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朱德:忆往昔岁月峥嵘 看今朝精神不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100字与启迪有关 追忆朱德:忆往昔岁月峥嵘 看今朝精神不朽

追忆朱德:忆往昔岁月峥嵘 看今朝精神不朽

#追忆朱德:忆往昔岁月峥嵘 看今朝精神不朽|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朱德孙媳高崎在毛主席纪念堂朱德纪念室与朱德像留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李川)今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诞辰130周年纪念日。130年前的今天,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的一户佃农家庭,自此开始了其追求真理和进步,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戎马倥偬救国救民的传奇一生。

  无论是在青少年求学期间,还是在加入同盟会参加护国战争期间,以至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始终以追寻真理、救国救民为人生旨业,坚守“革命到底”的信念和信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朱德波澜壮阔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他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乐观积极的革命情怀、艰苦朴素的品德操守,都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近日,中国青年网专访了朱德孙媳高崎,在聆听其关于朱德革命经历和家风的讲述中,再次走近这位已经离开我们四十年的传奇伟人。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在追求革命真理和救国救民的人生道路上,朱德曾经历过十几年的曲折坎坷和彷徨苦闷,直到在听说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纲领后,朱德毅然决定“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远赴欧洲去探寻解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真正出路。

  在1961年10月10日所写的《辛亥革命回忆》一文中,朱德曾这样回忆道,“我在德国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走上了新的革命旅程。”

  对此,高崎向记者讲述到,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无论革命形势如何严峻,朱德的革命信仰从未改变过。“南昌八一起义后,队伍被打散,分兵几路南下,当时,爷爷受命率领留守部队在三河坝驻守阻击国民党军队,等着完成断后任务。”高崎说,当时对于这支部队来讲,是革命形势最困难的时候,在思想上对于革命前途也是最没有信念的时候。

  “就是在这个时候,爷爷站出来和大家讲,想要继续参加革命的跟我走,不想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革命一定会成功!”高崎说,朱德在当时革命形势极为险恶的环境下依然坚信“革命一定能够成功”弥足可贵、振奋人心,他的这份信仰和激情也引发共鸣,最终整编起一支800余人的队伍。

  虽然只剩下800人,但在朱德“黑暗是暂时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的坚强信念下,留下的800人都是真正的革命军人。在高崎看来,这支队伍信仰坚定、系统学过军事理论、拥有实战经验,最终顽强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也成为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革命武装力量的基石。

  朱德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终生未变。在革命发展过程中万分艰苦的长征时期,在经过四川甘孜县的时候,朱德与五世格达活佛共同为后世留下了一段“藏汉一家亲”的佳话。在甘孜,朱德先后9次前往白利寺与五世格达活佛促膝长谈,宣传红军政策,最终感召了这位开明宗教人士,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1936年7月红军继续北上临别时,爷爷亲自挥笔为五世格达活佛写下‘红军朋友、藏人领袖’的题词,还对五世格达活佛许下诺言,‘少则5年,多则15年,我们一定会回来’,‘中国革命一定能成功,我们胜利以后见’。”高崎说,革命成功后的1950年,在寻求西藏和平解放的路途上,五世格达活佛被特务毒害,但藏汉民族间的友谊却一直传到今天。

  “2015年9月我们来到甘孜县,爷爷当年在甘孜住的房子,现在还被房子主人原封不动地保留守护,马灯、泥罐、桌子等物件都一如原样摆放,停留在当年爷爷住着时的情景。屋子里摆放着爷爷的像,像前点着酥油灯,敬献着哈达。”高崎说,这体现的是藏族人民对朱德和红军的深情厚谊,“房主藏族姐姐告诉我们,她的妈妈告诉她说,一定看好朱德总司令的房子,他的后人会回来的,这份深情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高崎的讲述中,朱德坚信革命必胜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如今生长着人人皆知的白杨树,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之为“红星杨”。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我们红军接受改编,成立八路军,当时按照国共合作协议,八路军需要摘掉红军帽徽,佩戴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帽徽,很多红军战士不愿意。爷爷为了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带头把红军帽徽摘下来,并亲手种了一棵杨树,又在杨树旁边埋下红五星帽徽。”高崎说,朱德为鼓舞红军将士劝慰道,等到抗战胜利时我们再把红五星帽徽带上。令人惊讶的是,杨树成材后被老乡发现树枝的横截面竟然有一颗完整的红五星。

  如今,“红星杨”又被高崎等今人种在了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在高崎看来,它那枝干里深藏的红五星,寓意着中国革命精神的发展和传承,一直到今天仍旧生生不息。

  朱德孙媳高崎凝望朱德遗物。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希望青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一支百战百胜的突击力量

  “希望青年一代努力劳动,努力学习,加强团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一支百战百胜的突击力量。”1957年12月21日,朱德在为广大青年题词时这样写道。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今天,广大青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时针回转,在朱德的青年时期,一首“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兴亡记忆中。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彰显着朱德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和青春理想。

  高崎认为,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人如何从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体会和传承到哪些宝贵的革命精神、高尚的品德情操,非常重要。“作为青年人,应该更好地去了解那段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我们来时的路,用心思考,用行动去体悟。”

  高崎说,她特别想通过学习能贴近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内心,了解他们所追求革命信仰的坚定意志和信念从何而来。为此,她曾用了几年时间,一段一段地重走长征路,去追根溯源长征精神的伟大内涵。

  今年10月,高崎曾前往贵州省遵义市参加“两优一先”专题教育培训活动,在那里,她追寻先辈的革命足迹,再次深深感悟到朱德所书写“革命到底”的那份坚韧和决心。

  “站在青杠坡战役遗址和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站在湍急的赤水渡口,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和滔滔的河水声,我真正感受到革命信仰精神的伟大,爷爷那一辈人的精神是最丰足的,就是这精神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高崎讲道。

  在高崎看来,朱德为后代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和家风。“除了革命信仰坚定,爷爷一生艰苦朴素、品行高洁,他对于儿女一直要求严格,教育子女到基层工作,做普通的劳动者。”高崎认为,青年人应该多讲奉献,这也是朱德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战争年代,朱德挚求拯救劳苦大众于水火的人生理想,无论从四川、云南到北京、上海,还是从德国、法国到瑞金、延安,朱德以“刷新旧国风”、“铁血铸中华”的豪气壮志百折不挠地探寻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道路。而到了和平年代,他又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仍以“革命到底”的言辞抒怀言志。

  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诞辰130周年讲话中曾指出,“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朱德同志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高崎说,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说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种好了一棵参天大树,我们子孙后代需要给大树浇水、培土、剪枝、打药,承担守护、养护的责任,助它茁壮成长,让大树的根扎得又深又广,植根于人民心中。这棵大树和其阐发的内涵,不仅是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国情怀,也是新时期青年的时代责任和青春信仰,是走好新长征路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