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浙江音乐学院算一本吗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的通知

2023-12-22 01: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8年6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建设”。

为加快推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建设文化浙江、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之江文化产业带,为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战略支撑。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要求,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特编制《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

本规划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的意见》《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编制。规划范围以钱塘江杭州段为轴线,以杭州市的上城、江干、西湖、滨江、萧山、富阳等6个沿江分布的主城区为核心,并向上游和下游区域延伸拓展。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8年至2022年,中期为2023年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一、现实基础

(一)建设条件。

自然人文要素荟萃。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越文化的发源地。沿线自然环境优美,文化遗产丰厚,有着众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以及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10个中国传统村落。区域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涌现出科学家王充和钱学森、文学家王国维、画家叶浅予、作家郁达夫、革命文艺家夏衍等历史名人。钱塘江流域还分布着良渚文化、南宋文化、吴越文化、钱塘江文化等区域文化,共同构成浙江的文化基因,承袭了吴越文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包容大度的人文风范,融载了两宋至清代灵动睿智、经世致用、敏而求实的人文特质,还迸发出浙商文化“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拼搏进取精神。

文化产业基础雄厚。杭州成为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积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钱塘江沿线的上城、江干、西湖、滨江、萧山、富阳等城区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地带和前沿阵地,2016年6个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达290亿元。区域内集聚了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3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涌现出网易、华策影视、华数传媒、宋城演艺、思美传媒、西泠印社、平治信息、电魂科技、中南卡通、玄机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机构),形成影视传媒、文艺创作、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富有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区位优势日益彰显。随着杭州拥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钱塘江为发展轴带,以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和奥体博览城为中心,构成杭州未来城市新核心,成为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能级的关键依托,也是未来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区块之一。区域内交通组织网络日趋成熟,尤其钱江新城(含二期)、钱江世纪城、之江新城以及富阳江南新城的围拢区域,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铁路杭州东站、杭州南站等交通枢纽均为半小时车程,8条地铁线贯穿通过,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与周边交通物流网络形成便捷一体化发展,并已初步形成卫生医疗、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体系,为下一步集聚要素资源、打造产业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钱塘江沿岸集聚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特色小镇、文化场馆、金融机构,是重要的人才高地和科创策源地。其中,之江板块汇聚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西湖高等研究院、艺创小镇、云栖小镇、之江文化中心等教育、文化、科创资源;钱江新城作为城市新中心,加快构筑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成为杭州的中央商务区(CBD)和服务业主平台;杭州高新区(滨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杭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核心区,信息产业基础扎实,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望江金融科技城拥有思科(中国)总部、杭州幼发拉底孵化中心等科创资源,已成为科技金融产业发展的主平台。此外,区域内举办了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及创意力量大讲堂、创意市集等系列活动,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二)发展环境。

时代发展变化赋予文化产业新使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是主流文化价值不断凸显的时代,是以文化产业为内核的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是文化自信得到不断彰显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建设文化浙江的战略部署,积极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全省文化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

信息技术革命催生文化产业新变革。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给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表现形式、商业模式带来深刻变革。文化产业新内容、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文化产业呈爆炸式增长。杭州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正成为全国信息经济发展高地,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将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产业跨界融合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文化产业以其高知识性、高增长性和高渗透性,越来越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跨界融合的主动力。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引擎,“文化+”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信息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融合日趋深入。杭州市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等,为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强劲支撑,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核心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文化产业大开放。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更趋频繁,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文化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增长期。“后峰会、前亚运”时期的杭州正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积极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为文化产业在更高平台上整合资源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区域竞争激烈促使文化产业大集聚。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普遍面临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等问题。随着区域间文化要素资源争夺日趋激烈,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和兼并重组的关键期,各地纷纷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产业空间集聚度。一些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块通过资源共享和提高产业间关联度,空间聚集效应和产业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以文化浙江建设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强化内容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之江文化产业带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带和参与省际乃至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重大平台,为打造万亿级产业、实现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战略支撑。

(二)发展路径。

规模化。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提升发展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产业,保持区域文化产业高位增长态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以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域经济转型。

集群化。围绕龙头企业、核心内容和特色资源,以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文化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等为主要载体,引导优势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打造相关文化行业领域的航母级产业大平台和大集群,引领带动全省相关文化行业发展,提升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能级。

