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维权事件反思:撕裂的舆情民意,恶化的法制环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治热点事件对于法治反思的影响 特斯拉维权事件反思:撕裂的舆情民意,恶化的法制环境

特斯拉维权事件反思:撕裂的舆情民意,恶化的法制环境

2023-05-01 20: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是所谓青蛙,请点击上方“关注”,一同解析财经、管理方面的有价值资讯。

  

  有道是,一个不懂反省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也是不可能进步、不值得尊敬的民族。

  再小的事都值得我们反省,何况此事已关大体,全民关注。是的,本文要讲的就是所谓的特斯拉维权事件,此事件在全网亢奋、一地鸡毛之后,终于趋向冷淡了,虽然终局未至,但很明显,已然走上了自生自灭的道路,可以料定的结果,定然是不喜不悲的。此时,有必要反省了。

  一、将普通的个案维权事件发酵成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其背后的舆论逻辑是什么?舆情土壤又是什么?

  一场普普通通的交通事故:今年 2月21日,特斯拉维权事件当事人张女士的父亲张先生,驾驶当事人的特斯拉车子沿341国道超速行驶,发生了与其他车辆碰撞的交通事故。事故被交警判定为,张先生因未能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承担全部责任。但当时坐在副驾驶座位玩手机的维权事件当事人认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特斯拉刹车失灵。

  一系列不太普通的维权操作:2月22日凌晨,张女士将事故车辆拖至河南圣易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停车位,展示。2月25日,张女士将车辆首次贴上封条,禁止任何人接触。2月27日,特斯拉工作人员与张女士电话沟通,张女士再次强调,禁止任何人接触车辆。3月5日,双方再次沟通,张女士不信任特斯拉后台数据,拒绝对事故车辆进行任何形式的检测,当晚,张女士将贴着封条的事故车辆强行放置在特斯拉郑州福塔展厅大门口外的停车位,继续展示。3月6日,张女士又一次声明,拒绝任何形式的车辆检测,提出了退车以及赔偿精神损失费、医疗费、误工费等要求。3月9日,当地相关部门邀约特斯拉和张女士双方进行调解,无结果。3月11日,张女士通过个人微博发声。3月13日,张女士再次到特斯拉郑州福塔门店,用喇叭播放特斯拉负面言论,并在车身用红漆喷写“刹车失灵”文字……

  

  一场准备充分的维权闹剧: 4月19日,特斯拉女车主进入上海车展媒体专场,身着事先准备好的、印有“刹车失灵”字样T恤,爬上展场中的特斯拉车顶表达抗议,后被强制带离。又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一则措辞严正的回应声明:4月19日当日,特斯拉通过微博回应车展上发生的维权事件,“驾驶安全和产品质量一直是我们毫不妥协的品牌追求和基本原则。对于大家看到的种种关于特斯拉产品安全问题的疑问和关注,我们始终愿意全力配合国家级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全方位检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特斯拉的消费者放心,争取消费者的理解和谅解。”后又发表声明,表示“对不合理诉求绝不妥协”。同时,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也在特斯拉官微表态,“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

  一个还算寻常的权威媒体定调: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文章《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新华微评也公开发声,“上海车展出现车主‘车顶维权’,引发舆论关注。事实有待调查,但不可否认,车市‘坑多且深’问题不少,消费者维权难、成本高,让一些人选择以‘激烈方式’维权”。

  一个不太寻常的权威责任推定:“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在微信公号发问,特斯拉“明知隐患却置若罔闻,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碰碰拉’继续在路上当‘隐形杀手’,无视公共安全风险,不在乎‘赚中国人钱、撞中国人命’,试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何在?”

  一连串的处理、表态和舆情发酵:4月21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责成河南、上海等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4月22日,中消协希望涉事企业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提供数据和资料,妥善处理纠纷。一众地方媒体、自媒体纷纷登场,迅速将特斯拉维权事件推升为公共舆论事件,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特斯拉一时变身为“碰碰拉”、“间谍车”,为千夫所指。

  

  沉默了的权威媒体和撕裂后的舆情民意:4月22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完全接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决定,尽己所能,积极配合相关所有调查工作,切实履行好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并表示,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事故车辆事故前的30分钟行车数据。随后,也转发公开了事故发生前1分钟的行车数据,并作了一份文字说明。之后是权威媒体沉默,舆情反转。

  始终未入正途的维权和自生自灭的诡异:行车数据公开后,维权女车主的丈夫李先生作了回应,称特斯拉对行车数据的公开和说明,侵犯了车主的个人隐私权和消费者权益,会立即向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而已然反转的舆论,此时又开始从多方面揭穿维权女车主的谎言,解读行车数据中的真相……5月6日,维权女车主正式起诉了特斯拉及其全球副总裁陶琳,起诉事由是特斯拉方面多有违背事实言论,侵害了维权女车主的个人名誉权,要求书面赔礼道歉和5万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赔偿金。

  这个起诉与特斯拉事故车辆的维权已经无关了,媒体也疲倦了,所以,最初的事故车辆维权,应该是进入到了自生自灭阶段了。

  也希望以上冗长的叙述,已然解开了我们最初提出的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普通的维权个案事件,发酵成为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其背后的舆论逻辑是什么?舆情土壤又是什么?

  

  二、特斯拉维权事件持续践踏社会法制,严重恶化维权环境,其不良影响最终需要全社会为其买单

  4月25日,也就是在4月22日特斯拉向有关部门提交并公开了事故车辆行车数据之后,有一段新华社的微评论,此处全文引用,因为这段评论其实很重要,但却被一直被忽视。

  “特斯拉‘维权门’应在法治框架内解决:消费者在上海车展期间向特斯拉维权一事引发舆论关注。在权威部门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应该‘让子弹飞一会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陷入情绪化。‘维权门’说到底是质量问题,应该用对待商品质量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来处理。该鉴定鉴定,该沟通沟通,该处理处理,消费者不能以触及法律底线的极端方式来维权,企业也不能因为不认同消费诉求或者鉴定结果未出而漠然置之、傲慢处之。中国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法治框架下解决问题是常态。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各类主体同台竞争、竞相发展,健康的市场秩序需要各方一起维护,靠法治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是的,法治是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灵魂,在法治框架下解决问题当然应该是常态。但反观特斯拉维权事件,维权女的有哪一桩哪一件操作是在法治的框架之下呢?一桩一件都找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对法制的肆意践踏和无情嘲弄。如果对比一下医疗领域的维权事件,想想看,哪一次医疗维权不是被定义为“医闹”而坚决打击,快速处置的,而此次对特斯拉维权女车主的任性,网开一面,这是为何?其影响又在哪里?

  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讲,我们的法制环境不健全,消费者维权艰难,这是事实,但这一定不能成为“车闹”的借口。维权靠闹,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这不是维权的正确方式,更不应被贴上中国特色的标签。以闹维权,通过破坏法治维权,这有逻辑上的谬误,最终会恶化维权环境,使全社会的每一位普通消费者,都背上“丛林法则”的运行成本。一定注意,所有情怀,都不应是违法的借口;凡“闹”,必须依法惩处。

作者简介:所谓青蛙,供职于高校,管理学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爱好书法、旅游,愿我的文字带给你愉悦和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