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美术《荷花》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粉画基本技法教案中班反思 第十册美术《荷花》教案

第十册美术《荷花》教案

#第十册美术《荷花》教案|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十册美术《荷花》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

  (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交流学习。

  (1)游戏:用荷组词。

  (2)游戏: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或进行名句接龙。

  (3)出示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学习。

  (5)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荷花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等。

  2.欣赏感受,探究学习。

  (1)教师用课件展示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

  (2)交流: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荷花怎样的一种美?你能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3)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介绍其艺术风格和画面意境。通过书本上“小知识”和“小提示”,了解“意境”的相关知识。

  (4)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荷花常常会成为文学与美术作品中的题材?

  3.总结回顾,拓展学习。

  (1)提问:通过今天的欣赏学习活动,你对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

  (2)欣赏各种荷花的摄影作品,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独特韵味。

  (3)填空题。

  ①荷花生长在(),花儿在()季盛开。②荷花的叶子像(),花瓣像(),花骨朵像()。③平时看到的荷花主要有()、()、()等。④最喜欢荷花的()。

  4.课后延伸,激励学习。

  (1)教师请学生课后收集与荷花有关的各种美术作品。

  (2)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准备:带齐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美术作品、中国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中国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汇报交流,引入学习。

  (1)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美术作品,集体欣赏。

  (2)教师出示各种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交流体会。

  2.探讨交流,研究学习。

  (1)提问:什么是意境?这些绘画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吴冠中的《荷塘》,分析其特别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画荷花的国画技法?学生介绍并进行演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示范。

  (4)启发:你想创作有怎样意境的荷花作品?

  3.创作表现,实践学习。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一幅有意境的荷花作品。

  (2)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总结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构思意图。

  (2)同学评价,评价要点是:笔墨使用是否有特色,画面构图是否有意境。

  (3)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并布置下节课的工具准备:纸张、纸工、工具等。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常规的纸工工具等。

  (教师)课件、纸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导入学习。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纸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2)出示课题:纸雕荷花。

  2.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1)教师提问:纸雕荷花的技法有哪些?你能看懂书中的步骤图吗?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适当的技法示范。

  (5)小组分工: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荷花的纸雕作品。小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以下任务:①制作莲蓬一人。②制作花瓣一人。③制作荷叶一人。④负责组装一人。

  3.分工制作,实践学习。

  (1)学生按要求分工进行设计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4.展示评价,拓展学习。

  小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写生用的画板、夹子、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新课学习。

  (1)请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讨论: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教师出示课题:《弯弯的小路》。

  (2)学生自主欣赏书中的三幅作品《情系故土》、《林中小路》和《在雪中行走》,思考:这些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的?

  2.引导发现,感悟活动。

  (1)教师带学生来到室外的阳台上,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及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小结: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

  (3)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课件,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色彩又怎样?

  (4)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怎么在绘画中表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3.学生进行写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写生校园里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

  (2)学生分组进行写生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写生作品。

  (1)学生自评、互评。在学生自评时,鼓励学生运用透视一词来描述同学的作品。

  (2)教师进行有重点的点评。评价标准:看作品是否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

  5.课后拓展延伸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观察上学路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找找路两边景物的大小和空间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工具、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写生用画板、夹子、范例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讨论学习。

  (1)课件演示:如何改变木桩使画面产生纵深感?学生进行操作游戏。教师小结: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2)游戏:连一连。出示一幢花园里的别墅,教师提供三种路面:①两条并排的直线。②两条呈梯形状排列的直线。③两条越来越往上面靠拢的曲线。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路面并说明理由。

  2.欣赏分析,探究学习。

  (1)欣赏《林中小路》和《情系故土》,讨论画中在运用透视规律时,除了景物大小上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近处的色彩鲜艳、强烈,远处的色彩灰暗、朦胧。

  (3)布置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色彩写生一条弯弯的小路。你有什么建议要和同学进行交流吗?

