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宽 书法传承与创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阳明德书法家简介 刘德宽 书法传承与创新

刘德宽 书法传承与创新

2023-04-22 08: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德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产业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荣膺“2022年度百强艺术家”和“95建军节艺术传承形象大使”称号。曾服役广州空军军乐团任单簧管首席演奏、独唱演员。

刘德宽的书法求索历程,是一条自我探索的孤独之路,说其“孤独”,是他没有拜过老师。“师古”是书法学习必由之径,也是粘连有些许矫情的附会之词。当刘德宽说出自己未有近师的实情时,我还是颇感惊讶。在浩如烟海的古代书法汪洋中,若无直接目标的导航,自己所花费的心力可想而知。从川北走向军营,又从军营步入社会,不论环境如何改变,书法一直是他的内心主托。他说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但也庆幸自己一直没有偏离书法学习的“正道”。人生就是这样,一种强制性或盲目性的选择,在长期的遵从中可能会成为行为与情感的紧密构成。

凡书法大家,无不追求诸书皆成的全面功力。刘德宽以唐楷为本,精修楷书根基,取颜筋得柳骨,再参以欧阳询书法的清秀气质,在刚柔相济的形态显观里,酝酿出汲取百家的翰墨文化新风尚。结体奇险终归正纪,笔墨严谨又成恣意,诸体书法基于真书正功,先得正大气象,又成飘逸自由,仰观悦目,近观神逸。其实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刘德宽已深知要想在书法上有所建树,楷书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由此他经历了从行到隶,再由隶到楷的路径,最后选择专攻柳楷,他不排斥当下书风,但更关注书法的传承与创新。在数十年的书法学习中,他一直躬耕于碑刻与帖本之间,试图取二者之长,相互补益。书法是传统文化与古代人文精神的结晶,虽说笔墨当随时代,但对大多数未能窥其经略的学习者,创新只会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一厢情愿。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刘德宽从不轻言所谓“创新”,他更多被古代法书的精纯而吸引,特别是柳楷的探索,对于笔法和线条结构美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多思考。

初涉书法至今,刘德宽自觉自己经历了“从‘外’进入了‘内’,从‘俗’进入了‘雅’,从‘业余’进入了“半专业”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是他书法学习飞跃最大的转型阶段,在碑帖相合的大量实践中,他感觉自己渐知书法的殿堂路径,且隐约萌生了自己所喜的审美趣向——意追魏晋风骨,向往“自然、冲淡、高古、飘逸”。在不懈的临习中,他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要义,他认为:“书法学习(即临帖与创作)的过程实际涉及汉字学、文学、美学、哲学、音律、力学等诸多范畴。在“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清人尚势”的美学原则中,刘德宽始终以“势”和“意”的体现为上。在与他的探讨中,深感刘德宽在书法学习上的投入与甘苦,因为山重水复,才更有自己柳暗花明的体会,他认为学习书法绝不能忽略楷书的学习,除此外,还要尽量在隶书、欧楷、魏碑中传承、汲取线质、气韵、意趣等营养,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刘德宽一直践行于“大道至简”的心境。在书法求索路上,他坦言珍惜目前的自信和自明之境,“澄怀抱素,梦见花开”,这种心境中交糅着质朴与执着,其实,这也是艺术锻铸的本真底色和质素。

张西昌(本文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教师、美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