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松烟花惊艳世界,“迎客松”用英文怎么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泉字用英语怎么说 迎客松烟花惊艳世界,“迎客松”用英文怎么说?

迎客松烟花惊艳世界,“迎客松”用英文怎么说?

2024-07-10 08: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你看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出,想必对迎客松造型的烟花还有印象。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经常出现在国家各种重要场所和重大场合。

As the 2,500-year-old Confucian proverb says, "it is such a delight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As a sampl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hospitality, Yingkesong, or the Guest-Welcoming Pine, adorns most important venues and occasions of the nation.

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知道迎客松“本松”是在安徽黄山。但是你知道迎客松的来历吗?

We assume that most Chinese people know the Guest-Welcoming Pine grows through the rocks on Huangshan Mountain of Anhui province. But have you ever been interested in its history and how it was named?

据专家测算,迎客松的树龄已有千年,相比之下,“迎客松”这个名字却只使用了一百多年。

双语君遍翻古籍发现,“迎客松”这个名字的最早记载见于1859年徽州歙县文人黄肇敏所著《黄山纪游》。同时被提到的还有“送客松”。

当年黄先生来到了黄山上的文殊院,写道“(狮)石前一松,曰迎客,院后一松,曰送客,皆非旧所传之迎、送松也。”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有摩崖石刻的狮石边上有一棵松树,叫‘迎客松’,文殊院的后面还有一棵,叫‘送客松’。但它们都不是原来人们说的‘迎松’和‘送松’了。”

为了知道“黄肇敏”是不是一个好“记者”,在这之前到底有没有“迎客松”和“送客松”,双语君又搬出了一本更早的古籍。

1761年,徽州休宁县文人汪璂著在《黄山导》一书中说:“始信峰名松七,拢龙松最奇,今并盗伐......。小心坡上,文殊院左,卧龙、破石、迎、送诸松,得不化者。慈光文殊僧共护力为,意为留客具也。”

意思就是说:

山上最著名的“拢龙松”被盗伐了,但是文殊院边上还有几棵名松,就包括了“迎松”和“送松”,是山上的和尚们努力保护的结果,为的是让客人们观赏。

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将“迎”、“送”与“客”联系在一起的文献了,但此时还没有“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命名。

据新华社2006年的一篇报道,由于自然因素,送松于1799年死亡,迎松于1832年死亡。这就与黄肇敏和王璂记载的情况相吻合了。

这就是说,黄山上原来有“迎松”,后来自然死亡了。于是清代的古人们又选了一棵外形奇特的大树,命名为“迎客松”,既保留了“迎”字,又区别于之前的树。

一棵松树籍籍无名地存在了近千年,突然就成为了超级“网红”,可见“树品”极好。

1914年5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登临黄山,有摄影家吕颐寿同行。二人合著的《中国名胜第一种·黄山》于1914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吕颐寿拍摄的这张照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迎客松最早影像。

1959年,安徽省选送的巨幅迎客松铁画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大厅,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在此接见外宾并合影留念,迎客松成为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

黄山多奇松,有着千年树龄,早在1859年甚至更早就被命名的迎客松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热情好客的中华传统美德。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永远张开臂膀欢迎友好客人的到来。

There are many specially-shaped pines on Huangshan Mountain, but the Guest-Welcoming Pine is a unique addition. It had been named so because one of its branches stretches out like an arm, welcoming visitors in an elegant gesture, by 1859, when it was already hundreds of years old, and has ever since been known around the globe as a symbol of the nation. Listed i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in 1990, the pine has been reminding people that China always opens to friendly guests.

黄山天生是网红,无数文人墨客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既然来了,怎么能不发个朋友圈呢?

李白说:“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后人表示不服,于是陆续有人数出了36峰,72峰,直至108峰。

到了明代,徐霞客游黄山,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感叹,一举锁定了黄山首席代言人的地位。

As Xu Xiake, a famous travel writer from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rote, "One doesn't want to visit other mountains after returning from Huangshan Mountain."

可是,到了清末,身处乱世的人们很少能够有机会亲眼领略黄山的奇与美。

到了1859年,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时局已乱,太平军攻陷徽州,身为本地人的黄肇敏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黄山,并在他的文章中说:

“黄山奇胜闻天下......游者宜多。然吾乡近时士夫至者绝少,非无济胜之具,特以尘俗所役,遂不能与山水为缘。”

至1914年,黄炎培写道:“数十年来,游山者稀绝,性海(黄山僧人)谓年止数起耳。”这么美的黄山,一年只有寥寥几人来游,还大多是皖南周边的人。

黄炎培又问僧人有没有外国人来,僧人说几年前有日本人来过,黄炎培则听别人说有美国人和日本人一起来过,僧人无法证实。

但是,现在可以证实的是,在黄炎培登黄山后不久,英国的植物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等人在黄山发现一种特别的杜鹃树,并命名为“黄山杜鹃”,现在又名“安徽杜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树种之一,已经是安徽省省花。

春天,又是黄山杜鹃盛开的季节。最近,黄山市发布了最新的城市形象片《创意黄山美在徽州》。

在形象片发布仪式上,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说:“如果千年迎客松是黄山送给全世界的热情邀约,那么漫山杜鹃花就是送给全人类的真诚期待。”

她盛情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在春天这个最美的季节奔向诗和远方,在黄山的青绿山水间,赴一场山水之约、人文之约、美食之约和青春之约。

记者:朱立新

编辑:焦洁

实习生:陈励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