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界的济南现象:“泉域地铁”这样加速跑起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洱海图片风景图片实拍真实大全 地铁界的济南现象:“泉域地铁”这样加速跑起来

地铁界的济南现象:“泉域地铁”这样加速跑起来

#地铁界的济南现象:“泉域地铁”这样加速跑起来|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4号线多处火热施工,繁忙的经十路上到处是几百名建设者集中会战的奋斗场景;济莱高铁全线参建人员近9000人,迎着寒风奋战在青山绿水间;华山北片区一期工程主要道路全部进入沥青摊铺阶段,济南东站片区管鲍大街、龙脊河东路、龙脊河西路等市政道路施工有序推进……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为更加四通八达、活力迸发的“通达之城”美好蓝图不懈奋斗!

“济南产”盾构机今年顺利进军郑州、南京等十几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盾构机产品订单已经排至2022年的二季度;济南本土地铁建设铁军——黄河路桥不但在济南市场建功立业,还在全国市场开疆拓土;管片制造、地铁咨询设计、新型建材、特种电缆以及工程检测等产业持续推进,并日渐带来效益;大盾构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电气设备、机电装备、信号系统悄然布局,济南地铁产业初步成链,展现出激情澎湃的活力……

在地铁经济版图方面持续深度布局,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为蓄势腾飞的济南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蓄足长远发展的后劲!

安置房项目正加快室外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力争早日完成建设任务;租赁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总建筑面积约11.8万平方米的彭家庄租赁住房项目6栋住宅楼有5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部分已建至地上9层;成网运营的轨道交通一期3条线路正成为“准点通勤”的代名词,引领着济南人民进入新生活新时代;轨道交通所有工程建设确保市民通行优先,让他们既拥有美好的建设成果,又享受舒适的建设过程……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真抓实干、着眼长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为提升1000万济南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持续发力!

2013年12月25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式成立,承载着济南人民的地铁梦想扬帆起航。当时的济南,还是部分人口中的“钝感之城”,温吞、缓慢、内敛、保守,被打上不少负面标签。以济南轨道交通人为代表的城市建设者不气馁、不辩解、不抱怨,用不屈的斗志、顽强的实干奋力描绘城市发展新画卷,将济南人民的地铁梦想逐一变成现实:2015年7月16日,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建设,地铁圆梦之旅正式开启;2019年1月1日,1号线建成通车,济南进入地铁时代;2021年3月26日,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初期运营,济南昂首跨入地铁换乘时代。

回首八年奋斗历程,济南轨道交通人才恍然发现,轨道交通建设取得的一系列耀眼成绩,只是济南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奋斗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的冰山一角。在震惊世人的“济南速度”感召下,济南轨道交通人所创造的“地铁速度”、“地铁加速度”已经成为地铁界的“济南现象”。疾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澎湃之力,蹚出一条地铁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新路子,加速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描绘新画卷、贡献新力量。

党建引领

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随着多领域工程建设的推进和地铁产业的持续发展,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干部职工短短几年增至9000多人,如何统一思想、集聚合力,圆满实现济南人民一个又一个地铁梦想?当然是开展长期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

为了建好市内轨道交通、济莱高铁、商河通用机场,需要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大型企业参与建设,几十上百支建设队伍,动辄就是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大会战,怎么才能让大家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完成一个又一个建设任务?当然是构建多行业多单位“联创共建”的党建联盟!

