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立陶宛联邦:为“收拾”沙皇俄国而诞生,解体后仍是苏联噩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家代码 波兰立陶宛联邦:为“收拾”沙皇俄国而诞生,解体后仍是苏联噩梦

波兰立陶宛联邦:为“收拾”沙皇俄国而诞生,解体后仍是苏联噩梦

2023-08-14 0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在西欧各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宣布脱离苏联的掌控,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作为苏联波罗的海出海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当然不会答应立陶宛的要求。

不过选在这个时候发难,恰恰是美国和西方在冷战中长久以来努力的结果。此时的苏联内部矛盾重重,往日的荣光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雪上加霜的是,就连联盟内部最强国俄罗斯的领导人都已经对苏联的存在失去了信心。趁着这个机会,立陶宛第一个跳出来,宣布脱离苏联。

美欧算准了苏联此时无力采取实质上的行动,只能口头上表示拒绝。事情的发展也正像他们预料的那样,苏联尽管心里不满,可是还是阻止不了立陶宛独立的决心。

一年后苏联承认了立陶宛的独立地位,也开启了整个联盟分崩离析的连锁反应。

在立陶宛的独立进程中,邻国波兰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早在1989年脱离苏联的掌控,成为独立国家的波兰,对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的解体是乐见其成的。它迫不及待的和立陶宛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极力推荐它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步伐。

如果说在波兰眼中俄罗斯和苏联是仇敌关系的话,那么立陶宛不但关系良好,还曾经是一家人。

为什么同为斯拉夫人的波兰,对俄罗斯和立陶宛这么“双标”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湮灭在历史中的国家联盟“波兰立陶宛联邦”了。它也曾经被称为专为“收拾”俄罗斯而生。

波兰离开共产主义阵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波兰因为历史原因还处于被其他国家分管的状态。这种类似于“附属国”的状态,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也为不同党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仅波兰地区就产生了三个党派,它们分别是国家民主党,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要提到这几个党派,是因为它们在一战中投靠不同的国家,导致了波兰进一步的分裂。

其中国家民主党倒向俄罗斯,而社会党中的右倾分子倒向奥匈和德意志,社会民主党反对战争,提倡保持中立其实也是对国家免于分裂的一种保护。

不过战争的瞬息万变是无法预料的,所有人都没想到德国的进攻速度会如此之快,俄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德军已经在1916年占领了俄属波兰地区,并在那里扶植起傀儡政权。

当然,此时的立陶宛也逃不开同样的命运。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俄国内部的局势。沙俄帝国被红色风暴推翻,上台后的共产主义政府改名苏俄,开始就波兰问题和德国谈判。

当然,刚刚稳固政权的苏俄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争夺领土,更何况当时的奥、德势力咄咄逼人,稳妥起见,苏俄把包括立陶宛、波兰的一部分领土和乌克兰西部都让给了德国。

其实对于当时的波兰和立陶宛来说,作谁的附属国其实差别都不大,甚至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信奉天主教的,能够脱离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之手说不定是一件好事。

不过波兰的好事还远远不止于此,1918年盟军开始反攻,加上德,奥国内流感爆发实力大受影响,眼看着兵败如山倒。

此时的苏俄再想撕毁协议,留住波兰和立陶宛的土地已经来不及了。地方划给了德国,但德国因为战败没有资格接收,就这样波兰两国奇迹般的获得了独立的机会。

1918年12月在波兰首都华沙,波兰共和国正式成立,约瑟夫·毕苏斯基成为国家第一任元首。

毕苏斯基

独立后的波兰渐渐发现,俄罗斯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不如趁此机会夺回曾经被占领的土地。

于是在此后的两年间,波兰开始对苏俄控制下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兴兵,由于出其不意在初期打下了不小的地盘。

