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6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语言文学参考文献查找网站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6篇(全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6篇(全文)

2024-03-18 1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巨大影响。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學学习活动也不例外。为此全面分析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学习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 键 词] 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学习;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高职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学习,非常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与应用技能。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强、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活动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内容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中,高职学生所学习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教材与教师的口头讲授。由于教学理念的滞后,很多汉语言教师都是生硬地将教材知识强制单向灌输给学生,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网络环境下,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穿插一些教学图片、教学视频,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基本的教材知识外,又通过视觉、听觉与切身感受等多种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了解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汉语言文学知识。这既丰富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内容,又成功激发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1]。

(二)各类新媒体的应用拓展了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渠道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和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广泛应用,诸如微博、汉语言文学网站、论坛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十分受高职学生地关注和喜爱。在这些虚拟的空间里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一些汉语言文学知识也通过这些众多的新媒体网络渠道快速传播。

(三)汉语言文学类节目的播出,调动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积极性

为了有效弘扬传统文化,我国许多电视台都制作了相关的集趣味性、文学性与竞争性和游戏性于一体的汉语言文学类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都非常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播。这些汉语言文学类视频节目在网络上播放与传播,也进一步调动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2]。

二、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语言冲击了传统的汉语言表达方式,破坏了现代汉语言的规范性

所谓网络语言就是网民在网络环境下,所应用的一些非规范性汉语言,也可以看作是对汉语言的一种变异。它是网民将日常语言与网络事件结合的产物,通常具有形象鲜明、意义简洁的特点,但其具体语义与现代汉语言的标准意义常常存在较大区别。以网络语言“沙发”一词为例,在现代汉语言中,“沙发”本是一件常见的家具用品,但是在网络上,沙发则隐含着“盲目跟风、誓死追随”的意思。这种与我国传统汉语方用法或写法严重不符的网络语言极大冲击了现代汉语言的规范性。也可说各类网语言的娱乐性与消费性混淆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本源,高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汉语言文学学习,如果缺乏足够的辨认能力与科学引导,很容易进入学习误区,出现知识性错误。

(二)快餐文化降低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质量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钟爱通过“快餐文化”来舒缓压力。所谓“快餐文化”主要是指那些片面追求认识速度,却忽略了文化价值的挖掘与文化精神的培养的一种消费性文化,因为这种文化的成型速度很快,却缺乏实质的精神营养,所以被人们贴切地比喻为“快餐文化”。以网络文学为例,很多网络文学都是创作者的随意编辑与主观臆想,缺乏精心的情节设计与优美的语言编排,文学价值与审美价值都不高。而且有些网络文学作品本身在创作理念、创作思想方面就不正确。高职学生如果过多的阅读这些作品,其汉语言阅读能力、文学审美能力都将逐步降低,并且也容易受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的诱导,产生意志消沉、情感泛滥、无病呻吟等不良现象,影响其汉语言文学学习质量[3]。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内容;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拓宽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渠道,而相关汉语言文学类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则有效激发了高职学生汉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学习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与此同进,各类网络语言与快餐文化也降低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质量。所以在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在汉语言学习活动中必须学会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祁郁.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26(1):151-153.

[2]李小丽.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6):77-80.

[3]丁蕾.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7(8):126.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教学体系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许多教师在不断探究和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以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进而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汉语言文学素养。本文就汉语言文学教学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有效策略

How to Teach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Junior High Schools

(Longting School, Weiyua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CUI Lingxia

一、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传播媒介,传承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助力,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将汉语言文学融入日常教学,将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初中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给学生内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之后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观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思想觀念,可以指导学生行为的发展和产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汉语言文学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观念,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巨大影响。同时,汉语言文学也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重任,并且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全面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初中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地喜爱并学习汉语言文学,如此才可以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积极探究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才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丰富多样。当前的初中生通常在学习了一定时间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之后便失去兴趣,教师需要设计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学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例如,可以组织辩论赛,选择一个与学生年龄阶段相符的辩论主题,通过辩论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之类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汉语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化知识的独特魅力。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了教师所组织的汉语言文化教学活动,才能逐渐体现出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的突破具有非凡的作用和意义。

三、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状况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例如,教师普遍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学观念相对保守,这种比较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寻找可行性的教学方案,以此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高效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一)转变成就教学模式,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