高端化。构建完善文化产业生态圈,强化创意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的整合与对接,聚焦文化产业高端环节、高端功能、高端要素和优势品牌,打造文化创意创新策源地、高端文化产品生产地、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和文化金融服务高地。

融合化。顺应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跨界、渗透、融合、提升的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制造、旅游、信息、体育等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支持以文化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文化内涵提升,以“文化+”理念助推区域产业文创化发展。

国际化。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国家战略,充分发挥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的品牌效应,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扩大重大文化节展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享誉世界的优秀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区域对外文化贸易质量和能级,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三)功能定位。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坚定文化自信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高度,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文化浙江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拥江发展,着力打造集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影视产业基地、艺术创作产业基地、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产业功能于一体,国内引领、国际知名的之江文化产业带。

———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凸显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强化“文化+互联网”理念,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生产一批具有国际传播力的数字文化产品,打造全球性数字文化产业中心。

———影视产业基地。以建设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为契机,构建覆盖研发、创意、制作、发行、交易、教育、播出、衍生产品和延伸产业开发的影视产业链,形成国内影视产业主体最集聚、要素最高端、创作最活跃、成果最丰硕的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群。

———艺术创作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和筹划建设的电影学院等为引领,辐射带动区域文化艺术创作及相关行业发展,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浓厚文化氛围的全国乃至全球艺术教育重地和艺术创作创新高地。

———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以中国动漫之都建设为主要依托,以中国国际动漫节为主要平台,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均衡、系统开放、产业链完整、发展稳健可持续的动漫产业生态,进一步提升动漫游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四)发展目标。

按照“五年基本建成、八年提升能级、远景繁荣可持续”的建设要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把之江文化产业带打造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引擎地带、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带,树立文化产业强势崛起和文化驱动产业转型的国际典范。

近期(2018—2022年):力争到2022年,之江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13%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260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一带一核五极多组团”的产业空间开发格局,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影视产业基地、艺术创作产业基地和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带。

中期(2023—2025年):之江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左右,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15%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4500亿元左右;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彰显,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制造等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要素支撑、创新能力、政策环境、平台建设等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带。

远期(2026—2035年):实现之江文化产业带的繁荣、可持续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成为辐射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集聚地。

专栏1  之江文化产业带近、中期建设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

2016年

2022年

2025年

1

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300

800

1400

2

区域文化产业总产出(亿元)

1000

2600

4500

3

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例(%)

9.3

13以上

15以上

4

文化上市企业(家)

21

30

40

5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家)

10

15

18

6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赛事)品牌(个)

8

10

12

7

文化领军人才(人)

60

100

150

8

文化产业带动就业人数(万人)

15

20

23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实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杭州建设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建设之江数字文化产业园。以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双浦区块为核心,推进之江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艺术品等文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适应沉浸体验、智能交互、软硬件结合等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文化装备行业发展,加强标准、内容和技术装备的协同创新,开拓混合现实娱乐、智能家庭娱乐等消费新领域,推动智能制造、智能语音、三维(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和装备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规范发展网络表演、连锁网咖等新业态,加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应用。

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强化八大功能区的资源整合,加快构建数字出版内容提供体系、生产加工体系、传播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数字出版内容发布投送平台和出版资源数据库。做大做强数字阅读、网络文学、数字教育、数字印刷及衍生产品开发生产等相关行业发展,建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和全国数字阅读中心。

打造数字传媒全国高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鼓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集团、杭州文广集团、华数集团等抢抓广播电视、通讯及宽带网络三网融合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以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媒体等为主要媒介的新媒体业务,打造若干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新型传媒集团。加大“互联网+传统媒体”的产业培育,鼓励发展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书刊等适用于网络、移动便携终端的数字文化产品。

创建国家音乐产业示范基地。以建设中国数字音乐云平台、中国数字音乐出版平台、版权保护中心、国家数字音乐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国际音乐科技博览活动和音乐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打通音乐创作、音乐制作、出版发行、进出口、版权交易、演出交流、教育培训、播放设施和乐器制造、音乐衍生产品开发等环节,构建以“音乐+科技+金融”为特色的现代音乐产业链,重点建设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

