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浦东新区金桥属于内环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2024-07-06 09: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浦府〔2017〕139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现将《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5日

 

 

 

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2年10月31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更名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金桥开发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对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和北区)、上海南汇工业园区实行一体化管理,管辖区域面积42.38平方公里。其中,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和北区)总规划面积约29.38平方公里,南区规划面积约8.9平方公里,北区规划面积约18.48平方公里,通四地块约2平方公里;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2015年4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片区正式挂牌,片区四至范围为东至外环绿带,南至锦绣东路,西至杨高路,北至巨峰路,共20.48平方公里,标志着金桥开发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金桥开发区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国家、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发展要求,落实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战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的关键时期。《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围绕金桥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转型示范区、智能制造培育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创新区、绿色低碳实践区“四大特色区”的总体定位,阐明“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今后五年金桥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力争新时期铸就新高度

“十二五”时期,金桥开发区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提出“优二强三进四”、“二次开发”的转型思路与对策,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文明发展和产城融合创新,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金桥开发区迈上发展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金桥开发区继续承担众多国家、上海市园区转型示范和产业升级引领的使命,不断创新突破,品牌效应持续提升。2011年金桥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上海)金桥示范园区;2012年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获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上海国家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园区、上海市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2010、2012年两次荣获“上海品牌园区”称号;2013年金桥碧云国际社区项目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4年金桥开发区进入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获批上海市绿色产业示范园区、上海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2015年金桥开发区获批上海地区首个“金桥先进制造业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是全国首个以“先进制造业”命名的示范区。

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等因素带动下,金桥开发区总体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2015年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是2010年的1.8倍;2015年税收约34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0.9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4.5倍和2.13倍。2015年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67.89亿元,是2010年的6.3倍;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整体保持平稳发展,2015年达到8.2亿美元。

“十二五”期间,金桥开发区形成了先进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二元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2015年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食品相关的产业集群发展指数在全市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浦东首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群形成了从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终端应用、内容创新到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营业收入首次在总量上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达到3077亿元,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8:52。总部经济能级逐年提升,已集聚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研发设计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电子信息研发两个方面的研发设计业集群;信息服务业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29.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7.5%;商贸业成为金桥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中成长性较高、产业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产业。

至2015年底,金桥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各类认定的研发机构95家,科技人员21000余人,授权专利数1081个,近5年,每年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00亿元。2015年,金桥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虽仅占新区8%,但产值达751.68亿元,占新区总量的28%。

依托“龙头企业+基地+基金+中小企业集聚”的发展模式构建移动视讯平台,吸引各类移动视讯项目选址落户。与专业机构合作,推进智能装备产业领域内产、学、研合作。着力建设金桥新兴金融产业集聚区等新兴金融平台,已有30多家各类股权、私募、基金、期货等类型的金融企业入驻园区,注册资本累计超过30亿元,总运作管理资本规模超过130亿元。

前瞻规划带动综合环境提升,完成了金桥现代产业园四期规划等多个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确立形成了13个大类、27个子项、52项措施的系统性改革任务。交通配套环境不断改善,开通金桥开发区南区和北区与轨交相连接的高峰时段短驳线路,金桥开发区首个公交首末站正式启用,实施明月路/川桥路路口渠化工程,缓解园区交通拥堵问题。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发展体系,搭建了再生资源、生态信息服务、环境监测等平台。金桥开发区综合能耗和水耗在“十二五”期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15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0303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水耗为0.5929立方米。

(二)南汇工业园区成为金桥开发区发展新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南汇工业园区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继续实施“战略化招商引资、系统化企业服务、科学化内部管理”,加快推进以智城为代表的转型发展,以南区为代表的空间拓展,获得国家级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核心区、上海市品牌建设优秀园区、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荣誉和称号。2015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2亿元,约是2010年的1.4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6.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约是2010年的1.36倍。“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累计吸引合同外资7亿美元,累计完成内资注册资本44亿元。

