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解析,《沙丘》电影的画面思考与摄影参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沙丘画面色调分析 7000字解析,《沙丘》电影的画面思考与摄影参考

7000字解析,《沙丘》电影的画面思考与摄影参考

2024-07-14 1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好吧是我错了……

但就算已经晚了没人会看,我还是想写一下自己对于《沙丘 PART ONE》(指 2021 年的维伦纽瓦版,以下简称《沙丘》)的画面感受。

反复观看这部影片,截取了超过 180 幅图片后,我确定了之前的预感:每看一次,就能多感受到、多学到一些东西。

那么接下来如果你不嫌弃,就和我一起从 “巨物、色彩、构图、质感” 这四大方面 12 个小节聊起,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沙丘世界。

阅前提示 1

本文含有轻微剧透,但会尽量不涉及主线剧情,个人认为基本不影响观影体验。

阅前提示 2

《沙丘》去影院的观影效果最好,希望大家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多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和其他好的电影。

////

1

关于 “巨物” 的 第二解读

谈到《沙丘》的画面,我看到很多分析都提到了 BDO ,即“巨大沉默物体”,或者换个通俗的说法是“巨物恐惧”。

关于 BDO 在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分析讨论了,别人说过的我会尽量避开。我更想说的是基于摄影的,结合巨物所在的场景,分析其视觉感受和含义。

因为在《沙丘》中,巨物营造的不只有恐惧感,还有更多的视觉意义。就像谁都知道盐是咸的,但作为调料,盐可以促进其他很多种味道。

如果再延伸一点,《沙丘》中不只巨大物体很多,巨大的场景也很多。而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分析,其实我们更可以看出为何影片要这样设计安排。

也就是说,真正该注意的不是巨物本身,而是为什么要用巨物这种方式去呈现,它对影片、对画面、对主题有何帮助。

这对于我们在摄影时安排主体的位置和比例是有参考意义的。

“开胃菜”

1

视觉修辞

在巨物面前,人总是显得很渺小,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沙丘中,这种大小的展现不是简单的一次对比,而是如文学修辞手法那样连续多次的“排比”与“递进”。

星球外,是宇航工会土笋冻一样的远航机(Heighliner),它和星球相比并不算大。

然后画面一转,从远航机中飞出一串小点——真就很小点……那就是男主保罗所在的厄崔迪家族(House Atreides)的全部飞船了。

不点开大图估计你都看不见……

(点开后也要放大才能看到……)

此时观众估计会想 “呃,还大家族呢不够排面啊……”

但当这些小点点降落到地面,你才会发现原来它们与普通人类相比,也算得上庞然巨物了。

这里影子的运用也非常自然巧妙

落地后的“小白点”

尺度上算是“航母”级了吧

这一连串镜头语言的运用,非常自然,将空间尺度这一科幻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得十分透彻。

这种大小的 “排比” 和 “递进” 在影片前半段中反复出现。

从空中降落的皇帝使臣飞船镜头 1

从空中降落的皇帝使臣飞船镜头 2

从空中降落的皇帝使臣飞船镜头 3

而如果稍加引申,其实这种巨物对比所传递出的是一种“强弱关系”:

厄崔迪家族迎接皇帝的使臣,整队士兵在使臣的飞船面前显得如蝼蚁一般。影射出这一崛起的名门虽然颇为强大,但比他们更强大的势力还有很多,之后发生的事情就不那么意外了。

进阶

2

氛围与悬念

除了巨大的物体,《沙丘》中巨大的场景也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室内戏中,也刻意营造出了人物很小,而房间很大的空旷感(当然贵族嘛本身房子大也能理解

)。

这并不是为了说明 “看我们是大片哦,场景多宏大~”。

这样处理的目的,我认为是让观看者感到人物处于一种 “命运” 之中的感觉,或者带有过度解读地说,是加强了人物在故事中的 “宿命感” 和 “无力感”。

“无论主角做什么,始终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沿着既定方向前进”。这是我在回味这些场景时所感受到的含义。

在影片后半段,令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片段中,空间尺度上的庞大感还产生了奇妙的时间连带反应。

