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到底是怎么回事?,与台湾岛真没有一毛钱关系,知道这4点就够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字竖着写从哪里开始 “台风”到底是怎么回事?,与台湾岛真没有一毛钱关系,知道这4点就够了

“台风”到底是怎么回事?,与台湾岛真没有一毛钱关系,知道这4点就够了

2024-01-30 08: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台风,与“台湾”两个字的关系很大,但是与台湾岛没有关系。

在我国古代汉字里,把特别大的风---风暴,暴风,叫“飓风”,这也是很好的形声字,巨大,具具,聚,剧,其实类似JU的音的一些字,加“风”字,造出新词或者新字,都符合过去的汉字规律。

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BIAO),飚风,飙风,飑风,读“彪”,都是说的飓风和台风。

猛烈的风,疾风,是本意,如果加上其他理解,也未尝不可:三只烈犬跑起来掀起小狂风,包起来的很多风,带来大火一般的风,呵呵呵,总之,古代繁体字里的含义越想越强大,越想越有意思。

8月10日-11日利马奇台风

到1956年(为何是这一年?共和国成立快七年了,繁体字改革,竖着写字改为横排字,民族识别工作,汉字正音等工作,那一年很多文化大事)“飓风”的意义缩小,等于“寒潮大风”“龙卷风”“突然大风”,“台风”意义明确为:来自海上的大风,风暴,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这些条件决定了,台湾岛以东和以南,日本琉球群岛南部(再往北,海水就冷了)这一大区域的生成的气旋,还真的与“台湾”的“台”有关系。

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32.7~41.4m/s)的热带气旋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ricane)。

“热带”“热带气旋”,台湾岛台南和嘉义两市位于北回归线,台湾岛小部分为热带地区,其东部和南部的广阔海洋,形成的热带气旋大大小小,可能很多很多,但只有能影响到台湾岛,进入力量还能波及大陆的----影响到广泛的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才能有“意义”。

3,“台风”就是瞎写的一个词。

上面的英文写成“台风”就是巧合,同样,台风的汉字来源,也是巧合。

一是由广东话里边“大风”演变而来,粤语“袋以风”“到风”“都法”,都是发音写成标准汉字“台风”

二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闽南话大量名字与北方普通话发音是颠倒的,如台风,他们叫“风台”,他们的发音是“丰筛”“风晒”,标注普通话发音,写成“台风”。

福建话里把风与“台湾”联系起来了吗?

“台湾”的来源争论不休。一是,古代神话传说“岱屿”和“员峤”首字联名“岱员”转变而来的,二是明朝时大陆人去谋生活,“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为天气所虐,居者辄病死,不得归,故以"埋冤"名之,志惨也。",就是说,很不吉祥,越恐惧越容易传播“埋渊”“埋冤”。

(岛上的原著民)

第三种看法,认为因荷兰人1620年在台南一带的海湾,修城筑台,故名“台湾”。道光重刻本康熙《台湾县志》云:“荷兰设市于此,筑砖城,制若崇台,其海滨沙环水曲曰湾,又泊舟处概谓之湾,此台湾所由名也。”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全岛,清初建立台湾府后,“台湾“意思指的整个台湾岛。(此时,文明与发展还是局限在南部,而且靠近海峡和福建的很小地带)

台湾明朝时期,进入朝廷的纪录系统里,写成“大湾”、“大员”、“台员”、“大湾”、“大惠”(日本书籍的称呼)。

这类似与佛教的《大波罗蜜经》,盘若,读成PANRUO和波惹都对,因为近现代佛教在南方的兴盛,他们翻译佛经当然都是明显的福建话,但北方却又得以1949后的普通话来校正。面对同样十几个汉字的一句话,河北人脑子中的语音是按普通话音回旋,福建人则是闽南(北)话音。

4,“台湾”一词,肯定是先有音,才有汉字。

近年来,台湾文化界和史学界在恢复原著民的重要角色,有关全岛多个部落的名称、历史也在挖掘,虽然资料相当有限。其中,形成一个定论:“台湾” 的音,来于原安平地区土著的台窝湾族,以其族名称其地,确认台南城的大湾庄为台窝湾族原住地。“大湾”即“台窝湾”的同音异字。

这一发音,就是指美丽岛的南部的部落的名称发言,高山族的一个分支的发音。世界上很多岛屿的名称都是这么来的:殖民者到来,当地人听不懂,以为问路名或人名呢。“澳门“,“菲律宾“都是这么形成的。

1620年荷兰人到来时,其荷兰语的文献中对安平一带有时写成Tayovoan(台窝湾),有时写成Tyovon(梯窝湾)、Teijoan(大员)、Toyouan(台员)等,这又影响了从福建和广东前来谋生的大陆人的称呼。

显然,明末清初,等到郑成功在台湾海峡和东海与荷兰人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台湾”俩字走入官方正史,逐渐出现了“臺风”“颱风”等字。

不过小编在这里合理想象另一个来源:其实宋元开始,商业发达的阿拉伯人航海技术,影响我国福建,泉州等地成为元朝时的“上海”,这里的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宗教文明和造船技术,都影响了后世,只是北方朝廷史观忽略。

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影响了印度,又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

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在福建的大量阿拉伯人,把这种来自东南方向的大风,叫成“台风”也不是不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