南汇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稳步增长。新能源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18亿元,是2010年的1.4倍;太阳能光伏产业初步建立了“太阳能光伏硅材料提纯、硅锭制造和切片、非晶薄膜电池关键工艺设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应用”的产业链体系,风电风力叶片制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也形成了一定产业基础。先进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船舶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3亿元;生物医药领域获批上海市生物医药跨界产业创新基地,约30家生物医药跨界创新企业落户。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东西联动格局,汇展商务圈、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外包集聚区、信息与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板块实现较快增长。

“十二五”期间,南汇工业园区共出让土地48.6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37.92公顷,住宅用地面积为10.7公顷。城西路(福缘路-宣黄公路)建设完工,徐桥10KV开关站已实现通电。城南五期配套商品房、住宅房已完成结构封顶。大治河生态廊道(S2-G1501段)相关区域完成了房屋征收安置、征地养老、“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已有90多家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入驻。

(三)“十三五”金桥开发区发展新形势

“十三五”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国内进入结构转型、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举措启动,金桥开发区拥有“双自联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先行先试机遇。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金桥开发区将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等战略的叠加优势,切实提高谋划、推动和落实改革的能力,争取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红利,成为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特色板块。

金桥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领跑者、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将加速制造业转型创新,推动制造业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制造业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速科技创新的应用化和产业化发展,继续在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过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也面临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瓶颈和问题。“十三五”金桥开发区需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聚力创新驱动,重点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等问题,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化。

为适应金桥开发区城市副中心的新定位,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实现开发区质量效益提升、功能环境优化的目的,“十三五”期间以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为核心的城市更新将成为金桥开发区拓展新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推动金桥开发区由求量向求质转变,探索法制化、市场化的城市更新路径。

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坚持绿色发展背景下,金桥开发区将继续探索完善“生态金桥”模式,促进生态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生态治理、生态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空间和生态社会等五大方面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继续打造更高层次的绿色低碳实践区。

同时,金桥开发区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原有增长动力后继乏力,新的增长支柱尚未稳固;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等关键指标竞争力下降,老牌开发区比较优势减弱;资源、城市功能约束趋紧,城市更新改造迫在眉睫;区域布局有待优化,南北联动仍需加强。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金桥开发区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责任担当,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转型发展。

二、确立四大特色区新蓝图,树立提质增效新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金桥经济开发区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自贸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制造业全球化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更新战略、产城融合战略、营商环境提升战略等六大战略,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发挥在自贸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先行先试和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把金桥开发区打造成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完善、产城融合和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国际一流智能制造区。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金桥开发区必须围绕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对接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十三五”时期新的发展要求,在我国抢占全球新一轮制造业科技创新制高点过程中彰显更大担当,发挥上海和浦东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打造“四大特色区”: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管理模式创新,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加速制造业相关领域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打造国内外制造业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平台和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的枢纽节点。继续推动“金桥制造”与“金桥服务”的协同发展,探索在制造业“微笑曲线”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两端环节实现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加速“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跨界融合产生的生产性服务业新兴业态培育。充分发挥科技和金融要素的融合带动作用,探索有金桥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发展之路。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指导下,立足金桥开发区现有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等先进制造业基础,围绕制造业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展开应用创新,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发展,全面提升“金桥智造”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上海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国际高端制造中心的核心载体之一。

以打造城市更新综合实践区、促进“二次开发”为重要契机,推动金桥开发区主导功能从产业功能向非经济领域扩展,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强金桥开发区核心功能的辐射能力,打造面向金桥开发区及周边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推动金桥开发区实现“深度城市化”的城市版本升级。

围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继续开展“美丽金桥我的家”活动,建立共享的生态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打造形态多元、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开放空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产业高效、舒适宜居、低碳环保、生态和谐的国际化现代城区。

