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之王“:江苏教育高度内卷的根源是什么,怎么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苏高中录取率是多少啊 “卷王之王“:江苏教育高度内卷的根源是什么,怎么破?

“卷王之王“:江苏教育高度内卷的根源是什么,怎么破?

2024-07-01 21: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而当时北京的普高录取率已经接近7成了。

于是江苏的家长们意见非常大,也引起了省里的重视,于是紧急扩招,将普职分流比例扩大到了接近6:4。

江苏这么一改,可把青岛的孩子给救了。大家可能不知道,青岛和宁波,被称为全国职业教育的两个标兵城市,青岛那几年的普职分流比例,就严格按照1:1来的,所以多年以来,青岛的普高入学率,一直都是全省倒数第一。

青岛的家长一看江苏改了,也开始使劲,于是2023年之后,青岛的普高录取率一路上升,去年已经接近7成,当然了,是把公办、民办和综合类高中都算上,不过那也比之前强多了。

我查遍了全网,也没找到现在江苏全省的普高录取率到底是多少,但南京和苏州的数据,基本在60%左右,苏北各市,在55%左右,所以我估计全省应该低于60%,最多是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就是58%,这个比例,目前并不符合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

相信在未来,江苏的普高入学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江苏学生的第二道坎,是高考。

表面上看,江苏的普通本科录取率已经达到了58%,放在全国并不低,加上大专的高考录取率,在90%以上,比全国还高10个点。

但大家都知道,要衡量一个省的真实高考难度,就看3个指标:一个是211录取率,一个是985录取率,还有清北录取率,这仨数,代表着学生去好学校的难度。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一本录取率吗?

这个指标水分太大,没什么意义。

让我们来看看,江苏的这三个指标是多少。

全国的211平均录取率,是5.01%,江苏是5.19%,基本持平,全国排17。

数据来源:统计局、各省教育厅、2023年、国金证券研究所

全国的985平均录取率,是1.62%,江苏是1.41%,低于平均水平,全国排24,比云南稍强点。

数据来源:统计局、各省教育厅、2023年、国金证券研究所

清北的平均录取率,是0.72‰,江苏是0.93‰,这个数还不错,全国排第10。

数据来源:统计局、各省教育厅、2023年、国金证券研究所

总体来看,江苏的重点大学录取率,没占什么便宜,从全国来说,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不过比山东强不少,和广东、河南一比,那可强太多了,广东在这三个指标上,分别是倒数第1,倒数第5,和倒数第3,河南也是样样倒数。

其实,江苏本地的重点高校并不少,211大学就有11所,比上海都多,仅次于北京,其中2所是985,应该说教育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本地生源也没占太大优势。

我看了看,2023年,江苏11所211大学的本地生源比例,除了一两个学校高一些,其他的基本在18-30%之间,这个数中规中矩。

这是为什么呢?

这有个规律,那就是如果本地的重点大学越多,那本地生源的录取比例就越低,比如清北的本地录取率,只有10%左右,上海的大多数211高校,也在两成左右,毕竟要与其他省份均衡一下。

但像浙江、河南、广东、山东人口多,但好学校极少,所以浙大、郑大、中山大学、山大的本地生源占比就高,有的甚至能达到一半,照顾一下本地生源嘛,要不然更没学上了。

因为江苏的教育资源相对好一些,所以211大学的本地生源录取率,总体来说就不算太高,很多拨给了外部省份,支援了西部省份一些。

外省高校对江苏学生的招生,也没有什么特殊优待,还是个平均水平。

所以总体看下来,江苏的教育供给,虽然不太充裕,但也不算太惨,比河南、广东、山东、安徽、云南、四川这些省份,还是强不少的,按理说不应该是这么卷。

所以这个问题,就出在了需求端。也就是说,江苏人对上好大学的渴望,太火热了。

江苏这个地方,宋元之后,就一直是全国教育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 直到清朝,终于活成了“科举天花板”。

清朝114名状元中,江苏独占49人,是第二名浙江的2.5倍,进士也是一样,全国第一。

到今天依然如此。全国各省的院士数量排名中,江苏又是老大。

江苏的教育之所以做得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有钱。从明朝开始,江苏就慢慢变成了“红尘中,一二等富贵潇洒之地”。

