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A卷)(含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高三一模数学2023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A卷)(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A卷)(含解析)

2024-07-10 0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A卷)一、选择题1. 下列图片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于说明()A. 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 B. 草原丝路的文化影响C. 不同物种的交流融合 D.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2. 《汉书》记载,有两兄弟因田产争讼,当地太守韩延寿认为这是由于自己不能宣明教化,遂闭门思过,(县)令、丞、啬夫、三老亦自缚请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终死不敢复争。”这反映了当时()A. 司法注重维护人伦关系 B. 社会追求平等的秩序C. 官员施政排斥法治手段 D. 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3. 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礼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 ( )A. 实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B. 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C. 体现了羁縻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 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4. 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A. 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 B. 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C.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 D. 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5. 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A. 抨击儒道融合的现象 B. 反对心学的虚浮学风C. 否定孔孟的权威地位 D. 批评八股取士的弊端6. 1874年底,荷兰公使向清政府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沿海设立救生船只。李鸿章回应,非通商口岸的救生船均应由当地官员管辖,因为“各国所管海面及海口、澳湾、长矶所抱之海,此外更有沿海各处,离岸十里之遥,依常例亦归其管辖也”。据此可知,清政府()A. 用领海理论维护主权 B. 与列强实现了平等外交C. 形成了对外开放意识 D. 重视加强近代海防建设7. 1919年出版的《孙文学说》中写道:“达文氏发明物种进化之物竞天择原则后,而学者多以为仁义道德皆属虚无,而争竞生存乃为实际……而人类今日之进化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矣。”下列主张符合这一观念的是()A. “建立合众政府” B. “五族共和”C. “职员乃人民公仆” D. “节制资本”8. 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国民党的旗帜己成军阀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这表明毛泽东( )A. 民主革命思想的最终形成 B. 已经探索出了新的革命道路C. 强调重视军队和政权建设 D. 主张以工农运动为工作中心9. 1947年,解放区各地普遍召开农民控诉大会,首先是让农民谈身世、谈生活、谈苦处,紧接着就是挖穷根,清除各种听天由命的思想,然后商量翻身办法。这一运动()A. 旨在缓和农村的社会矛盾 B. 体现了民族革命的高涨C. 加强了对农民的政治动员 D. 重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0. 1957年2月,中央明确指出“在群众中广泛地开展储蓄运动,是减轻市场供应紧张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是为了()A. 促进生产资料的生产 B. 保障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C. 宣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D. 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11. 如图为共和国时期罗马城的中心区域平面示意图,图中公共空间的设置体现了()A. 宗教色彩的强化 B. 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C. 城邦政治的传统 D. 公民参政的平等地位12. 13至14世纪时,西欧普通的骑士逐渐走向贫困化,无钱购置装备的骑士只能去租用盔甲。由于需要的人很多,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专制王权被削弱 B. 封建庄园的衰落 C. 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手工工场的发展13. 如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000多位传主从业兴趣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知识领域或职业 1601—1625年 1626—1650年 1651—1675年 1676—1700年科学 12.8% 28.2% 31.4% 27.6%医学 13.0% 27.4% 31.5% 28.1%军事 8.8% 46.7% 18.8% 25.7%政治 26.6% 29.1% 22.7% 21.6%神职 37.2% 30.1% 19.5% 13.2%注:传主可有多种从业兴趣。A.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 代议民主政治完善 C. 宗教信仰彻底崩溃 D. 实用主义日益流行14. 《家,甜蜜的家》是19世纪初的一首歌曲,它令当时和后来的许多英美资产阶级动情陶醉。对他们而言,家不仅意味着豪华住宅和高雅、时尚的摆设,还是“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这反映了当时()A. 资产阶级革命扩展 B. 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C. 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D. 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15. 罗斯福新政以前,美国总统主要依靠各部部长和少数私人助理处理政务。新政后,罗斯福不经考试,直接聘请专家和教授组成顾问团,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这一变化()A. 适应了政府职权扩大的需求 B. 使政策稳定性得到加强C. 确保了新政措施的顺利推行 D. 增强文官群体的中立性16.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在外交上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任何与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苏联除外)建立外交关系,但经济上却极力维护与民主德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原德国内部的市场。这些政策( )A. 以欧共体经济规则为指引 B. 立足于统一德国的目标C. 力图摆脱美国的外交控制 D. 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宗旨二、材料题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常熟的士大夫毛晋,将“田数千亩,质库若干所,一时尽售出,即以买书刻书之用”,他所开刻书工场规模极大,雇佣印工20多人,刻工数百人,因此家业富饶,商贾之家也出了不少名公巨卿、学者文人,如李贽先世是泉州商人,经营海上贸易,徐光启之父“尝业贾”“逐什一之利”。——摘编自《中国大通史·明》(下)材料二 20世纪初,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分解加剧,“士”与“商”两个判若霄壤的等级分解最为剧烈,社会上出现了三个新群体,即绅商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军人群体。“商”则大部分成为绅商集团的主体,“商”的地位的提高,“士”的消失,这两种趋向都不是清朝统治的福音,“士”“商”分解及两者的溶而为一带来了新的政治内容和时代特征。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下)(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说明其影响。(2)简析材料二中“士”“商”分解加剧的原因与历史作用。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从印度河到巴尔干,从多瑙河到尼罗河瀑布,帝国内部政治传统、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波斯帝国的统治好似一个矛盾集合体。——摘编自晏绍祥《波斯帝国的“专制”与“集权”》材料二 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相距遥远,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如下表所示模式名称 代表型殖民地 具体内涵公司模式 印度 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移民模式 北美 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国家模式 非洲 英国政府全程掌握对殖民地的争夺、取得和治理——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政治治理评析》材料三 新的组织和技术力量赋予欧洲帝国世界霸权,让它们的势力能渗透全球。