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网红村背后的繁华与苍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桃源村有几个门可以进 海晏:网红村背后的繁华与苍凉

海晏:网红村背后的繁华与苍凉

2023-09-01 23: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海晏村是滇池东岸的一个古老渔村,村子走红,多半是因为码头日落时候的壮美景色 IC 图

海晏村,位于滇池东岸,村里的青石板路和码头落日,已是网红打卡点。

但海晏村不止有这两样东西,特色民居“七十二道门”、一颗印式传统建筑、数量众多保存良好的古建筑……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海晏村正期待着焕发新的活力。

古村的西面是开阔的滇池湖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资料图片

码头、山水、日落……距昆明市中心30公里处的海晏村,因为拥有迷人的景观而走红网络。除了美景,这里还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古老建筑和民风民俗。如何让网红村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历史文化名村,再现古渔村风貌,是这个滇池东岸村庄面临的问题。

周末超2000游客打卡

码头日落的壮丽景色流传在网络上,而关于村里的历史文化,知道的人并不多。

周末,不少市民开车来到海晏村的码头,等待欣赏日落

说起海晏,没去过的人,通过导航搜索“海晏村”,有可能被带到晋宁的海晏村。网红“海晏村”则是位于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办事处海晏社区的海晏村,两个海晏村相距14公里。

海晏村地处大渔片区西南岸,位于环湖东路以西,紧邻滇池,向西可以看到观音山、西山,南靠梅家山,东有呈贡梁王山,北与主城区隔滇池相望。村子建设遵循古村落“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特点。

5月的一个周一,上午10点多,前来村里游玩的游客不多,村里随处可见“停车收费”的牌子,老人们坐在家门口闲聊。

顺着村里的青石板路往码头走,两侧都是老房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部分老房子门口挂着“历史建筑”的牌子。

靠近码头的地方,有两家小吃店,其中一家名为“石子河小吃”的老板介绍,两年前,来村里玩的人多了起来,自家房子地理位置好,便开了小吃店。

“平时来玩的人不多,但周末不一样,日均人流量能达2000多人,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收入能有六七百元。”小吃店老板说。

码头边,有游客在拍照。其中一个昆明人说,他是通过抖音才知道这里的,“想过来看看,但交通不方便,只好开车来。”

村子走红,多半是因为码头日落时的壮丽景色,被很多人拍成视频和照片,流传在网络上,而关于村里的历史文化,知道的人并不多。

古渔村的传说悠久而绵长

青石板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两侧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村里出过名人,也有不少传说。

73岁的村民余光明熟知村里的一草一木,以及每一所建筑、每一段历史。

清代以前,海晏村名叫“石子河村”,清代时改名为海晏,取自唐代郑锡的《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寓意国泰民安。

很长一段时间内,村民们都以捕鱼为生。

海晏村是昆明现存唯一紧邻滇池,最具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历史村落,比较完整地保留了现在罕见的滨湖鱼骨状街巷格局,及滇池湖岸渔业文化特点。所谓鱼骨状街巷布局,是由一条贯穿全村、长2公里的青石板路为主干,连接起各条细小的巷道,“鱼头”在滇池东岸的老码头,“鱼尾”延伸到环湖路。

村里有人居住的屋子,门外都养了鲜花。“海晏人喜欢花,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种花,把花盆放在门口。”余光明说。

村里不少建筑有上百年的历史,房屋老旧,却古香古色,其中一颗印式的传统滇中建筑最有特色,结构为“三间四耳倒八尺”,房梁等部件雕龙画凤,手工极其精细。

房屋外面的拴马桩留下了马帮的痕迹,也是昔日繁华的印记。因为村里有码头,不少船只曾停泊于此,进行商品交易。

海晏村有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龙寺和萧大中故居,两处近年调查发现文物——七十二道门和青石板街。还有古码头遗址、吕祖阁、关圣宫、东西寨门、作坊等历史文化资源。

