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立陶宛联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徽 波兰立陶宛联邦

波兰立陶宛联邦

#波兰立陶宛联邦|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语: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立陶宛语:Abiejų Tautų Respublika),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二元君主制君合国,由波兰王国王冠领地(即波兰部份)和立陶宛大公国共同组成,其创立的法理依据来自《卢布林联合》,于1792年俄波战争中战败而解体[2][3][4]。

Quick facts: 波兰王国王冠领地及立陶宛大公国 波兰联邦 Korona Królestwa Polskie... ▼ 波兰王国王冠领地及立陶宛大公国波兰联邦Korona Królestwa Polskiego i Wielkie Księstwo Litewskie(波兰语)Lenkijos Karalystė ir 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立陶宛语)Річ Посполита Обох Народів(乌克兰语)1569年—1795年 皇家旗 国徽 格言:Si Deus nobiscum quis contra nos(拉丁文)“若天主与我国同在,则吾等无人能敌”Pro Fide, Lege et Rege(拉丁文)“为了信义、法律与国王”(自18世纪始)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土最大范围地位政合国(1385-1569)与法兰西王国 、安茹公国 (1573–1575)共主邦联 与瑞典共主邦联(1587–1648)与萨克森选侯国共主邦联(1697–1706年,1734 — 1763)(俄罗斯帝国保护国)(1569-1791)首都克拉科夫与维尔纽斯(1569–1596)华沙(1596–1795)常用语言 见列表 波兰语 拉丁语 法语 鲁塞尼亚语 立陶宛语 德语 希伯来语 意第绪语 意大利语 亚美尼亚语 阿拉伯语 (详见语言段落) 宗教 见列表 国教:罗马天主教(包括拉丁教会和东仪教会) 东正教 新教(诸派) 犹太教 伊斯兰教(主要为鞑靼人和土耳其人) 政府二元君主制世袭君主制(1569–1573)波兰选王制(1573–1791/1792–1795)君主立宪制(1791–1792)国王-大公 • 1569–1572 齐格蒙特二世·奥古斯特• 1764–1795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奥古斯特 立法机构波兰立陶宛联邦瑟姆• 枢密院参议院历史时期中世纪至近代• 卢布林联合 1569年7月1日• 奥斯曼帝国附属国[1] 1672-1676年• 5月3日宪法 1791年5月3日• 第二次瓜分 1793年1月23日• 第三次瓜分 1795年10月24日 面积1582年815,000平方公里1650年1,153,465平方公里人口• 1582年 6500000• 1650年 11000000 前身继承 波兰王国 (1385年-1569年) 立陶宛大公国 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普鲁士王国 今属于 白俄罗斯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波兰 罗马尼亚 俄罗斯 斯洛伐克 乌克兰 德国 Close ▲系列条目波兰历史 史前 史前时期的波兰 中世纪

中世纪早期(英语:Poland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 波兰的基督教化 · 第一王国 · 第二王国 · 皮雅斯特王朝 · 雅盖隆王朝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966–1385雅盖隆王朝时期1385–1572 近代早期