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有时需要求助和协调其他城市地铁集团和专家学者参与,有没有快速有效的高效率沟通方式?当然是“云党建”!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思斌告诉济南日报记者,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具有济南轨道交通特色的高质量党建工作,是轨道交通人连续取得多项令业界瞩目成绩的最根本支撑和保障。面对每一个重大工程节点,冲在前面奋力前行的总是“党员突击队”,他们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每一次攻坚行动,“党员先锋岗”总设在施工最前沿,团结带领大家跟着迎风飘扬的鲜红党旗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澎湃动力,以党建引领集团中心工作,带领全体轨道交通人勠力同心,勇往直前,努力推动全市轨道交通事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工程建设推进到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市民有需求,地铁有回应”、“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畅通让给市民”……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特别重视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善于把党建伟力转化成轨道交通人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勇往直前的精神力和民生优先的担当力。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面对点多面广的工程建设,面对泉城人民的热切期盼,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班子成员主动担当、靠前指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确保轨道交通2号线如期建成通车,一期建设圆满收官;二期建设“六剑齐发”,地铁建设再展雄风;济莱高铁、租赁住房、市政道路、商河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多点开花。正是凭借党建力量,他们最终给济南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集团所属各基层单位把党建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支部建到项目上,让党员冲在一线、党旗飘在工地。一个个基层党支部淬炼成了团结职工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红色堡垒”,助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连续多年在全市国企党建考核中名列前茅。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在全市六大投融资平台中率先成立工会、团委、妇委会和慈善工作站,率先发布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各群团组织紧密联动、协同发力、积极作为,初步形成“大抓党建”和“抓大党建”的工作新格局。引导广大职工在履职尽责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本领更出众、工作更出色、人生更出彩!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充分利用地铁资源,建成“一车一站一廊”(即“一辆主题列车、一座主题车站、一条主题文化长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阵地,把地铁车厢、车站变成流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为民服务、形象展示的平台,已经成为同行业争相学习和研究的“打卡”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先后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泉城创新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市管企业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1月23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建设攻坚

不畏难永向前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情况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为济南首条地铁线——轨道交通1号线的领衔建设者,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交投公司总经理路林海,永远记得那个让他热血澎湃的日子:2015年7月16日!就在这一天,轨道交通1号线打下第一钻,标志着济南正式展开地铁圆梦之旅。

轨道交通1号线是轨道交通建设者在济南的开篇巨作,他们扎根施工一线,砥砺奋进,面对全新的地铁建设领域,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斗志昂扬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乱如一团麻的22条高压电缆80余公里的迁改;盾构机要下穿京沪铁路、京台高速、京沪高铁、富水岩溶区,上跨济菏高速等多处一级风险源;在强富水条件下完成全国首次液氮“冻结”水下接收盾构机,这是一次只有在济南才能碰到的泉域环境地铁施工创举。

施工难点还不是轨道交通建设者最头疼的,保泉才是重中之重。济南地铁之所以争执了几十年,最大的原因就是济南是泉城,在泉域环境里修建地铁,还要绝对不能影响泉水喷涌,这是地铁界的世界级难题。按照“用慎重的态度对待保护泉水,用智慧的方法建设轨道交通”的思路,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始终坚持保泉优于修建地铁的原则,确保泉水与地铁共荣共生。建设者在施工中采取封闭降水、原位回灌及导水通道等主动保泉措施,有效消除了建设和运营期间对济南水环境的影响。最终,建设者攻克了修建“泉域地铁”这个世界级难题。

在轨道交通1号线奋战了三年多,路林海和他的团队解决了数不清的难题,终于在2019年1月1日迎来了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成通车。本来以为1号线就是最难的工程了,可谁知道这竟然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路林海又领衔建设了济莱高铁、商河通用机场等项目,面对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建设领域,路林海深刻地体会到“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句话的内涵。

在3号线建设中,6标盾构区间位于“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白泉泉域,隧道距白泉最近距离仅1.5公里,为全国首例在泉域地区施工的地铁工程,也是他们攻克的第一个世界级难题。随后,他们在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中碰到了“最硬的石头”、“最黏的淤泥”、繁华路口不能中断的交通等,都可以称为国内少见的地铁施工难题。其中,“最硬的石头”最高硬度达到264兆帕!这样的岩石硬度,在中国的地铁工程中颇为罕见。

轨道交通建设者以人定胜天的决心和信心打拼在攻坚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一天一点进展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把这些“硬骨头”一点一点地“啃”了下来。如今,这些施工难题已经成为历史,被建设者踩在脚下变成了“垫脚石”。

