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谢谢有你,让中国这么了不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港珠澳大桥的由来故事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谢谢有你,让中国这么了不起!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谢谢有你,让中国这么了不起!

2023-06-17 2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个超级工程

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而在此之前,谁能想到

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

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

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

会诞生在中国的东南一角

“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

一桥飞架三地,大海变通途

10月23日的伶仃洋上

从太平洋上灌入人工岛的海风

却拍不散建设者的满腔自豪和喜悦

这座大桥将港珠澳三地陆地连通

横跨伶仃洋

从之前4小时的车程缩短到30分钟

历时9年艰辛建设

斥资超过1000亿,寿命长达120年

钢材用量,等同60座埃菲尔铁塔,10个鸟巢

抗台风16级,能承受30万吨巨轮撞击

业界称它是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英国《卫报》更惊呼

这是“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一口气创造了400多项专利

获得6项世界之最

六项世界之最

1、最长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最长钢铁大桥:

港珠澳大桥有15公里是全钢结构钢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长钢铁大桥。

3、最长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

4、最大沉管隧道:

沉管隧道标准管节,每一节长180米,排水量超过75000吨。

5、最精准深海之吻:

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进行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6、最深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深处在海底48米,而目前世界沉管隧道最深很少有超过45米的。

港澳珠大桥集桥、岛、隧道为一体

外观设计充满未来感

大国工匠,势不可挡

“我们的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大桥独特的桥、岛、隧一体设计,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条大桥直通过去不是要省事许多?

事实上那一段正好临近

香港国际机场和伶仃洋主航道

桥梁建得太高,影响飞机飞行

建得太低,又阻碍30吨邮轮自由通行

而海底隧道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而将时间拨回到2005年

世界同类工程都没遇到过这种难题

对当时的中国技术水平来说更是望尘莫及

因为难,太难了

港珠澳大桥兴建之初,就面临着建设外海沉管隧道的难题。

当时,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还不到4公里,工程经验非常匮乏。而这次,还要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难度更是翻了好几倍。更要命的是,工程经费也非常有限。

一缺技术经验,二缺资金支持,不缺的只有难度和风险。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一个叫林鸣的男人毅然扛下了造桥的重任。

林鸣,在上大学前当过3年农民,4年的工人。这一次,他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上任之初,林鸣便满世界地取经。

当时全球只有两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厄勒海峡隧道,一个是韩国釜山巨加跨海大桥。2007年,林鸣就带着团队来到釜山,恳请对方让团队进去参观,学习一点经验,结果人家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无奈之下,考察团只能到离工程300米的海面上开船过了一下,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后来听说巨加跨海大桥的沉管隧道是荷兰工程师负责安装的,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欧洲,找当时最先进的荷兰公司合作。

结果荷兰人张口就要15亿,而林鸣能筹备的资金最多也就3亿。谈判过程不仅艰难,最后还被傲慢的荷兰人羞辱了一顿。

林鸣说:“3亿人民币,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支持”

傲慢的荷兰人笑了:“你们又没技术又没钱,那我们只能给你们唱首祈祷歌,祝你们好运了!”

(突然想起范冰冰的8.8亿!小编暴风愤怒!)

从荷兰离开后

林鸣和他的团队只剩下最后一条路

自主攻关!

豪言壮语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难之又难。

在没有国外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林鸣和他的团队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曾感叹:“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

建造海底隧道

需要在水下安装33节沉管

每节重8万吨,长180米

宽38米,高11.4米

混凝土钢筋制成

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

来连接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

相当于“海底穿针”

2013年5月1日

经过96小时的奋战

第一节沉管安装成功

林鸣和他的团队5天4夜没有合眼

这仿佛是一个没有驾驶经验

又没人教的新手司机

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三环

第1节的成功并不代表

后面的32节可以简单复制

严峻的海外环境和地质条件

让施工的危险系数成倍增长

好在,之后一节一节又一节地成功安装

然而到第15节时,他们碰到最恶劣的海况

珠江口能见度不到10

一米多高的浪把工人推倒在沉管顶

尽管如此还是把沉管送回坞内

起重班长边送边说着

回家了回家了

再一次启程是在2015年春节

每一天,每个小时林鸣都深深扎在工地里

10年如一日,他瘦了整整40斤

2017年5月2日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海风平静,船上一片欢呼

最后一节沉管安装完成

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中外媒体都在欢呼

而林鸣却在此时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

偏差16分,对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成功

大多数人都认为滴水不漏,没问题了

“算了吧,还是算了吧”

所有人都在劝林鸣罢手

若重新将这6000吨大家伙吊起再次安装

一旦出现差错,后果惨重

林鸣的心中一直有个声音:

“如果不调整

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

一个永远的偏差”

又经过42小时的精调

将16公分偏差降至2.5毫米

那一夜

林鸣睡了10年来的第一个安稳觉

刚进入工程时,他48岁

建造完成,他已经60岁了

这些年来,他带领团队走的每一步

都是第一步

中国人再一次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谁还敢给我们唱祈祷歌?谁说中国办不到?

白海豚被称为“海上的中国熊猫”

它有浪漫的粉色

2010年,大桥下有1200头白海豚

而2018年有多少呢?

2600头

在每一个看似平淡的日日夜夜

他们在工地不眠不休

每次的出海也许是最后一次的出发

他们没有在用生命铸造国之脊梁

他们自己就是国之脊梁!

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只是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的超级工程背后,是无数个像林鸣一样呕心沥血的科技工作者在默默坚守。

你坐过高铁吗?90多岁的潘际銮院士,被称为“中国焊接第一人”,是他开创了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让中国高铁迅速崛起。

你听说过“天眼”吗?

“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收到一千多光年外的电磁信号,甚至有可能收到外星生命的信号。如此精密的系统,足足领先了其他发达国家20年。

而“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却一直非常低调,鲜为人知。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在他去世的时候。

“中国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为中国造出了第一代核潜艇。当初离开家时,他的母亲60多岁;再次相见时,母亲已经90多岁高龄,母子两人相对痛哭,却依然无怨无悔。

林俊德院士

参加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的将军科学家

被查出癌症后,死神只留给了他27天时间

他不肯手术,更不肯休息

直到生命最后的几个小时

他还在坚持工作!

大国重器无法概括英雄壮举,从无怨无悔奉献彰显中国精神的科学家,到各条战线兢兢业业的无名工作者,感谢每一个奋战在一线的人。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这个日益喧嚣、娱乐至上的时代,请允许我们对他们说一声感谢,也请大家对真正的中国精神多一点关注,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支持,多一些掌声。

· END·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者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及资料来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世界华人周刊、北洋之家、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南方视觉、视觉中国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