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历史,你知道多少?从眉县古城时期到改革开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功县属于哪个市 武功县历史,你知道多少?从眉县古城时期到改革开放

武功县历史,你知道多少?从眉县古城时期到改革开放

2024-02-01 04: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史记 秦本纪》载:“秦武公十年(前687年),伐上邽、冀戎,初县之。”这是历史上关于县的最早记载。诸侯国君直接管辖的地域曰“县”或“郡”。郡县制相对封建,更有利于政权集中统一。秦孝公就是抓住了历史机会,推行变法,实现县制。据《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其中有武功县、邰县、美阳县。武功 辖境相当于今眉县、岐山、周至和太白北部。邰县辖境相当于今天杨凌,武功和扶风南部。美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天乾县东部、扶风和武功北部等。

《水经注》云:渭水于(武功)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也。诸葛亮《表武功战事》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水经注》又云:渭水又迳武功县故城北,王莽之新光也。渭水又东,温泉水注之。可见,秦汉武功故城在斜水以东,汤浴以西。根据今天的卫星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古城村的古城滩符合《水经注》的记载。

另据《陕西志 城治要塞》:秦孝公时设置武功县,故址在今眉县东20公里,今名古城,属横渠乡。结合历史文献和地理现状,秦汉时期的武功县治在眉县横渠镇古城村北是无疑的。古城滩是武功县的第一治所。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至汉永平八年(63年)古城作为武功县治长达426年。期间,武功县成就了王莽新朝的建立。

汉元始五年(5年)十二月,汉平帝崩。《汉书 王莽传》记载:元始五年冬,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太后无可奈何下诏曰:“武功长通上言丹石之符,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并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元始六年,王莽辅佐年仅二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太子,号孺子。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刘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

当时,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太后代管。王莽派其弟王舜逼迫王政君交出玉玺。太后怒将玉玺“投之地”,玉玺被摔碎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了一块。这就是“金镶玉玺”的由来。王莽攥汉,开创了和平更改政权的先河,其中武功县令孟通的浚井天书,是王莽顺天意改新朝的“法理”依据。

二、杨陵邰城时期的武功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推行行政区域改革,并合邰县于武功县,迁县治至邰城(今杨陵区永安村)。邰城本为邰邑,为周人祖先后稷的采邑。邰邑最早见于《诗经 生民》。《生民》详细的描述了古代农业生产情景,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是农业文明起源的标志性作品。从邰字本身就可以分析出当时的农耕景象。邰原作斄,是指土涯(厂)上下种植麦子(来末)的象形。这种适应农耕生产的地方称之为周原。金文周字就是田里长出茂盛庄家的象形。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叫做周人,建立的王朝就是周朝,周王朝的根基就在邰城。

周源于黄帝,始于后稷,兴于公刘,盛于姬昌。后稷生于周原,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农师,后稷建起教稼台,教民稼穑。武功教稼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周族首领古公率领族人迁回周原后,少子季历妃梦长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昌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古公大喜:“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古公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传位季历,再传姬昌,于是两人文身断发,远走吴楚。由于太伯和虞仲的谦避,姬昌顺利成为了国君,并完成了渭水流域统一。岁在鹑火,季秋甲子,朱雀衔书,假哉天命,姬昌自称为王,建立了周王朝。

太伯谦避君位的事迹震撼了汉成帝刘骜。刘骜作为汉元帝刘奭的长子被立为太子,然而刘骜年轻时沉迷酒色,汉元帝欲效仿古公废长立幼。虽然没有实现,但对刘骜震撼很大。刘骜即位的次年就将武功山改名为太白山,将山巅的湖泊分别命名为大爷海(太伯)、二爷海(虞仲)、三爷海(季厉),并尊奉太白、仲雍、季历为太白神。金文之前大即太,白即伯。故太伯就是大白。太伯山的命名是以纪念太伯谦避君位的至德之功。

武功作为渭河平原的中心地带,始终是战略要地。诸葛亮五出祁山,终不能侵越武功。据《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进行第五次北伐。与司马懿隔武功水(今石头河),对阵渭南。司马懿指出了诸葛亮的战略缺点:“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两军对阵于百日后,诸葛亮累死五丈原。诸葛亮死后,司马懿除去了控制曹魏的外部最大障碍,最终司马氏统一三国,建立了晋王朝。

