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代瓷器》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代著名瓷器介绍视频 《细说清代瓷器》八

《细说清代瓷器》八

2024-03-16 18: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瓷器也迎来了新浪潮!

光绪瓷器总论

节选自陈辉主编的《细说清代瓷器》

(卷六)光绪篇

其实晚清的瓷器离不开慈禧太后的喜好,清朝最后的四个皇帝都和她有关,咸丰一朝国家动乱,官窑的瓷器无法正常生产,就是有生产也见不到慈禧的影子,到了同治、光绪、宣统三个皇帝实际上就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器就成为了晚清的经典,光绪一朝34年(1875~~1908),他的瓷器成为晚清的代表。

清光绪祭蓝描金皮球花赏瓶

通体施霁蓝釉,瓶身以金彩描绘纹饰,口沿绘如意云头纹,颈部和腹部绘各式团花。肩部起弦纹,内绘缠枝宝相花纹和寿字纹,近底部绘仰瓣莲纹。

圈足内底为蓝釉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祭蓝釉描金凤凰牡丹纹琮式瓶

清朝在晚清时期的瓷器中,光绪瓷器在品种数量,乃至制作工艺上都位居首位,特别是仿康熙青花、五彩、红釉,仿雍正、乾隆青花、珐琅彩、粉彩器物等,也具有较高水平,大可以假乱真,所制作的鹿头尊、粉彩九桃瓶可作为其时期的代表作,但与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相比,依旧不可同日而语。

清光绪珊瑚绿地墨彩描金龙纹衔耳瓶

一、 难得的同光中兴

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

瓷器生产方面,在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重要喜事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

中国古代瓷器,经宋、元、明,屡创辉煌,至“清三代”,到达另一个高峰。

清嘉庆以后,瓷器艺术日暮西山,一代不如一代。光绪年间所产瓷器,却令人耳目一新,当刮目相看。一些古瓷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在艺术上的反映。

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

光绪时期景德镇在国破家亡时期,昙花一现,民国时期也有短暂的发光,但是这抹夕阳就如同大清帝国一样,走入了下坡路,是为末日的余晖。

进入光绪时期,除了官窑制作开始大量生产,其他浅绛彩瓷、广彩瓷器也大放异彩。

广彩有了中西结合的味道

生产的作品粗细兼备,大量优秀的民窑产品也创出佳业,瓷器出口也让中国获得了荣誉,崇古、复古的风气,官和民都烧造了大量优秀的仿瓷器。 这些仿制瓷器大都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

光绪时期署有“大雅斋”、体和殿、储秀宫的瓷器水平更是可以代表了晚清的顶级制作,较常见的是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底色上绘花鸟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

光绪十一年(1881年),清廷按照慈禧太后旨意,开始准备光绪皇帝未来大婚典礼的用瓷。

但是,这一批瓷器却不再像之前同治皇帝大婚用瓷那样,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不仅没用为皇后专门烧造的妆奁用瓷,也没用专门烧造宴饮用瓷。也许,这是在特意避免触及母亲心中的那份痛。

故宫博物院编《官样御瓷》书中一律把“体和殿制”款的瓷器定为光绪十年为慈禧太后五十大寿专门定烧的贺寿用瓷,完全改变了原来“储秀宫制”、“体和殿制”款的瓷器定为同治时期的惯例。

清光绪青花钒红五福捧寿纹盘,器型规整,瓷白如玉,红彩艳丽,富贵大气!

二、量大而丰富的光绪瓷器

如龙的形象,清中期以后,龙即不断出现在瓷器上,至光绪年间,则大量出现。这时期的龙,一改往日神圣不可侵犯,少了些威严、呆板,使龙仿佛从深宫走进平常生活,似乎还有些可爱。

另外,瓷器中还不断出现外国人生活的场景,且“洋味”十足。

无论是青花、粉彩瓷器等,无不造型生动、胎体坚硬、釉色温润、韵味十足。

仿宋代的单色釉瓷器之所以仿得惟妙惟肖,亦出于工匠们的责任感。这个时期的瓷器烧造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这一时期,国门尽开,洋人进入国内大量购买中国瓷器,造成了瓷器需求量上升,这也是光绪瓷器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光绪云蝠赏瓶

1、整体上看,光绪造型多承袭前朝的传统。新创烧的器形有:荷叶式盖罐、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体积较大的碗、盘、面盆和“大雅斋”款的瓶、盆等,制作规整,帽筒的制作数量很大。