余光明觉得,村里最为有名的建筑要数“七十二道门”,顾名思义,就是这个院落里有72扇门,这个院子总共有5个庭院、60多间房屋、8个天井,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是古时大户人家萧家和李家居住的房子。

“七十二道门有一个历史故事:主人到街上买对联,看上了一个小伙摊上的对联。老人说了一句,‘这些对联不够贴啊’。小伙子轻蔑地说,‘你有多少门?’于是两人约定,小伙子带着自己全部的对联去贴,如果不够,小伙子不收钱,如果多出来,老人要付双倍的钱。结果,小伙子用完了带来的对联,只贴了66扇门,顿感羞愧,只好不收钱。但是,老人还是把钱付给了他。”余光明说,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余光明说,村里的青石板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修路的石头都是用马从西山驮来的。作为一个古渔村,虽然现在村里不发展渔业了,但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用过大船,现在还保留着不少船只和渔网。

村里的石龙寺,是当地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位于“鱼头”老码头旁边,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体系中宗教文化特色展示线路上的20个佛教建筑之一,1986年公布为呈贡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挂牌保护。

海晏村也出了不少名人,抗战名将萧大中,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职于陆军讲武堂。村里还保留着萧大中故居,经申请,房屋进行了翻修,作为老年活动中心使用。

“村里的历史故事太多了,一时也说不完,还等着大家来慢慢发现。“余光明说。

再现古渔村风貌 有规划才能有作为

“目前海晏村已经申报了古渔村,后续如何发展还要等进一步规划。”

海晏社区书记肖红明介绍,海晏村共有901户3067人,因为是滇池保护区,村里不再耕种和打鱼,现在村民每人只有3分地,位于村后山,集体种植杨梅、桃子等果树,一共500多亩。

2016年,《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片区海晏村历史村镇保护规划》报昆明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划定三个层次保护区划。对一些重要保护点(公共建筑和居住院落)则建议列为历史建筑加以保护。此外,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措施。同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海晏村成为昆明市首个市级历史村镇。

2018年,海晏古村落片区综合治理保护开发项目正式列入度假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度假区国投集团公司为主体。国投公司在2018年多次组织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级研究机构和专家对海晏村进行调研,汲取先进的古村落保护性发展经验,审慎对待海晏村生态恢复、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和开发运营可持续发展策略,积极探索海晏村的新发展和新方向。

2019年5月,经昆明市政府批准,海晏村关圣宫、海晏村吕祖阁、西寨门、老客事房、488号民居、615号民居等被列为昆明市第四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现在来海晏村的游客很多,停车成了问题,“下一步,社区会合理规划,解决车多、乱停乱放的问题。”肖红明说。

“目前海晏村已经申报了古渔村,后续如何发展还要等进一步规划。”肖红明补充。

天时、地利、人和,海晏村具备了丰厚的条件,但如何才能再现昔日古渔村风貌,值得深思和探索。

村民心声

很多村民在外租地种菜,近年来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长久之计还是回村搞旅游

用相机定格日落美景

夕阳照在海晏村的青石板路上

村中的古老建筑 IC 图

海晏村身处滇池保护区内,没有耕地,一年只有一个月的开湖捕鱼期,村里大部分人只能到嵩明、晋宁等地租地种菜、种花,还有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张春礼一家,在嵩明和晋宁租了160亩土地种菜,2007年至今,种菜13年,道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一家人在外租地种菜

今年36岁的张春礼是贵州人,年轻时来云南当兵,退伍后,成了海晏村的上门女婿。

2007年,张春礼一家在晋宁租了30多亩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租地,购买设备,花了几十万元钱。”张春礼说。

依托昆明温暖的气候,张春礼种植一些沿海地区、北方无法种植的蔬菜,再卖到外省。“以前需求量大,只要有菜,都能卖掉。种菜不会亏本,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赚10万到15万元不等,现在不行了。”他说。