三、武功中亭时期的武功

武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周天和元年秋七月戊寅(566年8月4日),筑武功城(今武功县武功镇),并屯以重兵。算起来武功镇已有2518年的历史。建德三年(574年)废武功郡设武功县,治所迁至中亭川(今武功县武功镇)。

武功县迁治于中亭川后,成就了一桩美满婚姻,并养育了一代明君李世民。北周文帝宇文泰驸马窦毅家居平陵,生有一女名窦美眉。美眉年幼时,养于宫中,深得周 武帝喜爱。为了缓和突厥关系,周武帝立突厥大汗女儿为皇后,政治婚姻并不和谐。美眉对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驸马窦毅闻之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李渊至窦府求婚,箭两发各中一目,遂成良缘。隋建业中,李渊为岐州刺史,治于武功而家焉。夫人窦氏生世民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四年后,有善相者见李世民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采“济 世安民”之义,为李世民取名。李世民曾多次回乡祭祖,并在武功修建了报本寺和报本塔。

武功县不仅是唐太宗的根本,也是大唐中兴的福地。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丙寅,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谋反。玄宗逃至马嵬驿,诸卫顿军发生兵变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而后,武功父老遮路乞留太子,愿戮力破贼,收复京城。太子李亨收拢流散官兵。第二年七月甲子(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流散官兵,纷纷归拢。次年五月初,官军溃败至武功。贼将安守忠再攻东原(今武功戴家),欲乘胜偷袭凤翔,天子危机。幸好安禄山被其子谋杀,叛军退防韩店(今武功贞元)。武功之战成为了平叛安史之乱的拐点,在大唐帝国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转折性标志。

清朝末年,义和团运动兴起,继而发展成为了反洋运动,1900年6月,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对抗西方列强,并向八国宣战。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曾召见太白山王母宫主持张圆泰谈经论道,并封其为御前引导焚香,钦赐玉冠紫袍至道真人。第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赔偿4.5亿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后来,帝国主义退还庚子赔款成立了“中国文教基金”,主要用于中国教育事业,兴建了一批大学,其中就有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2年秋,国民党中央通过了于右任、戴季陶等人提出的方案,成立了"筹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1933年元月,于右任亲自踏勘地形,反复论证, 采取了焦仁堂的建议,选择了后稷教稼之处为校址,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4年4月20日,学校大楼奠基。现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发展成为了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武功普集时期的武功

同样受益于庚子赔款,1936年12月,南京政府利用比利时和法国退还的庚款将陇海铁路修建至宝鸡,并在武功境内设有两个车站,东为普集车站,西为武功车站(今杨陵镇车站)。其中普集车站为车务段,东管茂陵,西辖蔡家坡。普集得名普济渠。隋开皇二年(582),尚书李询和太仆元辉在武功县兴建普济渠,长60余里,灌田70余顷。普济渠南岸有一渭河渡口,是连接渭南山区和渭北平原的重要渡口,商旅往来频繁,商贸发达,形成了繁华的集市。雍正七年(1729)在此设立普济街,乾隆十五年(1750年)升改为普集镇。普集火车站建成后,吸引了普集镇的商家,原先的普集镇逐渐冷清。

与此同时,武功镇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的限制已经不适应作为武功县的政治中心。1957年12月。武功县人民委员会再次报请迁县址。报告详细说明了迁址的原因:“因地址位置极不适中,且交通不便;加之除县委、人委未动外,其余所有国营事、企业单位已先后迁至普集镇。这种情况县委、人委对各单位及全面工作领导上颇为不便,有碍工作,据此我县拟将县址迁至普集镇。”1961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在不修建的原则下,将武功县址设在普集镇。

改革开放后,武功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2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在武功县杨陵镇设立县级杨陵区,仍直属宝鸡市。1983年11月1日改为直属咸阳市。1997年3月,陕西省政府为充分发挥杨陵农业科研、教育力量高度集中的突出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为科教单位的联合共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杨陵真正成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一大辐射源,成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示范区,申请国务院在在杨陵设立“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杨凌视察,给予杨凌示范区极大的关心、支持和鼓舞。国家对杨凌示范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全部优惠政策。武功县紧紧抓住杨凌发展的带来的新机遇,推行杨凌武功一体化工程,搭乘杨凌发展的快车,翻开了发展历史新篇章。

来源:武功县政府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