(三)主要发展指标

聚焦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完善、产城融合和生态文明引领示范,确定金桥开发区“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共分为4类(详见附表1),到2020年:

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金桥开发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8%左右,2020年力争总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税收力争达到580亿元,税收强度由2015年末的14亿元/平方公里达到23亿元/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取得多领域突破,金桥E服务平台、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及研发中心达35家,从业人员中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常住人员占比达到2.19%。

开创制造业“全产业链创新”新模式,形成制造业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双螺旋”驱动,全球协同与大众创新共融发展,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资源配置中心。金桥开发区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万名从业人员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件)达到160件。

城市更新综合实践区创建成功,城市副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金桥开发区区域功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对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区品牌进一步凸显。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金桥开发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至0.03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水耗降至0.59立方米。

三、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与保税区、张江和陆家嘴等片区错位发展、相互补充。

(一)多维度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瞄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适应更高水平开放要求的政府管理模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信息化支撑改革创新、解决难点问题为基准点,充分融入互联网思维,打造以两大服务平台为主体功能的金桥E服务平台:建立多渠道展示服务应用平台,为金桥开发区内企业、员工、居民提供各类便捷服务,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人才服务子系统、智慧交通子系统、文化活动子系统、企业服务子系统、金桥一卡通子系统、应急响应子系统、自贸试验区服务子系统、生活服务子系统、园区旅游子系统、能源互换子系统、生态俱乐部、危废管理子系统、原产地市场子系统、智能咨询、政府服务子系统、低碳出行子系统、在线培训子系统、医疗服务子系统等各类服务应用功能。建立可扩展服务基础平台,建立平台标准架构,实现平台基础功能,便于后续服务的扩展建设,主要包括基础个人服务平台、基础企业服务平台、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基础管理服务平台、基础智能服务平台等功能。加强信息共享,提升金桥开发区智慧政务管理能力、企业服务能力、社会治理能力、社区惠民能力,构建良好开放、创新高效的数字化经营环境。

以“方便企业、简政放权、风险可控”为目标,打造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总体思路是:区内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将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制造、维修等产生的交易、支付和物流数据以及制造、维修中的生产过程数据实时向平台发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比对、处理以及基于监管逻辑的初步校验,自动生成海关、国检、外管、工商、税务等部门需要的数据。这就能使出口通关、检验检疫、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等进出口业务,真正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

利用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制造业相关的金融创新政策,争取更多的制造业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订单中心、结算中心、技术和专利转让中心等功能性总部落户,通过产融结合促进制造业总部集聚。大力吸引境内外制造业研发中心集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为全球性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联合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已有和新增的离岸维修项目,探索开展境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再制造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大对境外创新投资并购的支持力度。

(二)深化重点产业领域开放创新

在大力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融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

针对金桥开发区内制造业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及零配件和高端装备进出口需求,在自贸试验区现有的保税监管等政策基础上,探索其它制造业产业链的保税监管,打造具有金桥特色的高端设备与零部件等产品的保税展示、交易、仓储与分拨中心,鼓励金桥开发区内现有制造企业将检验检测、维修中心放在自贸试验区内,吸引区外企业检验检测和维修中心进入金桥开发区。

顺应跨国公司通过发展离岸研发业务实现全球价值链重组的趋势,鼓励其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包括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研发设计服务。依托金桥开发区已经形成的通信研发设计、汽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控制设备研发设计等产业集群,面向全球整合集聚工业设计产业资源,搭建全球零部件研发设计平台。打造以“金桥智造”为基础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融合互动区域。

把握全球新兴行业发展趋势,鼓励具有平台运营能力的社团组织、企业,通过举办国内外产业沙龙、论坛、会展等形式,整合全球该领域的产学研资源,围绕“产—学—研”开展产业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产业话语权和行业规则影响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交流平台。