2、器物胎体较为厚重,瓷土筛炼较细,胎体较为缜密,比同治瓷器质量有所提高。仿康熙的器物,胎体轻薄,硬度不足。民窑器物胎质较粗,制作质量较差,但仿康、雍、乾三代的器物则较为细洁。釉色多白中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釉层稀薄,釉面欠光润,质地松软。

3、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青花、彩绘为主。图案装饰,传统的纹样几乎普遍使用,尤以八吉祥、龙凤呈祥、万寿无疆、福禄寿喜、玉堂富贵、群仙祝寿和博古图更为多见。

浅绛彩作为新品种大为流行,民窑中的广彩、徽章瓷、定制瓷开始大量生产以满足海外的需求,开始出口。

4、光绪官窑的款识楷、篆并用,以楷书款为多,“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最多,楷书和篆书的青花款并用,茶叶末釉瓷器多用刻款,抹红款和描金款在官、民窑器物上多有使用。

“储绣宫制”款瓷器,多见于大盘底,多为篆书,偶见楷书款。还有“永庆长春”、“长春同庆”等堂名款和吉语款。

民窑器多见“光绪年制”四字抹红楷书款。

百鹿尊于乾隆一朝大兴,现存最早有关百鹿尊的文字记载即见于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之《造办处活计档•记事档》。

而光绪朝烧制的百鹿尊在器形上进一步创新,双耳往往作鹿首状,当为光绪一朝烧制的高级仿古瓷器。

光绪【粉彩百鹿尊】

敞口,垂腹,圈足状,颈部饰双鹿头耳,器形周正,端庄大方。

光绪仿乾隆鹿头尊各有千秋!

仿乾隆鹿头尊,相比光绪鹿头尊,梅花鹿形态轻盈,细小可人,更衬托出景观之宏大。双螭龙耳涂红彩,巨松苍翠欲滴,小鹿五彩斑斓,画面色彩丰富,极具装饰效果。

器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寄托款。

光绪仿官釉贯耳瓶

三、慈禧太后专用瓷

大雅斋的来历

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在画稿上勾勒完了最后一笔。

窗外,丹桂余香,秋意渐浓,而画案上一叠叠图稿中的桃花、芍药、牡丹、栀子……却争奇斗艳,生机盎然。这位深得慈禧眷顾,在慈禧画室中供职了十多年的云南女子终于完成了以“大雅斋”命名的慈禧御用瓷器小样的设计。不久,这些画稿就将粘上象征圣意的黄单发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

此时的大清国力衰微,民生凋蔽,同画稿上和暖的春意相比,深秋的山河却一派萧意,旨意连同粘着黄单的画稿被送到了江西巡抚的手中时,连同九江总督及所属景德镇御窑厂等一干大小官员却相顾无言,束手无策,只得上奏恳请暂缓烧造。

大雅斋为懿贵妃(即慈禧太后)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的画室。

光绪时期,政府企图重整瓷业,陶瓷业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繁荣的时期。与此同时,慈禧的专用瓷器,还有带有储秀宫、体和殿、天地一家春的款识等。代表这这个时期的御用瓷器。

"大雅斋"款瓷器,大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

器物上边多有"天地一家春"以及"大雅斋"的款识,以及"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

"大雅斋"款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盒、花盆、大缸等等。纹饰题材多描绘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鹭鸶莲花等等,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

据清人吴士槛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

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

瓷器上的钤印“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

花纹图案有:海棠花鸟纹、牡丹芙蓉花纹、葵菊花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牡丹花纹、花卉昆虫纹、蜜蜂花卉纹、紫藤花、藤罗蝴蝶纹、桃花、牵牛花纹、鹭鸶花草纹、荷花鹭鸶纹、栀子桃花纹、葵花纹、绣球芍药花纹、荷花青蜓纹、藤罗月季花纹、腊梅茶花纹诸种。

署大雅斋款的瓷碗应分为海碗、大碗、中碗、杯碗、茶碗、盖碗6种,盘碟的区分则以口径为惟一的标准:径九寸、七寸者为盘,五寸、三寸者为碟,当然我们认为这一尺寸标准也适用于高足的盘、碟。