2011年,张春礼把晋宁的地交由岳父岳母管理,他和妻子到嵩明租下130亩土地,还搞蔬菜种植,“我们是农民出生,只会种地。”张春礼说。

之后,越来越多的海晏村民到嵩明租地种菜。“在嵩明搞大棚蔬菜种植的,有一半都是海晏村的人。还有一部分在晋宁,种菜或者种花,都是一家子过去,很少回海晏。”张春礼说。

今年蔬菜种植形势严峻

因租地面积较大,张春礼一家前前后后投入了100多万元,以前赚的钱都用来投资了。

最近两年,物价上涨,用工价格水涨船高,最让张春礼头疼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沿海地区、北方地区也开始搞应季蔬菜种植了。有时候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有时有需求了,但地里的菜还没成熟。

“人工、农药、设备等,一年下来要的20万元。”张春礼说,“租金也在上涨,租的地到期如果不续租,地里的菜和设备不好处理,因此就算是亏本,租期到了,也要续租。”

张春礼说,今年受疫情影响,菜价起伏很大,好在政府给了一定的补贴。

谈到未来,张春礼表示,在嵩明租的地还有两年到期,“到时候再看吧。”

张春礼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海晏人,但是对海晏有很深的感情。他说:“海晏村不仅环境好,历史文化深厚,关键是老建筑保留得多。听说村里要申报古渔村,发展旅游业,这是好事,但发展起来需要考虑太多的问题,要在不污染滇池、不破坏村落建筑的情况下进行,公司化运作更好。”

如果有机会,张春礼一家也想回村里发展,“种菜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村里的旅游业搞起来,需要村民们配合,或是村民们有创业机会,我们都会考虑回去。现在村里只有少数村民在开小吃店,不成规模,我们也希望政府统一规划,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张春礼说。

新闻助读

“七十二道门”

“七十二道门”门里有门,道中转道,进门过道,井然有序。全院共设有主门一道,中门六道,巷门三道,后门四道,其余大小房门五十八道,“七十二道门”因此得名。

主门通道右侧有柜台装设,门外有拴马桩,由此可推测原房主有商贸活动。现在虽然有些破败,但是里面的阁楼、门窗都保存完好,木作、石作、砖雕用料考究,房檐上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见,雕工精美,地方特色尤为突出。“七十二道门”也是目前滇池流域现存的最大单体民居,对研究明清历史和区域建设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不可多得的开发利用价值。

海晏村6组建筑成为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

2019年5月,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告,海晏村6组建筑成为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

海晏村关圣宫

该组建筑位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街道海晏村,建筑年代为清,建筑特点为传统祭祀建筑。是由前殿、正殿及两厢组成的四合院类传统祭祀性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昆华女子学校曾在此开辟小学。整组建筑格局完整,梁枋雕花精美,建筑技艺具有典型云南地域特色,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海晏村吕祖阁

该组建筑为海晏村祭祀吕洞宾之处,建筑年代为清,属传统祭祀性建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作为昆华女子学校的校舍。正殿屋顶为单檐歇山顶,雀替等梁枋构件雕花精美,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海晏村西寨门

海晏村西寨门为外八字形土木结构门楼类建筑。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村落寨门。其所具有的空间界线划定作用对考证海晏村空间形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海晏村老客事房

位于海晏村寨门西侧,紧临滇池。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传统建筑。建筑为抬梁式木构架,整体格局保存完整,院落空间开敞,原为村落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属村落公共建筑,是海晏村历史变迁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海晏村488号民居

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该民居由两进院落组成,是一颗印式民居纵向延伸演变的典范。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建筑精工细作,木构件雕刻精美,局部绘有彩画,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海晏村615号民居

建筑年代为清末,建筑特点为传统民居。该民居完整体现了一颗印式民居“三间四耳倒八尺”的建筑特征,且梁枋雕花精美,现状保存良好,为研究滇池流域地区传统民居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