从第一条地铁线,到三线联网运营迎来换乘时代,再到开建济莱高铁,轨道交通建设者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铸就了一座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随着轨道交通二期规划的“六剑齐发”,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4号线和6号线建设全面铺开,给轨道交通建设者提供建功立业新舞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施工难题。其中4号线有“四大四高”的典型特征,四高即“临近泉水敏感区,保泉压力大;贯穿经十路,交通疏解难度大;管线数量多,迁改难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协调量大”。四高即“市民期盼,社会关注度高;水文地质复杂,施工风险高;工艺工法复杂,安全风险高;途经主城区,环保要求标准高”。6号线要穿越济南的老城区,进入泉水敏感区,仅施工区域狭小作业面无法打开和保泉这两个难题,就足以让业界望而却步。

好在,轨道交通建设者经过前期工程的火热洗礼,已经拥有了面对再大困难也宠辱不惊的心态。他们每一天都面对着全新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做着勇于挑战自我的尝试,在攻坚克坚、勇往直前的奋斗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奋斗精神:“不畏难,勇向前”。只有“不畏难”,才会有勇敢探索全新世界的动力;只有“永向前”,才有可能持续奋斗开创美好的未来。“不畏难,勇向前”,恰好是应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最有力的法宝。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的《抢抓轨道交通建设新机遇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在实现地铁建设与泉水共荣共生中彰显国企担当》入选济南市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运营攻坚

迎来“准点通勤”时代

在济南地铁各个车站里,人们经常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热情地提供引导服务,他们有的扶老助残,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上下车;有的给乘客指引方向,提供最便捷的换乘或者接驳方案。

在济南西站和济南东站设立济南地铁“泉心”“泉意”服务台,热情的工作人员为外地来济乘客提供贴心的服务,让他们顺畅地转乘地铁,或者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

以上两个场景,是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用心用情为市民服务的缩影。

2019年4月1日,轨道交通1号线初期运营,泉城人民多年的地铁梦终于实现。2021年3月26日,轨道交通1号、2号、3号线成网运营助力济南进入地铁换乘时代。人们在尽情享受地铁新生活的同时,也悄然发现济南城市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坐地铁多少分钟”成为距离单位、特色商圈以轨道交通线路重新划分热点区域,精确到分钟的上下班生活成为现实,济南地铁正引领市民进入“准点通勤”时代。地铁不但改变了城市交通,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让人们欣喜的是,地铁运营所到之处缔造繁华,让泉城处处是中心从“理想照进现实”。迅速成长的地铁运营大军也开始快速进入市民视野。承担地铁运营重任的近5000名员工,成为市民心目中地铁新生活的使者。

2016年10月17日,运营公司筹备小组正式成立,地铁线路运营筹备工作正式开展,当时,全部人员一共14名。2018年6月6日,运营公司成立,地铁运营筹备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在沈阳地铁集团成长为企业高管的李作周,为了助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实现高质量地铁运营的梦想,义无反顾地来到济南,担任筹备初期的运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全面主持运营筹备工作。2019年7月,他被任命为运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成为济南地铁运营攻坚的带头人。地铁是一个包含专业多、集成度高的综合系统,涉及客运、乘务、车辆、信号、通信、轨道、供电等20多个专业。地铁人才专业性强,培养周期长,人才储备和建章立制都是关键的环节。对济南地铁运营来说,最缺的就是人才,专业的人才!

