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大熊猫志》面世 关于“滚滚”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人的体貌特征 国内首部《大熊猫志》面世 关于“滚滚”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事~

国内首部《大熊猫志》面世 关于“滚滚”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事~

2023-04-22 19: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文字数: 2355

  阅读时间:6分钟

  近日,《四川省志·大熊猫志》面世。这是国内首部、全球唯一以大熊猫为主要记述内容的特色专志,由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原四川省林业厅承编,历时十二载编纂完成,共计82万余字,揭秘了大熊猫鲜为人知的故事。本刊特摘录其中几个精彩的片段,向读者揭秘一二。

  

  

  “黑白熊”出山记

  清同治八年(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以下简称戴维)来到四川穆坪(现宝兴县)盐井平邓池沟天主教堂,在当地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

  这年3月1日,戴维到一户李姓家庭作客。主人喜好打猎,他拿出一张展开的黑白毛皮请戴维观赏。戴维从没有见过任何一本动物学专著中有关于这种动物的记载。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为“白熊”,它以竹子和竹笋为食,又称“竹熊”。戴维感到十分惊讶,表示希望能够得到这种动物,主人答应愿意帮助捕捉。

  3月23日,人们为戴维抬来1只大熊猫幼仔,但不幸死亡,戴维虽感痛惜,但仍然仔细观察,认为这是“熊类中的一个新种”。4月1日,猎人捕捉到1只成年活体大熊猫并抬到天主教堂。戴维观察它的举动,详细记录它的体貌特征、活动规律、饮食习惯等。并写道:“我还从未在欧洲的标本收藏中见过此种动物。它无疑是我所知道的最靓丽的动物品种,很可能它是科学上的新种!”

  自1869年3月下旬起,戴维从当地猎民手中陆续收购到了4只年龄各异的大熊猫个体,将它们制成标本,对骨骼作了编号记录,并分别装箱,连同自己写的论文一起运回法国,交给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

  爱德华收到戴维的文章和标本后,在1869年出版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档案》第5卷第13页上发表了戴维对大熊猫的描述,并将标本向公众展示,引来了众多参观者。这种来自中国内陆的珍稀动物毛皮,轰动了欧洲生物学界,他们认为,这是重大的科学发现。戴维因此成了第一个向世人介绍中国大熊猫的外国人,他所发现和描述的“黑白熊”,成为记载和定名大熊猫这一新物种的模式标本,大熊猫从此由中国四川宝兴邓池沟这个大山区走向世界,进人科学研究的范畴。

  再到后来,爱德华将大熊猫新立一属Ailuropus(猫熊属),将其姓名翻译为“猫熊”(Catbear)或“大猫熊”,这个名字翻译到中国,由于当时中文书写习惯是从右至左,因此国人将其读作“大熊猫”,名字由此而来。

  

  

  大熊猫到西方

  “它虽然体格肥胖,行动迟缓,却独具创作的天分、艺术的完美,仿佛专门为了这项崇高的目标进化成这种模样。圆圆的扁脸,描黑圈的大眼睛,圆滚滚逗人想抱的体型,赋予熊猫一种天真孩子气的特质,赢得所有人的怜爱,想要抱它、保护它,而且它又很罕见。”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的描述,正是大熊猫深受世人喜爱的原因。

  中国最早进行大熊猫交流的是唐朝。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在唐垂拱元年(685年)十月,武则天曾将一对称为“白熊”的活体和70张毛皮作为大唐珍贵的国礼,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第一个把大熊猫活体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根纳斯。1936年8月底, 露丝经美籍华人杨杰克推荐,邀请正在为南京博物馆寻找大熊猫标本的杨昆亭帮助她捕捉大熊猫。同年9月26日,露丝和杨昆亭从上海乘船到重庆,然后从陆路到达汶川草坡村。11月9日晨,露丝、杨昆亭和当地猎人老宋及民工一起上山查找捕捉大熊猫的吊套,他们竟然获得了1只体重不到3磅(约1360克)、双眼还没睁开的大熊猫幼仔。这只幼仔带回营地后,大家都认为是雌体,于是取名“苏琳",这是杨杰克妻子的名字。得到这个活宝后,露丝等用竹筐将其装上,便迅速返回成都,乘飞机直奔上海。

  11月27日,露丝带着“苏琳”登上俄国女皇号轮船,打算返回美国,但被海关挡下了,理由是她带的大熊猫幼仔没有出口许可证,没有交纳出口税。对此,美国在上海有权势的人举行集会进行干预。1936年12月2日,露丝带着“苏琳”,在动物通行证上写着“一只狗,20美元”,登上了美国轮船麦金莱总统号离开上海回国。到达纽约后,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特地为“苏琳”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1937年2月,“苏琳”在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第一天观众即达到4万多人,“苏琳”立即成为最受尊重的贵客和众人喜爱的明星。

  随后几年,露丝先后几次到中国寻访大熊猫,她将经历写成了《女人与熊猫》一书,书中写道:尽管大熊猫的分类问题还在持续争论,但要肯定的是,大熊猫的形象在商业和文化上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美国及至世界各地随处可见涉及大熊猫形象或图案的洋娃娃、帽子、游泳衣、木偶、卡通、邮票、墙纸、领带、领带别针、胸针等,以及以大熊猫为题材的歌曲、诗歌、书籍、电影和电视剧。美国凡有小孩的家庭,都有大熊猫玩具。

  

  熊猫“盼盼”

  1984年2月2日,宝兴县永富公社巴斯沟女社员李兴玉和邻居张天玉13岁的儿子石家明从山上捡柴回家,路过巴斯桥时,看到西河上游浅滩处有一只大熊猫幼仔在冰冷的河水里浸泡得直打哆嗦,奄奄一息。石家明回家去叫来母亲张天玉,3人将捆柴禾的绳子结起来,一头拴在河边的树权上,另一头拴在李兴玉的腰上。李兴玉跳进冰冷的河水里,将大熊猫幼仔抱上岸。

  天寒地冻,张天玉母子俩就地点燃柴火,让李兴玉和大熊猫幼仔烘烤。李兴玉跑回家找来红糖、玉米面和一口铝锅,在河边煮红糖面糊糊,一勺一勺地喂给大熊猫幼仔。石家明则跑到公社去报告。晚上8点,宝兴县抢救大熊猫人员和公社负责人来到现场,将大熊猫幼仔送上汽车。

  村民与大熊猫和谐共生 图片翻拍自《大熊猫志》

  临开车时,保护区的人员问,给大熊猫幼仔取个什么名字,李兴玉脱口面出,干脆叫“巴斯”。

  这只大熊猫当夜被运到县城,后来送到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经过一个多月治疗养护,恢复了健康。后经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巴斯”转送至福州动物园驯养。对于救大熊猫的李兴玉等人,宝兴县抢教大熊猫领导小组给予300元人民币的奖励。

  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巴斯”更名“盼盼”成为亚运会吉祥物。

  文章节选自《四川省志·大熊猫志》,有删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