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微课堂丨印从何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印篆刻刀法图解 篆刻微课堂丨印从何出?

篆刻微课堂丨印从何出?

2023-03-23 0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印从何出?

篆刻艺术的现代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对篆刻历史的回顾中,看看每一次突破的特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自元朝末年王冕(1287-1359)自篆自刻,开启了文人篆刻的先河之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其实都是依照和模仿古印创作新印的,以至于在模仿中获得明确的意识,提出“印宗秦汉”的主张。

确实,战国、秦汉的印章都非常成熟,尤其是汉印,是中国印章史上第一个高峰,足以让后人师法。因此,所谓的文人篆刻或流派印章,其早期有一百年之久,就是学习或摹刻古印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印从印出”概括其特点。

韩众(汉代)

魏霸(汉代)

其间所谓的创新,就是内容、材质和工具等的创新。在内容上,就是出现了表达文人志趣的格言、词句等;在材料和工具上,因为采用软石和刻刀,可以表现出“刀味石趣”,像张在辛(1651-1738)、丁敬(1695-1765)采用碎切刀法造出的效果,就是典型的例子。至于这个时期的审美和风格,主要是对古印的重复,因此,可以概括为“印从印出、刀味石趣”。

烟云供养(丁敬)

到了清朝中期,印人已经明显地意识到,再这样刻下去,就是在程式化地创作,对此,印人感到无法容忍,这才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地进行探索,寻找突破口。不久,邓石如(1743-1805)提出了“印从书出”的主张,其基本意思是求助篆书书法,借以跳出“印从印出”的窠臼,强调书法是篆刻的资源,这使他的篆刻带上了篆书书法的笔意,圆活飘逸。

在心为志(邓石如)

可这种创新也很难持久,因为一个时代乃至几个时代,篆书书法的创新空间都不会很大。另外,过于强调书法对篆刻的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就会使篆刻成为书法的附庸,撼动篆刻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因此,“印从书出”就需要再被超越。当然,这并非说篆刻不需要书法的辅助,扎实的书法功底能促进篆刻的创作,这已被后来印人普遍具有篆书书法功底的事实所充分证明。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赵之谦(1829-1884)提出了“印外求印”的主张,即在传统印章和书法之外寻找可以借鉴的资源。至于他所说的“求”,就是寻求传统印章用字以外的古文字,即钟鼎、铜镜、钱币、碑碣、造像、瓦当、陶器、诏版、封泥等上面的文字,这使他的印章在用字、字形、章法上都有了新意。

餐经养年(赵之谦)

这条创新路子,也为后来的吴昌硕(1844-1927)和黄牧甫(1849-1908)所因循。吴昌硕又找到石鼓文等,吸收到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浑厚朴拙。黄牧甫则形成了平正光洁的风格,两人一写一工,相映成趣。到此为止,古代的印章、书法和文字资源基本上已经都搜罗尽了,也吸收得差不多了。这也意味着篆刻赖以创新的古代文字资源的终结。而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在篆刻中的应用,则为这种终结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且饮墨沈一升(吴昌硕)

再后来,又出现了新的突破,就是写意篆刻的出现。在这方面,齐白石(1864-1957)要算前驱,成就也最高。他单刀直刻的治印刀法,使“石趣刀味”出现一次较大的飞跃,也推动了写意篆刻的复兴,尤其是最近三十年左右,写意篆刻又深化了这种创新的倾向。

寻思百计不如闲(齐白石)

当前的写意篆刻主要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追求文字的反规整性或反规范性,二是追求文字在布局上的反均衡性,以及对留白留红的部位和比例的灵活处理,三是追求对石趣刀味的强烈表现。前两点并不新鲜,在战国玺印中已经出现,如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等,后一点则使印章具有了即席急就、率性畅快的特点,现代气息较浓。可现在看来,写意篆刻已开发得比较充分,出现了风格趋于雷同的态势,再开发的余地不大。

总结一下,篆刻创新的基本历史线索是:从“印从印出”到“印从书出”,再到“印外求印”,而“求”的主要是书法和新字体,其间伴随着对石趣刀味效果的不断强化。

由此,我们会获得一种启示:篆刻的发展到了必须回应现代资源的时候,否则,几乎可以明确地说,篆刻也就很难有突破之路。当然,人们通过一生的努力,集篆刻、书法与学养于一身,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传承。

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 (马俊华电脑设计)

中国土地法大纲(柴静影电脑设计)

可如何应对现代资源呢?那就是采用新字体、新材料、新工具、新手段,以及开发印章的新造型和新功用,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创新路向,也正是大众篆刻一直在提倡的事情。

作者介绍

马俊华,大连金州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大众篆刻的普及、推广和研究工作,兼任(全国)教育书法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顾问,以及由教育部语用司主办的2019年中华诵写讲大赛学生篆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等职,有书法、篆刻和国画作品参加“印记中国——大众篆刻作品展”“全国教育书画邀请展”等展览,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印章艺术》(合著)等。

篆刻微课堂

字里行间 方寸大千

以印寄情 以史明志

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中国的篆刻艺术始于商朝晚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成功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金石篆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延展项目。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诞生之初的实用功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演化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随着汉字的逐步简化和普及,推广语言汉字应用,让更广泛的青少年通过文字和篆刻艺术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广“大众篆刻”的首要目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