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大女画家作品欣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国著名女人排名 民国六大女画家作品欣赏

民国六大女画家作品欣赏

2024-07-11 1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紫兰:中国第一代闺秀油画家

关紫兰(1903-1986)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同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文化学院。

关紫兰是我国较早接受马蒂斯野兽派影响的职业油画家,其作品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具有现代艺术倾向,关紫兰的作品秀美华丽用笔豪放落笔之间透露出既坚强又柔和的气息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实她的美貌就是当时上海女明星也不过在其上,她的照片一直被误认为是阮玲玉!

关紫兰《花卉》

关紫兰很有人缘,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又遇到两位日本前卫画家的点拨。他们是油画家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两人均是留学法国的才子,谙熟各种油画技术,尤其擅长法国野兽派的艺术,以形写意的笔触和大胆泼辣的色彩,简约又热烈的形体"变异",冲击着当时的日本画坛上的阴阳怪气。

关紫兰《花卉》

关紫兰深得野兽派的放诞无拘之精髓,她用笔豪放,潇洒自如,加上对色彩的极其敏感,使她在她的画作中越发透露出坚强与宏伟,一派大家风度。

关紫兰《少女像》1929年

关紫兰一生除两度负笈东瀛外,长期生活在上海。除此,与其最有缘分、去过次数最多、最为钟情的地方就属杭州西湖了。这不仅与她作品有关,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西湖太美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确非同一般。

1927年关紫兰创作了成名作《悠闲》,画中人物主角系作者自己,背景便是西湖。她的"西湖"系列还有《湖畔》、《三潭印月》等等。

关紫兰《西湖》

梁雅雯告诉说,她母亲常以杭州说事。1934年造访杭州时她还特意光顾当地照相馆拍摄留影。关紫兰会骑马,还会开车,当年她还曾兴致勃勃地驾车游过西湖。

上海街景

30年代上海著名杂志《良友》称她为油画家中的“佼佼者”,关紫兰的成名作有《弹曼陀铃琴的姑娘》《湖畔》《持扇裸女》《绿衣女孩》《秋水伊人》《幽》《慈菇花》《藤萝》《小提琴》等。

关紫兰+1966年作+太阳菊

回国后多次在上海举行个人油画展,宋子文先生也曾出席过关紫兰的油画开幕式,建国后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多幅作品入选《中国油画百年图史》《中国油画图典》《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女性绘画史》大型油画册,1964年关紫兰的油画赴阿根廷展览,1972年关紫兰女士油画作品《菊花》被日本文化交流协会收藏。

孙多慈:民国才女孤山丽水的诗情

孙多慈(1913-1975),安徽寿县人。1931年进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奠定了她稳固的绘画基础。大学毕业即由中华书局出版《孙多慈素描集》。抗战胜利后返回杭州,任教于国立艺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1949年迁居台湾。孙多慈在艺术旅途上有着自己独立的追求,离开大陆前曾在安徽、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影响远播。到台湾后,担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又曾在文化大学兼任艺术系首任系主任,艺术上勇猛精进,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油画

孙多慈短暂的一生遗留的作品不多,但是件件皆真挚有情、细致精微,在孙多慈的眼中 “画,是画心,画梦。”创作是画她生命寄托于艺术的梦。她素描利落的线条和层迭光影的运用,落笔有韵,取象不惑,凭借着她直观知觉的本能,会心于创作的体态意趣之间,不仅观察精确,更使作品气韵传神。散发出浓厚的文学气质,隐含有传统文艺酝酿出的诗情,使她的艺术创造颇有新意。

素描

孙多慈除了锲而不舍终身以追求艺术的真理为使命外,还将其艺术生命贡献于教育界,同时热心文化交流,两次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讲学,并数次携带现代中国水墨作品赴欧洲、亚洲、美洲各国展览和演讲,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和国际交流。

水墨

时光荏苒,唯有江山风物千年不变而物是人非,浙江有孙多慈最多的故旧和回忆,孤山是她离开大陆前的最后故居,居住在杭州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她一生当中创作能量最强的时期,因此,杭州对于孙多慈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为了让故乡的亲友们更多的了解孙多慈,也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纽带联结,浙江美术馆多方精心筹备,举办了本次“孤山丽水觅诗情”孙多慈画展。

本展提供了包括油画、素描、水墨、书法等孙多慈的各类作品80件展出,展现了孙多慈多面向的创作才华,是孙多慈的艺术作品首次整体向浙江观众展出。除此之外,展览还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照片,让久别多年的浙江乡亲们能够藉此了解孙多慈的生命历程和艺术生涯,缅怀这位艺术家的一生追求。

方君璧:山花烂漫君如璧,大家风范

在一群醒目的女性艺术家里面,方君璧是独特而重要的一位。被称之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的方君璧(1898-1986)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福建闽侯人,出生于名门望族。

作为中国油画史上杰出的女画家,她是第一位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第一位参加法国最具盛名的沙龙展——“巴黎美术展览会”的中国女性画家。

《吹笛女》首次“登陆”

1924年,她的油画《吹笛女》和《H小姐的肖像》(遗失)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吹笛女》还登上了巴黎一本美术杂志的封面,年轻的方君璧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此后 ,《吹笛女》被多次出版,数次展览。

福州方家“满门英烈”

方君璧,1898年出生于福州望族“九彩园方家”。是年,“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5年,声涛(六哥)参加同盟会,并介绍姐姐君瑛、妻子郑孟勤入会,而声洞(七哥)及妻王颖在新婚之际亦入同盟会。

