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钟翀教授为你讲述蕴藏在老地图里的城市变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人的面貌特征是什么 五百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钟翀教授为你讲述蕴藏在老地图里的城市变迁

五百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钟翀教授为你讲述蕴藏在老地图里的城市变迁

2024-07-11 2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上海城市地图集成(1504-1949)》

每一张图,不仅图面内容很丰富,可以表达很多东西,揭示某一个时间层面的问题,很有文物价值。很多图很贵,有些图是孤本。每张图非常值得好好的研究,尤其是古地图。中国城市地图集出了三十几种,只有上海城市地图全部手工装订,成本非常高。我也非常感谢上海书画出版社和另外一个主编孙逊,大家三方共同努力,本着对上海城市热爱和热忱把书做出来。

这本书现在卖到国外,也被很多教授认可。这本书汇集了217种上海地图,400多件,从明代弘治1504年至1949年,正好五百年。五百年以来,上海的历史历历在目,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止。

明弘治《上海县地理图》

宁波天一阁藏本,1504年

从这张得自宁波天一阁的古地图开始,到1949年4月上海舆地学社再版的《上海市街道图》,《上海城市地图集成(1504-1949年)》精选收录了400多张上海古旧地图,时间跨度近500年。数百年的变迁,每一张地图里,都隐藏着故事。

今天的上海,包含16个区,1个崇明县,面积6340.5平方公里。有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上海共有马路两千多条,这个数字,在500年前难以想象。

上海县市图

1524年

“有图有真相。”钟翀教授为大家展现了一张1524年的地图,说道,“从1524年的《上海县市图》,我们可以看到筑城之前上海城市的基本布局,当时县市内的多数街巷可与近现代上海老城厢内的道路对应起来,城内主干线的分布网络已经形成。有了这张图,我们可以运用城墙拆除、填浜筑路之前的大比例尺近代上海实测地图来作为底图,两相比照,从而绘制精确的早期上海历史复原地图。”

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天香》,开篇就写到了上海嘉靖筑城的光景。而根据1524年也就是嘉靖三年以及之后年代的地图,嘉靖筑城对上海变迁的影响,也就有切实的线索可以依循。

按照科学划分,这些近代以前未经精确测绘而画就的古地图,被称为古舆图。朝代几经更替,舆图几经换稿。

上海商场图

这张图非常大,高有两米左右,一个卷轴,长大概2.8米,这是其中一部分,它是鸟瞰图的形式,上面有大的百货商场,历历在目。

这张图分切成几张,印出来的每个房子都能看到。它是两个全开拼起来,由中国最早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做了一张上海城厢租界全图,上面的弄堂标了上千个,这样的图一定要手工装订。这是明弘治《上海志》表现最早的一张地图。

上海县城厢内外租界全图

1888年

这张图是1888年上海县城厢内外租界全图。这张图是早期的石印版本,孤本,目前在日本天理图书馆。天理大学在近代的时候到中国收了很多图,这次几经交涉,最终买下利用权并印制出来。

你们看这张图,做的非常漂亮,早期彩色石印是用矿物原料做的,所以质感非常好,下面有土地利用情况的表现,七种颜色,每种颜色很耐看很漂亮。为什么能做这么漂亮?这张图是由当时沪上驰名的一家彩色石印室富文阁做的。当时做彩色石印请了两个英国师傅,这两个英国师傅年薪可以在上海买一幢房子。或许因为图案太贵,做的很好,成本上去了,买的人不多,留下来的也不多。

近代初期英租界地图

1850年前后

这套《图集》还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我们找到了近代出现了的最早的英租界的地图。上海开埠之后,租界纷纷划定。然而,研究发现,从1845年到1855年,西人在上海的地图绘制,尚未全面展开。早期外邦所制上海地图,留存至今的以英、法、美三国的外务机构绘制的为多,如法国外务部已公开的《上海城市(城厢北部)与港口平面图(1843年8月23日)》、《法租界图(1851-1853)》等,并且这些图大多系粗略绘图,没有经过实测。