从现有的材料看,带“大雅斋”铭的瓷器有:花盆、盆奁、鱼缸、盘、碟、高足碗、高足盘、高足碟(高足碗、高足盘和高足碟在档案中称把碗、把盘、把碟)、盒、渣斗、羹匙。

据实物和档案,所有这些器形,除渣斗外都存在有大小规格不同的多种差异。表现到花盆上除同形器的大小规格不同外,又存在着形制的差异,总其可见有方花盆、长方花盆、八角花盆、八角连体亚腰花盆、双圆连体亚腰花盆、海棠瓣形花盆、圆花盆、扇形花盆、方形连体花盆、元宝式花盆、六角花盆诸种。

1、所有这类器物上的署款、铭记,即"永庆长春"款,"大雅斋"铭和"天地一家春"印记,均以矾红彩书成。

2、就其书写位置论,除盘、碟、高足盘、高足碟的"大雅斋"铭和"天地一家春"印书于盘、碟内面外,其余诸器均书于外壁。

3、在书写顺序上,应该是先直接在白瓷上书"大雅斋"铭和"天地一家春"印记,后上低温彩釉,各器所见低温彩釉和红彩铭记有明显的漏接痕。

4、除高足碗、高足盘、高足碟、花盆、鱼缸、盆奁类器的底部不书“永庆长春”款外,器底书“永庆长春”款是大雅斋瓷器的共同特征,但并不是所有书“永庆长春”款的器物都书“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

4、所有大雅斋瓷器都是粉彩瓷器。

1840年,大清帝国在英国船坚炮利的攻击下,被迫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随后,“洋风”吹来,吹进这古老、尘封已久的帝国大门。

变革首先是从设计开始,此时的广东出口的中国瓷器图案主题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五福捧寿、太平有象、马上封侯了,在街头商铺中陈列着更多的是圣经故事、君主头像、西洋风情。

这种变化不光是来源于欧洲商人提供的图案,更有中国商人对于欧洲人消费心理的揣摩。尽管广州的华人中还没有几个能够弄懂耶稣与圣母的关系,但是大多数中国画工们已经像模像样地画起了西洋画,在技法上他们尽量减少了对于传统直线的使用,开始以西方人所习惯的曲线来表达纹案之美了。

浅绛彩:始于道光末期,光绪成熟,用含粉质较少的浅淡软彩,施彩较薄,色调淡雅柔和,器口多有金彩,胎体较厚,釉色白度不高,拟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笔意的人物花鸟和浅绛山水画面往往有题句,并署有天干纪年款和作画人姓名。

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广彩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清康熙年间,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当时欧洲 贾舶与我国通商已频繁,惟限于清廷之规定,仅惟在广州互市,其欧洲贾舶与我国交易瓷器、丝、茶等货,皆委托广州商行代行办理,至于瓷器一货,由景德镇窑烧造者,其质料多精美,已为欧人所知,故供给欧洲贾舶之瓷器,广州商行当选自景德镇。

又说:"当时广州商行亦为欧洲贾舶定造釉外彩之五彩或三彩瓷器,其素瓷多由景德镇烧成运到广州后,广州商行乃依欧人之习惯及好尚,有时专用欧人之稿本或军团之军徽,其花纹全属欧化,有时其花纹半中半西,有时习以中国画谱,由广州之瓷画手以珐琅彩及泥金,绘画于素瓷上,炉烧而成釉外五彩或三彩,而供给与欧洲的"。

据韩槐准《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所载的数十幅瓷照中,属于雍、乾时广彩瓷器就有四件;在《民间藏珍》一书中,葡萄牙人沙巴治的广彩瓷藏品也有四件之多。此外,在土耳其伊斯丹堡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都有广彩瓷器收藏,法国已早有进口广彩的记载,当今遗存不少。

1、产生背景

据《中国陶瓷史》载"从十七世纪下半叶开始至十八世纪的清代前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不仅作为日用品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而且在贵族上层间,优质的中国瓷器已经作为夸耀财富的手段。

在1713-1740年间,普鲁士皇帝选皇后,曾以六百名撒克逊龙骑兵和临近的君主换取一批中国瓷器,以为他的婚礼增色。

"清朝政府在消灭了沿海抗清势力后,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扩大对外贸和交往。欧洲很多国家被允许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最早获得这一权利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715年),法国于1728年、荷兰1729年、丹麦1731年、瑞典1732年也都先后设立了贸易站,

