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孩子”的野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柏林号战列舰有多少吨位的 “可怜孩子”的野望

“可怜孩子”的野望

2024-07-16 0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互联网上对于美国海军内部的笑谈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桥段,便是他们将本国的一个州——蒙大拿州——戏称为“没有玩具的可怜孩子”。作为习惯于用地名来命名大型战舰的美国海军来说,州一级的名称总是会应用于战列舰的命名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蒙大拿”州却一直与此无缘,好不容易在一战末期获得了为一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命名的机会,这型战舰的建造计划却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而腰斩。到了二战时期,在蒙大拿州政府的坚持下,蒙大拿州终于再一次获得了机会——美国海军决定将“衣阿华”级的后继型号以“蒙大拿”命名,即为“蒙大拿”级战列舰。不过随着二战的爆发,美国海军的需求开始产生了变化,导致“蒙大拿”级战列舰最终仅能停留在图纸上,蒙大拿州为战列舰命名的愿望也只能无疾而终。

1.更大的慢速战舰

“蒙大拿”级的故事要从1937年讲起。在这一年,随着《伦敦海军条约》到期,以及日本拒绝签署《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美英开始着手准备启动“自动扶梯条款”——将条约限制的战列舰主炮口径恢复至16英寸,并且吨位提升至45000吨(原条约规定是35000吨,14英寸主炮)。由于美国早已获得情报称日本准备设计建造46000吨级、装备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因此尚未等到英美双方在1938年初确认启动“自动扶梯条款”,美国海军便决定为“北卡罗来纳”级换装16英寸主炮,不过后续的“南达科他”级则因为预算问题维持了35000吨的标准排水量。然而早在“南达科他”级计划期间,美国海军就想要将其吨位提升至45000吨以对抗日本的新战舰,只是由于国会的阻碍,导致吨位提升的愿望只能留待下一型战列舰——美国海军计划在1940财年动工这型45000吨级的新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是美国海军第一次突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不过因为预算问题维持了35000吨的吨位,图为首舰“南达科他”号

起初,美国人曾经打算往新战列方案上安装18英寸主炮——因为10000吨的升级空间可以在火力和防护上大做文章,但是由于火炮技术不成熟以及条约签署各方协议,美国人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18英寸主炮。在1940年战列舰方案上,美国人提出了两条路线,一条是维持现有火力水平的高速“巡洋舰杀手”方案,另一条则是在“南达科他”级基础上加强火力(就是在“南达科他”舰艉再添加一座主炮塔,升级用的主要重量用在舰体加长的结构重量上)的方案。由于美国海军方面认为日本在大型巡洋舰方面确实比自己有优势,因此选择了高速的“巡洋舰杀手”方案,并最终发展成“衣阿华”级战列舰。不过,基于“南达科他”级的加强方案并没有被放弃——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美国获得了更多有关日本新战列的详细信息,而是由于重达2700磅的Mk8超重弹的开发成功。海军总委员会希望在1940财年建造两艘“衣阿华”级之后,便回归传统,设计建造一型航速不那么快、但是能够有效防御自己主炮的“慢速”战列舰。

试验型的18英寸Mark ‘A’(图片最左)因为可靠性不佳而未能成为新战列的主炮选择,其右侧便是16英寸Mk7火炮,是“衣阿华”和“蒙大拿”选择的主炮

1939年中,美国海军开始对1941财年的舰艇建造做规划。不过,海军总委员会在召开了几次内部会议后,还是决定在1941财年续建两艘“衣阿华”级,“回归传统”的战列舰则要等到1942年,舷号也由于4艘“衣阿华”占据了BB61~64而顺延到BB65。不过,尽管建造计划后延,设计工作还是可以早早开始。根据在1938年提出的“南达科他”级加强版方案,总委员会为建设与修理部下达了设计命令,要求他们在其基础上设计一型45000吨、装备12门16英寸主炮、能使用Mk8超重弹并且航速达到27节的战列舰。

16英寸Mk8超重穿甲弹的出现成为新战列加强防护的契机

然而,建设与修理部很快便遇到了困难——他们无法同时满足航速和防护的要求。由于增加的吨位令战舰的动力需求变大,但是沿用自“南达科他”级的动力系统无法满足需求,扩大动力舱又会使得核心防护区拉长,无法在45000吨的吨位下满足对Mk8穿甲弹的防护需求。建设与修理部初期提交的2个方案(A、B)均只能满足在45000吨条件下防御Mk5穿甲弹(2250磅,“科罗拉多”使用)的要求,这显然不能令总委员会满意。不得已,建设与修理部依旧需要绞尽脑汁,以求在BB65上达到防护自身主炮的标准。

2.如何解决防护难题?