移动互联网视讯领域围绕播控平台发展,着重整合内容创新平台、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等资源,加快建设视频云计算中心,打造全国高端原创拍摄基地。在金桥开发区北区中部区域,由杨高中路、金港路、锦绣东路、中环合围成的区块,以金桥网络文化产业基地为核心,重点打造移动互联网视讯产业基地,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视讯引领示范高地。

围绕区域跨国公司总部、高端制造业、大型电商企业的需求,以“北区自贸试验区+南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南北联动模式,加强和海关、商检等部门的联动,建立与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体系,建立提供交易服务的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吸引跨境第三方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社会性组织入驻金桥;改造区内保税仓库、厂房等载体资源,整合“融资—结算—物流”等供应链服务业,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型业态和功能,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平台、监管模式创新、产业链、生态链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开发区经济升级版

全面融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和“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内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金桥开发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一)优化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

引导传统优势制造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加快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抓住汽车产业变革机遇,依托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聚焦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进一步完善“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整车—创新服务”产业链,建成国内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业态创新、模式创新高地。研发设计领域内,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动力总成技术、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化技术、智能化汽车关键技术,进一步促进国内汽车研发设计水平的提升。整车领域重点发展纯电动、插电式混合新能源乘用车和传统汽车的高端车型,加快智能化汽车发展。关键零部件领域重点发展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电动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发展电驱动系统、电驱动动力总成等集成化产品。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5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按照发展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培育发展智能化服务机器人的思路,建设全球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创新研发基地。针对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重点发展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切割机器人、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产品,瞄准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克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打造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引领平台,实现机器人的国产化、模块化、系列化。鼓励现有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产业链,推进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建成国内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自主研发高地。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在金桥开发区北区东部区域,由金穗路、川桥路、金粤路、锦绣东路、金港路、新金桥路合围的区域,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产业基地。

(二)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立足传统优势制造业两端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坚持融合、创新、高端、集散发展,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素质和能级水平,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服务支撑功能。

立足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依托通信研发、汽车及零部件研发、控制设备研发等优势产业基础,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面向全球集聚整合研发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大力发展设计服务。以工业设计为核心,整合国内外工业设计资源,重点吸引全球制造业工业设计的顶尖机构,培育创新、创业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氛围,探索工业设计“众包”模式,推进工业设计向涵盖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形成良好的工业设计技术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生态。至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打造以“金桥智造”为基础的研发设计示范基地、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融合互动区。

顺应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依托电子信息整机及配套件、信息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基础,以播控平台为核心,抢占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打造“内容+平台+服务”产业链。移动互联网视讯领域围绕播控平台发展,着重整合内容创新平台、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等资源,加快建设视频云计算中心,打造全国高端原创拍摄基地,满足移动互联网视讯产业内容需求,加快制定版权交易政策,实现自贸区特有的影视文化双向输出的版权交易市场;终端及硬件支撑领域重点开展5G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等研发,突破28nm及以下芯片设计、高密度先进封装和测试、关键装备和材料;在芯片设计、关键设备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动网络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综合服务商转型。至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在金桥开发区北区中部区域,由杨高中路、金港路、锦绣东路、中环合围成的区块,以金桥网络文化产业基地为核心,重点打造移动互联网视讯产业基地,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视讯引领示范高地。

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环境优势,发挥现有金融业重要基础设施的集聚作用,吸引互联网金融、金融数据及设备等新兴金融业态,形成金桥特色的新兴金融生态圈,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传统金融业互补,金融业态和金融服务错位差异化发展。在金桥开发区北区“金三角”区域,即由杨高中路、金桥路、金沪路、川桥路所合围的区域,打造Fintech(金融科技)和区块链应用为主的新兴金融主题区。

围绕制造业服务化创新,重点布局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数据、产业电商领域,重点关注车联网、3C产业互联网、健康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建设一批基于金桥开发区制造业主导产业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形成制造向服务升级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培育发展环境服务业等创新业态,依托汽车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食品等优势制造业。推动已有制造业企业拓展环境服务业产业链,重点发展汽车环境服务业、环境检测服务、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合同环境服务。促进“互联网+”、“物联网+”跨界融合产生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三)着力完善金桥开发区(北区和南区)功能

