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基本曲线要素及坐标计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桥梁坐标计算 【基础知识】基本曲线要素及坐标计算

【基础知识】基本曲线要素及坐标计算

#【基础知识】基本曲线要素及坐标计算|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圆 曲 线:

3 中桩坐标计算参见图5,分段对各曲线组成段进行坐标计算。

3.1 HZ点(包括路线起点)至ZH点之间的中桩坐标计算此段为直线段,即第一直线段,计算点坐标按下式计算:

式中:Ai-1,i 为路线导线JDi-1 至JDi 的坐标方位角;Di 为计算点至HZi-1 点的距离,及计算点里程与HZi-1 点里程之差。

实际计算过程中,通过换算Ai-1,i的反方位角即JDi至JDi-1的坐标方位角Ai,i-i来计算第一直线段中桩坐标。计算式如下:

式中:Di为计算点至JDi的距离,及计算点里程与JDi里程之差。3.2 ZH点至YH点之间的中桩坐标计算此段包括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可按式(3-10)和式(3-11)先分别计算出切线支距坐标x、y,然后通过坐标变换将其转换为测量坐标X、Y。坐标变换公式为:

当曲线为左转角时,应以yi=-yi代入;ZHi点的坐标采用(4-2)计算。

3.3 YH点至HZ点之间的中桩坐标计算

此段为第二缓和曲线,仍按(3-10)计算切线支距坐标,再按下式转换为测量坐标:

当曲线为右转角时,应以yi=-yi代入。

实际计算过程中,Ai,i+1应换算成Ai-1,i与转角α的关系式,即:

当为右偏角时取“+”号,当为左偏角时取“-”号。

4 中桩切线方位角计算

如图5,第一直线段切线方位角即Ai-1,i,第二直线段切线方位角即Ai,i+1。第一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及第二缓和曲线段切线方位角计算分别如下:4.1 第一缓和曲线段切线方位角计算

式中:右转角时G=1,左转角时G=-1;

4.2 圆曲线段切线方位角计算

中:G同前;β1按式(3-1)计算。

4.3 第二缓和曲线段切线方位角计算

式中:G同前;

5 边桩坐标计算

偏角值输入及计算如图6所示,A为中点切线方位角,WL、WR分别为左、右边距,中桩坐标为Xi、Yi,则边桩坐标计算如下式:

左边桩:

6 坐标反算

坐标反算即已知路线外任意点坐标,反算该点对应线路中桩里程及至中线的垂距。

如图7所示,AB为一曲线元,点P为一地面点,点P的坐标为已知或可用仪器测得。过点P作垂线PP′,lP为垂足点P′到起点A之间的弧长,DP为点P与线路中线的垂距。由图可知,点P与线路中线相对位置可由2个唯一的量lP和DP确定。由于点P可能位于中线的左边或右边,所以为了区分,DP也分正负,当P点位于线路左边时取负值,反之取正值。

直接求解DP和lP十分困难,故采用趋近原理来达到计算目的。如图7所示,已知曲线元起点A的坐标(XA,YA),过点A的切线方位角αA,地面点P的坐标(XP,YP),现求lP和DP。

坐标反算计算原理如下:

⑴取点P到起点A法线的垂距l1的绝对值作为lP的近似值,计算该近似弧长对应里程中心桩号(即P1点里程)及中桩坐标与切线方位角;

⑵再以P点到通过P1点法线的垂距l2加上l1作为新的lP的近似值,同样计算该近似弧长对应里程中心桩号(即P2点里程)及中桩坐标与切线方位角;

⑶如此类推,直至计算P点至上一近似弧长对应里程中心桩号法线的垂距绝对值等于0或小于精度要求范围内的某一微小数值(一般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