(二)发展影视文化产业。

对标国际顶级影视产业集群,推动影视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群。

打造世界级影视娱乐内容创意中心。加强原创能力建设,专项扶持影视剧本创作,大力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网络剧、微视频等创作生产,打响一批大型综艺节目新品牌,支持网络文学创作改编影视作品,打造与国际充分接轨、凸显影视与科技相融合的影视创意平台,成为国内影视创作最活跃的区域和原创影视作品的重要出产地。

建设之江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影视行业领军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引进和扶持一批特效设计、后期制作、宣传发行、衍生产品开发、大数据研发等领域的特色影视企业,强化与国际化创作人才的合作,注重运用新技术提升影视制作装备水平,加快实现影视产业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鼓励影视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筹划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文化节展。

高起点谋划建设电影学院。统筹、引进国内外优质影视教育资源,以新机制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一流影视教育机构,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引领能力的影视创作、导演、制作、营销等方面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打造产学研结合的国家级影视人才培养基地。

(三)发展艺术创作产业。

以艺术教育为引领,联动发展设计服务、艺术品交易、文化演艺、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力争在艺术人才培养、艺创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筑强国内艺术教育重地。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加快文化艺术类名校、名企、名家集聚,打造以文化艺术类专业人才和文化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文化艺术教育高地。引导跨国企业和海外高端人才在本区域设立文化培训机构和文化技术服务机构。

创建全国创意设计集聚地。以工业设计、广告设计、时尚设计和建筑设计为重点,加快建设梦栖小镇等一批创意设计平台,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促进设计服务与纺织、服装、珠宝等消费品工业及优势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设计服务业与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大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研发投入,鼓励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智慧设计平台,实现以技术革新反哺内容创意。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

培育区域性艺术品交易中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建设为契机,依托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西泠印社等机构,打造国内一流的艺术品一级市场,举办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艺术双年展和艺术品拍卖会,谋划建设沿钱塘江民间艺术馆群。借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空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推动文化艺术品保税中心建设。

打响国际文化演艺品牌。进一步打响《宋城千古情》《最忆是杭州》等演艺品牌,扶持创作一批文化内涵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地域特色演艺精品。支持一批有实力的演艺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围绕核心企业建设演艺产业园,促进演艺业全产业链发展。

构建世界级文化休闲旅游线路。充分发挥钱塘江和富春江流域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按照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的要求,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健康、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和提升一批以生态文化、健康文化、时尚体育等为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打造以钱塘江—富春江水上旅游线路为轴线,串联千岛湖景区、富春江景区、西湖景区、西溪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之江旅游度假区等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世界级文化休闲旅游线路。

(四)发展动漫游戏产业。

巩固区域动漫游戏产业传统优势,以优质内容知识产权为核心、数字化为方向,良性对接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建设的主平台。

实施动漫游戏产业提升专项行动。坚持内容原创和科技应用并重,深化动漫内容的创新创意,进一步做大做强以绿色健康为主题的游戏板块,推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图形(CG)技术、仿真复制技术等在动漫游戏设计制作中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增强手机动漫游戏、网络动漫游戏的自主研发和运营推广能力。进一步支持领军、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市场价值和良好社会影响力的动漫游戏知识产权,开发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优化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区域动漫游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高标准推进“一节一馆”建设。以不断提升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为目标,切实发挥中国国际动漫节在展示区域动漫特色文化魅力、促进动漫文化国际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打响国家级节庆会展品牌,引领推动区域动漫产业发展和动漫文化培育。高标准建设兼具展览展示、体验互动、教育实践、学术收藏、文化旅游等功能的动漫博物馆,努力打造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动漫科技的体验点和动漫理论研究的新高地。

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以杭州市建设世界名城为契机,加快动漫游戏企业、作品、产品“走出去”步伐。大力支持动漫游戏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活动,鼓励动漫游戏企业开发作品境外版权或与境外知名动漫游戏企业、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以动漫为载体打造“动漫万里行”等国际性品牌活动,支持举办高品质、国际性电子竞技赛事,提升区域动漫游戏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四、空间布局

坚持创新性、开放性、特色性、联动性原则,充分保护区域资源环境,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强化金融、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支撑,严格落实杭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和“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按照“串珠成链、核心引领、节点支撑、组团发展”开发导向,总体构建“一带一核五极多组团”的之江文化产业带空间开发格局。