根据金桥开发区环境容量,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需求,以专业园为主要载体,分区块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传统优势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东部区块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企业总部、工业设计、新兴金融等产业,提升商业配套等功能,打造以申江路沿线区域重点园区为轴心的城市综合体。北端(金海路以北)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工业社区,围绕通用四期项目的建设,不断集聚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并同步规划配套商贸设施。中部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移动互联网视讯、新兴金融、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业态,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其中,金三角区域重点发展新兴金融、移动互联网视讯等新业态,着力拓展新增空间;Office Park和由度系列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工业设计、服务外包、销售服务等业态;坚持平台化发展,嵌入式发展、网络化发展,建设一批集科技、商务、创意、信息等一体的商业载体。

推进南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依托1.55平方公里封关区域,推动产业由传统出口加工,向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物流、保税展示交易等业务转变,为北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物流保税服务,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的集聚发展,成为自贸试验区金桥板块建设的重要支撑。关外区域重点发展智能装备、金融总部、信息通讯等产业。

(四)稳步推进南汇工业园区升级

根据浦东新区“中部崛起”战略部署、“南北创新走廊”规划,围绕“产业提升、生态低碳、城乡一体”的要求,以南汇工业园区制造业提升为抓手,以项目建设营运为重点,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带动中部城镇带发展。

淘汰落后产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投入,向产业高端和先进制造转型。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优势和特色,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提升核心产业的能级和效益。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和空间资源优势,成为浦东新区“南北创新走廊”的产业迅速转化承载地。借鉴金桥北区城市更新经验,加大土地梳理和土地收回力度,腾出土地资源,为金桥北区与南汇工业园区产业联动与梯度转移创造条件,重点引进、培育高端制造、研发产业及产业链的延伸,如互联网应用、3D打印等新兴产业。

发挥现有城市综合体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上的引领作用。重点做好新一轮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公共配套工程,加强项目招商和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力争打造金桥中部发展的标杆性项目。

创新运营机制,推进中部“一区五镇”整体联动发展。以生态廊道开发和产业提升为纽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部崛起”开发战略。

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创“金桥智造”新模式

立足金桥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需求,以智能制造为特色,围绕金桥开发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和体现区的发展目标,以全产业链创新为核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支撑平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汇聚创新人才,形成金桥开发区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体系,推动金桥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一)明确“全产业链创新”的创新主战略

坚持走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品牌引领、集约高效发展之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应用创新,整合全球资源,构建全球制造业资源的协同创新平台:

1聚焦汽车(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视讯、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的创新双螺旋。树立智造业从产业链源头开始的全产业链创新理念,大力发展变革型产品研发平台设计、关键模块创新、装配过程创新、营销服务创新等四个主要阶段的创新,推动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升级。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依托制造业总部企业,明确金桥开发区可以重点聚焦突破的前沿技术研发方向。落实关键技术实验室、产业化服务设施和新产品应用工程等创新工程设施,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带动的技术突破与应用转化。鼓励需求驱动、应用导向的大众创新创业。建立畅通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为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最贴近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信息,发挥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和市场敏感性,力争成为国内制造业全产业链应用创新策源地。

实现自贸试验区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互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打造便利于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平台与空间。提供国民待遇,促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集聚金桥开发区,引导其承担上海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持其与国内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金桥开发区的国内企业建立海外孵化器,形成国际、国内孵化的绿色通道,引入拥有新技术的跨国研发团队和中后期研发成果,进入国内完成产品研发、市场转化,并逐步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同步走向国际市场。完善“政-产-学-研-用”的纵向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公共技术创新信息工序的共享共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形成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之间以及金桥开发区内部各园区之间创新资源整合的横向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各方创新资源,实现跨界协同创新。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发扬工匠精神,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提升金桥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影响力。

