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作品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哪些 沈从文作品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

沈从文作品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

2024-07-11 16: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与同

通过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小说以湘西生活和都市生活为主要内容,散文集主要是自传题材。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们发现都与“水”这一具体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学术界关于沈从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创作方面的大量论著,单篇作品或者某一类作品的研究,以及沈从文不同时期作品研究这四大方向,而对沈从文文中的具体“水”意象研究较少,“水”意象是其写作的主要媒介。研究“水”意象,可进一步了解沈从文的内心世界,理解他心中所创作的文学世界。

本文从“水”意象折射的审美意蕴这个角度来分析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以此进一步探索沈从文内心钟情于水的原因,以及透过“水”这一意象去挖掘他的审美追求,把握他内心丰富的情感以及他看待世界的目光,深层次地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以达到更加全面了解沈从文以及他的文学作品的效果。

在沈从文的“水”意象建构中,水不是自由選择的,而是在沈从文个体的审美视角下,展示其特殊印象和情感。“水”意象是为了呈现不同的审美内涵和情感深度而构建的,是一种表达主观情感的符号,通过沈从文想象来表达不同类型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读。

一、水—自然美的写真

沈从文作品中的自然美主要是以湘西的自然景物构成的,其中湘西的水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清澈”是其最基本的特点。沈从文在文中是这样详细描述的:“若溯游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无论是对潭水,还是溪水、泉水,沈从文在《沅陵的人》中都是紧紧围绕清澈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溪流萦回,水清而浅,在大石细沙间漱流”。可见,从“潭”到“溪”再到“泉”,都突出了清澈这一特点,展现了湘西的自然之美。

沈从文对水的描写不仅仅是地理存在的水,还有气候变化中存在的“水”,如雾和云。水在地面上存在,蒸发而成雾气,进而上升凝结成云;云在空中经过变幻,最后化成雨的状态再归于江河。在《凤凰》中,晨雾是灰白又轻柔的“活体”,它的弥漫与流动,使湘西的自然世界色彩斑斓。

可见,读他的作品如一场视觉盛宴,令人心之神往,美不胜收。他对自然的讴歌与呼唤,在风格上却趋于日常化,对以湘西为代表的自然的追求和亲近是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综合知识素养的体现,从他的字里行间能够充分感受他心目中的湘西民间世界,以小我的视野想象和透视人生,创造一个充满文人意趣的民间社会空间。

二、水—女性美的化身

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认为:“所谓小说的散文化,那不是直接写人物的部分,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学界把这种叙述人物方法概括为“气氛即人物”,所谓气氛,我们可以理解为作家所描述的外部环境,准确来说就是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

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皆绽放出不一样的美。在沈从文的笔下,翠翠、三三等女性都是非常纯朴的,带有民间原始不被世俗污染的真、善、美,在她们身上,沈从文投以了内心最美的赞赏,是人们心中理想美的化身。从散文《沅陵的人》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沅陵农民艰苦生活背后的生命韧性,这里有个细节,农妇虽然生活的环境不好,但是衣着保持干净整齐,在沈从文的眼中仿佛透出光亮的生命力,这就是鲜活生命力折射出的人性美。性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沅陵的人,自小与青山绿水相伴,这样山水围绕的环境,给人一种淳朴而又孤独封闭的感觉。在湘西水的环境中生长和生活,她们的性格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水”的渲染,变得善良又不拘束,像水一样具有阴柔的自然之美。湘西水边的人们,都具备淳朴的性格。

沈从文透过“水”这一意象,向我们展示了生长在水边的这些可爱的人儿,她们具备了女性最原始、最自然的美。

三、水—人格的自我写照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放在整段话的语境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水”是柔软又具备力量的,人在天地宇宙之间、精神神明之中只是“微小之物”,只有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而在世俗生活中,居所、交往、言谈和行事等这些社会行为,均需要柔软又有力量的智慧,方可在世俗生活中得其良好生活。如何“上善若水”?则要求人的心境,心如止水,面对世界的千变万化,仍能泰然处之。常人若能达到“上善若水”的这种境界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水的秉性值得我们去体悟,需要我们秉持善良之心,以水的性情去体悟水之美,去追求达到这种“上善若水”的境地。“上善若水”其句意为:最高的善道之人似水一样。它传递了老子科学的人生观及实践的方法论,即造福万事万物不刻意追求名利,以无私的原则办一切事情,以不争即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下,才能求得自己最大、最持久的幸福。