在某个情节中,保罗和母亲从地下逃出,奔向远方的一加扑翼机。

如果是一般动作片,恐怕会是略带晃动感的更近景的跟随镜头。

但在这里,《沙丘》的手法是人物跑出地面后,直接切到稳如泰山的大场景,让奔跑中的人物显得异常渺小,距离更加遥远。

巨大的不只是物体

还有空间

我数了下,这段奔跑大约有 3 秒钟,但在第一次观看时,这段路让我觉得像是跑了有至少 6~7 秒。

时间被拉长了,是因为脑海里不时传来:“快点跑啊!怎么这么远?他俩可别被后面的人追上!”的想法。

他们逃出后回望的巨大洞口

漆黑的未知感也加强了悬念

事后想想,这种借助大场景展现出的悬念,在以往的观影体验中很少见到。

造成这种感官刺激的原因,除了影片情节本身外,场景的巨大和人物的渺小带来的对比,也是不可忽视的催化剂。

身处矛盾旋涡中心

却无法改变什么的凯恩斯博士

无力改变悲剧的岳医生

(右下角那个小人)

被突袭后火光中的厄崔迪士兵

面对巨大的沙虫,人是渺小无力的,而身处巨大场景中的人物也是如此。

这就是镜头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不需要一句台词。

延展

3

黑暗 + 巨物

我不想说 “1+1>2” 这种俗套的比喻,但我似乎也想不到更好的说法了。在《沙丘》中,当巨大物体与黑暗相叠加,产生的意境的确要更为强大。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吐槽说《沙丘》太黑,要看 2D 版,千万别看 3D 版(因为 3D 版亮度会更低)。比如保罗逃亡时面对沙虫的场景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昏暗的画面几乎看不到什么细节。

以当时人物所面对的黑暗前景来说,其实非常合适,如果将画面强行提亮,反而会显得出戏。

Photoshop 提亮后是看清了,

但意境也没了,看故事变成了看特效。

此外,哈克南家族轰炸厄崔迪时,掠过爆炸火光的巨大飞船,也是因为其黑暗而显得更加巨大。

这不是那种看到僵尸或面对枪口的直接的可怕,而是会引发内心畏惧感的深层次恐惧。

因为黑,赋予了巨物更加神秘莫测的外衣,让巨大的物体显得更大,更加非人力所能左右。

/ / //

2

色彩、明暗、模模糊糊

聊完了人们关注《沙丘》普遍会关注到的巨物,可能你会觉得这电影咋这么阴暗?其实,在《沙丘》中也有一些非常唯美而浪漫的画面。

比如,片头和片尾《沙丘》的英文标题 DUNE 出现时,画面都用虚焦下明快的色块和光晕作为画面的主体,让这个略带悲剧感的史诗故事不至于太过沉闷。

片头标题出现时

片尾标题出现时

有趣的是,片头文字在出现 DUNE 后,进行了一次变色,从炽烈的橙色转化为更中性的青绿和樱粉,然后 PART ONE 的字样才出现。

片头标题的颜色转变

从纯色到双色拼接(偏冷的青绿色比例更多),从温暖到冷却,过度解读的话,这种色彩的变化或许也与影片的内容有一点点关联吧(后文会具体讲到)。

一重奏

1

梦的色彩

纵观整部《沙丘 PART ONE》,对保罗梦境和吸入香料后产生的幻想的描写非常之多。这种梦境的刻画除了类似电影中常见的模糊处理外,在色彩上也与现实有极大的不同。

梦中的保罗

保罗的梦 中

简言之,梦境中的色彩更加饱和,无论天空还是沙漠,橙色的使用都要更多、更厚重。

保罗的梦境

而现实中的色彩,则通常以偏蓝的冷色调或没有倾向的中性色为主。

冷调为主的卡拉丹

中性色调的卡拉丹海滨

现实中并不那么黄的沙漠

有趣的是,梦境中首次出现的弗里曼人即笼罩在樱粉色的光辉下,而影片后半段保罗母子被拘捕时的主色调就是青绿色。

这两种颜色与标题画面的色彩呼应,是否可以理解为《沙丘 PART ONE》的主题是逃亡,即保罗从家族争斗中逃离至弗里曼人那里呢?