直到18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小刀会、太平天国等的兴起,兵祸连连,苏、浙等地居民大量涌入上海,同时内外资本进入,导致城市急剧扩张,运用西方实测技术的近代城市平面图在此际应运而生。

1841年鸦片战争到1844年,上海开埠英国人进入,英国人初期(1846年)开始在外滩造房子。在这套《图集》编纂之前,学界发现的最早的一张英租界图就是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1849年的英租界图。这次我们又发现两张比这个更早的图,这张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上海英租界的图。看得见黄浦江、苏州河,上西下东的布局。

你可以看到,当时英租界中还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河浜,十几幢英美建筑主要聚集在第一跑马场以东,租界北面的苏州河上甚至还没有桥梁。红色是房子,少量。通过地块可以看到这张图很可能是1847年英国人最早的实测图。此图非常珍贵,利用这些近代实测地图,如何一个个串联起外滩的史料,是很讲究的。

法租界扩界区地图

1920年

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洋泾浜、现在的延安东路,还有法租界地界。到1858年,法租界扩张了很多。这张图很大,在上海图书馆藏从来没有公开过,表现了1920年法租界扩张以后的建筑情况。法租界扩张的徐汇区这里,每幢房子都标了什么顶、几层,标识十分清楚。

沦陷初期上海虹口的“慰安所”

约1938-40年

上海沦陷后,日军指使汉奸政权在虹口、闸北等地设立一批慰安所。日本不承认,但是“有图有真相”,他们自己的地图上标了很多的慰安所,这张图上面是1938-1940年,上海沦陷期日本人画的。可以看到位于虹口区有一个“大一”沙龙,就是慰安所。不光一张图上有,日本人绘制的其它图上都标了不止一个慰安所。

老城厢中的“榻水桥”

从地图上看,“城厢”一词的使用是晚清民初上海城市地图的一大特征,比如1910年版《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此前的上海地图,大多使用强调行政性质的“县城”等词。随着1914年城墙的拆除,“城厢”一词也从上海地图上淡出。因为苏杭等地,在同期的城市地图中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所以“城厢”一词,可作为判别地图制作年代的标志,也是江南城市从行政、军事职能为主的围郭都市,到近代产业化经济都市的浓缩符号。

1905年这张图上标了榻水桥。榻水桥不在交叉路口,原来一直觉得在光启南路和交叉路口上,结果恰恰不在交叉路口上,如果没有这张图根本没法定。所以地图对研究上海、复原上海历史景观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即使有些地标看不到了,但是图还在。

2

什么是城市历史形态学

接下来,和大家讲讲上海这个城市的一个独特视角——城市历史形态学。

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至今仍保存着不少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尺实测地图,这些图反映了拆城填浜之前、较多保留传统县城形态的上海老城厢,足以作为回溯研究的起点;同时,表现筑城前上海城市的古绘图,则可以上溯明嘉靖《上海县志》的修纂时期,而明弘治以来方志中有关上海市镇早期形态的记载,更可以远征至宋末置镇与元初建县的时期。

近年来,以康泽恩为代表的西方城市历史形态学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该理论强调从形态学角度研究城镇平面格局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悠久的古城景观之中,城镇平面格局保留了其发展历程各阶段的残余特征,是城镇形态空间发展历程的记录复合体。因此,基于演化的视角,从现存平面格局回溯历史,进而研究、揭示其潜在的发生史,是城市史地研究中值得推荐的分析方法。

康恩泽的历史形态学方法为我国城市史地研究带来很多启示,就江南城市古旧地图与古文献的留存情况及质量而言,我个人认为,在缺乏系统的古地籍记录情况下,先期重点开展以街道及街道系统、地块及其在街区(或建成区)中的集聚形态考察为目的、1万至数万分之1比例尺的中尺度平面格局复原与分析,不失为一个比较现实的考虑。

而在这样的研究中心,根据江南传统古城的形态特征与宋元以来,以方志为代表的文献史料特点(比如水乡城镇中承担重要交通功能的河道,历史记录较为发达的衙署祠庙、桥梁等),适当调整平面格局的主因素为街巷、水系与桥梁(相当于表达街道与街道系统),墙濠、衙署祠庙、坊厢来展开分析,应可获得明清时代若干时间断面上较为清晰的城镇平面格局,并据此溯及中古,延伸探索宋元时代的城市历史形态及其发展轨迹。

3

上海开埠前是小渔村吗?