在2016年运营筹备初期,面对从零开始的艰难局面,运营公司把目光投向全国寻找合适的人才,先形成了最初的运营团队。随后,确定了获取运营人才的整体方案:核心岗位重点引进,基层岗位自主培养。李作周带头研究制定了3条地铁线路的组织架构、定岗定编和人才培养计划,与5所院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开展了十几批大规模社招、校招等招聘工作。同时,完成了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尤其是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全自动运行的特点,编制了适用于常规线路与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的规章体系。

行车组织、客运服务、安全管理……地铁运营的每一步都容不得放松和马虎。为了提高济南地铁的服务水平和现场管理及应急处置能力,运营公司干部职工“苦练内功”:行车组织上追求科学精准,设施设备维护上追求精益求精,客运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在此过程中,济南地铁形成了自己的运营服务理念:“情若甘泉,润你心田”,推出了“站长面对面”“常乘客”见面会等系列服务活动,设立“泉心”“泉意”服务台,用心倾听乘客心声,全面回应乘客诉求;针对特殊群体诉求,创造性地推出“爱心预约”专项服务;开展“关爱孕妈·让爱畅通出行路”活动,增设母婴室,为孕妈、宝妈群体的出行提供安全、舒适和贴心服务……

截至上个月底,济南地铁已累计运营1180余万列公里,安全运送乘客6400余万人次,优质服务获得广大市民乘客的高度认可。

产业攻坚

努力变身“赚钱者”

2021年10月25日上午,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签约暨济南中车四方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首列车投产开工仪式在济南中车范村车辆基地举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首列车投产的一小步,其实是济南地铁产业布局的一大步。

“轨道交通是彻头彻尾的新动能,不管是轨道交通建设、综合物业开发,还是千亿级地铁产业的打造,每一个环节都培育着新动能。”陈思斌告诉济南日报记者,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不只是一个建设单位,还是集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物业开发于一体的投融资平台。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秉承着“土地资源开发收益平衡地铁建设投入,物业开发和股权投资收益弥补运营亏损”的理念,推动着创新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努力变身“融资者”和“赚钱者”。

从最初济南本土地铁建设企业的培养到盾构机实现“济南造”,近年来,济南地铁产业稳步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地铁建设、设计、建材、盾构机生产、管片制造、电缆生产等产业,并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与盾构制造、管片制造、电缆生产、车辆维修等企业合作,进一步增加济南地铁产业的厚度。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实现高端带中端,建链、延链、补链发展。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努力打造济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龙头,整车造修项目成功落地并实现首列车投产,向着“济南地铁,济南造、济南修”的目标不断迈进。加强与中国铁建的战略合作,其旗下勘察设计龙头企业铁四院参股轨道交通集团设计院。与中铁四局合资成立济南轨道中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轨道板;与中国铁工成立济南中铁轨道绿色发展有限公司,拟在TOD综合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引入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来济投资,并与其合作生产牵引电机等低压电机设备。

随着济南地铁建设的推进,济南本地建设企业逐步加入“建设军团”,并开始承揽省市外地铁建设。由济南重工生产的盾构机加大本地应用力度,逐渐树立起“济重造”的盾构机品牌。随着济南重工集团重组的完成,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进一步支持其与海瑞克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大直径盾构再制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使其向着国内重点隧道施工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目标奋进。与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合作,参与山东爱普电气混改;参股山东淼汇智能科技公司,助力AFC系统集成领域快速发展;参股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拓展工程检测业务;与上市公司德才装饰股份强强联合组建山东德才建设公司,拓展济南及周边市场业务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智慧车站、轨道交通信号领域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本地龙头民企圣泉集团达成合作。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按照“以施工装备、车辆造修为核心,加快产业集聚”的思路,积极谋划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园区建设,成立了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依托济南重工集团在盾构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的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利用其现有厂区和周边土地资源,着力打造济南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生态链,依托商河通用机场建设规划通用航空产业园,依托济莱高铁建设带动莱芜雪野片区高质量发展,依托山东爱普电气新厂区打造电气设备智能产业园,加快构建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济南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带。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能够实现收支平衡,走向更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之路,更希望整个济南地铁产业能够早日发展壮大,为GDP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济南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陈思斌目视远方,满怀期待。