色彩所包含的信息,真的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随着影片推进,保罗吸入香料增多,他的预知能力增强,他梦中或者说预见中的画面色彩、光晕渐渐消失,这种幻境开始变得与现实场景几无二致。

清晰的预见

这种色调的变化,巧妙的叠加上了剧情的变化,让角色的转变有了更多依托,不至于突兀。

二重奏

2

克制与释放

色彩对于情绪的影响,在《沙丘》中比比皆是。比如除了沙丘星球厄拉基斯(Arrakis)外,另外三颗星球的出场色调即划分成了两类。

保罗所在的,也就是厄崔迪家族母星卡拉丹出现时,是天空中日出时分温柔的暖调说明这是温暖的家(云层中的闪电暗示阴谋来袭)。

而作为反派登场的哈克南家族和帝国军队所在星球的登场画面,则要冰冷诡异得多。

可以说仅从色调上我们就能明确区分出谁是好人,谁是反派。

但这只是比较浅显的运用,并不算新奇。我比较在意的,实际上是整部《沙丘》中,对于颜色的使用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克制的。

比如大海并不是那么的湛蓝,沙漠中的天空也不是我们在摄影作品中常见的晴空大蓝天。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沙丘星球全天沙尘暴,根本看不到太阳……但有些场景没有风暴时也是如此。

事实上,你可以说多数时间里,很多场景下,色彩只起到最低限度的暗示作用,甚至不起任何作用。影片处于一种“故意被降低饱和度” 和 “故意抑制色彩刺激” 的状态里。

这种克制的色彩,很高级,个人认为比通篇大红大绿的电影要舒服很多(我没有针对谁啊……有些色彩很丰富且搭配很和谐的电影也是很好的……)。

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种长时间的克制,才让需要情节冲突与高潮来临时,色彩的迸发异常突显。而这种变化是与剧情的起伏节奏一致的。

比如这版《沙丘》我觉得最具特色的护盾描写,一片低饱和中,红色与蓝色碰撞,红色代表死亡,蓝色也只是暂时安全:

色彩的加入让冷冰冰的科技,和残酷的近身格斗变得诗意而浪漫。

还有那冲天而起的战火:

追杀扑翼机时的一束蓝色死光:

受困沙漠时,帐篷里如血液般流动的红色循环水:

可以说,当影片情节需要色彩来点亮和烘托时,色彩的力量就会被不留余地的释放出来。

张弛有度,是我分析《沙丘》色彩表现时的最大感受。

三重奏

3

朦胧、诗意与浪漫

在摄影中,我们一般都会要求画面要清晰。或者说,在达到一定水准之前,千万别瞎尝试脱焦之类的画面。

但《沙丘》显然是在这水准之上的,影片中为了烘托气氛,让残酷的故事不那么残忍,有许多堪称唯美的虚化画面。

影片开始时保罗梦中的契尼

只有极为朦胧的轮廓

比如一开始保罗的梦境,梦里的契尼完全看不出具体长什么模样,后来随着情节发展才渐渐明朗。

而保罗第一次接触到沙丘星球上香料的场景,更 虚得极其唯美。

那是一阵风吹过

空气中的香料颗粒迷住了少年

影片的主角无疑是少年保罗,但在此刻,焦点并不在他的面部,而是空中漂浮的“香料颗粒”。

前景里闪烁的香料,背景中模糊的保罗,保罗是被动的,香料才是主导者。

保罗伸手从沙中捞起掺着香料的沙子的画面也是如此,画面由虚到实,虚的时候反而更美,实了后反而少了香料应有的那种神秘感。

而科幻,不正应该保留一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神秘吗?

就拿可说是整个《沙丘》中最关键要素的“香料”,也很少见写实的描写,而是在许多场景里,以虚化光斑漂浮在空气中的形式出现。让人觉得躲避不开,又很美。这种诗意的表现形式,为全片的视觉加分不少,也让一部科幻电影多了很多浪漫气息。

还有一些场景里,画面并非 “没对上焦” 导致模糊,而是刻意设计了雾气、沙尘或热空气来模糊细节。

比如 Bene Gesserit 姐妹会成员离去时,雨中巨大的飞船完全看不到轮廓,只有闪烁的推进器(姑且算是吧)。

比起宇航工会和各大家族,姐妹会无疑更加神秘。那么,用雾来掩饰其飞船细节,这种氛围拿捏无疑更为细致准确。何况此前已经有太多的具象的飞船展现,此时不妨留一些想象空间给观众才好。

飞船离去后,留在黑暗中对峙的保罗母子,更是巧妙利用了雾气,彼此都看不清楚。

保罗眼前的目前模糊不清

母亲眼中的保罗也是如此

这种画面氛围,与此刻情节上保罗对母亲的怀疑不解,杰西卡对保罗的矛盾心理都形成了绝佳的呼应。

再举一个例子,在野兽拉班将厄崔迪家族的俘虏逐一斩杀的场景里,焦点既没有落在前景的火光上,也没有落在背景的拉班身上。

我们不妨自问,此刻我们需要看清拉班在做什么吗?

