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特征及其与西方典型悲剧的比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弘法寺传说图片 古代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特征及其与西方典型悲剧的比较

古代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特征及其与西方典型悲剧的比较

2023-09-08 1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酒神节的狂欢

任何民族都有悲伤的情感,即使是生活在优越地理环境的我国先民,他们在情感上同样会有悲观的情感,所以就有学者提出"悲哀,是中国所有文化的底色"这样的观点。然而我国的悲剧精神并不是一味地强调悲伤的情绪,先民们学会了运用了乐感文化来应对这样的悲伤情感,这也造就了我国传统悲剧性故事当中复杂的情感。

二、中西方悲剧特点的比较

(1)古代悲剧故事的特点所在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他指出了我国古代悲剧故事的重要特征,那就是我们的悲剧故事习惯在结尾加上一条"光明的尾巴"。

如《窦娥冤》结尾那样,窦娥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并且后来父亲官居高位,为女儿平反冤情;《赵氏孤儿》结局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等。这些故事从开始就渲染了很悲观的情绪,但是结尾终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给观众大快人心之感。

《赵氏孤儿》

另外,我国悲剧性故事主要形成于南宋以及后来的元代,这些时期的社会黑暗,政治腐朽,下层民众生活困苦,而其中就包括一些文人。这些下层文士在饱尝人间疾苦之后,将这些经历与感受写进了自己创作的剧作当中。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代悲剧性故事大都是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间疾苦的题材。因此,我国传统的悲剧性故事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

(2)与西方的比较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的悲剧性故事大都走的的纯悲路线,因为将一些喜剧因素融入悲剧当中往往是不受时人待见的,而与之相反的,我国的悲剧性故事常常将一些喜剧的成分穿插于其中,如《琵琶记》当中,将赵五娘在乡下煎熬受苦和蔡伯喈招入牛府的富贵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旨在通过相府安逸欢乐的生活与主人公的境遇形成对比,衬托出主人公的悲惨。

昆剧《琵琶记》

与我国悲剧性故事世俗化特征不同的是,西方的悲剧往往强调的是对英雄人物或者伟大人物的描写,通过他们轰轰烈烈的故事来达到表现悲的效果。正如德莱登在《悲剧批评基础》中所言:"悲剧必须是伟大的行动,包含伟大的人物,以便于与喜剧相区别。"比如《哈姆雷特》当中复仇的王子、《李尔王》当中专制独裁、刚愎自用的君王等。

戏剧《李尔王》

西方的悲剧,不管是任务还是事件,都追求崇高;悲剧里的人物是地位显赫、意气风发、心性高傲、追求自己向往的目标的,所以关于他们的故事也是同样异于常人。

三、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本土的悲剧性故事的影响

(1)儒家的影响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儒家文化最终脱颖而出,为汉朝统治者所用,并且成为后世主要推崇的文化,因而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于我国悲剧性故事的影响是最大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典型悲剧性故事《赵氏孤儿》,就将儒家文化所宣扬的入世思想以及"舍生取义"的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元代戏剧《窦娥冤》将主人公窦娥塑造成一个遵守传统礼节的妇女形象,她并不是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存在,而是深受亡父、婆婆以及父亲束缚的人,面对张驴父子的逼迫,从理学来看,她只能选择宁死不从,而不是自己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窦娥冤

当然,赵武和窦娥的抗争精神是值得后人赞扬与借鉴的,他们的这种抗争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而作者之所以将主人公安排在这样的情节当中,体现的是对儒家文化的表达以及思考。

另外,儒家文化中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促成了我国很多传统悲剧性故事的"大团圆"结局。儒家文化强调道德的力量,而这些悲剧故事的主人公们尽管身世坎坷不平,甚至为奸人所害,但是故事的结局还是向世人证明了遵守道德之人"老天终会开眼"。

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已经随着古代历史的演进进入了古人的内心,他们通过这样的理想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在心中找到一种牺牲自由和承担悲剧人生的理由于是悲剧发展中冲突渐渐淡化,人们的抗争意识也逐渐归于平静,为之后的"大团圆"结局做好了铺垫。

(2)道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

虽然我国传统悲剧性故事深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力军的儒家学说的影响,但是还有其他的文化思想对我国传统悲剧性故事造成了影响。道家的与世无争,佛教当中的夙因注定、业果相报,这些思想也体现在我国传统的悲剧性故事当中。

道家思想

佛道思想带给世人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