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柱到短板再到功臣,西安工业终于又“亮出肌肉”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苏到西安近不近 从支柱到短板再到功臣,西安工业终于又“亮出肌肉”了

从支柱到短板再到功臣,西安工业终于又“亮出肌肉”了

2023-05-11 0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于工业建设用地需要,1954年长安部分乡镇划入西安,1958年长安全域划入西安;1966年,为了建设西飞公司,临潼境内划出阎良区作为“飞地”归属西安;1983年,蓝田、临潼、高陵、周至、户(鄠)县一起划入西安。西安的辖区由建国之初的230平方公里逐渐增加到如今的10752平方公里,与其工业建设扩张不无关系。

此外,156项目的选址,还奠定了西安的城市布局。1953年,西安规划确定了5个功能分区,分别为西郊电工城,东郊军工城、纺织城,阎良航空城,以及南部文教城。西北部被确立为不发展区域,如今周丰镐城、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四大遗址得以完整保护,就得益于此。

1953-1962年,包括西安热电站、西安高压电瓷厂在内的多个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这些国家重点大型工业项目连同“二五”“三五”计划期间相继建成投产的西北第一印染厂、西安飞机制造厂等,奠定了西安现代化工业的基础。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形势的变化和建设需要,大批高校从沿海迁建、合并、分设、扩建到工业基础和地理区位都较好的西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9 所高校和数百个科研院所相继建立,使西安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长期处于国内先进城市行列。

当时西安的工业装备和技术实力,在全国乃至亚洲已处于先进水平。数十个“中国第一”在此诞生:中国第一台运载火箭发动机,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星载控制、通讯设备,第一架民用飞机、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批电力半导体器件、第一个长波授时台等等,都诞生在西安。

有人有厂有技术,西安的第二产业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建国之初,西安二产占GDP比重还不到30%,到1965年已升至56%,1970年又升至61%。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西安的二产占比都在50%以上,是绝对的经济支柱。

然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西安的第二产业便迅速被三产超越,工业发展更是面临各种困境,最终造成了“产业空心化”。

市场经济时代:三产畸高,西安工业变短板

改革开放之初,西安的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度达到54%,到了2019年却降到了20%。二产占比从1980年的59%降至去年的34%,三产占比由26%升至63%。一般来讲,三产占比超过60%、二产低于35%基本上可以认定为“产业空心化”。

虽然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后工业时代”是大城市的一种趋势,但在中国西部制造业研究所所长曾昭宁看来,西安现阶段三产占比较高,是工业太弱而导致的“畸高”,并非合理。那么西安的工业,是如何从经济支柱变成经济短板的呢?这其中至少有三个原因。

首先就是市场活力较弱。以部分年份西安工业总产值构成来看,在市场经济推行之初,西安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90%多。到最近10年,国有经济与民营、外资等其他经济类型基本是各占一半左右。轻工业产值在最近20年间占比越来越低,重工业成绝对支柱。这样的产值构成说明西安市场化程度不足,改革进度较慢,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政策原因,还有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助力产业转型的因素。

其次就是工业投资弱。近年来,西安屡被诟病严重依赖投资驱动——2005年其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仅有63%,2008年升至82%,2010年达到100%,2014年甚至高达107%。然而如此高额的投资,分配给工业的却非常少。2005-2017年,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平均只有17%,第三产业投资却平均高达76%,利润较高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高达30%,工业不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最后就是工业规划不清。21世纪之初,西安曾规划过众多以建设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的工业园区,却因产业发展雷同,部分园区招商困难,导致区域长期处于“征而不开”、“开而不发”的状态。2004年,西安一口气撤销了45个开发区,其中仅户县(现鄠邑区)一地便撤销了21个,此前投入付之东流。

针对这三点短板,西安近两年已着手弥补。市场活跃度低,西安就出台《西安市民营经济补短板促发展实施方案》,36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工业投资弱,西安2018年工业投资便增长28.7%,2019年工业投资继续增长2.0%,并放缓第三产业投资。工业规划不清,西安就先后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规划上颇有些不破不立的意味。

这些举措成绩不俗,今年上半年西安这份漂亮的成绩单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疫情冲击之下:顶住压力,西安工业创佳绩

今年上半年,西安的GDP增速达到了2.8%,超出全国4.4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第一。在旅游等服务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被视为短板的工业华丽转身——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1%,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列第一。

有几个支柱行业成绩颇为不俗。比如汽车制造业,在疫情和市场收缩的双重压力下,上半年同比增长-5.3%,SUV产量更是增长了3.8倍,算得上相当可观。又如西安老牌优势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都保持了7.7%的正向增长。再比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半年总产值为695.05亿元,增速高达43.1%,成为最大功臣。

当然,疫情期间西安针对性地抓项目、促投资,引导企业复工复产,开展云招商,这些既快速又有效的应对措施也是功不可没。那么,如此亮眼的增长势头能否延续下去呢?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不过,就今年上半年的数据而言,西安的实体经济确实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上半年,西安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3.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个百分点。鉴于西安本身就有较强的科研底蕴,聚集的高校、科研院所都很多,这一数据或能够说明西安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正逐步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也开始显现出来。

除此之外,西安近期还起草了《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做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做大人工智能、机器人、5G技术、增材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5大新兴产业。可以说,西安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布局已逐渐进入正轨。

本就拥有较强工业底蕴和科研技术的西安,一旦摸对了门路,必将释放发出无穷潜力。不过如今内有各大城市紧追不舍,外有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这份势头与潜力能否持续爆发,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文/搜狐城市王春艳

参考资料:

[1]15个副省级城市统计局官网

[2]西安工业化简史:没有156,就没有大西安.贞观

[3]千年古都西安,为何工业发展在走下坡路?工程师联盟

[4]谁忽视了实业?西安与重庆合肥的对比分析.贞观

[5]西安,大爆发.西部城事

[6]西安工业这回“想明白”了?每日经济新闻

[7]西安发改委千字回应“旅游搞得花里胡哨,实业发展不是很好”澎湃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