从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发现,初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陈旧。通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师给学生讲述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时,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机械地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整个教学节奏完全把控在教师手中。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态度,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导致整体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难以使学生往预期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之前所提到的激发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确保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生参与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效率。并且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这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积极地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要做好学生的辅导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积极与学生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参与活动。通过长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能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突破传统单一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率较低。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都会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方式,这样会让整个课堂显得比较无聊沉闷,无法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的教学策略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小老师”发挥自己的才能,安排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角色的转换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内涵并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印象。语文教师的作用是了解学生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讲述情况详细了解教师需要对学生所遗漏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在合适的时候补充上。在学生完成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发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能运用的教學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转变单一的教学现状,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对于当前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肩负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的重任,更好地引导学生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策略,让汉语言文学课堂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传承优秀汉语言文化知识,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淑芳.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J].东西南北,2019(21).

[2]张滋明.浅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3).

[3]黄义洲.浅析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6(27).

(责编  杨   菲)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教科体系中是最基础,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汉语言文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学修养的提升。但大多数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上都过于随意,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社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审美教育作为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广泛的知识体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与审美教育结合,不仅汉语言文学本身属性特点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目前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教育的要求。审美教育的加强在提高学校的教育力度和学生们精神文化素养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中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是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项目。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在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现状以及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的渗透融合上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本文能对一些学者在开展汉语言审美教育的实际工作和研究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文化素养;现状;策略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的教育是一种特别的教育。蔡元培先生在主持中国教育工作的时候提出了教育的五大维度,大家所熟知的只有德智体,除此之外还有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审美教育在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创新求异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仅對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育的方法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让学生接收汉语言文学知识,提高审美感知,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

一、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汉语言文化教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是高等院校专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基础牢固厚重、就业适应面宽、社会需求量相对固定等传统优势[1]。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科技都受到了影响,改变了我们对固有的教育看法和人才观念,大大冲击了汉语言文学这个传统人文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显然已不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在具体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点在各大高校的教学课程方面,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设置的非常少。课程的构建存在着不合理性以至于学生没有办法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第二点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式上非常的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单一的理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个性化的发展。很多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挖掘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审美教育,同时也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进行科学的培养。第三点教学理念的落后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模式上,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测评上,那么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教学只关注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育,学生和教师只关注教学和学习结果、而忽略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等问题的存在,也因此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第四点便是学生主观意识的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以至于很多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没有很强的认同感,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这些在情绪和认识上的缺陷是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的直接因素,学生的消极情绪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汉语言文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美教育在提升学生的个体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看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进行审美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而情商则是指导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要素,能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强壮学生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其次,审美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健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审美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以及道德意志力的健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效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水平。最重要的是在摆正学生心态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发展氛围浮躁,压力巨大也因此使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得更加的功利,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产生在学生的意识中,在这种情况下,审美教育具有还原教育的活动本质,有助于帮助学生摒弃功利之心,摆脱物质及功利的困扰,使学生能够心无旁骛更加沉醉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自我素质的提升中。最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体系中加入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热爱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在对学生的基本文化能力(汉语言文学阅读、写作能力等)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精神、高品格的形成和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性为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和内涵,这些大量的审美教育素材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与审美教育活动密不可分,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审美教育的要求,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针对的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来更好的实施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

第一点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元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对审美素材进行分析和挖掘是最首要的,既是成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审美教育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大量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了大批的经典文化,汉语言文学其本身就是一种“美”。老师要借用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人文情感教育素材等各方面来引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科教育本质、特性的认知。接着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老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对课文全方位的赏析,作者在课文中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艺术手法、文章的逻辑结构等等都要熟悉了解,文章中作者运用的字词段落结构等等都是传递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感知,体会出作者通过汉语言文学传递的感情和思想,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美,提升学生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改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认同感不高的问题。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无形的力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其视野开阔,自主性、独立性很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速度更快,能力也比较强。在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中以兴趣来推动可以更加的行之有效。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有兴趣,那么自然就会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想法。要想更好的开展审美教育活动,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可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比方说每个人对一篇文章的审美感知不同,相同的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喜欢这篇文章的字词语句,对这篇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却并不看好,而有些人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師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的施教。要刺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将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实际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欲望,提高作品的感染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点提高汉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学素养,合理安排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的设计方面,不要把全部时间全部花费在理论的解读上面,老师要注意创新和改革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课程的内容,把审美教育的时间拉长,缩短对知识点和古诗词内容的过度讲解,注重课堂气氛,把握和调动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大量的加入审美内容,在内容上选择适应学生审美生活、审美观念的和具有较高审美教育价值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作品美感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讨论,还能够对作品的“美感”进行全面的认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完美融合,不仅在强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自觉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老师将理性的知识点与感性的理解相融合,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很实在地感受审美与汉语言文学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在把握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在教育方法上要有所差别,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上要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意向美以及形式美,因为古汉语言文学字形偏僻,生涩难懂,因此老师在传授古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的文化作品教育的方法上跟古代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方法会比较有新意,老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绪环境,可以让学生的感知性更强[3]。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审美教育在现如今的现代教学体系中已经渗透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既是汉语言学科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汉语言文学,让社会更加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最终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完美人格、独立品质以及个体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阿迪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J].新农村,2011(4).

