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南北议和”始末(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帝退位始末是什么 民国往事:“南北议和”始末(二)

民国往事:“南北议和”始末(二)

2024-07-07 0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在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先生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给袁世凯发去电报:“北京袁总理鉴,文前日抵沪……故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孙文蒸印。”刚刚当选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国家和新生的中华民国考虑,表示将来是要让位给袁世凯的,只要能促成共和结束封建,他不计较个人得失。

12月30日,“南北议和”的第四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旨在讨论将来中华民国须召开“国民会议”,并由国民代表投票决定国体问题。

12月31日,“南北议和”的第五次会议讨论决定了“国民会议”的地点将定在上海,时间为1912年1月8日。北京的袁世凯见未如其所愿便称唐绍仪签订的文件越权,他不予以承认。当唐绍仪得到消息后很是愤怒,他索性向袁世凯发电辞职,转而开始联合南方代表。第五次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袁世凯批准了唐绍仪的辞职。就这样,历时十四天共五次的会议,南北双方讨论的议案被袁世凯以唐绍仪越权而作废掉。

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孙中山先生从上海出发乘专列前往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晚10点,南京市长江路二九二号,这里曾经是明代的王府、清代的两江总督府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府,在这座著名的建筑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正式开始。在孙中山先生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提出了:“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即著名的“五个统一”,还用广东话宣读了《大总统誓词》,之后全场共同高呼三声“中华共和万岁!”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主的、顺应历史发展的良好开端,中华民国将西元1912年定为了新的纪元,通电全国:“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决议,由本总统颁行,并定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孙文。”

孙中山先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组建临时政府的工作,他制定了九部的总长名单: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瑛、外交总长王宠惠、内务总长宋教仁、财政总长陈锦涛、司法总长伍廷芳、教育总长章太炎、实业总长张謇和交通总长汤寿潜。在这份九部总长的名单中始终倡导共和制的孙中山先生不得不估计到“立宪派”和前清旧官僚的情绪和利益,即便如此各省的都督和各地代表很多人反对同盟会和革命党代表任总长还是持反对意见的。

1912年1月2日,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对外宣称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也不接受共和体制。翌日,北洋军的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等四十八位袁世凯的嫡系人马便联名电告南方代表团团长伍廷芳反对共和制,拥护君主立宪制。

展开全文

袁世凯又开始拉拢南方革命党领袖黎元洪,并指使下属张勋率部从徐州发兵向南京开进,同时又给南方代表团团长伍廷芳发去密电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条件。1912年1月14日,无奈之下的孙中山先生致电伍廷芳:“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孙中山先生为化解僵局迈出了一大步,如其所愿的袁世凯决定下一步逼清帝退位,转而开始恩威并施的逼宫前清隆裕太后。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进宫威胁隆裕太后,出宫后回去的路上遭到反对孙中山妥协的同盟会和各类革命小团体的炸弹暗杀,险些丧命,袁世凯也受到不小的惊吓,冷静下来后,袁世凯决定借此散播谣言称革命党准备在北京策划暴动,京城危机,这使得不少的满清追随者们开始动摇。南方的孙中山又一次表示只要清帝退位,他将满足袁世凯的所有要求。终于,1912年2月12日、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隆裕太后颁布懿旨即《清帝退位诏书》,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正式退位,这是“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13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5日,袁世凯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就革命性质和目的而言是一次伟大的、成功的革命民主革命,它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推翻前朝封建统治的政变、兵变亦或是起义都有着天壤之别,首先“辛亥革命”不是单纯的改朝换代、皇帝轮流作,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次释放,为之后资本主义和工商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组织发动这场“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和黄兴等人没有非要血战到底,使前朝统治者走上断头台和更多的无辜老百姓生灵涂炭,有人说这是软弱无能、进攻乏术的表现,但我想说这就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所在,孙中山先生和袁世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孙中山先生通过一次次的牺牲自我、放弃所得,在妥协中换来民初那样的民主共和的大好局面,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情怀是袁世凯们永远难以理解的,但也就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在那个传统农耕、君臣主奴的封建社会向新型的契约社会转换的大时代下,孙中山先生是注定斗不过袁世凯们的。

“南北议和”是袁世凯和他背后的大英帝国为了利益一手炮制的,无论是北方的唐绍仪还是南方的伍廷芳,一旦在会议中讨论出袁世凯认为出格的、超出他所掌控的结果,精明老道的袁世凯就一定会力挽狂澜。最终,还是在袁世凯这个前清的旧臣子、民国的新官僚不断斡旋之中清帝逊位、孙中山先生让位,“南北议和”终成为了袁世凯渔人获利的政治工具。

2019.4

下次内容提示:

民国往事:“二次革命”

请关注我的注微信公众号,搜索添加“魏晨品读民国”或“sxbj0729”,了解和探讨更多民国史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