“上善若水”这一道家观念在沈从文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为借水展现湘西人的生命力,尤其是“水手”这一群体。一是借水考验湘西人的生命意志,沈从文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突出湘西人依靠水孕育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沈从文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曾这样描述水手在滩险中搏斗的情景:“一个老头,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水手在沈从文的眼里没有年龄的概念,年迈的老头面对水的诱惑,毫无抵抗力,这是水手们本身强大生命力的内在驱动力。在水手世界观里,和水的搏斗是他们生命价值的所在,水养育他们的一切,离开了水,活着成了虚渺的无用之事,因为在水中航行可以磨砺坚强的斗志,从这个角度来说,沈从文毫不吝啬笔墨描写水手与水的关系,实质就是对人原始坚强的生命意志的肯定,这与沈从文所处的社会状况有关,“寻根文学”的流行呼唤了沈从文对民族根性的回归。在写《常德的船》时,他也把独具个性的湘西人进行了展示:“洪江游船”的堂皇气度,船主豪爽大方的性格,水手强壮勇敢;酉水流域的“白河船”,酉水滩险流急,弄船人性格倔强;还有玉屏船上穿着朴素的船员,性格憨厚等,作品中通过对不同类型船上船工的穿着、外貌、气质描写,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是沅水流域水的自然环境对人性情的全面熏陶的结果,这一结果与“水”密切相连,水的品性渗透到常德人每一寸肌肤。

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沈从文讲述了三名水手展示生命力量的故事,“天上纵落刀子也得做事”,这是他们基本的生存状态,在生活的困境中不断强化自身意志。沈从文有意识从这种生命力中显露一种难得的野性,就是这种原始、质朴的野性才造就了湘西人顽强的生命之美,仿佛这些人就是大自然的孩子,深谙大自然的法则和品性,自身一切的生命形态都和自然之水息息相关。在沈从文的笔下,其描绘了船员们在水中和险滩中的搏斗,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四、作品中隐藏的悲剧美

对于沈从文的作品,我们仅只是浅层次地去阅读,就如同来到了人间仙境一般,感受到了环境优美,人性善良,若能进一步研究可发现每一部作品其实都是一个悲剧,只是悲剧的层面有所不同,分别有生存上的悲剧、宿命论的悲剧和传统文化被现代文明侵蚀的悲剧。

沈从文作品中的宿命悲剧往往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翠翠的一生为例,翠翠的一生仿佛在冥冥之中与水联系着。翠翠的母亲在生下翠翠之后吃凉水而死,父亲服毒自杀,父母的爱情在水边诞生同时也因水而消逝。而翠翠似乎也遵循着这个宿命,她与傩送在水边相识随后产生感情。似乎因在水边长大的缘由,她与母亲有着一样的性格,易羞愧且不喜表达,最后导致天保出海而溺水身亡。爷爷在雷雨天中永别人间,傩送因难以接受兄长之死而出海,翠翠余生与渡船为伴。这一切事件的发生与转折皆和水牵绊着,在爷爷话中也暗示了这一悲剧:“其实他也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到了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翠翠的命运遵循了沈从文笔下的宿命论,弥漫着淡淡的忧愁,又带着像水一般缓缓的悲剧感。“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她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微妙关系时,也无一不感到生命的庄严。”对这种自然自在生命美的捕捉,便是沈从文创作的宗旨所在,并把这种美发挥到极致,成为永生不灭的存在。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发现不管是生命的新生还是消逝,都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水手们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展示了他们生命的顽强。然而,沈从文作品中的宿命悲剧往往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再将审视的目光投向远方,我们会发现湘西的历史悲剧仍在重演。

综上所述,虽然沈从文先生离世已久,但他的作品仍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借助“水”这一意象,向我们传达了他的审美,以及他对水这一意象的独特看法。这些文学作品也为学术界如何借助意象表达感情,提供了优秀的典范。沈从文凭借自己对水的独特情怀,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湘西“水”世界,表达了沈从文本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这种以意象彰显意志的写作手法也开辟了文学表现的新领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上善若水翠翠水手 上善若水云南画报(2021年4期)2021-07-22小水手的歌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上善若水(之三)慈善(2020年4期)2020-07-20半盏——第七话:水手们趣味(语文)(2018年10期)2018-12-29上善若水作文小学中年级(2018年9期)2018-09-26幸运的水手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8年12期)2018-04-04翠翠的心事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18期)2018-01-26翠翠的心事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6期)2018-01-22初遇二老傩送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7年2期)2017-07-12初遇二老傩送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17年5期)2017-07-10

青年文学家2022年11期

青年文学家的其它文章眷恋故乡的深秋又见梅子黄时雨,唯有青春不再来灯火乡村记忆西湖游记遥望故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