然而事实证明波兰人还是小看了“战斗民族”的力量。

虽然此时的列宁政府正在忙着国内“剿匪”,但在国内乱象大致平息以后,苏联红军一鼓作气把波兰军队赶回了本国境内不说,还一直达到了波兰首都华沙。

不过波兰人的顽强还是为他们争取到了谈判的机会,在双方的协议下,苏俄被迫让出了立陶宛和白俄罗斯、乌克兰的一部分领土。

这一次的波俄战争从结果上来看,波兰属于大获全胜。此后的波兰胆气更壮,波俄边境也无法限制它的野心。这种出尔反尔的作法让苏俄十分反感,两国的关系也一直处于紧张之中。

不知道当时波兰人对苏俄的厌恶体会有多深,至少作为旁观者的德国已经看的心知肚明了。

立陶宛追求独立

在二战开始前,德国纳粹就已经暗地里和苏俄达成了协议,也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要想让这两个庞然大物达成协议,势必需要足够大的好处,而波兰正是这个“好处”。

德国闪击波兰打响了二战的第一枪后,却默契的没有继续东进,而是就地和苏俄瓜分了波兰。

苏俄如愿以偿的拿回了在波俄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并把“寇松线”作为分割德、俄占领领土的分界线。

苏联的作法自然受到了西欧国家的质疑,可是当时的苏联只想着扩大疆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与虎谋皮。

二战进行的过程中,苏联人吞下了自己酿的苦酒。德军通过波兰长驱直入进入俄罗斯腹地,兵锋直逼苏联首都。

如果苏联沦陷,德军和日军的兵力成纵观欧亚之势的话,最后的二战结果恐怕将会被改写。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二战结束后,波兰从苏联手中要回了一部分领土。

不过此时的波兰还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因为把德国军队赶出波兰的是苏联红军。

所以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波兰都被苏联牢牢掌握在手中,当时整个的红色联盟也包含了立陶宛和巴尔干岛的诸多国家。

不过虽然受到苏联的掌控,可是骨子里的“反俄”血脉,以及灵魂中的天主教信仰注定了波兰一有机会,就会成为俄国的反对者。

莱赫·瓦文萨

1989年2月,波兰民主党和统一农民党联合执政,建立了新的联合政府。在同年11月的大选中,莱赫·瓦文萨当选总统,并决定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体制的改变也标志着波兰正式退出共产主义联盟,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难免经历阵痛,但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波兰还是作为抗击苏联的主力军,受到了西欧发达国家的援助。

看着波兰一波华丽转身的成功,一旁的立陶宛也不禁跃跃欲试,1989年立陶宛国人在波罗的海组成了“人墙”,这个事件向全世界袒露了心声。

此时无论是苏联还是西方阵营都已经深刻的意识到,立陶宛的离开只是时间问题了。

作为一个地处波罗的海的小国,立陶宛这一个国家的存在感不能说很大。不过它作为东欧地区不多见的天主教国家,对于俄国的态度自然谈不上融洽。

比起俄罗斯显然南方的波兰更为亲近,而且由于处在东西欧的交界处,立陶宛受到西欧自由市场思想的影响显然更大,这也是它迫不及待脱离苏联的主要原因。

在立陶宛宣布独立的时候,其国内人口只有苏联军队人数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能够坚定地喊出脱离的口号,它身后必然得到了某些支持。

事情的进展也不出所料,在2000年之后,立陶宛迅速的加入了北约和欧盟等所有能为自己提供底气的组织。从此以后立陶宛就成为了西欧各国遏制俄罗斯的前哨地点。

随着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立陶宛仗着地理位置优越,国小民少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行业,在经济上已经远远超过尾大不掉的俄罗斯。

这样的富庶程度,自然也让立陶宛从心底里更加看不起曾经的君主国。

所以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经常可以看到立陶宛联合波兰,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和掣肘。

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据理力争,其实不过是一个别国的“扩音筒”而已。

不过按理说曾经从苏联分割出去的国家,不止波兰和立陶宛两个,那么为什么偏偏只有这两个国家如此仇视俄罗斯呢?