晚清时,苏州成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巨富们都往那跑,留下了众多私家园林。我趁着人少的时候逛过几个,进去之后五迷三道的,出来的时候腿都酥了,心里暗说,乡绅老财的生活就是腐朽。

在农业时代,只有富裕的地方才能供得起书院,家塾,文脉才能传下去,这就形成了江苏全省上下,极端重视教育的风气。你要是去苏州溜达,一不留神,就能瞅见个状元、进士的故居。很多人说,江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其实就是科举的原因,有点工具性,和山东那种已经刻在DNA里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现在江苏也是数一数二的发达省份。而且更要命的是,江苏富得比较均匀。

大家都知道,江苏各市被称为“十三太保”,谁也不服谁,省会南京和济南一样,没啥存在感,被江苏人戏称是“徽省省会”,南京还真做过安徽的省会,但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啥也指望不上它。当然,总体来说苏南地区的经济相对好一些。

这均富的结果就是,教育资源也相对均衡。如果论高考成绩,十三太保里,公认是南通最强,然后才是苏州、无锡、南京几个掐架,苏北四市一般垫底,但大部分城市都有强悍的重点高中,一本达线率都能超过90%。都说南京有四大名校,但放在全省,并不是最拔尖的。

资源均衡本是个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相对公平,而不是像某些省份那样,整一两个到处掐尖的超级中学,靠拉升其他兄弟城市的血压来冲业绩。

但均衡也有个副作用,那就是竞争会变得异常激烈,因为人人都有机会,躺平的人就少。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高考统一试卷,所有重点高校的录取,就按全国大排名来,那各省得卷成什么样?

另外,江苏是人口大省,有8500万人,但要注意,它和河南这些人口大省是不一样的。江苏2023年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7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点,除了北上这类直辖市,也就是江苏了。

城镇化率高,意味着城市的中产多,而城市中产,是最重视教育的,因为他们最焦虑。

中产既想让孩子完成阶层跃迁,但更害怕自家的孩子阶层下沉,同时自己又没有资本,让后代让衣食无忧,只能玩命鸡娃。

相比之下,富裕的家庭就比较淡定了。而农村家庭很多是躺平的,就算想搏一搏,也缺乏竞争的资本,所以城市中产的孩子们,往往学习能力最强。

那么总结一下,首先一个,江苏富,所以一直都是教育的高地,社会重视教育。

第二,江苏是均富,教育资源也相对平均,各市的孩子都有机会,竞争就大。

第三,经济发达拉高了城镇化率高,所以中产多,鸡娃的人也多。

所以相对富裕的条件,加剧了江苏教育的内卷。

但我一直认为,高考难,从来不是教育内卷的根本原因,不管是江苏也好,国外也罢,学校里的拼杀,归根到底,是社会资源的不足,具体点说,就是优质、体面的工作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看江苏的经济基本面。

江苏的发展,当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GDP和广东都超过12万亿,而两者只相差不到7000亿,使使劲可能过几年就反超了。

但很多时候,GDP是个面子,要搞清楚各省的真实实力,就得看税收,比如上缴中央的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因为这反映了一个地区真实的造富水平。

2023年,各省上缴中央的税收排名中,前三位分别是广东、江苏和上海,虽然江苏的GDP是广东的95.2%,但税收只占广东的71.5%。如果看净上缴,也就是把中央的转移支付拿掉,那江苏就成了第三,不如上海。

再看个人所得税,大家都知道,无锡的人均GDP,这几年不是全国第一就是第二,但如果从2023年人均个税数据来看,一下子就掉到了13位。

排名靠前的宁波、南京和苏州,分别排6、8、10位,和上海、北京和广东的深圳、珠海有一定差距,也不如杭州。

那为什么江苏的GDP高高的,但创富能力要差一些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江苏的外资占比较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23年江苏的实际使用外资数额达到了305亿美元,是全国第一。

江苏的外资企业,主要是港资、台资、日资、和韩资,比如三星电子、世硕电脑。他们的出现,大大加速了江苏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外溢,使江苏的制造业迅猛发展,也让外省羡慕不已。