1911年4月,黄兴带同盟会准备起义,君瑛(姐姐)、声洞姐弟合影并留书父亲:“儿等报国,即以报亲,尽忠亦即尽孝。”随后,方君瑛与陈璧君(汪精卫之妻)、李佩书等女性“戴孝奔丧”,扶着装满枪支的棺材伴胡汉民入广州,但遭泄露。而黄兴仍率方声洞、林觉民、喻培伦等百二十人如期起义,方声洞杀身成仁,终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爱情开花结果

1912年方君瑛带上妹妹君璧、曾醒带上弟弟仲鸣及儿子贤俶、陈璧君带上弟弟昌祖、汪精卫共八人赴法。

是年,方君璧14岁,曾仲鸣16岁。二人青梅竹马,由亲戚而同学,日久生情,于1916年订婚。1922年夏,他们在离日内瓦不远的安纳西湖畔成婚。

方君璧在二人的文集《颉颃楼诗词稿》中写道:我们二人,真正如管道升夫人所说,我们像是用了我们小时候所玩打破的泥人,再和、再捏,再做出来的我和你,所以你中有我,而我中有你。

颉颃楼主少一人

方君璧沉迷艺术,但总被卷入政治旋涡。1938年12月,曾仲鸣随汪精卫夫妇飞至法国殖民地河内,主张亲日。曾仲鸣决定,一旦立场明确即与汪精卫出国,遂方君璧前往达河内与丈夫告别。

深夜,戴笠的军统派枪手冲进汪精卫的住宅,而方、曾当晚住在了汪精卫夫妇的卧室,不幸中枪。方君璧险些要命,曾仲鸣则抢救无效,于1939年3月21日逝世,享年43岁。

半生革命,一生丹青

革命连累了方君璧的前半生,乃身不由已,而艺术却伴随了她一生,是性情使然。台湾女作家苏雪林在《悼念一位纯真的艺术家方君璧》中这样写到:我从未见过一个艺术家像君璧这样,对于绘画这么的热爱,这么的执著,这么的竭忠尽智来从事,这么的视同第二生命不能片刻离的。

方君璧半生刀光剑影,一生颠沛流离,而她的艺术风格却细腻温和、清秀脱俗。她惯于画儿童、少女、平湖明漪、初春玉蕊。

方君璧的人生停留在了1986年

1986年方君璧因病在日内瓦去世,几乎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放下画笔。

今天,伊人已经不在,记述她的历史仍然大段地脱节,凭空不能填写。好在,时光如水,时代改变,政治诉求与当权者已经过去,君璧还是君璧,画还是那些画──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画上的东西不能更改──这就是最立体的方君璧了。

蔡威廉:要做“中国达·芬奇”

蔡威廉是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油画画家,也是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以肖像画闻名。蔡威廉天资聪颖,幼年随父母旅居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先后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毕业后成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

蔡威廉非常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相信“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曾立志要成为“中国的达·芬奇”。她努力把西方现代派精神化入自己的创作之中,画风接近法国后印象派。

蔡元培与夫人及蔡威廉(左二)姐弟,1912年9月摄于德国

她擅长画人物画,不仅善于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能细腻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蔡威廉的肖像画用色以黑、白、灰为主调,侧重人物脸部刻画,结构结实,造型准确,充满情趣意味。

在中国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中,蔡威廉的肖像画曾引起画坛轰动。她特别擅长画大主题和大场面的作品,创作过人物众多的情节性大幅油画《秋瑾绍兴就义图》和《天河会》等。

▲《异国忆想》蔡威廉

这两件作品分别以现实和神话中的女性为题材,一是表现大义凛然、为革命捐躯的女英雄,一是借神话题材表现女性追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文主题,取意宏伟,情感强烈,既具有时代特征,又不乏古典意蕴,是早期西洋画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丘堤:“决澜社”唯一的女画家

丘堤是很有才华的一位女画家,也是“决澜社”中唯一的一位女画家。她1924年就读于福州女子师范期间,就利用假期兴办妇女工读补习班,传播绘画、编织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时代新女性的风采。

丘堤年少在福州女师范读书时,已突显新女性之特点,带头剪短发,并利用暑期挨家挨户动员家庭主妇学习文化,组织补习班。

▲《风景湖畔》丘堤

1928年上海美专第二届西画系毕业,随后赴日本东京考察学习,受后期印象主义之影响。1931年为上海美专研究员,1932年参加《决澜社》,成为唯一获《决澜社》奖的画家,是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业余爱好是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等。1932年与庞薰琹结为伉俪。抗日战争中,因子女皆幼,家务繁重,但仍坚持在极艰难条件下抽空画油画。

▲《瓶花》丘堤

1928年上海美专毕业后,丘堤与她前也毕业于美专的二哥秉贤(名克斌)去日本东京考察学习进修美术,与林默涵等人同学,当时日本洋画界已经是新派画的天下,与中国国内洋画界的情况很不相同。从丘堤在日本所作的两幅静物油画看,她完全接受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

▲《花卉》丘堤

1930年从日本回国后,丘堤再次进入上海她的母校。1932年8月,她作为上海美专绘画研空所西洋画组的研究员,继续从事绘画创造。但她没有像其他早期中国油画家那样走上学院派的写实主义道路,而是直向现代主义。此时,丘堤的油画沉静、抒情,这些画面背后是对二十世纪30年代向传统水墨画主流进行了挑战,其静物画,具有清新的装饰风格;同潘玉良一样,成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

▲《根》丘堤

当时中国画坛的有识之士,对丘堤在内的新女性高度评价:丘堤她们“共同书写了一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历史,共同铸就了中国女性艺术家的精神灵魂和审美高度,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一代女性画家的‘画魂’”。这个早年杰出的“闽东四才女”之一,确实用自己的天分、才情和坚忍不拔的血性谱写了耀眼夺目的一章,在往后的岁月里,验证了这一点。

本文选自壹号收藏

免责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