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正月初四是立春吗为什么呢 “立春”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吗

“立春”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吗

2024-06-30 15: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但是立春就是进入春天了吗?为什么许多年份立春之后仍然寒冷呢?为什么许多地方,比如东北地区,仍然是冰天雪地呢?

  由于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这种划分季节的方法称为天文划季。天文四季忽略了地理和气象因素,划分的四季与实际差别很大,但却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关系紧密。一个节气分为三候,五天为一候。立春第一候为“东风解冻”,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就是从立春开始。因此,一立春,人们要作好备耕工作,这一点与节气基本一致。但是,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却有些早了。

  “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但是“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虽然立了春,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了华南仍是很冷。 2月上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具体说,凡候平均气温在10至22度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平均气温低于10度的为冬季,高于22度的为夏季。这种划分季节的方法称气候四季,气候四季比天文四季更符合实际。按气候四季来说,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清明节气入春,华北地区春分节气入春,长江中下游惊蛰前后入春,西南地区雨水节气入春,只有华南地区立春节气可以作为春天的开始。

  所以,现在虽然从节气上说已经进入春季,实际上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在冬季,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地区。

  (责任编辑:徐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