欧洲的陆军和海军、武器和军事组织、工业和交通通信手段——铁路、蒸汽轮船、电报和电网——赋予了欧洲统治地位。挑战摆在了各国人面前:要么接受和适应欧洲的方式,要么维持软弱和落后的现状。——摘编自【美】克里尚·库马尔《千年帝国史》(1)指出材料一中“矛盾集合体”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所学概括波斯帝国统治措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的殖民地治理进行简要评析。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材料二 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1)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2)概述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瑞典首都的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是瑞典国王为王后庆生而建。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有雕龙装饰。宫门宫窗两侧边框刻有中国式图案,官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四壁挂有中国字画。距中国宫一里之遥,有一片由十几座木房组成的“广州村”,当时还开辟了桑园从事养蚕和缫丝。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因反映了印第安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三种文化而得名。广场中心原来是阿兹特克的祭坛。广场东侧是1524年殖民者修建的教堂,是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筑风格。旁边是一座20多层的现代化建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阐明观点,并予以论证。 (要求:写出所选择的角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的角神兽形象相似,这可能跟草原丝绸之路有关,B项正确;材料与秦国精神动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物种交流不同,排除C项;材料与文明特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兄弟因为田产争讼引起宗族传相责让后,两兄弟不再争,可知这反映了司法注重维护人伦关系,A项正确;材料与平等秩序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官员施政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统治者向周边邻国和少数民族赐予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也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少数民族和邻国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D项正确;唐朝时期的吐蕃(西藏)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中央的地方行政区,排除A项;材料是体现儒家文化影响力,无法得出维护宗藩关系长期稳定的结论,排除B项;羁縻政策是指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这是因为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这反映了宋代政府文书保存程序规范,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监控管理,C 项正确;材料中的“摹印”“镂版”,A项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书”保存,而不是权力分割,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5.【答案】B【解析】 根据材料“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可知,顾炎武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学风虚浮、脱离实际”,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反对心学的虚浮学风,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道融合的现象,排除A项;顾炎武并未否定孔孟的权威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八股取士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荷兰公使向清政府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沿海设立救生船只。李鸿章回应,非通商口岸的救生船均应由当地官员管辖”、“各国所管海面及海口、澳湾、长矶所抱之海,此外更有沿海各处,离岸十里之遥,依常例亦归其管辖也”信息可知,清政府试图用领海理论来维护主权,A项正确;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与列强在外交层面上是不平等的,排除B项;在当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自鸦片战争就已经被迫实施了对外开放,排除C项;材料主旨主要涉及中外关系领域,而“重视加强近代海防建设”属于内政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解析】材料“争竞生存乃为实际”体现了孙中山关注民众生活的民生主义主张,“节制资本”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D项正确;“建立合众政府”、“职员乃人民公仆”属于政治主张,排除A、C项;“五族共和”强调了在中国的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建共和国,排除B项。故选D项。8.【答案】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信件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建立自己的军队及政权,建立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和政权,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排除A项;新的革命道路探索于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D项“以工农运动为工作中心”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运动体现了对农民政治、经济地位的同情,通过这一运动控诉地主。结合材料时间“1947年”和所学可知,这一运动加强了对农民的政治动员,推动了土地改革的开展,C项正确;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为土地改革提供政治动员,而非缓和农村的社会矛盾,排除A项;当时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非民族矛盾,“民族革命的高涨”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开展储蓄运动,可以积累社会资金,促进生产资料的生产,A项正确;开展储蓄运动与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无关,排除B项;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共和国时期罗马城的中心有元老院议政厅(元老院会议场所)、户外集会场(平民会议场所)、裁判官审案区域等政治活动场所,这些场所都可以追溯到罗马城邦时期,体现了城邦政治的传统,C项正确;罗马城中建有神庙,但无法看出神庙建筑的变化,不能得出宗教色彩强化,排除A项;罗马城中设有商业区,但看不出罗马其他经济部门情况,不能得出罗马以商业为主,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不同等级的公民政治权利不平等,公民大会的多数票操纵在少数富有公民手中,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骑士是中世纪欧洲封建主阶级的下层,以服兵役和尽义务为条件,从国王或大领主那里获得封地、封号。据此可知,材料反映骑士阶层的衰落,是欧洲封建庄园经济衰落的具体表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骑士阶层衰落过程,正是欧洲专制王权加强的时期,排除A项;16—19世纪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排除C项;13—14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D【解析】从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方面的表现,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注意,并向往之。