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枫溪:瓷都展风采,这场非遗盛宴值得一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枫溪陶瓷展览中心简介图片 潮州枫溪:瓷都展风采,这场非遗盛宴值得一看!

潮州枫溪:瓷都展风采,这场非遗盛宴值得一看!

2024-07-12 0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非遗过大年,瓷都展风采。新春佳节将至,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示枫溪非遗魅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非遗文化发展成果,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枫溪区举办“魅力瓷都·匠心艺韵——枫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展”,共展出51件作品,包括枫溪瓷、手拉壶、炭炉等,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市民群众献上一场独具本土特色的非遗盛宴。

  活动由中共潮州市枫溪区委宣传部、潮州市枫溪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潮州市枫溪区文化工作办公室、潮州市枫溪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旨在引导广大非遗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激发非遗项目活力,推动传统技艺发展,擦亮枫溪特色文化品牌。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51件作品中,手拉壶作品28件、枫溪瓷作品17件、炭炉作品6件,这些作品均是枫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精品佳作。艺术家们以枫溪瓷、手拉壶、炭炉为载体,紧扣经典文化,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作,作品构思巧妙,或以物喻理,或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怀。

  本次展出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对虎年的美好祝愿,或抒发对祖国青山绿水的赞美,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向往,或颂扬潮州古城的风韵,或展现艺人在技艺、材料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丰富节日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枫溪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瓷都”的龙头,“非遗”保护成果丰硕。2021年8月,“潮州手拉朱泥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枫溪瓷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炭炉制作技艺”“枫溪池湖提线木偶戏”2项;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0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5名、市级14名、区级19名。

  在新的一年里,主办方希望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要抢抓机遇,感恩奋进,关注民生、服务民众,加大创新力度,创作出更多集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非遗精品,擦亮具有枫溪特色的非遗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该展览线下在枫溪区文化办展厅(陶瓷城主楼后座一层)举办,时间为1月28日至2月28日,欢迎市民群众前往参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枫溪瓷烧制技艺

  枫溪区位于“中国瓷都”——潮州市的西部,是“中国瓷都”的龙头。2004年枫溪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枫溪瓷塑之乡”,2008年底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同年,“枫溪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目前,此传统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4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吴为明)、省级2名(吴维潮、吴映钊)、市级5名、区级6名。   

  枫溪陶瓷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序。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代不间断。境内有贝坵遗址及唐宋窑址遗址的发现。宋代笔架山窑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海丝地理坐标)便有大量人物、动物瓷的制作,为全国同期各窑口所罕见。宋以后,枫溪依凭地域瓷艺的深厚积淀,崛起为潮州的制瓷中心,并绵延至今。

  枫溪瓷艺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之精华,形成富于艺术特色的自家风格。枫溪瓷烧制技艺一般包括选料洗泥、塑制、翻模、注浆成型、施釉、装烧、彩绘、烤花8道工序,其塑制有堆、雕、镂、控、贴、塑、刻、划、印、压、挤等多种技法,施釉有蘸、浇、泼、喷、刷等手法,装烧按釉料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又分氧化烧和还原烧两种,烧成后如再加彩绘的,还需在烤花窑烧烤烘焙,出窑后才完成瓷品制作流程。枫溪瓷艺的艺术制作手法独特多样。人物瓷塑、动物瓷塑有写实、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光彩照人,神韵独具。通体镂空艺术瓷通花瓷,与捏塑花结合而成通花瓷花技艺,在国内外瓷坛独具特色,多层次镂空和寄贴立体瓷花,技艺单绝,享誉海内外。

  枫溪瓷艺题材广泛,品种繁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催人奋进。它继承了优秀传统技法,融合现代气息和艺术,素有“白如玉,细如丝,声如磬”的美誉,洋溢着土的气息,火的热情。在潮州枫溪陶瓷艺术这片沃土上,涌现出大批陶瓷艺人,造就了像吴为明、吴维潮等一批陶瓷艺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

  枫溪手拉朱泥壶采用最原始的制陶技艺,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由一代代民间艺人臻火相传,从古老的泥火技艺向现代文化演变,仍然焕发其价值和活力。它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延伸。2014年,“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21年8月,“潮州手拉朱泥壶”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22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谢华)、省级3名(吴瑞深、章燕城、吴锦全)、市级6名、区级12名。

  枫溪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序。枫溪境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坵遗址及周边地区陶器的发现,有唐宋遗迹和宋代笔架山窑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海丝地理坐标)。宋以后,枫溪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枫溪手拉朱泥壶是枫溪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枫溪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枫溪手拉朱泥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之精华,形成富于艺术特色的自家风格。枫溪朱泥壶手拉工艺采用手工拉坯成型,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手拉的朱泥壶用料选用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技艺单绝。枫溪朱泥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文化价值。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各级文化部门和保护单位加强对该项目传承保护,制定了相关保护方案和措施,经过近几年保护和发展,该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一批国家级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师、民间艺术家和各级传承人,建立老中青从艺队伍,形成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具有良好发展趋势。对项目进行科学保护,将发挥更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具有很好现实意义。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潮州炭炉制作技艺

  枫溪炭炉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清代,炭炉的出现来源于地方陶器生产与生活生产发展需要,与本地区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也被誉为“工夫茶”四宝之一,枫溪陶器千年延续,不息的窑火赋予了此独特工艺深厚的历史积淀。2016年,“枫溪炭炉制作技艺”列入枫溪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该传统技艺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枫溪区加大对该项目宣传力度,并切实做好项目传承人的队伍建设,传承人群不断壮大,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21年12月,该传统技艺在“广东省文化旅游厅关于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中榜上有名。目前,此项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名,其中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黄树藩、邱凤青)、区级1名(邢少冲)。

  清中晚期,潮州枫溪一带茶文化盛行,期间出现的手拉茶壶、“土罐”“冲罐”等壶艺手拉技法和炭炉工艺一并存在并一同发展,形成了特定使用群体,与沙铫(沙锅)成为一整套完整茶炉具工艺用品,随着地方陶瓷发展得到了不断提升。

  据《枫溪镇志》记载,早在民国期间,19世纪末,枫溪西溪旧道东岸建窑制炉,长美村邱大嗳成为当时潮州炭炉的代表性人物,人称“风炉嗳”,其传世有《邱氏制炉经》及部分资料和实物作品。此时期,枫溪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制炉作坊,如枫溪前进村黄得江等炭炉坊都在当时成为炭炉制作代表性作者。

  二十世纪至近现代,随着枫溪陶器工艺不断发展,炭炉工艺也代代相继,薪火相传,历经百年沧桑,不断推陈出新,青出于蓝。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涌现出许多兼具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炉艺精品,民间制炉作者邱凤青和黄树藩即是其代表,他们经过不断创新工艺和制作技法,提高材料使用质量,使炭炉成为陶器工艺传承和发展另一重要工艺项目。

  (许钰敏 枫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