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茶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淮安的美食文化是什么 淮安的茶文化

淮安的茶文化

2024-05-20 2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代金铣《游紫霄宫》也谈茶:“一庭寂寂无人到,三洞茫茫有路通。风袅茶烟笼竹外,鸟衔花瓣出云中。”清陆求可《龙兴寺》诗曰:“偶过竹院啸烟霞,爱客山僧自煮茶。”

有首《淮阴竹枝词》唱道:“管家湖上踏青莎,为读《茶经》几度过。寂寞荒陂何处是,雨前犹听采茶歌。”管家湖亦是古淮安运河西的名湖,又称“西湖”,这里不但种茶,还有采茶歌可听。

淮安人对茶的兴趣不仅仅在历代文人诗篇中有反映,据《河下志》记载,淮安人对茶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雍乾年间,山阳刘源长著《茶史》二十卷。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云:“山阳南二十里,有茶陂(同坡)。”明末秀才靳应升取号“茶坡樵子”,其家中有一椽笆壁草顶的小轩就曰“茶坡草堂”。顾亭林、傅青主、万年少、阎古古等抗清志士曾与望社中人潜集于此,清茶碧涛,祭奠剩水残山。

纵观淮安的茶文化,在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中都有一说。茶艺:备器、选水、取火、候汤有讲究;茶礼:茶事中的礼仪、规范有讲究;茶境: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有讲究;修道: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有讲究。

淮安茶文化的形成,走过了从民间到产业发展的过程。

在民间,茶的概念是宽泛的,有上乘绿红茶叶冲泡的茶,有莲子芯冲泡的茶,有麻油茶馓茶,有炒米茶、杏仁茶、大麦茶、鸡蛋茶、竹叶茶、蚕豆壳茶等等,不管是贵客还是亲朋好友、男女老少上门,好客的淮安人都会相应地端出某种茶来招待,精制的茶具配以古朴的茶盘,一句“请用茶”恭让中略显文雅。别看有的茶取料偏俗,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淮安人祖祖辈辈口手相传,他们会从不起眼的茶中讲出许多茶的故事,到哪个季节该喝哪种茶,有清热解暑、消渴开胃、祛湿利尿等功效,还有点科学依据呢。

茶馆业之兴盛,为茶文化的产业发展“推波助澜”。河下镇有条百米多长的石板街,街面商家楼阁相接,几乎都做茶馆生意,故名“茶巷”。镇上有座建自唐贞观年间道宫——古天兴观,内有七泉,水质甘美,俗称七泉山。其三官殿神座下一眼井水质最佳,“茶巷”人家就从此井中取水烹茶售客,很受茶客欢迎。茶馆的名字也起得好:如望月楼、香云馆、云腴阁、小澄潭、隐仙阁、桐荫园等,有的从早开到晚,茶客们海阔天空神侃穷聊;有的茶馆是带说书的大茶园,如揽秀山房;还有半红楼则为喜欢听清音的茶客专享,古楚交响乐“十番锣鼓”等皆为知音。淮安独特的地方剧种——淮剧的前身上河调、下河调,也在这里孕胎萌芽并广泛传唱。故楼联曰:“知乐知音逢知己,新泉新火试新茶。”

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的河下文楼饭店,兴办初期只卖清茶、早点,乃为茶馆。那些盐商们家富百万,来淮安客居的也很多,商事活动中对于茶文化的要求很高,一度成为茶馆里的贵客。可以说,酒宜喧,茶宜寂,古镇街坊、南来北往者根据自己喜好,总会找到如意的去处,品茗人自己会品出无可言说的茶味。

茶楼卖茶外,还备有一些精致的茶食蜜饯、水晶楂糕等。楼外的小贩们会用篮子准备一些干果炒货、时鲜水果在门前兜售。客人若需热点心,自有当地的闲汉们供其驱使,咄嗟立办,收点小费。文人雅士则最爱在下半天登隐仙阁,其门上楹联云:“一瓯春露长留客,两腋清风几隐仙。”此阁不设方桌长牙凳,全用红木茶几圈椅,多备各地名茶。每日天亮前汲取三官殿神座下的新泉,养于绿釉荷花缸中,以砂铫煮水,阳羡紫砂注汤,以景德镇白瓷瓯供酌,人各一壶,自斟自饮,茶客们悠然自得,或赋诗联句,居然集成《隐仙阁茶社诗钞》三卷。

淮安的茶楼常被茶客们看成养尊处优之所。三仙楼是以专烹枸杞井水闻名的,此楼共三层,飞檐翘角,背城面湖。李东垣《本草注》云:“淮有枸杞井,水味甘,补脏明耳目,止腰膝疼痛,固精气,圣水也。”此井即在开元寺内,隔着万柳池与三仙楼相对,有木长桥凌空飞架。清任后山有句云:“杰阁衔虹立,平堤穿镜来。仙踪今寂寞,桥上且徘徊。”咏的就是三仙楼长桥。传说唐末,吕洞宾来楚州探望时任太守的伯父吕温,曾在楼上与汉钟离、铁拐李二仙品茗。清戴时遴《万柳池晚眺》记载:“雉堞烟中过帆影,仙楼云外落棋声。”说明这里还有计棋局胜负收取茶资的。康熙年间,这里曾走出一位在围棋“四大国手”中排名第一的梁魏金。

旧时,淮安农村里一般都用烧柴禾的三眼灶,有一眼俗称“汤罐”,是烧饭时利用炉灶的热量顺便烧的储备开水,来客时从中舀一碗。

相传,这“汤罐”里的水是观音老母的仙水,人喝了此水能延年益寿、百病皆无。在农村,每年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还要“送灶”,让灶老爷上西天说些好话,祈求全家平安。城里人大多提壶到茶炉灶冲开水,大街小巷分布着很多专营开水的茶炉灶,大家都称“老虎灶”。《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就有记载,她夫家在河下茶巷头的天兴观右侧,人称张氏恬素堂。娘家住杨天爵巷,离茶巷不过二百余米。《笔生花》第一回写侍郎姜近仁拜访其堂兄,姜寿仁即命小僮去局子冲茶。道光末年,山阳缙绅先生们不知听了何人之言,说山阳人与虎犯冲,遂倡言发起“清虎运动”,将城里白虎桥改作太平桥,还将全城所有老虎灶,一律唤作太平灶。

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如有打赏,便于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