其实这两个国家和俄罗斯的渊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当时的它们共为还是一个联邦,名为“波兰立陶宛联邦”,而当时的沙皇俄国也不过是它们的手下败将。

波兰立陶宛联邦

尽管现代的波兰人自称波兰族,说着波兰语,尽可能的和俄罗斯人撇清关系。可是无法回避的是,在历史上无论是波兰人还是立陶宛,俄罗斯人,都属于斯拉夫人的后代。

区别无非是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而波兰等地的是西斯拉夫人而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宗教。

东正教教堂

众所周知,俄罗斯地区的人主要信奉的是东正教,而波兰由于受到西欧的影响,在14世纪的时候由君主带头,全民开始信奉天主教。

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福音”从西方跨国波罗的海,来到了东欧地区。

1386年波兰公主嫁入立陶宛,同改信天主教的立陶宛国公成婚。这场著名的联姻不但意味着天主教成为立陶宛的国教,也意味着波兰和立陶宛的联盟开始形成。

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签订了《卢布林联合协议》,这个协约建立了“卢布林联盟”,至此两国正式成为联盟性质的国家集体,史称波兰立陶宛联邦。

联邦的成立终结了波兰雅盖隆王朝的统治,不过也为当时处于尴尬局面下的两国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当时的立陶宛占据着包括后来俄罗斯领土东面的部分,不过因为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公国的威胁,仅凭一己之力无法与之抗衡。

同样的,波兰帝国也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期,急需要一股力量帮助他低于南面入侵的伊斯兰教势力。

巧合的是,双方刚一联盟,恰好赶上蒙古金帐汗国的分裂,对东欧的管控不再紧密。处于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的联盟,就此发展壮大起来。

波兰立陶宛联邦成立后,无论是国力还是战斗力都有了大幅增强,联盟内统一的宗教也为合作扫清了大部分分歧。

此时的联盟已经可以轻易的击败瑞典,奥斯曼等国的军队了,相对孱弱的莫斯科公国(也就是后来的俄国)自然也不在话下。

尤其是当时威震欧洲的波兰翼骑兵,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605年波俄第一次战争爆发,波兰骑兵闪电般的击溃了俄国军队和前来助阵的瑞典士兵,并直捣黄龙一举拿下其首府莫斯科。

由于波兰军作战悍勇,俄军足足花了两年时间在艰苦的夺回了自己的首都,还是在波兰军队缺乏给养的基础上。

这次被占领首都的灭国之战,注定是俄国人无法忘怀的痛。

被击败的瑞典和俄国自然不会就此罢休,1648年俄国趁着乌克兰境内哥萨克和鞑靼人起义的机会,从旁协助收获了这两个种族的信任。

这一举动也就意味着波兰对乌克兰地区的控制已经变得微弱。失去了乌克兰地区人民的支持后,165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又遭到瑞典军队的进攻。

经过接二连三的打击,联盟已经处于外强中干的状态。不过波兰因为身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又让它不得不担负起阻挡穆斯林势力北上的“闸门”。

此时的波兰和立陶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外表上显现出来的软弱,很快就被早有预谋的沙皇俄国看透。

在俄国提出的优异条件和强大军事实力的两方面逼迫下,1768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附属国。

虽然此时的波兰看起来一蹶不振,可是俄国深知这个国家一旦强大起来,自己恐怕又要遭殃。于是在1772年5月,俄国伙同普鲁士,奥地利开始瓜分起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土。

仅这一个协议,波兰两国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

1793年1月,俄国和普鲁士再一次聚在一起,进行了对波兰两国国土的二次划分。这时的联盟已经变成了领土仅20万平方公里的袖珍国,曾经的附属国也彻底沦为傀儡。

因为奥地利帝国提出异议,俄国不得不在1795年同奥对波兰立陶宛联邦进行第三次瓜分。这次的瓜分完成后,联盟彻底解体变成了三个国家的一部分。

其中俄国拿到了三分之二的领土,也形成了自己横贯欧亚的疆域雏形。

因为自己当初占领俄国首都,换来了如今国土被“凌迟”的结果,波兰人对俄国人的仇恨,也从此达到了顶点。

从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的爱恨情仇可以看出,在国家文化属性越来越重要的当今,即使是一个人种的后代也可能彼此仇视。相较起种族,意识形态的差异才是致命的。

俄国从一个意识形态的主要输出国,沦落为如今的地位,国力的衰弱和转型的失败都值得我们深思。

只有我们自身强大,才能更好的输出意识形态;更多人认同我们的意识形态,才能有更多的人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