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处古建筑,带你领略世间百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榭戏台简介100字 这一处古建筑,带你领略世间百态

这一处古建筑,带你领略世间百态

2024-01-16 0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戏台的结构

戏台是用来演戏的舞台,建在院落之外。一般庙宇是公共集合之场所,所以在寺院庙宇之前方建造戏楼。前后依次为戏台——天井、两廊—正堂,戏台之后为天井、廊、厢楼, 再后即为宗庙享堂或正殿。侧廊两层,楼上为女性观戏台。表现出鲜明的程朱理学的特点。

为了收音和观看效果,戏台一般为带天井的 多层卷棚顶建筑。例如江西省乐平市“名分堂戏台”,戏台为双面台,又称晴雨台或鸳鸯台。

戏台立面采用牌楼式样,三间四柱三楼两硬山式,明间升起三重楼,斗棋五层托起飞檐翘角,屋顶为歇山重檐两翘角。次间为硬山顶,两侧起封火山墙,墙体以青砖砌成,并加石灰粉刷。

据族谱载,名分堂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9年),戏台通面阔五间12.84米,台面面阔三间9.98米,两侧各为入口通道。晴台朝外,面对台前广场,雨台朝内,面对宗祠祭堂,两台以屏风相隔。

为了保障观看的效果,戏台两侧山墙常常不会砌满,即保证三面开口,仿佛舞台就是一个游廊,使观众能够从三个方向看到演出。

江西双田镇横路万年戏台,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此后经数次重修,至清道光年间形成今日面貌。戏台坐南朝北,三间四柱五楼式,重檐三翘歇山顶。增加戏台的高度一是为了收到更好的声音效果,一是为了遮挡戏台背后祠堂或寺庙的真面目,让礼拜者只能登堂入室才能窥探到其中的奥秘。

为了表演节目,除了设“天井”和加高层数,戏台还可以设“地井”,即用空心木基层,在表演时达到“上天入地”的效果,例如紫禁城内的畅音阁戏台,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总高三层20米,基座1.2米。三层戏台从上到下分别成为福台、禄台、寿台,寿台上下还设有天井地井,用来表演特殊节目。畅音阁后与高两层的扮戏楼相连,扮戏楼主要用作演员化妆及道具存放。

戏台的木装修

乐平坑口戏台,明间藻井为覆钵形,内壁安装单栱九层,呈螺旋形上升,相间镶嵌木雕金像,顶部饰盘龙戏珠浮雕。

头顶上的藻井仿佛是一个共鸣箱,能使演员发出的声音向上聚集,变得洪亮且圆润,再将声音反弹向各个方向,产生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汉代的“斗四”式藻井是在方形中再套叠两层方形,方格中心绘花纹。发展到宋代《营造法式》将藻井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出现了“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做法是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方形、中段八角形、上段圆顶八瓣,称为八斗。

为了保证观看效果,戏台常使用减柱造和移柱造,减去前端金柱,做成垂花柱头的式样。由于两侧山墙也能分担重力,所以减柱造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戏台是全村全族财力人力的展示,戏台越豪华表明家族人丁越兴旺。故而前后檐梁、额、枋、斜撑大量以雕刻装饰,表面贴金,雕刻手法有高浮雕、镂雕、圆雕等。

戏台月梁

戏台斗拱

戏台雀替

中国的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的故事在此粉墨登场,剧情曲折委婉,诉说着忠孝节义、世间百态。演员水袖轻舞,观众如痴似醉。

著名古戏台

戏台、戏楼,就像当地人民的生活缩影,台上台下的面孔在不断变化,剧目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但融入老百姓骨髓、融入血液的戏剧情结是不变的,经千年风雨、历百年沧桑,仍巍然屹立的古戏台是不变的。

山西高平金代古戏台(建于1183年)

山西临汾牛王庙戏台(建于1283年)

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

故宫畅音阁大戏楼

安徽祁门馀庆堂古戏台

安徽祁门会源堂古戏台

江西乐平古戏台

江西抚州会馆古戏台

浙江宁波城隍庙戏台

浙江宁海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

乌镇古戏台

周庄古戏台

上海枫泾古戏台

上海豫园古戏台

山西长治真泽宫戏台

山西运城庙前村后土祠二连台

山西高平西李门村二仙庙露台

四川街子古镇戏台

雅安上里古镇戏台

桂林兴坪古镇古戏台

广西贺州秀水村古戏台

戏台是遍布大江南北的建筑,可以说有乡土的地方,就有戏台。面对“乡村振兴”和“复兴传统文化”的发展方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除了对文物古迹各构成要素的保护,同时也应保护、延续仍保持活力的文化传统,学习和研究传统建筑文化,请关注哲匠之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