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泫雅的老公是谁呀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2024-07-15 2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集美(姐妹)”“迷hotel(猕猴桃)”“你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这些都是最近最火的梗。

它们无一例外,全部出自当下最火的女网红——“迷人的郭老师”。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郭老师是谁?

她是河北“沧州泫雅”,一个外表跟绰号没多大关系的短视频女网红。

她从快手起家,大脸盘、大肚腩,说话腔调奇怪,动不动大呼小叫,脸上挤成一团,直播时骂脏话,甚至还对着镜头放屁。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走在当下土味最前线,甚至颇有要替代giao哥、药水哥、奥力给的势头。

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模仿郭老师的热潮。打开抖音,全是网友模仿郭老师的各种变体;

带话题#迷人的郭老师 播放次数11.7亿,#郭言郭语 6.7亿;

随便一搜“迷人的郭老师”,就能出来无数个以她为头像的同名账号。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她的吃播合集、鬼畜尬舞和金曲都成了B站、微博等平台网友的造源泉圈。

郭老师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大伙爱成这样?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1

比泫雅更放得开的沧州“郭泫雅”

起初,网友们只是带着揶揄、审丑的心态,像看小丑一样盯着郭老师的视频满头黑人问号。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抖音用户@章鱼妹 总结了逐渐“郭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看郭老师,你会觉得她是个sha子,什么粗霉(草莓)、新居(香蕉)、迷糊tel(猕猴桃),她怎么这么能吃?

第二次看郭老师,你会怀疑她是语文老师,什么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做得一首好诗。

第三次看郭老师,她已经住进了你的脑子,不知不觉爱上了郭言郭语,从今天开始拜师。”

按照杨天真那套个人品牌传播逻辑,郭老师的个人标签很明确:

河北农村妇女;差异化很明显,就是她奇奇怪怪发音的郭言郭语,跟其他女网红相比,辨识度很强。

她最独特的地方,莫过于语言腔调。

郭老师开设了自己的外“郭语”教学,用她的原话来说,郭语“跟普通的话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点情绪的晕染和感情的揉捏。”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但你永远猜不透她的下一个动作,也很难预测她要说什么。

因为她上一秒在哭,下一秒可能就在大笑,甚至在直播中会露出肚子上的赘肉,或者突然破口大骂,口吐芬芳。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按她的说法,就是有时候要有“一种莫名兴奋、异常兴奋,好像前男友被人打死了/被人推到厕所里淹死了一样”,有时候又要“温暖、温柔”,有时候还可以“暴躁”。

她认为,这种多样性展示了生活里的“苦辣酸甜”,因为“郭语是有‘七情六欲’的”。

这种放得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恣意姿态,是一部分网友们被她吸引的重要原因。所以也有了大家的狂热情绪,和无止尽的模仿热潮。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2

粉丝眼中迷人的梗王

“全民郭化”下的二次传播,则让郭老师彻底从土味网红里出圈。

在微博或B站的娱乐场,草根网红得到年轻人的认可,一定是创造出了某种能引发身份认同或情绪反响的潮流。

在乐此不疲的玩梗中,“你也看郭老师啊”这种“别人看不懂的默契”形成了一个小圈层。

郭老师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文化的象征,参与的人也许不一定是喜欢郭老师这个人,只是喜欢置身其中的感觉。

在知乎上,网友@精之白华认真分析了郭老师和其他搞笑网红,比如papi酱、朱一旦、短视频平台尬剧的不同。

“这些年火起来的搞笑博主,他们靠的是主动去发现生活,解构生活,讽刺和模仿生活的荒诞。

但风向正在变化,b站的鬼畜文化,当代互联网的玩梗,当下的娱乐精神是自下而上的.

网友们需要更多更多疯狂荒诞,但足够好笑的梗。”

郭老师的视频没有精致的画面、字体、特效,但她拥有足够多、层出不穷的梗。

对于白领们来说,土味视频是无聊时的消遣,要融合进沙雕梗,就像表情包能表达情绪,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她的这些“包袱”或者“梗”并不重复。

比如吃水果这个行为来引发笑点,她有时候是假吃、假喝,有时候又是突然发现“没洗”,有时候是水果太贵舍不得吃。通过出其不意达到搞笑的目的,郭老师确实很迷人。

郭老师会偶尔在直播时,介绍自己如何制造这些极具笑点的短视频。虽然看起来,她的每一个行为和语言,都像是突发奇想、装疯卖傻。

但根据看过她的直播网友@精之白华 的说法,创意全部源自于郭老师反复录制和设计。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比如吃个草莓,她会提前设计出很多个吃法,像是“变魔术将草莓变走”等桥段,然后反复尝试录制,最终选择了“假吃”这个方法。

此外,这位网友还提到郭老师的老公也曾提到,郭老师会“疯魔了一样录视频,一遍又一遍还是觉得不满意。”

虽然真实性很难确定,但她还是凭借这个吸引了一票网友的好感。

在郭老师的粉丝眼里,她是个“很实在的人、性情中人”。郭老师做直播已经有几个年头了,网友回忆自己学郭语的历程,对比了前后郭老师的变化:

