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汝阳县城未来规划图 邵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邵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24-07-16 06: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关键时期。《邵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编制,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性的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指导性文件,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县人民聚力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宏观环境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县以“赶超争先、富民强县”为主题,紧紧围绕“绿色邵阳、活力邵阳、品牌邵阳、文明邵阳、幸福邵阳”建设,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增后劲,抓改革、激活力,办实事、惠民生,努力推动城乡科学统筹发展,规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是我县总量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亿元,是2011年的1.51倍,年均增长10.5%; 2015年全县实行财政总收入8.4亿元,是2011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8亿元,是2011年3.04倍,年均增长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是2011年2.55倍,年均增长26.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1年的29.4:37.7:32.9优化为2015年的26.5:34.6:38.9。

——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做大中心城镇与城乡统筹、城乡同治相结合,以县城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35万人,比2010年增加11.6万人,县域城镇化率36.5%,比2011年提高8.95个百分点。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按照“东扩西提,南延北展”的发展思路,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投入县城建设开发资金2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县城城区建设面积达到13.45平方公里,城市公共绿地3.9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8%。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完成11个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成功争取五峰铺、下花桥、白仓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加强城乡卫生同治,落实垃圾桶、垃圾车的配置,抓好乡镇农贸市场、村卫生室、垃圾中转站等设施的建设,成立村级卫生保洁队伍,建好农村垃圾收集池,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发展基础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夯实基础与谋划产业并重,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大动脉”G207邵塘城际干线已经贯通,S317、S217等省道完成改造,塘田市夫夷河大桥建成通车,S223、S224、S238、Y043等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321.9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165.9公里。深入实施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城镇防洪、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7亿元,初步建成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河道整治、节水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能源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完成农村电网体制改革,4个自供区2.6万群众纳入大电网统一供电。“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电网建设总投资4.03亿元,基本解决了农村地区用电难的问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县工业园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工业集中区(湘商产业园),聚集效应不断凸现,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5.9亿元,是2011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3.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增长到87家,比2011年增加25家。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邵阳茶油”获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省著名品牌;县油茶产业园获批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十二五”期末,全县油茶林面积已达58.9万亩,油茶籽产量达4万吨。优质稻、烤烟、生猪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5年全县优质稻面积突破65万亩,烤烟收购突破5万担,生猪出栏115万头。服务业提档升级。2015年全县实现三产业增加值47.7亿元,为2011年的1.72倍,年均增长15.3%。加快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全县新增限额商贸流通企业56个,新建、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125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

——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谋发展与惠民生并重,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201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95元,年均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85元,年均增长12.4%。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22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2万人。在全省开创性提出“大社会保障”理念,全县发放社保卡61万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筹集廉租房1412套,新建廉租房37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968户,发放租赁补贴14896户。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低保对象达7504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31亿元;五保供养对象达7269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0.75亿元。新建农村敬老院10家,五保之家5家,农村幸福院80家。扶贫开发步伐加快,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子,集中全县人力、物力、财力,进村入户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至13.06万,减少19.19万人,减幅达67.9%。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42所,建成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创建合格学校71所。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县180所中小学(含教学点)4.5万人享受课间加餐,115所学校3.7万人实行食堂供餐。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6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9项,市级3项;全县申请专利418件,获授权320件,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0%和300%。公共文化设施有序推进,完成23个乡镇场综合文化站、63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1885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330个,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2万场次,送戏下乡1768场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人均门诊、住院费用下降19.06%、13.56%,县级医院住院费用下降约8%。县人民医院搬迁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县中医医院住院楼正在装修,县妇幼保健院暨计生手术医院正在建设;15个乡镇卫生院第二轮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有机结合,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五年计划和“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93.81万亩,201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55%。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行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功纳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社会单位GDP能耗由2010年的0.9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0.591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8.67%。

专栏1:“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二五目标值

2015年实现值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其中:一次产业增加值(亿元)

      二次产业增加值(亿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亿元)

111

22.2

44.5

44.3

122.8

32.5

42.5

47.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1000

11695

财政总收入(亿元)

7.6

8.3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65

159.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2

76.1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

20:41:39

26.5:34.6:38.9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50

70

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

45

55.5

城镇化率

其中:县城人口数(万人)

      县城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38

20

20

36.5

8.9

13.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7000

2059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500

7885

城乡居民收入比

4.85

2.61

城镇登记失业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