  3.分组活动,指导写生。

  (1)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选择适合写生的小路,安排学生分组观察。

  (2)教师建议学生在写生时注意以下四点:

  ①认真观察,用选景框选取景物。一旦选定,不再移动。

  ②对照。选取景框内所看到实景,在纸上标出相应位置。如地平线、道路的透视线及树木、建筑物的方位、高度、面积。

  ③重点描绘。保留有代表性的衬托物,省略过繁景物,使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④设色。依照景物色彩,用相近颜料上色。依据自己喜爱,用不同色调处理。

  (3)学生进行写生,教师巡视辅导。

  4.收拾整理,作品展评。

  (1)教师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归队回教室。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观赏评价。

  5.小结活动,欣赏拓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列维坦其他的油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

  奇妙的点彩画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启发谈话。

  (1)交流收集的有关点彩画的资料。

  (2)课件展示各种点彩画的作品,学生欣赏并体会点彩画的独特画面效果。

  (3)教师总结: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和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讨论:点彩派画家表现的作品主题有哪些?你最想表现什么主题?

  2.学习讨论,激发创意。

  (1)打开教科书第29页,讨论点彩画可以表现哪些内容,再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点彩画特别好?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内容的画呢?

  ④色彩可以怎么表现?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点彩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

  (2)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提示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完整,启发学生在点法和主题上另辟蹊径。

  (3)教师巡视时及时鼓励能合理利用点的形状和颜色的作业,并向学生展示。

  (4)作业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5.讲述作业,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内容、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装饰纹样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装饰纹样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设计纹样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设计。

  难点: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圆规、尺、绘画铅笔、纸。

  (教师)范画、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

  (1)课件出示各种装饰纹样,提问:这些纹样给我们以怎样的美感?

  (2)学生交流观摩装饰纹样后的感受。

  (3)说说装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小结: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们称它为“经化装、打扮出来的图形”。

  (5)出示课题:《装饰纹样》。

  2.交流探讨。

  (1)欣赏教材中大师的作品(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等。

  (2)师生共同交流。

  3.学生设计。

  (1)教师演示形的装饰纹样创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点,让学生提出从几个绘制手法更好的建议。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建议。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设计单幅纹样作品或多幅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用、圆规、尺子,使你的图案更工整、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外延伸。

  小结本课内容,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装饰纹样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常用的色彩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等。

  教学过程

  1.总结设计。

  (1)评画:评一评前一节好、中、差三档水平的作业,师生共评。

  (2)教师小结:指出普遍性作业存在的问题,表扬设计独特、美观的作业。

  2.构思想法。

  (1)欣赏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色彩装饰特点和涂色的技巧。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4)学生介绍自己带的色彩画材料,以及准备创作哪种色调的色彩装饰的构思。

  (5)指名学生介绍创作思路,师生评议并作适当的补充。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意见:尽量考虑工具材料的特性,使作品完善;构图饱满,富有创意;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要把自己的名字设计进去。

  (2)教师巡视指导,共同合作。

  4.拓展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周围张贴作品,并填写教师发给学生的一张问卷调查表。

  (2)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3)课内小结。

  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的

  欣赏中国传世名作,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单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师)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课件,在古典音乐声中播放书中的作品,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名作属于什么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完每一幅作品后,出现所有作品排列的画面,并设置成点哪一幅画,哪一幅画即可放大展示的模式,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明确作品的种类、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的艺术感觉等。

  2.作品分析,艺术欣赏。

  (1)教师引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局面,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鲜明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是唐朝的,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四幅唐朝的作品,教师小结其主要艺术特点,并通过课件再展现几幅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艺术作品。

  (2)作品研读,评述交流。

  请学生仔细研读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并欣赏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好在哪里?仔细观察后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各自研读的体会与观察的发现,教师肯定并进行补充。

  (3)分小组研读宋、元、五代、明的作品,并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汇报与交流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教师点击课件,出现知识连线题,如:

  《捣练图》风俗画

  《墨葡萄图》精湛的写生技巧

  《清明上河图》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写生珍禽图》水墨大写意

  3.引导体验,提高审美感受。

  自由选择一幅画,用文字描述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与感受。

  4.交流感受,情感教育。

  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进行思想教育,教育的主题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伟大”或“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艺术”。

  5.课外拓展。教师提供相关的网址,鼓励学生上网查询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第十册美术《荷花》教案这篇文章共24908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  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

《《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  简介: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