形成以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型企业为引领,以拥有高水平研发中心的综合型企业为核心、以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小微企业为活力支撑的企业创新网络体系。鼓励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集中力量用于企业产品的研发升级以及全球行业前沿领域的探索。引导综合型企业提高自主研发部门水平,成立独立的研发部门,提升自身研发实力,保证产品在同类产品处于领先地位,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和新兴服务业的科研设计相结合,向智能制造迈进。支持中小微企业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活动,重点加强对规模较小但专业性强、技术含量较高、成长潜力大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及政策扶持,支持其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上开展创新活动。

围绕汽车(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视讯、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等领域创新发展的共性需求,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产品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工作。在通信工程技术研发领域,聚焦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在未来5G通信、网络架构、计算和存储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应用上持续创新。在汽车机电工程技术研发领域,重点聚焦汽车动力系统和汽车电子两大细分领域,研发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的先进的、完整的汽车动力总成和车身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升设计与工程开发能力,发展绿色节能技术,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发领域,与科研院所、高等学院等联合建立机器人技术研究院,聚焦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物流仓储自动化、洁净自动化装备、激光加工成套装备、医疗服务设备等行业进行控制系统、驱动和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自主研发。

大力扶持众创空间发展,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孵化机构,支持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探索设立国有非企业研发机构,引导协同创新。扶持发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机构,支持创建创业大学、创客学院、创新创业社区,鼓励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载体改造,促进区园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开放的创新创业载体。加快提升孵化器服务水平,健全创业导师队伍,强化孵化器驱动资本的能力,推动形成“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企业”孵化模式,大力开展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创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增强孵化功能。鼓励开展孵化模式创新,探索科技企业虚拟孵化,借助互联网先进技术,整合创投机构、创业导师、技术专家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前期专业指导,加速创业训练与孵化,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加快建设创新支撑平台

充分发挥金桥开发区在制造业创新方面的平台功能,面向全球汇聚制造业创新要素,努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带动效应。

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公共技术平台,鼓励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入,实施市场化机制运作,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从而提高金桥开发区创新能力。支持建立优势传统产业专业公共技术平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企业组建、国家权威机构认定、面向社会的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中心。

构建集“创业投资-孵化-科技中介”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培育一批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和骨干企业,形成若干个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发挥科技类行业协会作用。

鼓励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金桥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承接国际先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交易。积极引进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把科研院所的创新技术和成果转移至金桥开发区。在已有金桥汇、机器人展、VR论坛等基础上,吸引和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先进技术高端会展和论坛,使金桥开发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先进技术的展示高地。

以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金桥开发区的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着力提升有效发明专利的拥有量,进一步发挥金桥开发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建设金桥开发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工作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结合“双自联动”政策,试点实施支持个人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和转让的政策,探索引进、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

完善科技金融产业链,强化鼓励科技创新的金融制度保障,助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依托金桥开发区科技金融基础优势,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率先建立长三角制造业相关的产业基金。推进政策性科技担保,完善企业融资平台,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低门槛、低成本”融资。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并购重组。

六、打造城市副中心,引领产城融合新示范

聚焦自贸试验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增功能、增空间、增活力”为导向,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国际生态园区,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打造金桥城市副中心,形成国际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品牌。

(一)城市更新实践完善城市副中心功能

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编制3~5年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积极梳理和落实市、区土地综合利用政策,鼓励城市更新实践片区的土地全面实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开发商转变为城市服务商、城市运营商,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市功能转化提升,加快城市功能“补短板”和“强基础”:

