宜,可节约80%宣传推广成本;(2)“文谷)作为区域性的产业,全国是空白(目前只有深圳有一个文谷小镇,湖北、安徽有几家文谷公司)。

三、创建“中国文谷”要遵循“三要三不要”的原则

1、要按照“全国一流、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工作定位,唱主角,不要当配角;

2、要突出黄冈创办模式,不要走武汉的老路;

3、要先入为主一步到位,不要左顾右盼。要抢占文化制高点,夺取主动权(学习借鉴武汉创办的光谷经验)。

全国有十多个省都在搞光谷,但因为武汉搞大了,其他也就搞不起来。

四、创建“中国文谷”要首先做好“五个一”工程

1、叫响一个牌子(“中国文谷”)——要学习光谷(1)有形牌子;(2)无形牌子。既出现在政府的文件里,又要出现在民间的街道上,还要流传在大众媒体中。

2、组建一个班子——规划、协调、领导。

3、定好一个调子——发展规划、优惠政策。重点是鼓励和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

4、搭一个台子——成立黄冈市“中国文谷”研究院,把黄冈目前一直潜心研究毕昇、李时珍、苏东坡等名人文化、传统文化的文人学者:涂普生、谈祖应、王琳祥、杨敢雄、周濯街、余彦文、马民权、韩进林、詹维东、史志鹏等都请出山,充分发挥黄冈现有的这些文化名人的作用,聘请他们做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产业发展顾问,利用他们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尽早挖掘、抢救黄冈历史与传统文化资源,为他们搭台唱戏。同时可创办《中国文谷网》等,并做到各县市各专业“一盘旗”,共创黄冈大“文谷”。

(1)新闻平台——(“黄冈电视台设立文谷频道”,今后或可能创办“中国文谷电视台”);

(2)展示平台——文化资源、文化成果、招商项目、招商政策;

(3)交易平台——(产权交易?信息交易?拍卖?)地下交易变地上交易,分散交易变集中交易,外地交易变本地交易,贴文谷标签各专业、各区县同台表演,各显神通;

4、开展一系列活动——(1)线上活动;(2)线下活动。

五、创建“中国文谷”应实行三步走战略

1、“活动树旗”:(1)自己创造活动;(2)“拉”活动、造声势;

2、“交易起步”:(1)以线上交易带动线下交易;(2)以交易带动创作和成果转化产业;(3)以交易带动人气和服务业;

(3)“实业增值”:创造、交易、转化一体化,常态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谷”。

六、其他问题的思考

1、长春提出创建光谷却没有搞成,但武汉搞成功了。武汉提出创建文谷没有成功,如果黄冈搞成功了。这将功德无量、名垂千史(且有先例,或成规律)。

2、黄冈搞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不会影响其他产业发展,只会拉动和带动其它产业的突飞猛进。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是一个产业的翅膀,只会锦上添花。

3、光谷发展中,政府同时伸出了(有形和无形)两只手,既有政策引导,同时也有一批国企进入,起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如光谷联投公司等。要形成区域性的产业优势,仅靠民间资本和市场行为,可能会影响发展进度。要举全市之力,动员各方力量,倾力打造“中国文谷”。

撰写此文,虽为一己之见,但旨在抛砖引玉,为黄冈的发展尽一份心力。

武汉黄冈商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秦 彬

2023年3月23日

附:本文系6年前给时任市委书记刘雪荣写的一篇建议文章,曾发表于相关媒体与网站。

调整黄冈城市定位 倾力打造“中国文谷”

秦 彬

8年前,武汉一位有识之士提出了在武汉建立“中国文谷”与“中国光谷”并驾齐驱的构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与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8年来,“中国文谷”建设项目毫无实质性进展。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

“姑娘大了,要出嫁了。”黄冈应瞄准这一有利契机,主动上门求亲,娶个“靓媳妇”,结个“富亲家”——

黄冈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人辈出、遍地英雄、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部荆楚史,半部黄冈书”之说;黄冈山水奇秀,风光旖旎,物产丰富,区位优势独特,素有“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在黄冈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黄冈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荣获“中国书法城”、“中华诗词之市”等文化称谓。特别是近年来,黄州遗爱湖公园的打造,让这个千年古城面貌又焕然一新。但相比周边同样在建设发展中的其他地市,黄冈仍然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城市,这是所有黄冈人心中的一个痛。

黄冈有“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但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追梦、跨越”,仍是摆在黄冈人面前值得去深度思考的一个大课题。笔者认为:黄冈要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与压力,唯有文化产业可以解围。因此,我们要调整黄冈城市定位,整合黄冈文化品牌,提升黄冈城市品位,倾力打造“中国文谷”,也许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时代已经给予了黄冈一个难得的机遇:黄冈如果贴上“中国文谷”这个美丽的标签,并倾力打造包装,把黄冈建设成一座既有文化产业,又有城市品位的文化城、旅游城、无烟工业城、文明卫生城,美丽的黄冈将会更加魅力四射!