(一)一带。

之江文化产业带。以钱塘江(杭州段)为依托,其中杭州市富阳区富阳大桥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段为核心轴线,按照串珠式布局模式,串联起区域内的产业基地(组团)、文化企业、文化金融机构、文化服务发展平台、文化教育艺术单位及各类文化设施,打造集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等为一体的之江文化产业带,构建拥江发展格局。

(二)一核。

之江发展核。包括之江转塘及紧邻的富阳银湖区块。充分发挥该板块集聚之江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以及艺创小镇、云栖小镇、龙坞茶镇的创新要素优势,以杭州绕城公路南线、杭新景高速公路、地铁6号线、杭富轻轨线等快速交通无缝对接杭州主城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临近灵山风景区和龙坞风景区、背山临江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之江文化产业带承载创新功能的核心发展区块。在现有文化要素平台聚集基础上,结合转塘双浦新城、富阳银湖区块新城建设,聚力打造高能级的数字文化产业平台,加快集聚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数字内容、影视文化、演艺娱乐、艺术创作等文化产业,使之成为之江文化产业带的核心引擎和抢占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大平台。

重点谋划建设之江数字文化产业园。着眼于打造全省大湾区高能级平台,充分挖掘沿江可开发用地资源,突出全球型、创新型、引领型的发展导向,力争建成三大数字文化产业组团中心:一是建设全球“互联网+”数字文化产业中心,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依托云栖小镇、西湖高等研究院,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共建国际互联网数字文化研发中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二是建设全球影视产业集聚中心,依托浙江影视龙头企业集聚优势,筹划建设电影学院,加快影视人才培育与影视产品制作,引领影视产业人才、内容等高端要素汇聚;三是建设全球演艺娱乐中心,依托《宋城千古情》和网易游戏等文化旅游载体和文化演艺品牌,打造全球演艺娱乐中心和电子竞技中心,加快演艺娱乐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专栏2  之江数字文化产业园三大中心开发构想

全球"互联网+"数字文化产业 中心

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龙头,依托云栖小镇、西湖高等研究院等,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创意产品打样数据库、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文化产品体验评测数据库、3D电影渲染数据库等;强化“文化+科技”领域创新探索,积极拓展文化产品个性化定制、文化产品融合推广新零售、人工智能教育等新兴业态。

全球影视产业集聚中心

以华策影视为龙头,联合浙商名企,谋划建设之江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国际影视企业总部集群、高科技影视制作平台、电影学院、艺术家创意社区等功能平台,并联动富阳东洲区块,打造影视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和影视企业总部集聚区。全球演艺娱乐中心依托宋城景区以及《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等文化演艺品牌,应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加快演艺娱乐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抢抓电子竞技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的机遇,谋划筹建电子竞技产业园区,积极拓展集网络游戏开发、测试、体验、电子竞技赛事直播于一体的线上演艺娱乐竞技活动,配套发展与泛娱乐类相关的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产业。

(三)五极。

即滨江(白马湖)、奥体(湘湖)、上城、九乔和富春五大发展极,是之江文化产业带沿江扩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发展增长极,立足现有基础、结合发展趋势、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开放竞合的空间发展格局。

滨江(白马湖)发展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优势,支持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突出“文化+科技”特征,实施大项目带动,重点发展互联网文化、动漫游戏、数字电视、文化会展等产业,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

奥体(湘湖)发展极。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场馆设施和湘湖区域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及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国际化为引领,充分放大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重大知名会议赛事活动的综合效应,谋划建设国家数字音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数字音乐、文化体育、演艺会展等产业,着力构建空间集聚度高、专业特色鲜明、联动效应突出、国际风范十足的大型都市综合体。

上城发展极。以南宋皇城小镇和望江新城为依托,紧扣南宋皇家文化主题特色,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带动高新技术、影视产业、演艺娱乐、艺创设计、文化休闲旅游、艺术品等产业结构优化,打造兼有皇家古韵和市井风情的南宋文化体验中心和旅游国际化先行区。

九乔发展极。以钱江新城二期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区域便利的交通优势和数字经济优势,联动下沙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以数字出版产业为核心产业,走“产业联盟+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人才”发展模式,带动内容创作、服务、技术、运营、体验等周边业态集聚,打造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为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