强化复合功能,围绕金桥北区打造城市更新综合实践区,布局各类针对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商贸、文化、公共活动等城市功能的空间产品,实现产业社区、城市综合体等产业和城市功能相关载体、项目更多嵌入式布局到相对集中的片区,实现产业集聚、功能复合、产城融合。提升商业功能,推动重大商业项目建设,鼓励体验型商业、类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社区商业发展。开拓文化功能,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开发区公共文化发展模式,打造金桥文化智造创意街区等载体。优化居住功能,发挥碧云国际社区的标杆作用,鼓励建设配套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增强对制造业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交通便捷功能,优先启动已有规划的地铁线路建设并相应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合理布局公交线路、立体停车场等交通配套建设。补充公共活动中心功能,利用城市更新产生的新增空间,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为金桥开发区及周边区域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

充分保障智造业发展空间,围绕“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建设,对申江路以西工业区块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现有工业用地产业能级;对申江路以东的重点工业用地探索基本工业用地保护制度,试行永久保留办法,充分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打造“智造业”创新载体,围绕制造业全产业链创新,形成一批承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金桥开发区工业设计中心的核心项目,探索可可空间、众创空间等创新模式,形成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周边区域的联动开发建设,推动制造业向这些区域转移,为重大产业项目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预留空间。

(二)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园区

“十三五”期间,以“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技支撑、政府主导”为基本原则,推动绿色经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文化和品牌等建设,继续发挥金桥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标杆区作用,推进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

制定重点区块、项目落后产能淘汰方案。以城市更新综合实践区建设为契机,结合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和能效指南,以市场化手段为主,配合强制性、约束性标准,倒逼企业主动调整。引导有污染企业转移出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清洁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引领,引导现有部分机械装备等传统工业,向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等产业优化升级。通过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示范工程、扬尘污染控制、完善大气污染监测等手段,提升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

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构建生态信息服务、再生资源公共服务、环境监测联动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之间废物交换、产业共生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把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变环境末端治理为生态工程建设,通过企业循环经济建设,实现园区的能源、水和物质“三集成”,实现园区内物质和能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积极推动金桥开发区内企业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应用;通过“阿拉环保网”和“阳光阿拉环保卡”等媒介,积极推进市民家庭对电子废弃物等回收利用。继续推进“中瑞金桥生态园”建设,加强在低碳、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

加强金桥开发区东南角(陆行老镇、东南块等区域)、金桥南区环境提升,通过系统规划、多维联动、重点突破,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提升街道景观、绿化品质,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增强对高端产业的吸引力,补齐金桥开发区短板。重点打造新金桥路、红枫路等主要景观道路;结合新区环保局“白改黑”3年行动计划,先期推进完成川桥路、红枫路“白改黑”工程,积极推进开发区道路的“白改黑”工程建设。强化园区环境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强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公众参与;搭建园区环境信息监管平台,建立共享的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园区管理,建立园区生态建设保障体系,保障园区生态化改造的顺利实施,最终将金桥开发区打造为环境优美、产业高效、生态和谐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七、切实完善保障措施,彰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紧紧围绕金桥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发展目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提升服务能力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积极推动政府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着力提升政府效能。

落实安商稳商工作,增强服务企业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开发区企业联盟,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统筹规划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开发主体积极性,积极探索楼宇招商、精准招商等新模式,建立健全招商工作体系。

。搭建大审批平台,落实新区扁平化审批制度改革各项要求,主动承接市区下放的审批权限。建立审批人员“A、B、C”角色匹配机制,形成“一专多能”、“无缝流转”、“主动补位”的初步格局。

明确执法主体以及相对统一的执法程序和文件,建立金桥开发区企业信用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如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市场监督,完善企业年报公示实施办法,推动金桥开发区敏感产业实施预警制度,及时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二)聚焦产业政策

落实国家、上海、浦东新区层面扶持政策,不断优化金桥开发区产业政策服务体系。

对符合金桥开发区发展导向的产业给予扶持,培育产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做大、做优、做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自贸试验区专项发展资金。

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支持众创空间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优质空间载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

针对具有金桥特点的优势产业,鼓励优势产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发展。针对招商引资中的重大项目和重要功能性项目,及时研究、快速反应,建立项目责任制,做好政策培训、服务工作。