为了能够节省出防护所需重量,建设与修理部最先想到的办法是在主炮塔上做文章。在失败的A方案和B方案后,建设与修理部提出了C方案——采用3座4联装主炮塔,他们预计减少一座炮塔可以节省800吨左右的重量,缩短核心防护区长度又可以节省800吨。在BB65-C方案的基础上,建设与修理部还提出了换装更强力的6英寸副炮的D方案以及加强装甲的E方案。BB65-E方案采用与“衣阿华”同等级的水平装甲(4.75英寸)和更厚的主装甲带(15.4英寸),对于16英寸Mk8穿甲弹的免疫区在18000~26000码(16.5~23.8km),相比于总委员会对于免疫区18000~30000码的区间仍有不小差距。不过,建设与修理部表示,若想达到想定的免疫区,BB65至少需要有6.75英寸厚的主甲板和16.4英寸厚的主装甲带,主设计师钱特里表示,拥有这样厚重装甲的战舰估计至少要50000吨以上。

一座正在建造中的“衣阿华”号主炮塔,“蒙大拿”曾计划采用4联装主炮塔,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衣阿华”同型号的主炮塔

在1939年的一次例行听证会上,海军工程部又指出了C-E方案上四联装炮塔的问题——这型炮塔预计会比“衣阿华”级使用的三联装炮塔重400吨左右,需要更多电力来驱动她,因此BB65全舰的用电量相比于“衣阿华”、“南达科他”等舰会有大幅提升,而更多的电力需求则会导致动力机组所需空间扩大,实际上BB65-E也有可能无法满足自己设定的防护标准。在同一场听证会上,军械部也提出了一项提议,就是将50倍径的16英寸Mk7主炮换为56倍径的新炮——尽管18英寸主炮因为可靠性问题无法实用,但是他们依旧希望尽可能加强火力。不过,这项提议不久后也被拒绝,因为新炮在试验中的炮管寿命只有120发。BB65依旧维持16英寸Mk7的主炮配置。

为了能够满足防护需求,建设与修理部继续在主炮上动刀,他们想到的第二个办法是将BB65的主炮数量削减为“衣阿华”级的同水平,因此F-I四个方案均采用了3座3联装主炮塔。不过提出这些方案后总设计师钱特里本人也深知,这种方案不可能会得到青睐,不过他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在现有框架内加强火力与防护——例如将C方案上的一座或两座4联装主炮塔修改为三联装,他甚至还提出了采用12门14英寸主炮的J方案——对于45000吨的吨位限制来说,防护与火力兼备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战争带来的转机

1939年9月,二战在欧洲爆发,美国人也终于决定放弃早就成为一纸空文《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0月份,海军总委员会向建设与修理部下令,要求他们尽快提交两个装备12门Mk7主炮和20门5英寸副炮的战列舰方案,吨位超过50000吨也无所谓,但是要达到对Mk8穿甲弹的18000~30000码免疫区,两个方案一个是27.5节的慢速战列舰方案,另一个则是32.5节的快速方案,快速方案额外附加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的限制。

1940年1月,建设与修理部提交了两份草案设计,慢速战列舰方案基本沿用此前的BB65设计思路,装备4座三联装主炮塔,设计排水量51500吨,如果将38倍径5英寸副炮全部替换为全新设计的54倍径5英寸副炮,吨位会进一步提升至53500吨。至于快速战列舰方面,则无法简单地在“衣阿华”级方案上添加一座炮塔,为了满足航速需求,新舰需要更为巨大的尺寸(1000英尺长、115英尺宽)以容纳庞大的轮机组,而吨位视航速上限为58000吨~63500吨。由于即便是快速战列舰方案也已经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因此1940年2月的国防部会议上,海军部长便向国防部长提议重新修建巴拿马运河的闸门。国防部同意了这项提议,不过相关工作随后因为美国参战而中断。

美国国防部改建巴拿马运河的计划示意图,计划在原有闸门外新建一道更宽的闸门(图上的proposed locks),以能够使体型巨大的新战列舰通过

1940年2月的海军总委员会内部会议中,根据此前建设与修理部提交的两份草案,总委员会又下发了更为详细的参考意见。不同的意见草案编号1~8,不过共同点是最大吃水深度均不超过36英尺。1~6号方案均为慢速战列,区别是副炮和免疫区间(1/2号方案免疫区18000~30000码,3/4号方案为20000~30000码,5/6号方案为18000~32000码);7~8则为60000吨以上的快速战列舰。3月份,总委员会还做了一个决定:BB65将采用外置装甲带,替代在“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上使用的内置装甲带布局,原因是吨位限制已经成为历史(内置装甲带可以节省装甲隔板的长度以节省重量),而外置装甲带更容易安装和维护。