8年培育 “中国文谷”仍待嫁闺中

8年前,武汉九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70岁的老人胡丹先生上书省委、省政府提议:利用大武汉的文化资源与地域优势,在武汉建立“中国文谷”,与“中国光谷”并驾齐驱。此提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多位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武汉·中国文谷”的创意受到57位院士、专家、学者、名人联名支持,有33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建议案、提案支持。在2014年6月,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督办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将“中国文谷”建设作为重点提案,亲自到省文化厅现场督办,文谷建设列入了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据了解,武汉市还规划在省博物馆附近划拨83亩土地建设“文谷”大厦,并同时规划建设一条“文谷大道”。

近年来,各级政府、各大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在关注“文谷”建设,加快文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8年来,武汉“中国文谷”的建设,仍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武汉“中国文谷”建设的概念与定位有偏差。

根据武汉市规划:“中国文谷”将建于武汉东湖西岸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化艺术、古玩艺术、民间工艺、演艺娱乐等10大文化产业项目,并建设“武汉·中国文谷”创意中心、艺术大观园、影视文化产业园、国际创意培训学院、国际文化产业园等五大重点项目。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一是需要土地,二是需要投资商。然而,没有热情高涨的投资群体,政府不敢拿出土地。政府没有落实土地,投资商就不可能有投资热情,武汉寸土寸金,要重新整合这么大规模的一个文化产业区,就必须统筹规划和有大的基础建设的投入。就必须进行城市改造,而大规模的拆迁赔付,会让政府感觉得不偿失,这也是政府在规划给予土地中犹豫不决之处。

不难看出,武汉率先提出“中国文谷”的概念虽然很新,但“中国文谷”所规划设计的内容非常普通,与全国任何地方的“文化产业园”相比,毫无创新,缺少一个科学、完整的统筹规划与策划设计方案,没有一点能让投资商眼睛发亮之处。在如此状况下,政府给了土地,是否就有投资商来投资?也是毫无把握的。

二、武汉人文资源受限,难有拓展空间

武汉市本土没有李时珍、毕昇、李四光等这样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同时也缺少教授县、将军县、黄梅戏之乡这样的文化群体,人文资源非常有限。再加上武汉光谷建设还有待完善与发展,贪多则乱。相比黄冈,武汉单打独斗打造“中国文谷”,没有任何的优势。

文谷建设关键还在于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政府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只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投资商就没有兴趣,投资商没有兴趣,政府就没有动力,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资源整合 “中国文谷”需借力发展

目前,武汉“中国文谷”建设步伐缓慢,“十二·五”规划时间已过,但制定的目标与规划,均未得到落实。除了本文前面所讲的两个原因之外,还主要受制于发起主体资金实力和体制机制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也存在着政府重视不够等其它因素。

“中国文谷”建设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景仍然十分光明。

一、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气候”越来越好,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并将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需”中的“国家形象”。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

二、以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为代表的武汉市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武汉城市圈之间的融合发展。“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释放各地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进一步打造融合发展的样板。”陈一新书记的这一指导思想为武汉“中国文谷”建设摆脱目前的困境,提出了良好的思路,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武汉“中国文谷”建设的出路在于进行重心大转移。实行弯道超车、借力发展。由武汉、黄冈两市合作共建,共同打造“中国文谷”。笔者个人认为:这是最明智、最理性、最合理的不二选择。武汉“中国文谷”的建设,需要借力黄冈。黄冈打造“中国文谷”,也离不开大武汉的支持。两市可共同规划、共同组建成立“中国文谷”文化产业管委会。

三、“中国文谷”建设力量构成模式应为“政府+市场+名人”的基本框架。首先必须是政府支持,要出台鼓励政策,协调各方关系,统筹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步调。同时,必须进行市场化运作。由一家主导企业发起,首先树立起“中国文谷”建设的标杆旗,吸收众多的企业共同参与开发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参与,“以战养战”。

其次,就是必须有名人领衔。邀请企业界与文化、经济、科技领域中有影响力的名人挂帅,争取一些国家级别的文化、教育、科技活动到“中国文谷”区域来举办。比如举办“中国文博会”和各种教育、文化、科技论坛以及法治论坛活动等,不定期组织“电影节”、“创作节”、“文笔峰会”、“古玩展会”、“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等,策划出各种重大活动并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动用各种宣传舆论资源,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报道,以此让“中国文谷”这个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打响。

重新启航 “中国文谷”落户黄冈优势明显

“中国文谷”至今尚未正式启动,谁第一个扛旗,谁就会成为先驱,成为“中国文谷”的“掌门人”和“领军人物”。如果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新型理念和商业模式建立现代型的“文谷”,就能“先入为主”。要找准突破口,抢占和建立现代文化产业的绝对制高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冈过去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市,但同时也是一个闻名全国的文化大市。黄冈建设“中国文谷”的优势得天独厚,无可比拟。让“中国文谷”落户黄冈,成为黄冈走向世界的一个名片,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也是黄冈摆脱目前经济落后困境,走向繁荣发展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好机遇。