(三)营造开放文化

发挥上海多元、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优势,立足金桥开发区跨国公司、本土强企集聚的现实基础,加快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为金桥开发区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

多角度鼓励创新,积极在全社会培养和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激励创新的大环境,形成对科技创新者、创业者充分尊重的体制机制,让创新创业者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围绕让勇于创新的人得到尊重、让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积极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形成支持创新的长效机制。立足金桥开发区作为“双自联动”重要载体基础,鼓励体制内的创新人才、资金、空间向市场释放,形成市场化的创新文化制度体系。

通过培育和形成创新理念,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飞跃,使“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成为每个金桥人的自觉行为,让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热情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精神在金桥开发区蔚然成风。

(四)汇聚高端人才

围绕上海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金桥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发展机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平台。

发挥碧云社区等宜居生活环境优势,依托跨国企业研发总部,引进国际一流制造业人才。围绕双自联动优势,结合上海海外人才自由港建设,建设国际制造业人才创业园和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形成海外制造业人才自由港。结合汽车(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在境外设立海外人才孵化基地,实行引智、引资、引技结合的培训计划。

充分借助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以及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战略机遇,突破人才引培瓶颈,加快人才政策改革,促进高层次人才向金桥开发区的加速集聚。探索设立针对高层次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在承担科技重大项目、申请科技扶持资金、参与国家标准制订、申报政府奖励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

(五)保障公共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把金桥开发区生产安全和运营安全摆在首位,建立可控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健全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处置救援等机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监察监管,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和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体系。

 

附表1:

 

金桥开发区“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

单位

属性

2020 年目标

 

1

总营业收入

亿元

预期性

10000

2

税收

亿元

预期性

580

3

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

%

预期性

40

4

制造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

%

预期性

30

 

5

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及研发中心

预期性

35

6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合同金额

亿美元

预期性

30

7

从业人员中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常住人员占比

%

预期性

2.19

 

8

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

%

预期性

4%

9

万名从业人员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

预期性

160

10

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

%

预期性

35%

 

11

危险废物处置率

%

约束性

100

12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

约束性

0.03

13

万元产值水耗

立方米

约束性

0.59

 

 

附表2:

 

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桥园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发展目标量化指标

 

 

指标

2015 年

2020 预计数

知识创造

和孕育创

新能力

1

万名从业人员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136

160

2

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

1

3

3

国家级研发机构数(个)

10

15

4

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个)

26

30

产业化和

规模经济

水平

 

5

企业总收入(亿元)

6189.5

10000

6

增加值(亿元)

1188.9

1517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亿元)

5261.1

6800

8

税收(亿元)

405

580

9

建成土地单位面积营收(亿元/平方公里)

177

266

10

单位面积税收(亿元/平方公里)

7.08

10

11

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37.95

48

12

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万元/人)

55.3

65

13

国家级产业服务机构数(个)

1

2

14

龙头企业指标(家)

 

 

 

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500亿元超大型企业数量

2

2

 

100-500亿元(含100亿)企业数量

3

5

 

10-100亿元(含10亿)企业数量

41

65

 

1-10亿元(含1亿)企业数量

172

250

国际化和

参与全球

竞争的能力

15

出口额(亿美元)

49.18

58

16

从业人员中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常住人员占比(%)

1.89

2.19

17

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总营业收入比例(%)

1.62

2.2

18

拥有国际有效专利数(件)

305

350

19

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及研发中心(家)

26

35

20

产业集群数(个)

 

 

 

销售收入大于等于1000亿元产业集群数

1

2

 

500-1000亿元(含500亿)产业集群数

0

2

 

100-500亿元(含100亿)产业集群数

3

6

高新区可持

续发展能力

21

企业当年新增融资规模(亿元)

/

 

22

千名从业人员中拥有硕士(含)以上学历人数(位)

7.6

12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