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科学、医学、军事等实际型从业兴趣占比较大,而政治、神职等常规型、社会型从业兴趣占比较小,体现当时实用主义日益流行,D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关怀人性,材料从业兴趣的变化不能体现,排除A项;英国代议制民主确立于17世纪末,完善更是在此之后,排除B项;“彻底崩溃”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它令当时和后来的许多英美资产阶级动情陶醉”“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使工厂的生活与在家中的生活完全分离,把劳动者束缚在工厂之中,是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的结果,D项正确;美国内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扩展的表现,排除A项;工业革命创立巨额财富,但工人阶级日益贫困,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消费水平并没有大幅提升,但都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这就需要扩大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新政以前,美国总统主要依靠各部部长和少数私人助理处理政务,新政后,罗斯福不经考试,直接聘请专家和教授组成顾问团,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这就扩大了总统和政府决策的基础,适应了政府职权扩大的需求,有利于新政的推行,A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使得总统和政府的权力扩张,与政策稳定性加强关系不大,排除B项;“确保了”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的专家和教授不能增强文官群体的中立性,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在外交上不承认民主德国,意在强调联邦德国政府是德国唯一合法政府,经济上极力维护与民主德国的经贸关系,意在通过密切经济关系推动两德统一,B项正确;民主德国不是欧共体成员国,发展与民主德国的经贸关系不能体现遵守欧共体经济规则,排除A项;美国并不强迫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排除C项;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联邦德国发展与民主德国的经贸关系,不能体现遏制共产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现象:士商相互流动。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变化。(答出两点)(2)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出两点)作用: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答出两点)【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一“他所开刻书工场规模极大,雇佣印工20多人,刻工数百人,因此家业富饶,商贾之家也出了不少名公巨卿、学者文人,如李贽先世是泉州商人,经营海上贸易”可知,士商相互流动。影响:根据材料一“商贾之家也出了不少名公巨卿、学者文人,如李贽先世是泉州商人,经营海上贸易,徐光启之父‘尝业贾’‘逐什一之利’”和所学知识得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变化等方面回答。(答出两点)(2)原因: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分解加剧,‘士’与‘商’两个判若宵壤的等级分解最为剧烈,社会上出现了三个新群体,即绅商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军人群体”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等方面分析。作用:根据材料二“‘士’‘商’分解及两者的溶而为一带来了新的政治内容和时代特征”和所学知识可从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18.【答案】(1)内涵: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整合了境内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后世帝国治理有一定影响。(答出两点)(2)分析:经过殖民扩张,英国获得了世界殖民霸权,为统治幅员辽阔、文化各异的殖民地,英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增加了英国的统治手段。评价:对世界:密切了全球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英国:巩固了对殖民地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殖民地: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现代化,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道路。【解析】(1)内涵:根据材料一中的“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信息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根据材料一中的“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中的“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从印度河列巴尔干,从多瑙河到尼罗河瀑布,帝国内部政治传统、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波斯帝国的统治好似一个矛盾集合体”等信息可以得出,整合了境内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可见,波斯帝国统治措施对后世帝国治理有一定影响。(2)分析:根据材料二中“公司模式”、“移民模式”、“国家模式”等信息可知,英国经过殖民扩张,获得了世界殖民霸权,为统治幅员辽阔、文化各异的殖民地,英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根据材料二中“新的组织和技术力量”、“铁路、蒸汽轮船、电报和电网”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增加了英国的统治手段。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从对世界的角度看,英国的殖民地治理密切了全球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对英国的角度看,巩固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对殖民地的角度看,英国的殖民地治理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现代化,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道路。19.【答案】(1)特点:重视法制建设;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答出三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大众传媒的发展。(答出三点)【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可知,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可知,重视法制建设;根据材料“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可知,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根据材料“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可知,政府占据主导地位。(2)根据材料“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根据材料“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可知,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根据材料“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20.【答案】观点: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论述: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还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方的窗户,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儒学介绍到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他们借儒家的理性、道德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宣传启蒙思想。如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利用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还影响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可见东学西传对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和制度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总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进步和思想解放。【解析】根据材料“瑞典首都的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宫门宫窗两侧边框刻有中国式图案”、“当时还开辟了桑园从事养蚕和缫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观点为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接下来展开论述,注意用词准确简洁,逻辑清晰明了,史论结合,具体论述如下: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还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方的窗户,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儒学介绍到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他们借儒家的理性、道德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宣传启蒙思想。如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利用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还影响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可见中学西传对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和制度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总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进步和思想解放。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