富春发展极。以杭州市富阳区东洲新城和江南新城为依托,利用山林江湖岛等特色资源,把握拥江发展、高铁经济和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机遇,主打“富春山居”文化品牌,突出黄公望隐逸文化和中国山水画艺术圣地两大主题,重点发展演艺娱乐、影视创作、文化旅游和文化金融等产业,促进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运动休闲、高端商务、生态人居等功能有机融合和叠加,着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与世界名城相适应的人文发展新地标。

(四)多组团。

按照主题引导、区块融合、组团集聚、分工协同的发展要求,整合沿江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串点成面,围绕四大基地建设,谋划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11个特色文化产业组团。

之江数字文化产业组团。依托云栖小镇、双浦新城,谋划建设之江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建设创意产品打样数据库、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文化产品体验评测数据库、3D电影渲染数据库等全省数字文化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拓展文化产品个性化定制、文化产品融合推广新零售、人工智能教育等新兴文化业态。

九乔数字出版产业组团。位于九乔国际商贸城核心区块,由数字版权交易综合体、数字版权登记中心、数字出版总部基地、数字之窗体验馆、网络文学创作中心等组成,重点培育数字出版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

世纪城数字音乐产业组团。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和沿江公园为核心区块,由数字音乐体验馆、音乐演出综合体、实体唱片总部基地、音乐教育培训中心、游戏动漫音乐创作厅等组成,聚集高端音乐产业要素,促进原创音乐生产和出版,构建数字音乐产业链,着力打造国际型的音乐产业集聚区。

之江—西溪国际影视产业组团。谋划建设之江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打造全球影视产业集聚中心,积极推进电影学院、高科技制作基地、国际影视企业总部落户,联动西溪创意产业园、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着力培育影视文化创作平台、国际节展交易平台、影视人才培养平台、影视外贸企业孵化成长平台、高科技影视制作平台、国际影视企业总部落户平台等六大平台,引领中国影视产业人才、内容等高端要素聚集提升。

富春影视制作产业组团。依托富阳东洲区块,打造电影小镇,承接教育培训、高科技影视制作、国际影视企业总部落户、国际影视主题乐园等功能。同时依托银湖文创园、浙数文化富春云项目、富春山居创意广场等项目,联动发展艺术品创作、科技金融、设计服务等产业,作为影视创意设计产业的重要拓展区块。

馒头山影视产业组团。以馒头山省级文化创意街区为基础,延伸至鼓楼、二十三坊巷、河坊街历史街区等区块,加快推进影视资源整合,依托电影频道杭州基地等产业平台,重点打造1905影视小镇,专注于影视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发展剧本创作、知识产权和版权、融资体系、展示交易、后产品开发、影院票务云技术等领域和环节。

转塘艺创小镇产业组团。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资源优势,壮大艺术培训产业,以艺创小镇、龙坞茶镇、之江艺术培训产业走廊、之江文化创意园、留泗路雕塑创意街区等平台为载体,打造以艺术家村落、手工匠人村落等为特色,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民俗体验、运动休闲、养生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创客村落,成为国内知名的艺术类创新创业高地。

上城凤凰山艺创产业组团。以南宋皇城小镇、吴山文化艺术中心、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山南国际设计创意产业园等平台为依托,深化拓展遗产保护、艺术品创作与交易、文化旅游与体验、影视文化交流等文旅业态,推动艺术品行业和传统工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艺术街区,以及“文化+金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滨江高新区文化智造产业组团。紧扣“设计+时尚+文化+科技”产业发展主线,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定制化创意设计相结合,依托滨江创意小镇、滨江物联网小镇、杭州高新区海创基地等载体,加快生产供应链与客户需求链对接,创新经济发展新领域、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试验区。

白马湖—湘湖动漫游戏产业组团。依托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网易杭州研发中心三期项目、动漫博物馆等平台和项目,着力打造国内首创、国际一流的动漫专业博物馆。依托华数集团建设华数数字电视产业园,打造新媒体播控中心、数字电视播控中心、信息数据中心、数字节目内容媒体资源库、数字节目内容制作中心、国家数字电视开放实验室、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融合业务创新实验室等数字化运行中心,力争成为全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孵化基地。