[2]徐春霞.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开展[J].科技资讯,2017.

[3]王新叶.浅析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汉语言教育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改变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转变的指导中,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在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与合理的安排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才能实现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活动主阵地的教学目标。

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变换思想练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性新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中,不但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完善,而且要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活动的基础部分之一,教师要摈弃传统的观念,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变换思想,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啟发思维,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的创新策略

1.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十分重要。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便于将汉语言文学与创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2.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是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平台的建立,方便了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独特新颖的想法的传播,大大调动了师生创新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3.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是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创新的意识与思维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我们要重视师生的创新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金海英有关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

[2]韩自波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时代教育,2009,(5).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汉语言文学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特殊教育中语文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相同也相异的地方。与此同时,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学,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分析了特殊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应用,并将汉语言文学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中的语文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同时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特殊教育学校 教学应用

在特殊教育教学内容中,并没有将汉语言文学作为重要内容学习,尤其是部分教师不太会汉语言文学,因此,汉语言文学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可见,将汉语言文学连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师的语文水平,同时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是,如何有效地在特殊教育中应用汉语言文学呢?下文将进行探讨。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由于学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和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将汉语言文学同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相结合,在特殊教育中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以此改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在特殊教育中,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激发汉语言文学教学兴趣,从实践中,教师应当明确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学的区别,汉语言文学是包含在语文教学中的。例如:对于特殊教学中的视力残疾学生,教师更应当重视实践方面的锻炼,让学生仔细品味文学,而在文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诗词歌赋,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运用,对于能否教好汉语言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再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文体种类的学习,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写诗歌,自己读诗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文学是充满了渴望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从而教好文学。

汉语言文学不同于特殊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需要学生从文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他,感受文学的温度和文学的温暖,因此,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当不断在学习中实践文学,体会文学,热爱文学,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学学习。在特殊教育中应用汉语言文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文学中感知爱的存在。

二、汉语言文学的多媒体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更多地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学校,更加广泛和丰富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因此,在特殊学校进行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入这样的技术,用多媒体丰富整个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例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汉语言文学中的较好的素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或者是用多媒体呈现汉语言文学中所描述的一切画面。现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应当从小抓起,让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文学,让学生不断理解和运用文学。每个阶段都有教学任务,可是学习本身是不分阶段的,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强课本的生动性。再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进行素材的收集,在课堂上再进行展示,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内容,生动形象。特殊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在特殊教育中讲授汉语言文学,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

三、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体是人,同时人文关怀也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特殊教育的学生而言,其身体是残缺的,但是如果文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将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最好的人文关怀,是充满温暖和阳光的。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进行文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如果教师给学生多一份关爱,让学生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开心愉快地成长,就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世界的温暖。汉语言文学本身是具有感动的,带有情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爱,感受爱,更好地生活。因此,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人文性,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特殊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游戏的元素,让学生能开心愉快地学习,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在游戏互动中,更好地丰富知识,学习新知识。采用游戏为载体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再如:在特殊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例如,展示相关的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如:体操运动员桑兰,其经历虽然是慘痛的,但是,她从未放弃过,仍然凭着毅力,继续学习,最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成了特约记者,她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与桑兰相比,现在的孩子很幸运,桑兰都能够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梦想,那你们呢?还有理由放弃么?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努力,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相反,孩子们应当更加努力,不断拼搏,不要因为同正常人有差距就放弃,而是应当奋起直追,追赶正常人,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让特殊教育的学生从文学中体会不同的人生,让特殊教育的学生拥有自信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带来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和文学的温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树成.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以特殊教育为例[J].读书文摘,2015,02:243.

[2]万伟娟.提高特殊学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初探[J].读书文摘,2015,16:155-156.