不必,不用看清也知道他在杀人,他的凶残。

我们需要看清燃烧的火焰吗?

也不必,因为跳动的火苗已经很好说明了基地正在燃烧。

此刻,我们可以自然联想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太过清晰,反而会过于血腥而显得画蛇添足。

记得以前看知名影评人大聪看电影 的点评时,有提到好的影片通常不会仅仅靠台词来说剧情,而是会通过画面和镜头语言来 “演绎剧情” 。在《沙丘》中,我想这种演绎就做得恰到好处,令人难忘。

// / /

3

构图、光线、主角

聊了很“电影”的巨物,比较摄影的“色彩”,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一个更熟悉的摄影词汇——构图。

说构图不画个线怎么行呢

我想,这部分也对我们平常的拍摄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提到构图,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诸如三等分、黄金螺旋、对角线等等名词。在电影中,这几类构图法也确实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之前分析过的《占水师》,就基本严格遵循了这些非中心式的构图法。

《占水师》

但《沙丘》则有些不同,在多人场景中,画面通常会遵循三等分或黄金分割的构图,而在其他一些场景里,画面会让人物位于画面的正中央,或是画面左右基本对称。

为什么这样?构图弃疗?

当然不是。

第一阶

1

光的引导

如果把电影的一帧画面想象成摄影作品,我们都知道对于人物照片来说,过于靠近中心会显得很呆板。那么《沙丘》为何要如此呢?

实际上,在《沙丘》的许多场景里,都有光线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当光线聚焦于主体身上,而背景没被照亮时,那么观众自然不会看向别处。

这种光线有时来自人造光源的照明,有时也来自地理条件形成的“峡谷”。

但无论哪种,当有光照亮人物或物体,绝对突出,那么将其放置在画面中央,反而是最简单有效的构图。

换句话说,此时不构图就是最好的构图。

顺便一提,当场景中有明显的光与影时,将主体放在被光照亮的地方是最佳的画面组成方案,就如同《沙丘》中的这个场景:

第二阶

2

线条的作用

在上面光线形成峡谷的例子里,其实就含有线条引导的意味。事实上,在《沙丘》中的线条引导还很多,并且通常都是来自于建筑的线条。

比如飞船降落时,建筑顶棚的线条,像四个箭头一般指向中央的建筑。

还有当海王邓肯·爱达荷在地下通道准备独战敌人时,建筑线条和光影线条同时指向了他,此时站在画面中央的他才会有 “一夫当关” 的悲壮感。

除了建筑线条,延伸向远方的脚印也可以成为引导线:

还有些时候,线条并不会直接起到指向作用,而是会形成包围主体的 “画框”。这又是一个摄影中常见的名词。

但必须要说的是,画框不是随便用的,要合理才行,并且画框里面的内容要有看点才好,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放进去就好看的。

第三阶

3

眼睛的位置

在人物特写的画面中,有一点经常被忽视,那就是我们只看到了人物整体位于画面的中央,但忽略了人物最关键的眼睛的位置。

事实上,如果将眼睛作为画面中的主体,那么在这类照片中,眼睛的位置通常不会是在画面中心,而是偏离中心的。

这就是我觉得在聊到构图时需要更深考虑的,不是只看人的位置,而是要看眼神,因为画面中最吸引人的,最传神的无疑是眼睛。

稍微画了下中心线

就能看出人物眼部是在偏上方的

这一点,也是常规构图法不会告诉你的,因为构图法只会跟你说把主体放在哪,但不会说到底什么才是主体。

在我看来,对于人物特写的画面来说,头部,特别是眼睛可以被单独视为一个主体,从画面中独立出来进行位置安排。

这个场景中头部应当被视作主体

而不是把整个人视作主体

了解了这一点,我想以后大家在拍人像时,或许就有更多的表现方式,而不会只拘泥于那几种构图法了。

/// /

4

划痕、混乱、质感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部 “史诗感” 影片应该具备的东西:质感。

