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家谱中的地名:江西瓦屑坝在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西省鄱阳县人口多少 【寻根溯源】家谱中的地名:江西瓦屑坝在哪里

【寻根溯源】家谱中的地名:江西瓦屑坝在哪里

2024-01-07 23: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寻根溯源】家谱中的地名:江西瓦屑坝在哪里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江西瓦屑坝

瓦屑坝,在很多的族谱中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鄱阳桃花渡瓦屑坝"、"瓦屑坝叶家村金鸡岭"等不同的写法。还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有"江南路豫章瓦屑坝"、"饶郡瓦西坝"、"江西饶州瓦西坝"、"饶州府瓦西坝"、"江右瓦西坝"等多种提法。"江右"就是"江西"。据魏僖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历史上有"江右王门学派"、"江右诗派"、"江右商帮"等流派。

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如瓦西坝、瓦砌坝、瓦基坝、瓦家坝、瓦集坝、瓦渣坝等。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瓦屑"、"瓦叽仂"。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治理国家,朱元璋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因战乱、灾荒逃离,人口锐减的地区进行大移民。于是,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莲湖乡瓦屑坝成为明初我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

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两省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然后上船遣送到安庆府等目的地。因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就像华东等省区只记得"大槐树"一样。实际上瓦屑坝移民原居地分布在江西饶州(鄱阳)、九江两府各县。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及大量家谱记载和《中国移民史》专家考证,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苏共移民二百一十余万人。

洪武七年:迁江西饶州移民14万人到凤阳

洪武九年:迁江西饶州府,九江府移民约5千人到凤阳

洪武廿一年:

迁江西移民30万人到黄州。

迁江西移民12.2万到武昌府。

迁江西移民9.1万人到德安府。

迁江西移民10.7万到汉阳府、沔阳府。

迁江西移民16万人到荆州府。

迁江西移民1万人到襄阳。

洪武廿二年:

迁江西饶州、九江府移民27万人到安庆府,20万人来自瓦屑坝。

展开全文

迁江西饶州、九江府6.5万人到池州府。

迁江西饶州府移民约6.4万人到庐州府。

洪武廿五年:

迁饶州府徽州府农民及商人24万人到杨州府各县。

洪武卅年:

迁江西移民21.9万人到湖南常德、武陵等十县。

迁江西移民2.6万人到常德府。

迁江西移民1.1万人到岳州府。

迁江西移民15.2万人到郴州、永州、衡阳府。

迁江西移民9.4万人到宝庆府。

迁江西移民15.4万人到靖州辰州。

洪武年间,江西总计移民214万人,其中饶州移民近百万人。江西移民绝大多数是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

瓦屑坝位于今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四海注:今波阳县),现地名叫“瓦燮”,“瓦燮”就是“瓦屑”的雅称。

瓦屑坝是鄱阳县莲湖乡的一个自然村,北宁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在"鄱阳县"下载:"莲荷山在县西四十里彭蠡湖中,望如荷叶浮水面"。此山即今之莲湖乡(莲荷谐音称莲湖),明代称立德乡。

在同治版《鄱阳县志》卷二《古迹》一栏内,是这样介绍的:"瓦屑坝在立德乡,去城西二十余里。楚中诸大姓多于元明之际自此徙。"

瓦屑坝当时离波阳县城鄱阳镇(即当年饶州府治)不过一二十里,处于鄱江三角洲,离鄱阳湖的汊湖大莲子湖不过十来里,周围湖泊密布,水路通畅。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在宋代鄱阳县城已逼近鄱阳湖,而鄱阳湖的南部在元明时期正经历一个扩展期,到清代才逐渐因泥沙淤积而有所缩小。所以可以断定,当年的瓦屑坝是一个濒临鄱阳湖、邻近鄱江的聚落和水运码头。

遥想当年,饶州府属各县的外迁人口沿昌江、乐安河(婺水)及其众多的支流顺流而下,出饶州府城后,在鄱阳湖边的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北上。到达湖口后,多数人就近在安庆府属各县定居,少数人或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今湖北省),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他省份。

“江西瓦屑坝”五个大字,将多少代人的辛酸和思念,都凝固在了这里!

泱泱瓦屑坝,这个“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舟行”的古老码头,这个曾经回响过江西移民沉重脚步声的地方,因为游子的共同怀念,一定会迎来睿智者解开谜底的辉煌!

编辑:文 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