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回族的历史变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南历史变迁 海南回族的历史变迁

海南回族的历史变迁

2023-08-10 07: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宝岛之南,在三亚市凤凰镇(原羊栏镇)聚居着一个独特族群——中国回族的一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俗称穆斯林,登陆海南已有千余年,在凤凰镇生息繁衍也有数百年;在海南黎苗回汉四大民族中,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体系尤其别具一格。经过数十代开垦和经营,三亚回民实现了伊斯兰的本土化,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起落,清真寺却依然耸立,穆斯林传统顽强地生长于斯;他们努力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原色,坚守着自己的生活和信仰,同时坚守一种文明,越来越为世人瞩目。 从西南沿海一带汇聚到三亚“羊栏” 海浪抹去了商旅的痕迹,海沙淤塞了繁忙的港口,冲刷不去的是早年穆斯林在这块土地上扎下的深深脚印。在三亚一带,先后发现了梅山、干教坡、番岭坡、土福湾等四大古墓葬群,其墓葬形式和一些碑文承载着大唐及以后各朝代信息,是海南穆斯林发展的重要物证。 地名是在研究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海南岛沿海大量带“番”的古地名就是回民曾经生活的例证。如海口的蕃营,琼山的蕃诞村,黄流的番塘,陵水的番人坡,万宁的番村;儋州的番浦;三亚最多,有番邦、番人塘、番园村、番人井、番人田、番坊里…… 大旦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当年聚居着大量穆斯林,位于崖城镇临川河出海口;如今港口淤塞,帆影桨声已经消失,穆斯林的身影远去,只有宽阔的河床让人依稀感觉当年的盛况。在万州的太阳坡,民国十年还有清真寺遗留;儋州的峨蔓村、乐东的黄流、崖城的港门等地,都散落着回族先民生活的痕迹。此外,环海南各商埠遗存的明清建筑,多为南洋风格,隐约也能找到伊斯兰痕迹。伊斯兰文物最集中的当属凤凰镇,清真古寺中存放的乾隆古碑,就是当年穆斯林活动范围和生活状况的实证,这里居住的回民本身就承载着海南穆斯林的一切信息。 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占城人乘舟楫横越海峡一批又一批到来,选择三亚河中游的临海地带作为栖居地,建起称为“所三亚里”的村庄。在这里他们既能在海滩上结网打渔,又能顺着三亚河扬帆出海,保持了他们的渔业传统。后来日本人占领海南,在“所三亚里”修建机场,大批回民被迫迁至三公里外的羊栏,形成今天回民聚居的两个村子,即“羊栏”一带的回辉村和“所三亚里”演变成的回新村。 “羊栏”是凤凰镇的旧名,因为此地羊群多为圈养而得名,后来升为乡镇建制,两个回族村庄均编入其中。清朝中晚期,黄流、九所、梅东、大蛋、陵水、藤桥、红沙等地回民纷纷迁至羊栏,汇成海南唯一的穆斯林聚居地;经过建国后几十年发展,三亚回民如今已达8000余人。 由于占婆国后裔构成了海南回族主体,他们的语言则属于南岛语系中的马来语支,在迁徙过程中融入了柬埔寨和越南的土语,结合部分海南方言和黎话,最终形成今天三亚回族的独特语言。1990年在此曾有抽取血样进行DNA调查,确定了他们与马来人的近亲关系,其中90%的回民还有中东民族的基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