一、人文资源优势。黄冈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既是红色黄冈、又是绿色黄冈,黄冈的历史文化名人李时珍、毕昇等闻名世界;现代名人董必武、李先念、李四光、闻一多、熊十力以及黄梅戏、黄冈中学等享誉中华。还有客籍黄冈的历史大文豪苏轼、李贽等。新建的遗爱湖公园,在全国中小城市堪称一流。黄冈人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是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沃土。

二、人脉资源优势。从黄冈走出去的作家、教授、科学家以及各类专家、学者遍布中国与全世界,这是黄冈人的骄傲,也是建设“中国文谷”可充分利用的一笔巨大的资源。要让在外的黄冈人了解宣传黄冈打造“中国文谷”的重大意义,让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同时,还要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统一思想认识,要聚全市之力,广泛招商。把“中国文谷”落户黄冈,作为复兴黄冈,造福家乡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抢前争先,把“中国文谷”的大旗在黄冈竖起来,让她在中国大地迎风飘扬。

三、地理位置优势。武汉是我国中部的枢纽,九省通瞿,黄冈距省会武汉仅半小时车程,高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天河机场也仅一个小时车程。与周边兄弟城市交流方便,容易形成辐射之势。发展无烟产业与国家和省政府城市规划要求相一致,可申请得到国家和省政府更多的扶持与帮助。建议黄冈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迅速向省委、省政府与武汉市委、市政府写出报告,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与武汉市共同打造“中国文谷”这一伟大且能留名百世的重要工程。

四、基础设施建设优势。黄州城东新区的建设,为“中国文谷”落户黄冈,打下了良好和坚实的基础。从黄州东坡赤壁,到遗爱湖公园,到黄州城东新区,可打造成为一条文化长廊,现有的街巷可顺势而为,改头换面,自然演变成为类似书法城、文化村、诗词戏剧协会、古玩市场、字画一条街、陶瓷一条街等有形文化市场。这样,不需要另行征地建设开发市场,不存在大的“土地”矛盾。在遗爱湖公园至城东新区可选择一条主干道命名为“文谷大道”。同时,还可在这里建设“中国文谷”的总部大楼:文谷大厦。让全国的文化产业商云集黄冈,汇聚文化产业大军,带动全民创新创业。

五、其他资源优势。据了解,黄冈市吴楚文化发展中心,于2012年6月就开始筹划运作建设“黄冈市文化艺术品市场”项目,并为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得到了黄冈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和支持。此创意很好,值得鼓励。如黄冈启动“中国文谷”的建设,此规划也应纳入“中国文谷”的统筹规划设计中,重新规划与设计,不能零星分散作战。

重点突破 “中国文谷”建设蕴藏着巨大商机

从国家层面来讲:数字创意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荷包”鼓起来了,文化消费也要提上去。

同时,为了让更多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国家又对艺术品关税税率再次下调,2017年起降到了3%。

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文化产业五个重大的市场空间。一是文化产业作为消费者服务,在今后的十年,将随着大的经济环境的转变,和中央政策有利的出台而发生比较快的情形,目前从中央的文件可以看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将会进入一个投资与消费,外贸和内需更为平衡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作为消费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文化产业成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机会。三是,当代文化产业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机会。四是,文化产业将成为一个城市化产业的发展机会。五是,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全球化产业的发展机会。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积累,作为消费者服务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作为城市化产业,以至作为全球化产业,这个五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今后的五到十年确实面临非常大的机遇。

从地方层面讲:“中国文谷”作为政府打造的重点工程与品牌,是其他任何地区的“文化产业园”都无法比拟。政府的支持的力度,社会参与的广度,产业链条的长度,利润空间的深度决定着她的发展态势与优势。打造“中国文谷”,也是与黄冈市委提出的“双强双兴”战略和“强农兴文”的目标是一致的,并可成为大别山振兴发展规划中的重头戏。

“中国文谷”概念8年前在全国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新颖,可与光谷媲美,备受关注。经过八年的培育,理念日益成熟。只要选择良好切入点和科学的运作方式,就可轻而易举地、廉价地得到“中国文谷”这个品牌带来的大量的社会资源、行政资源、市场资源和经济信息资源。

同时利用网上交易与实地交易相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同时进行,创作、交易、成功转换、同步服务等各种业务同时兴起,获得丰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建设“中国文谷”,必须要有有统筹的规划与设计,必须要展开“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与方法,要聚全市之力,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倾力精心打造,把中国的文化产业旗舰企业聚集地和国际知名文化企业总部,都吸引到黄冈,使黄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谷”,实现原省长王国生所提出的“光谷、文谷、农谷、车谷、酒谷,五谷丰登”的梦想,为我省增加又一个战略支柱性大产业,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