第一共和国 / 波兰立陶宛联邦 ·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 五三宪法

选举君主制1572–1648大洪水时代与波立联邦的衰落1648–1764第一次瓜分期1764–1793第二次瓜分期1793–1795 近代

华沙公国 · 会议王国 / 克拉科夫自由市→大公国 / 波森大公国→普属波森省 · 摄政王国 · 第二共和国 · 流亡政府 / 波兰地下国 · 人民共和国

亡国及分治期(英语:History of Poland (1795–1918))1795–1918一战时期(英语:History of Poland during World War I)1914–1918第二共和国时期1918–1939二战时期(英语:History of Poland (1939–1945))1939–1945人民共和国时期1945–1989 当代波兰 第三共和国时期(英语:History of Poland (1989–present))1989–至今 主题 通史 · 君主 波兰主题 论编历史系列条目 立陶宛历史 史前 昆达文化(英语:Kunda culture) 纳尔瓦文化 尼曼文化(英语:Neman culture) 绳纹器文化 波罗的部落 琥珀之路 / 埃斯蒂人 立陶宛本部 中世纪 立陶宛大公国 大公国早期 立陶宛王国 雅盖隆王朝时期 近代(英语:History of Poland in the Early Modern era (1569–1795)) 选举君主制 大洪水时代与衰落(英语:History of the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1648–1764)) 第三次瓜分(英语:History of the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1764–95)) 波兰立陶宛联邦 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 现代 俄罗斯统治 立陶宛王国 独立战争 立陶宛–苏联战争(英语:Lithuanian–Soviet War) 宣布独立 1940年苏联占领时期(英语:Soviet occup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1940)) 德国占领时期 1944年苏联占领时期(英语:Soviet occup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1944))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恢复独立 一月事件 立陶宛共和国 其他话题 立陶宛国名立陶宛国徽 立陶宛早期公爵列表立陶宛统治者列表 时间轴 立陶宛主题论编 历史系列条目 乌克兰历史 史前时代 库库特尼-特里波里文化 颜那文化 地下墓穴文化 辛梅里安人 塔瑞卡 斯基台人 波斯普拉王国 萨尔马提亚人 卓别涅斯卡文化 切尔尼亚霍夫文化 匈人帝国 早期历史 早期东斯拉夫人 大保加利亚 (中世纪) 白克罗地亚 罗斯汗国 可萨人 基辅罗斯 库曼汗国 蒙古征服基辅罗斯 金帐汗国 摩尔达维亚大公国 加利西亚-沃里尼亚 立陶宛大公国 克里米亚汗国 早期现代 波兰立陶宛联邦 扎波罗热哥萨克 赫梅尔尼茨基起义 毁灭时代 (乌克兰历史) 哥萨克酋长国 左岸乌克兰 斯洛博达乌克兰 右岸乌克兰 多瑙河塞契 迈入现代 俄罗斯帝国 小俄罗斯 新俄罗斯 哈布斯堡王朝 加利西亚与罗都梅里亚王国 布科维纳 喀尔巴阡鲁塞尼亚 20世纪早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乌克兰 1917年俄国革命后的乌克兰 乌克兰革命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乌克兰国 乌克兰执政内阁 苏联时期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共产党 乌克兰大饥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乌克兰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 1954年克里米亚转交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当代时期 录音带事件 橙色革命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 迈丹起义 迈丹革命 克里米亚危机 俄乌战争 顿巴斯战争 COVID-19疫情 2021年—2022年俄乌危机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相关条目 乌克兰名称的演变 历史地区 基督教在乌克兰的历史 论编历史系列条目 白俄罗斯历史 史前 早期东斯拉夫人 中世纪 波洛茨克公国 基辅罗斯 立陶宛大公国 近代早期 早期选举君主制(1569–1648年) 大洪水时代和衰退(1648–1764年) 三次瓜分(1764–1795年) 波兰立陶宛联邦 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 现代 俄罗斯帝国时期(1795–1918年) 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从1918年起) 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1991年) 白俄罗斯共和国(从1991年起) 白俄罗斯主题论编

波兰-立陶宛的法律政治制度,呈现出超前性和多元性,以当时少有的宗教自由和对农奴的宽容而闻名[5],波兰享有当时世界比例最大的选民人数[6],还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列为16-18世纪犹太人唯二的避难所[7],这让欧洲史学家习惯称波兰-立陶宛为“最尊贵共和国”[8]的名号。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整个联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波兰选王制,是贵族共和制和选举君主制的混合,法律与由众议院贵族(音译为施拉赤塔,原文为Szlachta,意思为众议院的公民)控制的议会(音译为瑟姆,原文为Sejm,意思为议会)限制君主的权力,这种制度是现代民主制[9]、君主立宪制[10][11][12]及联邦制[13]的先驱。

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虽然波兰并没有强制对立陶宛实行过同化政策,而立陶宛大公国也在一开始保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但波兰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优势较强而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经过长时间的推移,立陶宛的贵族在文化上被波兰自动同化[14],以至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民们对“立陶宛”的认同逐渐消亡。

在波兰黄金时代的几十年后[2][15][16],联邦在17世纪中期遭遇政治混乱期[12][17][18],国势江河日下——在联邦末期时,它也继续经历重大法治改革的进步,其中包括编纂《五三宪法》这个现代史上第二悠久的成文宪法[19]。1772年波兰-立陶宛开始被三大强邻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三度瓜分,最后于1795年彻底消失。叶卡捷琳娜大帝通过三次瓜分波兰,是吞并掉原立陶宛大公国的几乎所有领土,进而令帝俄吸收了一些讲波兰语的精英、使用白罗斯语的农民和大部分居民为犹太人的城镇[20]。波兰-立陶宛就此的终结也标志了其独有政治制度的终结,包括了非天主教子民如犹太人等几百年来在当地体系内所享受到共同的制度性包容[20][2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