“18年的录屏里郭老师的声音还很细润,而现在她的嗓音音色变哑了不少,每天都坚持直播,一路下来,说话的密度也和教师差不多了。”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他们把她的这种表演看作行为艺术,认为她的“口才、应变能力、舞蹈、肢体协调能力,还有与生俱来的幽默细胞”,是她努力坚持到现在的原因,“抖出的包袱浑然天成”。

3

“越鄙视越追捧”

尽管有人发现了她的闪光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对于不了解她的人来说,郭老师就像个小丑。

在知乎“如何看待快手网红迷人的郭老师?”这个问题下,网友的评论很直白。网友@圆咕隆咚 表示,

“我真的接受不了。不小心翻到她视频,我实在觉得恶心。” 

网友@酷酷的妲己 的态度更鲜明,

“我简直get不到她的点,不知道她到底是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本身就是那样子的人,总而言之,不喜欢甚至越发讨厌。”

从言语间,可以感觉到他们对于郭老师这种搞笑的不适感。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在她的一条抖音里,文案写着“郭老师在线跳泫雅舞”,背景音乐里放着泫雅的《lip & hip》,视频内容则是郭老师舔着沾了酱的大葱、吃了一小口面条。

热评第一有3.7万人点赞,内容是“你能弄点阳间人能看的吗”;

第二有2万人点赞,内容是“葱:我当时害怕极了 碗:我也是”;

甚至还有人评论说,“算我求求你了做我前任老婆吧”。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对于大众这种审丑的愉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孙永兴在《新媒体事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制》一书中曾进行过分析。

在他看来,中国发生的娱乐性新媒体事件更多的是起因于“丑”,似乎受众在“审丑”中获得了更多的愉悦,“越鄙视越追捧”。

“审丑,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行为,人们对于丑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恶参半的弗洛伊德称为‘情感矛盾’的特殊心理。

这种心理会产生一种快感,审美主体对于‘审丑’的过程产生惊异、恐惧或厌恶的感情,他们又从‘审丑’这一心理的行为过程中得到宣泄、净化和陶冶——

网友们既喜欢看,看完又要骂,在满足自己偷窥欲望的同时又宣泄了心中的鄙视,并认为只有宣泄自己的鄙视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的快感。”

尽管书中分析的例子都是凤姐、芙蓉姐姐等人,但这样的观点放至今日,仍然有效。

人们在郭老师这里,感受到了她是怎样撕破伪装面具,肆意妄为,尽情展示被社会看做“丑陋”“不能示人”的内容。

4

社会对审丑态度的变化

郭老师还常常被拿来跟giao哥作比较,因为giao哥也经常giao言giao语,什么“一给我里giao giao”“摔摔七七”“赤猪头肉了吗宁”等,giao哥的河南口音也曾经是人们模仿的对象。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跟Giao哥一样,郭老师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是从快手火了起来。但之前类似的土味代表更多是男性,却很少有女网红靠审丑和土味火出了圈。

大众对土味文化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社会对审丑态度的变化。

在中国历史上,审丑曾被看作新的审美时尚,也曾被当成批判的对象。

比如,在《中国美学通史》中,作者叶朗提到,中晚唐赏玩界曾普遍存在审丑/审怪之风,当时这种新的审美风尚,“丰富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拓宽了中国美学的研究领域,完善着中国人的美感结构”。

同时,他还提到,这种风气旨在张扬审美个性。

而到了元代,潘立勇《中国美学通史·第5卷:宋金元卷》中提到,

“元代的审丑,是对现实更清醒、深刻的认识,它拒绝虚假、廉价、做作地歌颂现实,不愿‘被和谐’,而敢于直面生命中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东西。”

到了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文艺作品创作中的“审丑”,多半目的是为了要揭露丑、批判丑。

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网络媒介打开了人们对于丑的态度和解读,个性解放和言论自由被当做了审丑行为的完美借口。

有网友就分析,郭老师很像脱口秀表演者:她能自黑,也能反击,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也直戳别人的假面。

不管这是她的“真性情”还是在卖人设,带来的冲击性都十足,甚至被衍生出了“真我表达”、“女性自我做主”等多重含义。

但如霍美辰在《媒介美育通论》中提到一般:

如果长期缺乏对“审丑围观”的反思和批判,必然会使得“审丑群体极化”无限制地扩张,使得媒介环境变为“以丑为美”、以“审丑为乐”的污浊之地。

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9·2018)》中,“内容审丑”曾被作为2017年中国移动短视频发展的问题提出。

到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蓝皮书里则将“审丑”喻为“毒瘤”,“互联网商业大厦是建立在流量基础上的。

扭曲、变态、猎奇、无底线的丑恶视频是博眼球换流量的利器。”

“沧州泫雅”郭老师,为什么这样红?

说到底,网友可以将任何流行的东西解构成新的亚文化。

不是郭老师,也会是王老师。

就像有媒体分析的那样,“郭老师只是在无形中,裹挟进了年轻人用自己的社交方式营造出的娱乐狂欢中。”

发布于:湖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