说到质感,其实它并非来自于材质本身。也就是说,不是金属材料就一定很有金属质感,不是非金属材料就一定没有好的质感。

我最近在追的《基地》剧集就被人吐槽过

皇帝光溜溜的“盔甲”毫无质感

质感除了受到材料影响,更取决于它表面的粗糙程度、对光线的反射情况等元素,并且,画面中物件的安排,同样可以体现一种“广义上的质感”。

接下来我们同样分三层,像剥橘子一样来聊聊质感。

第一层

1

粗糙的表面

一个科幻故事,要想让观众信以为真并沉浸其中。在我看来,既需要让观众认为这世界是不同于身处的现实的,又要让观众觉得与现实非常相似,是活生生的。

没错,这是一对儿矛盾。

事实上,我觉得要作出与现实不同是相对容易的,但要想让观众觉得“幻想的真实”就难了。为此,有一种方式是很可行的,那就是在幻想的事物上,加上岁月、人工使用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让它显得粗糙一些,而不过分的精致。

从《沙丘》的剧照中,我们就能看出保罗的父亲雷托公爵所穿的战衣颇具质感,因为这套战衣并非光鲜亮丽,而是有一种岁月感。

这种感觉来自于盔甲本身的粗糙感。

保罗预见未来的画面中,自己战斗所穿的盔甲也很有质感,原因也在于盔甲上是有划痕的:

就连姐妹会测试保罗的哥姆刺上,都有细致的雕刻纹路。

正是这种不完美与必要的纹路,才让人感到真实而富有质感。因为现实中使用的东西,是不可能总光亮如新的。

在影片中,坠机后的扑翼机玻璃更凸显了这一点。

因为玻璃表面被沙石砸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划痕凹坑,破坏了玻璃原本光滑的质感,反而成就了影片情节更为真实的质感。

在其他场景中,有碎石的地面、不规则的地砖、斑驳的墙面,同样营造出真实的现场感,而不是影棚中廉价的人造感。

这样的场景,才会有代入感,让观众觉得这是一个发生在遥远未来的真实故事。

第二层

2

故作混乱

当你把一切设计得过于规律,天衣无缝,那么也就会让它偏离现实。

就这一点来说,保罗房间里略显凌乱随意的摆放,和蒸馏衣上混乱复杂的设计,都反而加强了该场景和道具的真实感。

因为现实中人们生活的地方不可能总是井井有条(比如我的书桌就乱成一团),而实用性放在首位的物件,更不可能被制作得过于华丽。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影片里皇帝使团中 (也许是)宇航工会的华丽服装,就因为非常精致,以至于让我感觉与现在所处世界里的宗教服装没有太大的差异。

换句话说,看起来像现代宗教人士套了个头盔,反而显得不那么科幻了。当然这或许与宇航工会的地位有关。

因此,适度的混乱,其实能增强画面的现实感。用一个或许不那么恰当的摄影比喻来说,就是看起来更像“抓拍”,而不是“摆拍”。

第三层

3

另一种沙漠

影片名字叫做《沙丘》,自然沙漠是全片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此而言,维伦纽瓦打造的这座沙丘星球实在名副其实,并且极富美感。

在色调上,沙丘没有老法师艳俗的过饱和色彩。

在光影上,沙丘间的阴影恰到好处,刚好体现了其柔美的曲线和 立体感。

而在事件上,日出日落、月亮升起、风暴来袭、沙虫隐现……这些动,反而衬托出沙丘世界的静,以及那平静之下所蕴含的力量。

这种美感令人沉醉,很多时候甚至忘却了沙丘星球的残酷,和保罗命运的残酷。

而这正是《沙丘》,和沙丘星球厄拉基斯 Arrakis 所体现的独特魅力。

这种魅力,已经超出了沙漠本身所体现的质感,而是更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吧。

好了,关于《沙丘》,我想说的目前就是这些了吧。拖了很久,准备很多,写得也挺累,文章中的分析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总之,希望通过我对于《沙丘》的画面分析,能让你有所启发,对摄影、对画面、对美感至少可以多一些思考吧。

感谢打造《沙丘》电影的所有人,感谢之前所有写过有关《沙丘》电影影评和解析的所有媒体人,感谢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我们都有天选之人的特质,只看自己是否有所发现,有所行动了。

对了,这部《沙丘》还只是 PART ONE ,期待 PART TWO 上映的那天。

保罗的旅程还未结束,我们的,也是。

手机摄影讨论群请加个人微信号

cameranote5

暗号:一点讨论群

会有专人引导入群

读书知美

我的《手机摄影笔记》

戳 下面阅读原文可以跳转购买页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