但外资来中国,看重的是廉价劳动力、土地和高效率,狠大一部分是制造业的组装环节,大部分利润都拿走了,留下的并不多,所以江苏的GDP看着是高,但到手的,就没有纸面上那么多。

而随着国力的蒸蒸日上,到了今天,这些外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向外转移。

如果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外资就如同渣男一样,立马跑路,所以这几年外资很多都转移到东南亚和国外,或者去了中西部省份。

而2018年之后,中美联系急转直下,也迫使一些外资加速撤离。

但最关键的是,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和转型,挤压了外资的生存空间,竞争力也逐年下降,那些不能打的,只能跑路,就连三星都被我们暴捶了,何况是它在国内的工厂。

所以从2014年开始,像三星、希捷、葛兰素史克、欧姆龙等企业,也从江苏陆续撤出。

有些人喜欢拿外资撤离这个事,来唱衰江苏,但我认为,这都不是事,甚至是好事。

首先,中国制造起来之后,有些低端外资早晚要跑,焦虑也没用,还不如想办法吸引那些高端外资。

另外,低端外资撤出,也为江苏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比如现在苏州和南京的生物医药,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宿迁的新材料,都在高速发展。只不过还没到大把搂钱的时候。

而现在江苏排名靠前的民营企业,大都聚集在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所以整体上有点青黄不接,像广东的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立讯这样的高附加值企业,就少点,大多数人可能听的最多的江苏企业,应该是苏宁。

来源:江苏省企业联合会

高附加值的企业,那真是造富机器,大家可以看看比亚迪最近的招聘,几千几千得招,薪资待遇最高都能到60万。再看看那些合资车企,零星几个岗位,营销行政岗位居多,开几千块的工资。

这就告诉我们,要尽量利用外资,但永远不能依赖它们。

另外江苏也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搞总部经济,所以能提供的高新岗位就不多。

其实相比而言也不算少,只不过来江苏的人也多,上学的、工作的、考编的,北方各省的牛人,要不去北京,要不就都去南方。我去江苏转了一圈,发现西北各省的人,也愿意往江苏跑。

如此一来,这就造成了江苏的企业,招人的门槛一路上升,从过去的普通本科,到211,甚至还有本硕都得是985的极端事发,这就是人多竞争大,这就导致很多高端人才外流到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

现在的江苏,和国外有点像,国外也是拿教育当信仰,学生为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也是玩命学习,但好学校就那几个,只有上了“天空联盟”里的那3所高校,才有机会去大公司。

但能挣钱的大公司也不多,而且三星、现代、LG这样的巨头,相当大的股份在国外人手里,每年的利润,要分给人家不少,造富能力也没有面上那么高。

而且全国的人都往首尔挤,整个社会也是越来越卷。

但江苏未来的命运,和国外截然相反,国外是真没救了,但江苏的内卷会逐渐疏解,因为江苏的背后是中国。

解决江苏的内卷,其实就两条路,一个是加供给,也就是提高优质的工作岗位,这个主要靠优质企业。江苏以制造业为主,所以现在正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主要看江苏自己,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江苏做为经济强省,肯定有这个实力突破。

另一个是疏散需求,也就是别和国外似的,人都往首尔扎。这个要看全国了,我看也没什么问题,随着制造业往内陆省份转移,各省的就业机会增多,东南各省的压力也能轻点,现在新能源汽车就是例子,像长沙、合肥、郑州、西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都走在了江苏大部分城市的前面。

国外人往哪跑?跑不了,只能窝在首尔卷。

大家不用为江苏焦虑,它有港口,又紧靠着上海,还把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而且水网密布,水运发达,而水运的价格,只有陆运的零头。这就注定了,江苏这个地方只要不被海水淹了,那一定会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现在顶破天了,也就算个外资衰退,产业升级未完成的阵痛期,江苏教育的内卷,在未来也会慢慢缓解,但也没什么捷径,只能靠时间来解决,大家还得抗一抗。

这就是我对江苏教育内卷的解读,大家辩证地看,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另外,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