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代玉质特点介绍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2024-07-13 1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玉器的礼制性作用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达到了巅峰。汉玉的一大特色是走向极端迷信化的葬玉,这之后的玉器,佩玉逐渐融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进入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世俗化发展阶段。因此可以说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2]。所谓葬玉即指是为下葬而做的、用于殓尸的玉器,其起源甚早,有学者认为可以追溯至良渚文化时期[3]。良渚文化许多大墓出土很多玉器,且这些玉器多遍布墓主全身,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寺墩三号墓和浙江省余杭市反山大墓。(图一、图二)至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专门放置死者口中的玉琀,此种做法一直延续至商代。至周代由于丧礼的完善,也随之发展出一套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为死者的特设玉器,如饰棺用玉、玉覆面、玉琀、玉握、丧葬用璧、足端殓玉、祭祀用玉等[4]。

图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寺墩三号墓出土的玉器

图二  浙江省余杭市反山M20、M23出土的玉器

其中玉覆面和一些缝缀于衣服上的玉器被认为是两汉玉衣的雏形[5]。玉覆面出现于西周共王时期,沣西张家坡M157所出土玉覆面饰为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玉覆面。(图三)西周中晚期是玉覆面的繁荣期,像王室重臣井叔、诸国国君墓葬如晋侯墓地、虢国墓地中均出土有更加复杂、完善的玉覆面。(图四、图五)在西周中晚期和两周之际,玉覆面主要见于第一等级墓葬,而在春秋晚期以后,各个等级墓葬均见使用,如洛阳中州路和邯郸百家村等墓地中众多的第四等级墓葬也使用,当此之时,原来的玉覆面也就转变为石覆面了。有迹象表明,在战国末期一些高等级墓葬可能已经使用玉衣,覆面也相应地被玉衣的头罩所取代。如中山王墓椁室内残留200余件玉片,而这些玉片之上又多有穿孔。相应地,《吕氏春秋•节丧》言当时贵族丧葬中有“含珠麟施”之俗,高诱注云:“麟施,施玉于死者之体如鱼鳞也。”西汉时期出现的玉衣则是承其绪[6]。

图三  陕西省沣西县张家坡M157、M303出土的玉覆面

图四  山西省晋侯墓地M62出土的玉覆面

图五  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覆面

金缕玉衣的使用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是当时等级制度化的表征之一。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殓服。在汉代文献中,玉衣又称“ 玉匣”、“玉柙”。根据文献记载玉衣的使用是分等级的,《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依据穿缀玉衣片的丝缕质地的不同,也可将玉衣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

目前西汉时期出土金缕玉衣14套。西汉早期所出的形制完整的玉衣中,属诸侯王级别的墓葬有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徐州北洞山汉墓等,这些墓主使用的都是金缕玉衣;而徐州九里山汉墓、陕西咸阳杨家湾4 号汉墓等墓葬的墓主或为刘姓诸侯王的家族成员、或为列侯,其身份较诸侯王为低,使用的是银缕玉衣;四川绵阳早期汉墓的墓主使用的是铜缕玉衣,身份应更低。可见玉衣的使用在西汉早期已有一定的等级限制。西汉中后期玉衣使用逐渐增多,其使用制度也在西汉早期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严格,这一时期除皇室成员和实力较强的诸侯王外,金缕玉衣如非特赐是严禁使用的。如《汉书•霍光传》记载:“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像霍光这样的皇亲国戚、功勋重臣也只有得到皇帝的赏赐才能使用玉衣。而从这一时期的考古资料来看,出土金缕玉衣的墓葬如河北满城汉墓、河南永城窑山3号汉墓、高邮神居山汉墓、盱眙大云山汉墓等墓的墓主主都是当时势力较大的诸侯国国王;而使用银缕和铜缕玉衣的墓主则大都是实力较小的诸侯国王或其家族成员。

西汉后期玉衣的使用等级严格化不仅体现在穿缀玉衣的缕丝上,制作玉衣所使用的玉材也成为区分玉衣等级的标志之一。如扬州“妾莫书”木椁墓出土的是铜缕琉璃衣,虽然琉璃在汉代也很难得,但它远不如玉材那样名贵,身为广陵王侍妾的“妾莫书”身份要低于诸侯王、列侯等人,为了以示区别,她使用了铜缕琉璃衣。

可见这项制度在西汉使用不是那么严格,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间,而到东汉则较为完善,目前考古所见东汉诸侯王、列侯墓葬中没有金缕玉衣的出土,诸侯王级别的墓葬中出土的都为银缕玉衣,列侯及其同等级别的墓葬中出土的玉衣则全用铜缕穿缀。但到东汉后期,由于朝廷的衰落,礼制遭到破坏和僭越。王符《潜夫论•浮侈篇》载:“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楩楠,良田造茔,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侈上僭。”另外,玉衣的材料除玉质和琉璃质玉衣外,还出现了用大理石和汉白玉石代替玉料制作玉衣的现象。

金缕玉衣因是殓服,因此它反映了时人的生死观念和态度。远古时代,由于人类生产技术的原始与落后,头脑的愚昧与单纯,对人之生老病死不能合理解释,于是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虚拟的“神”的信仰。这种迷信思想长期统治、禁锢于人。《左转•昭公七年》载“人生始化日魄, 既生魄, 阳曰魂。”《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即是说,人生在世有魄附于形体之上,人死之后,附魄之尸葬埋于地,而魂则化气升天。而且西汉前期尊崇道家思想,追求长生不死和升仙。而古人认为天然的玉石凝结了天地精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的表面便可以保护尸身不朽,使魂魄化气升天。因此,他们不仅生前热衷佩带玉器, 死后还要口含玉片,用玉石制作殓衣,厚葬之风空前绝后。这种“事死如事生”,祈求尸身不腐,正反映了这种迷信思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