BB65-4号方案,采用了54倍径的新副炮

1940年7月,由于法国陷落,美国海军紧急召开了内部会议。美国海军认为,随着法国陷落,国会更有可能通过大规模军备建设的预算,以满足“两洋海军”的需求。会议中,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海军必须要考虑英国可能陷落的情况,这样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就必须面对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届时面对两个方向敌人(日本和英国)的美国海军在舰艇数量上会处于劣势,因此应该冻结所有新设计,同时大量建造成熟设计。总委员会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会导致舰队质量大幅下降,可能无法应付敌方的新式战舰。双方最后达成了妥协,美国海军决定增建两艘“衣阿华”级以加快服役速度,同时新建5艘全新的“慢速战列舰”以保证舰队质量。这项提案在1940年7月19日获得国会通过,“衣阿华”级占据了BB61~66的舷号,新舰则为BB67~71,5舰分别计划命名为“蒙大拿”、“俄亥俄”、“缅因”、“新罕布什尔”和“路易斯安那”,即为“蒙大拿”级战列舰。

体型巨大的BB65-8“快速战列舰”方案,因为成本因素被放弃

由于此前的BB65“快速战列舰”方案吨位过于巨大,出于节省成本、加快建造进度的需求而被放弃。由于情报表明日本新战列舰(“大和”级)设计航速有30节(错误情报),海军计划部希望“蒙大拿”级也拥有30~31节的航速,但是出于节省成本考虑,“蒙大拿”级还是维持了28节航速的要求。1940年8月,总委员会向海军部长诺克斯提交了自己认为最佳的“蒙大拿”级方案,源于此前的BB65-5号方案,采用12门16英寸Mk7主炮和20门54倍径5英寸副炮,吨位57500吨,航速28节。不过海军部长对此不是特别满意,下令船舶部(1940年由建设与修理部和工程部合并而来)重新设计。与此同时,军械部提高16英寸Mk7火炮初速的尝试成功,虽然只提高了不到1米/秒,但是维持免疫区需要的装甲厚度仍然需要增加。于是,在新设计的BB67方案上,相比于此前的BB65-5方案,装甲带加厚至16.1英寸,同时为了有效防御水中弹,3号防雷纵壁也被贴上了一层装甲板,使防雷纵壁总体也拥有接近8英寸的弹道厚度,以防止水中弹穿过纵壁对舰体内造成损伤。1941年3月,船舶部提交了最后一个版本的BB67方案,称为4号方案,相比于早期的BB67-1/2,最终版方案削减了一些动力——因为他们认为早期方案上的动力有些过剩,并将1.1英寸高炮(28mm“芝加哥钢琴”)全部换为即将量产的40mm博福斯高炮。BB67-4方案的设计排水量达到59700吨。

BB67方案上的舰体中部防护示意图,注意其舰体内部防雷纵壁上添加的一块装甲板(黑色加粗部分),是专门用于防护水中弹的设计4.“蒙大拿”的末路

当1941年中的海军内部会议上,“蒙大拿”级的方案被船舶部展示给了各位海军将领,但是这些一线将领却对BB67-4方案有诸多不满,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看上去不比“衣阿华”级强多少的战舰会重达59700吨。同时,很多人也对副炮数量不满——不到45000吨的德国“俾斯麦”级安装了24门副炮,自家的6万吨巨舰却只有20门。同时防空火力也引起了不满,无论是40mm高炮的数量还是布置位置都让这些将领们认为,无法阻止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投弹。

BB67“蒙大拿”级的线图,其高炮和副炮数量曾经引起海军将领们的不满

不过,将领们的不满还不是“蒙大拿”级最主要的问题。尽管5艘“蒙大拿”计划在1941年开工,但是战争导致原材料捉襟见肘——美国人拿不出足够多的钢铁来建造这些巨舰。1941年底美国参战后,这项问题愈发突出,于是在1942年4月,罗斯福总统亲自下令,推迟“蒙大拿”级的建造计划至1943年。由于建造计划的推迟,美国海军船舶部也开始考虑为“蒙大拿”级的方案进行一些基于战争经验的改进。总委员会提议加厚甲板装甲以应对越来越大的俯冲轰炸机威胁,也提出了加长舰身以优化高炮布局的要求,不过这些要求都没有被实际采用——因为随着中途岛海战的结束,所有的“蒙大拿”级设计及建造准备工作都被叫停了。

船舶部为“蒙大拿”建造的比例模型,这型舰最终也未能走出下一步

1943年7月,尽管美国海军并没有放弃战列舰这个舰种,但是战列舰在美国海军中的角色已经从核心的主战舰艇变更为火力和防空支援舰艇,大量建造接近6万吨的“蒙大拿”显然不具性价比,因此所有5艘“蒙大拿”级的建造计划均被取消。美国海军仅保留了全部6艘“衣阿华”级的建造计划。不过获悉“蒙大拿”级计划的英国人倒是对此产生了新的兴趣,他们在战争末期计划将“狮”级战列舰续建,同时尺寸也扩大到“蒙大拿”的水平(不过吨位并没有)。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哪怕是最后的两艘“衣阿华”都未能见到天日,“蒙大拿”级留给世人的也只能是想象。

关于“蒙大拿”想象的艺术油画,由韦恩·斯卡帕奇创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