之江演艺娱乐产业组团。依托宋城景区,积极应用三维(3D)、四维(4D)、虚拟现实(VR)等技术,加快演艺娱乐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抢抓电子竞技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的机遇,谋划筹建电子竞技产业园区,聚拢一大批信息游戏企业,积极拓展集网络游戏开发、测试、体验、电子竞技赛事直播于一体的线上演艺娱乐竞技活动,配套发展与泛娱乐类相关的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产业。

专栏3  11大特色组团名称及依托载体组团类型组团名称依托载体

数字文化产业

之江数字文化产业组团云栖小镇、双浦新城、浙江电影科技城、之江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世纪城数字音乐产业组团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奥体博览城、世纪城数字音乐产业基地、网易云音乐、深圳A8新媒体集团、达利睿创世界项目九乔数字出版产业组团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钱塘智慧城、东谷数字文化创业园、九乔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一期、二期)、新禾联创数字产业园、华媒控股钱塘文创产业总部楼宇、七章公园、杭州创意设计中心影视文化产业之江—西溪国际影视产业组团之江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电影学院、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西溪创意产业园、西溪影视国际小镇富春影视制作产业组团电影基地小镇、银湖文创园、浙数文化富春云项目、富春山居创意广场、自在公望艺术小镇馒头山影视产业组团馒头山省级文化创意街区、1905影视小镇

艺术创作产业

转塘艺创小镇产业组团之江文化中心、艺创小镇、龙坞茶镇、留泗路雕塑创意街区、之江文化创意园、之江艺术培训产业走廊上城凤凰山艺创产业组团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吴山文化艺术中心、山南国际设计创意产业园、南宋皇城小镇、凤凰御元艺术基地、杭州国家数字产业出版基地上城园区滨江高新区文化智造产业组团滨江创意小镇、滨江物联网小镇、杭州高新区海创基地动漫游戏产业白马湖—湘湖动漫游戏产业组团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华数数字电视产业园、网易杭州研发中心三期项目、动漫博物馆、网络文学作家村、湘湖数字娱乐产业基地、中国湘湖节庆小镇之江演艺娱乐产业组团灵山演艺小镇、电子竞技产业园区、杭州艺能三江汇影视旅游产业园

五、支撑体系

(一)文化金融体系。

丰富文化金融机构主体。加快推进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建设,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文化企业融资平台搭建、文化资本运作等方面做精做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设立以文化产业为主要特色或业务方向的专营部门,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落户区域内重大平台,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和退出的环境。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和信用评级制度,鼓励文化产业信用评级专项机构和专项担保公司发展。

创新文化金融产品服务。建立拟上市文化企业数据库,为其开辟绿色通道,支持文化企业上市。支持文化企业独立发行或集合发行企业债券以及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发挥省市共建的协同优势,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世界银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开展信贷合作。支持杭州市文创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和转贷基金运作,为文创企业的信贷融资、贷款周转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金融,探索发展银团贷款、组合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鼓励发展数字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文化消费信贷、版权资产托管等文化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和知识产权保险业务,探索影视完片担保、影视完工保险等新业务模式。

夯实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加强省市区协同合作,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在示范区内试行包括资金、财政、土地、人才等在内的文化金融合作政策,推动文化融资担保、文化融资租赁、文化小额贷款、文化投资基金、文化信托、文化保险等集聚发展。开展政企合作,搭建之江文化产业带投融资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及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放大钱塘江金融港湾的带动效应,重点支持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望江金融科技城等平台发展,创新文化金融服务业态和产品。支持杭州文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有效壮大文创投资基金规模。

(二)文化科技体系。

积极组建文化科技创新平台。以杭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支撑,支持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向文化科技领域拓展。积极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网易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企业和高校,开展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围绕文化大数据、数字出版、沉浸式体验、智能交互等领域,加快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动建设文化内容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创新与创业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数字文化“双创”服务平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机构建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共享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建设。

实施之江文化科技创新行动。聚焦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文化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布局,制订文化科技融合重大项目指南。大力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系统性开展文化科技研发和创新实践。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工作,对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大、辐射带动强、市场前景广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产业项目,以专营银行金融创新等形式给予支持。

完善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之江文化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实现与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对接。探索开展成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精准科技成果信息,实现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培育一批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熟后推荐申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进各类研发主体优化成果转化流程,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通过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向文化企业转移技术。培育文化科技领域市场化新型组织、研发服务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培育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

