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说史】三坊七巷的老建筑告诉你福州和海的秘密!这些“硬知识”值得收藏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榭戏台平面图 【旧物说史】三坊七巷的老建筑告诉你福州和海的秘密!这些“硬知识”值得收藏哦!

【旧物说史】三坊七巷的老建筑告诉你福州和海的秘密!这些“硬知识”值得收藏哦!

2023-10-01 0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坊七巷“硬知识”

大盘点

三坊七巷里的海洋元素

福州地区濒临东海,海洋对福州文化的影响不需多言,在建筑的装饰中也随处可见。传统建筑的装饰中,除了花草、鸟兽及各类吉祥图案外,还多见各类海洋生物,如鱼虾、水藻、蟹鲎等图案。在衣锦坊欧阳氏民居花厅、宫巷的刘冠雄故居第二进厅堂等院落中,可以看到大量海洋生物图案的绦环板。

欧阳氏民居中的海洋生物雕刻绦环板

刘冠雄故居中的海洋生物雕刻绦环板

海侵石和壳灰构筑的雪洞

天后宫西方人物造型雀替

天后宫藻井天宫中的西洋券门及人物造型

小黄楼花厅内檐阑额上的天宫装饰

叶氏民居花厅中船舵造型格心

海洋文化元素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以及近代茶叶贸易的繁荣,对三坊七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元的,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建筑方面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从西方建筑文化被动的进入,到后来三坊七巷主动的接纳吸收、借鉴西方的建筑元素特征,达到多元融合的境界,可以看出三坊七巷文化的包容和外向性。

三坊七巷还藏着这些秘密

先七巷后三坊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高、大、开”是共同特点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的古建筑普遍具有“高大、宽敞、开阔开放”的特点,尤其是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

木工雕饰体现高超技艺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地方的民居难以企及的,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这些木工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三重门”的建筑门格式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形式多样,有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有用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牌堵的较大门楼等。建筑大门一般采用的是典型的“三重门”格式,第一重为大门,第二重为插屏风,第三重是石臼门。平日里大门并不打开,常年大门紧闭,家人宾客出入都走后门。插屏门更是不轻易打开,古人认为开了会“漏财”,只有遇到重大丧喜事和迎接贵宾时才打开三重门。

高墙和假山是“消防员”

三坊七巷里的房屋多为木建筑,木头很容易引起火灾,古人在建筑设计上巧妙构思,设计出很多具有防火功能的“消防设施”,比如房屋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即使发生火灾,高墙与雪洞也会拦下大火,防止蔓延,这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居民代表。

马鞍墙是流行于福州地区建筑风格,属于封火墙的一种,古时的建筑多为木质,且聚落房屋密集,一旦发生火灾便会如森林大火般迅速蔓延,马鞍墙多为土筑的,也有用砖砌而成,能够有效隔绝火源。又因其墙体上部轮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拱形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

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而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墙内柱体。

作为家宅,三坊七巷里的建筑多半承载着主人隐遁于城市中轴线上的田园旧梦。除却实用性,马鞍墙还含蓄表露着主人的祈求夙愿与喜好修养。墙体天际轮廓为龙脊,脊背上的青瓦为龙鳞,翘角为凤尾,龙凤交织,祥瑞之兆。而翘角或屋檐下的灰雕,更是建筑艺术展示的画布。

在三坊七巷,灰雕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种:辟邪灵兽,如乌龟、狮子、麒麟和四灵兽等;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纹饰,如卷草纹、法轮纹、如意纹、福寿和祥云等;戏曲故事题材,福州的地方戏曲丰富多彩,其中一些喜闻乐见的民俗故事吉祥寓意多被主人看中,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融汇到马鞍墙中去。

壁画体现主人生活情趣

步入三坊七巷古建筑的院内,随处可见墙壁上的精美壁画,壁画的内容多反映主人的生活情趣与理想抱负,认真研究一下会有很多乐趣。比如有的壁画多为科举中第、勤奋读书等内容,这是主人希望后世子孙能达官显贵;有的则多为琴棋书画,闲情雅趣,这多是暗示主人当官回乡后,希望能过悠闲的、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木柱和地砖显示家底的厚实

主院落的大厅前,檐前铺的石板地砖(檐前石),也是很有讲究的。据介绍,这叫通财(才)石,一为通财富,二为通文采。这块石头要宽、要大、要厚,必须是一整块石头切割成的石板,不能拼补,不能有裂痕,因为在福州话里,“裂”与“穷”发音相同,裂痕意味着贫穷,是为大不吉。

在传统风俗里,如果遇到重修微调,通财石下不能垫石头,不能垫瓦片,要垫古钱,古钱最好要用开元通宝,为“开出状元通财宝”之意。在古代,看一户人家家底是否殷实,走进大院,看这块石头是否够宽够大,就能知晓一二。

从建筑看出家底的,除了檐前石的大小,还有檐前石两边的柱子。有的木柱为圆形,有的是方形,均选上等陈年木料,由一根原木制成。方形柱子用料更大,更为难得,所以檐前柱用方形柱的家庭,比圆形柱更富有、更有实力。

“灯杠”的位置有玄机

大厅的屋顶中间横空架一根大木,称为“灯杠”,这根灯杠也是暗藏玄机的,如果灯杠在主梁外面,也就是靠大门方向,那就说明屋主是在外地当官或者漂洋过海做生意;如果灯杠靠里面,则说明主人一直在本地发展。

灯杠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通常选用大料、好料,如果主人搬家,这根灯杠是要随身带走继续使用的。

插屏门颜色可以判断朝代

三坊七巷古民居大厅正中的插屏门,一般多为红色和黑色,从插屏上的漆色彩可看出朝代来。比如二梅书屋的主座大厅插屏为朱红色,可知是清代建筑风格。水榭戏台的插屏门则为黑色,熟悉历史的人知道,明朝皇帝姓朱,禁止民间使用朱红色,所以明朝建筑使用的插屏,多为黑色。

“案几”组合摆设有寓意

三坊七巷的大户人家,在插屏前往往都摆有一张平案、一张贡案。平案上一般摆有两只花瓶,花瓶并不插花,只为图个吉祥。

贡案是为呈放贡品祭祀使用,不用时塞进一小半到平案,逢年过节时再全部拉出。在旧时传统里,平案加上贡案的组合摆设,取意为“平平安安”。

贡案两边摆放的是椅子。在古时,椅子的排座也颇有讲究。接待一般客人,主人坐右首,客人坐左首,“以右为大”。如果家中来了贵宾,比主人辈分高,主人就要让位右首,自坐左首边。

END

综合:福州市博物馆、鼓楼旅游、行走坊巷间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