这就进一步为中国瓷器的大量外销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随着中国瓷器贸易的发展,除了原为国内市场需要所生产的一般瓷器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按照订货合同根据外商的需要特地生产的。广州是当时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外商云集,一些商行可直接接受外商的订货,这就给广彩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开始在广州加彩的瓷器应是和景德镇的五彩、珐琅彩和粉彩差不多,很难认出那些是在广州加彩的瓷器。

只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比如外国的来料加工,工人们慢慢的了解到外人所好,吸收了他们的艺术特色,在广州时间长了,加上广东一年四季如春,花鸟、草虫的图案亦会反映到瓷器彩绘上,所绘纹饰的颜色当然也会不断改变,直到创造新的颜色品种来,才和景德镇彩瓷有了区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外国商船随之增多,外国之重华瓷,或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也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应是广彩的初创阶段,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岁无定样,故广彩的特色不太显著,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或者见到也不清楚是广彩。

2、成熟阶段

大约在乾隆 、嘉庆时期,广彩瓷已显现出广彩的风格,并得到社会上的承认。开始,在一些著作中出现,把它作为"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记载下来,这一时期主要使用了广州所制的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有了这几种彩料,就使得广彩瓷像换了新装一样,显得多姿多彩了。

3、繁盛阶段

广彩到了清代后期的道光至光绪时期可说已达到了繁盛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工艺,亦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的"织金彩瓷"。

在装饰花式设计方面,已改初期的"岁无定样",而成为批量生产,使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联合起来,成为连续图案,或完整的构图。

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这时更发展,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程式,可以运用到所有的产品构图上去,如整套的餐具,放在盘子上合适,放在碗上也合适,放在汤匙、小碟上都合适,使整套餐具的纹样既完整又统一,布局整齐,并可容纳时果花卉、鸟雀虫鱼、人物、山水等题材内容于一件产品里面。

因为碗、盘、碟等产品中心用一夹金圆圈,采用十字开幅,开四斗方,加上花果、蝴蝶织金作地,就可以千变万化,同时纳入一个固定的程式,易批量或整套生产,中心夹金圈内可以写花、鸟、石,也可以绘上外国商标或洋行的徽章,适应性比较强,这样就促进了广彩瓷的大力发展。

广东博物商会是清末当时的一些知名画家、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创办的,他们先是在河南宝岗附近,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里开设了绘画和彩瓷的艺术室,后又合股建立了"广东博物商会",一面从事彩瓷的研究和生产,一面在博物商会烧窑处制造炸弹,来支持革命。

因此,当时也绘制了不少广彩瓷器,可惜多已外销,留下来的很少,所知香港艺术馆出版的《高剑父的艺术》一书中,有高剑父所画的"螳螂盘"、"牡丹彩瓶"两件作品传世。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高奇峰、潘冷残、陈树人合画的"冷月栖篁盘",其上画麻雀七只,栖于雪竹上,下绘一圆月作初升状。

5、广彩不是官窑,却胜似官窑的民窑产品

广彩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最响亮的软实力-中国制造。我们为什么要重彩浓墨的描写广彩,一是看到广彩,就想到出口外销,外销带来的经济强盛;二是看到广彩,就看到了花开满园,富丽堂皇,一派南国风光。

让我们去总结清三代的艺术成就,瓷器对于人类的贡献无法用笔墨形容。只能用个人”理解“这个词来定一个意:

康熙瓷“创新大胆,不拘一格“(大气);

雍正瓷“妙笔生辉,艺术高超”(超脱);

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件古代艺术品,都是应运而生,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科技发展史,我们只看重他的价值,远远不够,我们要懂得历史,懂得劳动,也就懂得尊重我们今天伟大的劳动创造了。

“(一)纹章瓷;(二)人物画瓷,这又可分为三小类,即神话题材、宗教(圣经)题材和风俗画;(三)船舶图;(四)花卉。”上述题材由外商提供图案样本,中国彩绘工匠则依照样本将其画在瓷器上。

今天我们可以尽量找到清朝各代的顶级艺术品,明天再去细说宣统的瓷器,最后一篇说说顺治的瓷器,十篇《细说清代瓷器》意犹未尽,更多精彩的内容只能靠百万字的《细说清代瓷器》+民间收藏五百间的出版来诠释那个朝代瓷器艺术的光辉!

艺库会员等级

关注我的原创文章,长按以下二维码

赞 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