汉语言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推广普通话一直是一项重要任务。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正式启动。高校一直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直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普通话在高校校园内的推广。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话能力;提升路径

引言

中国普通话的推广经历了70年。小学普通话学习基本上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到和说普通话。但是,根据我们对应用型大学语文文学的观察,至少有半数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普通话学习,以确保他们在毕业前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所要求的二年级a级水平。此外,应用型大学的汉语语言文学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普通话是否符合标准,与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密切相关。但应用型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本文试图分析本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更新普通话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通话口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大学运营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逐渐丰富。随着学校教学平台的拓展,教学方法也随之创新。在新教学背景下,新普通话课程标准對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普通话教学在以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寻求更多创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前普通话课程教师面临两种情况:第一,他们有丰富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但没有参加普通话测试员的专业培训;第二,虽然我参加了相应的测试人员培训,但我缺少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师在教授普通话课程时,往往一个视而不见,另一个视而不见,主要表现为:一些没有机会参加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的教师难以将实际测试内容和技能纳入整个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仍然是课程的关键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普通话的形成和发展、普通话发音原理等理论知识,大部分在进行口语训练时结合“发音部分”和“发音方法”。参加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的教师将在培训过程中积累许多评价技能和经验。但是,如果长时间缺课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过度纠正”的情况。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传授测试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问题培训的比例过大,这也削弱了普通话基础框架的构建。

二、本研究的依托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长线专业,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纯知识型的人才,专业人才的运用能力较弱,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而毕业生的就业面也趋于狭窄。改革势在必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立足传统积淀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学校所在地为泉州,泉州是海西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众多,为文化教育、文化创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和创意灵感。为传承和保护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需培养大量具有深厚汉民族及闽南文化底蕴的高素质应用型文科人才。项目组结合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实际,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所急需的语文教学能力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入手,以“教师职业能力方向”中的普通话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契合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华语言文化发展的实际。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通话能力提升的相关路径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定期培训,重点辅导

这些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困难的老师,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一般由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进行一对一辅导,根据他们普通话的缺陷制订策略,定向纠正,虽然许多教师经过多番努力,通过了考试,但大费周章,消耗了大量精力。尤其是一些高端的专业人才,如果把宝贵精力浪费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上,或者因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合格影响职称评定,拖慢个人前进的脚步,太令人惋惜。考试成绩最好的往往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他们因为开设普通话课程,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取得了好成绩。我们应当为这些亟须达到一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的专业教师开设绿色通道,让他们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样,较早地开展定期培训和重点辅导,如在学期初就统计本学期要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老师,一对一分配测试员进行定期辅导,在学期末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样培训时间长,老师有长时间练习,避免“临时抱佛脚”,成绩当然会更好。

(二)做课程考核

一方面,高校普通话口语课有助于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理论知识,纠正当地发音,掌握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们期望通过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课程学习。因此,课程考试应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础,注重能力测试。多模态评价方法不仅是多评价方法,还强调了听力、说话、身体性能调查等各种信息反馈渠道的使用。评价和反馈应贯穿普通话翻转类。例如,网络统计系统对学生上课前的任务数量进行评估;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素描、跳跃和舌破碎机互相评价。评价学生听普通话的能力和模仿能力,采用课后同步应用程序;采用学习平台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计算机测试等。该多模式评价方法将评价与教学相结合,这不仅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的及时评价和反馈。

(三)普测宣传组织工作落实到位

应用型大学应加大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积极营造“人人学习普通话,人人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养成校园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今后学校将继续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和测试工作,充实教师,完善普通话课程,增加学校“智慧树”“八桂课堂”等网络课程平台上的普通话教学内容,丰富普通话学生的学习资源;搞好全国普通话推广宣传周,组织校园古典阅读,举办竞赛,用美国语言讲课,激发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让学生高兴认识普通话;根据应用型大学学生的特点,推进普通话语音学习应用,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个性化补习普通话测试的新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生普通话能力提升的新途径,适应新时代“四个自信”背景下的语言文化趋势,可推动部分地区普通话理论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本地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通话能力的提升,为普通话的综合教学及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更有效地推广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部分地区普通话教学效果低下的情况,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育人水平,对其他语言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秀玲.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评《汉语言文学知识》[J].中国高校科技,2021(04):105.

[2]张正荣.需求导向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4):113-118.

[3]鲁美艳.浅谈如何突破高校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难点——以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为例[J].新西部,2019(15):156-157.

[4]刘静.宁夏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宁夏大学,2014.

[5]孟建安.高校师范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体系的建构——以肇庆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0,31(06):51-5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