(三)文化人才体系。

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入实施国家、浙江“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等一批重大人才计划,对现有和引进的行业顶尖人才和团队实施专项项目资助。开辟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实施之江文化人才专项计划,每年邀请一批在全世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家、设计师前来杭州居住、创作,努力把之江文化产业带打造成为创意创新“硅谷”。绘制之江文化产业带高层次人才发展电子地图,实时、动态反映“四大基地”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分布、发展变化情况。

打造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杭州市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建设为契机,推进电影学院筹建工作,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构建起美术、电影、传媒、音乐等门类齐全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国际国内高校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整合高校和企业资源,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内建设国家级的人才培训基地,开设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特色培训班和实训基地,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围绕“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首席创意官培训工程等一批人才发现计划,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等形式,培养一批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加强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协会建设,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加强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构建之江文化产业带专家智库和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数据库。实施文化创新人才“飞地”建设计划,鼓励文化企业在欧美、北上广深等地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富集地区建立一批研发大楼、孵化器、工作室等创新人才“飞地”。鼓励跨国公司在之江文化产业带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

(四)文化贸易体系。

实施之江文化贸易促进行动。以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制订之江文化产业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评价办法,定期发布之江文化产业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扩大国际版权出口贸易规模,支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加快海外版权输出。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拓展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

做强交易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境内外重点节展活动,培育文化出口交易平台,构建国际营销网络,适时争建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示范区)。以文化出口企业为基础,逐步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线上线下文化贸易平台。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和文化活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提升文化贸易品牌影响力。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突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核,创作开发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和当代中国形象的原创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大型综合性文化展会的国际化程度,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为外向型文化企业开拓海外主流贸易渠道,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日本东京游戏展等各类国际性文化贸易活动或综合性服务贸易展览会,搭建国际贸易和项目合作的对接平台。

六、实施保障

(一)健全组织领导。

成立之江文化中心项目和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管理,重点包括制订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块专项规划、指导行业发展及布局、监督落实支持政策、推动设立专项基金等。

建立省市区统筹协调机制。省委宣传部加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跟踪和指导。杭州市负责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资源统筹、政策制订和具体实施工作。相关区委、区政府负责各自辖区内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优质的软硬件环境和服务配套,与企业共同开展招商引资,为入驻机构和人才提供政策支持等。省、市、区共建之江文化产业带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政策制定、项目建设、检查考核等工作。

建立社会协作机制。整合辖区文化单位、科研院所、重点园区、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力量,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之江文化产业带规划设计、招商引资、行业发展等重大决策。

(二)强化政策支持。

发挥财政引导作用。2018年起5年内,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内新投资的文化企业按规定程序审核认定后,缴纳税收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其当年增收上交省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发挥好省、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研究组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专项基金。积极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切实落实好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政策、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政策、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政策等税收政策。文化类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以及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可按规定比例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加大文化企业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加强主动对接和服务,确保用好用足已有政策。按规定落实文化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

强化土地保障政策。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要根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项目规划和建设时序,近期急需建设的项目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中远期规划建设的项目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予以考虑。支持之江文化产业带所涉项目优先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按省重大产业项目有关政策配套奖励计划指标,并在省重大产业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已经纳入省级创建类特色小镇的,按照有关政策安排计划指标。2018年起5年内,经省政府批准的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享受与已验收命名的省级特色小镇相同的土地政策。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用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利用空余或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地资源兴办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对符合《杭州市创新型产业分类指导目录》的重大平台和项目,可按创新型产业用地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实行弹性出让、灵活供地。

(三)推进组织实施。

加强任务分解落实。制订实施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行动计划,研究提出产业带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进行任务分解。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完善信息报送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和督查问责制,定期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会商,对建设所涉及的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按时通报。建立统计部门和各地、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统计工作机制,对区域文化产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统计监测与分析。

(四)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对办事事项信息进行梳理核对,通过优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减少申请材料,助力文化领域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研究制订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建立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评议报告发布制度。建立科技、公安、文化、工商、新闻出版广电、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协同的版权执法工作机制。

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专题片等形式,努力营造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推动企业加强产业发展、税收等政策学习,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加强文化执法与服务,推动制订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执法环境。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工作宣传。举办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交流等活动,引导全社会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献智献力。

附件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的通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