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歼轰7怎么样 自用歼

自用歼

2023-07-21 17: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话不多说,书接上回。

歼-7III/歼-7IIIA(歼-7C/歼-7D)

其实之前所说的诸型号,都是白天型战斗机,雷达测距器,只具有测量目标距离,并不具备测量目标方位的功能,这就极大限制了歼-7在恶劣天气或黑夜中执行任务的能力,其实对于这个缺点,苏联也早有应对先后推出了米格-21PF,米格-21MF(事实上,米格-21PF成为第一款量产的米格-21。从此,苏联摒弃了追求机动性的道路,把这样一款灵巧的轻型战斗机带上了一个与中国截然相反的道路——即片面追求全天候)

米格-21PF米格-21MF

但此时中苏关系正是历史上最为紧张的时候,同苏联引进战斗机绝无可能,1978年,我们派出代表人员先后访问罗马尼亚、孟加拉国和埃及,先后带回了一部分零件和整机(没错,可以飞的整机)从此,将近十年的研发之路开始了。

这就是首飞的原型机

从1978年12月正式立项,到84年4月首飞,再到1989年正式装备部队,可以说,歼-7III经历了中国军工最困难的几年(这主要是为了军队为经济发展让路)

注意,原版的米格-21PF于60年代初装备苏联空军,我们拿到手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到装备部队又过去了十年,已经成为一款彻底落后的武器,所以该机又有“机殇”的称呼(被认为是中国航空史上最失败的,大名鼎鼎的歼-9也因此彻底下马),最后空军一看不行,只要了17架,这是对当时成飞的巨大打击,就算上后来的改进型号——歼-7IIIA,也不过48架,相比1000架的计划产量,可以是九牛一毛的。

总结来说,失败的原因有如下这些。

①总体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的大方针。

②空军的摇摆不定。

③更为优秀的了歼-8I研制成功

为了这雷达的研究成功,空军又等了好几年这张是小号手02864的封绘识别特征:①首先就是比其他的中国歼-7粗大的多。②,也是唯一具有侧开仓盖的,(不算教练机)③并且据我所知也是唯一在空军中具有迷彩涂装的飞机(特指歼-7III)

至于歼-7III和歼-7IIIA,这两款实在是没有区别了,不过一般来说,前者有迷彩,后者是标准的绿头白身

歼-7E

由于歼-7II实在是太老,而歼-7III性能又难以令人满意,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成飞订单锐减(当时的沈飞可是地位高不少),成飞选择了一条与外国不同的道路,即追求机动性

应该就是原型机

1990年5月18日,试飞员钱学林驾驶原型机首飞,是这个系列又活了30年。

中间那位白发老人应该就是设计师陆英育

由于双三角翼的加持(当然也有更好的发动机),使歼-7E机动性有了极大提高(据有人评价,高空甚至可以与F-16格斗)这一切都离不开西工大的沙伯南教授——他负责空气动力部分。

识别特征:双三角翼(就是机翼前缘后部后掠角度缩小,后缘增加前略掠角)成为它最明显的特征(不仅是国外的没有,就是之前的歼-7也没有)

歼-7G

这就是原型机

主要就是在歼-7E基础上加装新型电子设备而成的,其中最有用的,当属一台国产脉冲多普勒雷达,在基本不损失原有机动性在情况下终于实现了全天候(因此,无论从狭义上来讲,成为了最强的米格-21)

于2002年6月30日首飞,2004年11月装备,2012年停产。

 识别特征(就是与歼-7E区别):就是座舱后面天线形状不同,改成矮粗的刀片型天线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好多自用型号呢。

比如表演机,隐身试验机,还有血缘更远的教练机。这里便不再提了。

这两架就是隐身型号

 

总地来说,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改进了这么多型号,固然有技术发展缓慢的无奈,但这更折射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甘落后的精神。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