创新攻坚

探寻澎湃发展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就是极为重视创新的企业,狠抓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加速人才培养,有力保障了济南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高效建设和二期规划的成功批复,助力济南轨道交通事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济南特殊的水文地质构造和丰富的地下泉水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曾一度被称为“全世界最难修地铁的城市”,给地铁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有一失必有一得”,济南特殊的泉水地质环境给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的试验舞台。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者在全力攻克“泉域地铁”这一科研难题的同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山东省专利二等奖、济南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过程中,硬岩区成了盾构施工的“拦路虎”。“最硬的石头”也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吸引了山东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关注。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者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创新工法、专利技术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为地铁界研究极硬岩石区盾构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地铁隧道需要在地下进行盾构施工,为保障济南泉域复杂地质环境盾构安全高效掘进,他们针对盾构机设计制造与安全控制难题,联合山东大学、中铁十四局等单位承担了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超大断面隧道智能一体化盾构机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研发了盾构远程智能掘进控制系统,将极大提升盾构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如今,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建设已经铺开。泉水保护、穿越千佛山断裂带和地下暗河等业界罕见的工程技术难题,给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将激发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者更大的创新热情。不久的将来,济南有望收获更多闻名地铁界的科技创新成果。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想实现科技创新,必须依靠高层次人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广搭平台,集聚人才,扩大企业创新的“朋友圈”。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山东大学等单位牵头成立轨道交通领域省级学术组织——山东轨道交通学会,吸纳省内外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工作者;加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水下盾构隧道技术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壮大轨道交通领域的“朋友圈”。主动申请平台,强力支撑科技创新,先后成功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省工程研究中心、省行业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同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创中国”要求和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顺风车”式科研协作模式,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向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无偿开放泉水条件下修建地铁的试验场景,搭建开放共享型现场试验基地,形成济南科研招商新格局。这一做法被省科学技术协会评选为2020年度改革品牌项目,并被省政协采用为反映社情民意的创新做法。目前,已经有不少“双一流”大学和业界知名企业前来济南开展新技术和新装备现场试验,加速推动优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近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成为济南市首家获得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的市属企业,也是继浪潮集团和山东黄金集团后第3家驻济企业。具备独立招收资格后,将大大提高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招收博士后的主动性、自主性、针对性,为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进站进行产学研用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通过招才引智渠道,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引进博士8人、硕士658人,推荐优秀员工攻读工程博士20余人、工程硕士80余人;与山东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推进科研联合攻关,加快创新驱动步伐,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申报专利500余项,授权专利326项,获批软件著作权52项;荣获詹天佑奖、山东省专利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类奖励20余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突破2000人,多人获得泉城产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影响济南”科技人物等荣誉称号。

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家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强化创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形成合力,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全力打造创新成果泉涌、创新动能澎湃的新格局,为推进济南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澎湃动力。“十四五”期间,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将进一步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对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围绕轨道交通“新基建”与山东省“十强产业”布局,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精尖企业间的深化合作,在“产学研用”上下功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如今的济南,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风口上,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为了适应济南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推进全域统筹协调发展,“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已经全面铺开,为济南描绘出更为宏大的发展蓝图。

视野向东,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凤凰”振翅;视野向北,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蓬勃起势,黄河两岸焕发出新活力;视野向西,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加快发展……而在济南快速发展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地铁元素在发挥或者即将发挥重要作用:跨越黄河的多条桥隧,给轨道交通做预留;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4号线和6号线,横贯东西穿越西部新城、老城区和东部新城,连通济南多个重要交通枢纽;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延长至济南国际机场,实现“空地”无缝衔接;济莱高铁建成后,将成为济南“东强”战略的重要交通支撑……

“济南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建设充满了期待,这对轨道交通集团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陈思斌告诉济南日报记者,“十四五”期间,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将抓抢历史机遇,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为契机,按照“先急后缓、先试先行,预留空间、压茬推进”的思路,在实施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的同时,同步谋划实施周边区县轨道交通线网建设,通过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中运量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高效衔接,积极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建立起多制式、多层次、全面覆盖、综合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济南日报 )

编辑:韩璐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