上海作为城镇的历史可以大致区分为:

早期的北宋至元代建县之初的河埠型市镇

(约11世纪~14世纪中期)

元末至明嘉靖筑城前的环河型水乡县市阶段

(约14世纪中期~1553年)

明嘉靖筑城至民国初拆城的围郭县城阶段

(1553年~1915年)

近代化之后至现代的嵌入型“城中城”阶段

(1915年至今)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大约在1032年前,上海就已经不是小渔村了。我们一起追溯到上海的童年期,看它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根据《宋会要辑稿》,北宋初期设立征收酒税的“上海务”。所谓“务”是宋代收税的地点。北宋实行酒类专卖,设置酒务的地方必然是比较大的集市,可以供人赶集买酒、喝酒。当时秀州地区有十七个酒务,其中就有“上海”的名称。能成为秀州的十七个酒务之一,说明上海开始发达了。

随后由于贸易增多,1267年,上海就设置了“市舶分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稍后我们的“上海镇”也就建立起来了。天时地利人和,上海镇不仅仅是黄金口岸,四通八达,与此同时不少的南北商船来此贸易,于是朝廷设置了专管商业贸易的榷货场,更是促进了上海镇的繁荣昌盛。

元初,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巨镇”。到了1277年,上海镇就开始设立了“市舶司”。上海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今宁波)、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如果那时的上海没有海外贸易,就不会设立这个市舶司。

到了1291年,上海建立了“县”,原因就是:

“是年,以华亭县户口繁多,上海及周围5乡的户口数已逾6.4万,已超过南方大县的3万户的户口标准”。

另外,导致上海镇快速发展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吴淞江淤塞,大船无法抵达上游的青龙镇。而上海作为黄金口岸,很快成为人口稠密、商贸发达的货物集散中心,不得不感概,上海真的是个人杰地灵之地。

其实在开埠前,上海就已经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县城,里面住着十几万居民,街道也从明后期建城时的10来条,扩展为60多条。

根据嘉靖时期上海县市规模的两条记述来看,“百年前上海是座小渔村”的谣言更是扼杀在了摇篮里。

嘉靖《上海县志》卷二:“若日赤港、薛家浜、肇嘉浜、若方浜,若洋泾,此为浦西之水也。……自薛家浜至洋泾皆为‘县市’。”

嘉靖《南畿志》卷十六《城社·上海县》:“海之上洋,因海市为县。无城郭,惟有二门(南马头、北马头)。所聚周(径)四里,环县以水为险。”

— 完 —

— 往 期 回 顾 —

第四期:杨国强:近代知识人与上海:“海派”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建投读书会 · 澎湃北外滩”

上海史 系列讲座

上海味道 · 海派风华

主题预告

上海从哪里来?

阿拉上海宁:上海城区的形成与变迁

上海话的前世今生

西洋镜里看上海

晚清上海的思想市场

从四马路到商务印书馆:上海传媒的黄金时代

我所亲历的上海变迁

“万国博览会”之外的海派建筑

上海从哪里来?

阿拉上海宁:上海城区的形成与变迁

上海话的前世今生

西洋镜里看上海

晚清上海的思想市场

从四马路到商务印书馆:上海传媒的黄金时代

我所亲历的上海变迁

“万国博览会”之外的海派建筑

*此为上海史系列讲座主题方向安排,具体信息以每场报名通知为准。

— More than books —

营业时间:

营业时间:

营业时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